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五部》(63)
《生存與感知兩套邏輯模式的區別》
我們通常認為,人類的存在不過是在進行生命的求存活動,與之相應的是我們創造的一整套邏輯模式,我們就在這套邏輯模式的指導下開展生存活動。本來,我們創造的生存邏輯模式應該是完整的能夠自圓其說的理論體系,但是,我們竟然從兩個不能解釋,更不能自圓其說的立論為基礎,一個是客觀存在,一個是生命存在。這兩個存在的邏輯缺口是無法彌補的,任其後人們用多少理論、多少學說,都無濟於事,生存的理論體系竟然從反邏輯開始,我們一直不以為然。人類的文明大廈就建立在兩個不符合邏輯的存在基礎上,這個荒謬的開端會導引出什麼形態的人類文明?還會有懸念嗎?
我們明明知道客觀存在和生命存在都是不能成立的理念,但我們還是執意將它們樹立起來,為了堵住非常明顯的邏輯漏洞,我們用「不可知」三個字來打發。不可知實際上就宣示了兩個存在的非邏輯和非理性,這種先置的、強行的、不講任何邏輯和道理的存在宣示了無理性的開始,其後,我們再用理性與邏輯來證明它們就純屬笑談。科學家們不知道在算式中和儀器下進行的客觀存在的證明實際上是在反邏輯,它們為兩個不能成立的基礎理論背書實在枉然,如果證明了客觀的存在也就證明了邏輯的不存在,客觀的背後是什麼?誰還能證明嗎?
邏輯體系是一種意識模式,這個模型成立的關鍵是完整,只有能夠自圓其說才能成立。一個沒有邏輯結構的體系怎麼能成立?我們為了讓生存邏輯體系成立,我們只得製造出更多違背邏輯規則的理論來支持生存邏輯,用這種反覆違反邏輯的理論來指導生活,其結果就是讓我們處於重重矛盾之中。我們又只得將這些矛盾歸於客觀存在,客觀存在的結果就是讓我們吃不了兜著走,這種反邏輯結果的主要承受者就是我們,我們卻只得在客觀存在的壓迫下,忍氣吞聲幾千年。
我們能將生存邏輯圓滿化和合理化嗎?顯然不能,我們不能給客觀存在和生命存在製造人為的解釋,並且這兩個存在的本身就不允許有另外的解釋。所以,生存邏輯本身就是一個不完美的邏輯模式,我們無法完美它。
我們難免要問,感知邏輯模式是完美的嗎?感知來自哪裡?感知運動起自何處?基本邏輯的尺子立即要來丈量感知論,感知邏輯有漏洞嗎?感知論就是依據基本邏輯的理論,所以,感知論是邏輯圓滿的,沒有任何邏輯漏洞。最終極的追問是:一切始於感知運動,感知運動來自哪裡?感知論明確回答,來自非感知。這與不可知有本質的不同,不可知在邏輯之外,非感知在邏輯之內。不可知是不能解釋的無理由的存在,非感知是能解釋的有理由的存在。正因為有非感知的存在,我們才能感知到事物的存在,所以,事物的存在就是感知運動的結果。非感知的邏輯性在於,它不能被感知,所以它無法在感知中存在,這就封死了邏輯缺口,感知界限以內的世界是一個具有完美邏輯的世界。非感知為界,這並非是無理的,它恰恰界定出一個有理的世界來供給我們居住和使用,我們存在於感知邏輯中,這才是對我們最切實的庇護,是我們最理想的居所。兩個邏輯模式最鮮明的區別是,生存模式是外在的不可把握的被動的非理性存在,而感知模式是內在的可以把握的主動的理性的存在。生存模式下的我們與存在是附屬關係,感知模式下的我們與存在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關係。生存模式下是存在著的我們,感知模式下我們就是存在。生存模式下我們是屬於存在的,感知模式下存在是屬於我們的。這將導致兩種不同性質的存在和不同形態的生活。
生存模式下的混亂邏輯已經敗壞了我們的思維系統,我們的災難從來不在外部世界,就在自身的意識體系和思維體系。人類非理性時期的破壞性主要體現在我們的精神意識系統,要修復我們混亂又無理的邏輯體系需要理由,也需要時間。只待感知邏輯模式出現,我們才有了可靠的參照體系,我們才會正本清源,重新回到存在的基本邏輯上來。(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