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結束生命這場荒唐遊戲,生命本來就不存在!》
——解讀
先生的感知論裡,最為精彩和原創的支撐理論就是「生命不存在」了,僅憑這一條」子理論」,感知論就足以擔得起開天闢地的稱譽。囿於學識有限,我的確從來沒有看到過古今中外的歷史上,有過哪位大哲論述過「生命不存在」。唯一有過類似認識的人只能是佛陀了。佛陀說過「凡所有相盡皆虛妄」,佛陀深邃洞穿的眼光,早就看透生命也只是一種幻象,並不真實,是生命個體的「我執」、「法執」的無明,而變幻出來的夢幻泡影,人是色受想行識五蘊的因緣聚合,只是一團執著和煩惱,因應著累世的業力和毫釐不爽的果報。佛陀在2500多年前能夠透過物質的障蔽看透這一層,是一個我們無法理解的思維奇蹟,或者說,佛陀的思維根本不同於我們。
但是,佛陀確實沒有說過「生命不存在」,而是順著生命承載著阿賴耶識、也就是累世的造作和業力,而頭出頭沒地沉浮在六道輪迴裡。不知道先生是否和我們凡人用一樣的思維機器,但先生明顯地呈現給我們不同凡響的思維成果。肯定地說,先生堅守著形上學的邏輯,堅守著深刻、乾淨利索、超越情緒的抽象思維邏輯,只要我們能放下偏見和傲慢,沉下心來好好想一想,我們就可能跟上先生的思路。而那些靠著禪修和冥想的直覺體悟,更非我們凡夫俗子所能窺見。所以,還是覺得先生的理論來的直接,我們每人都有康德所謂的先驗的理性,實際上就是感知理性,只要我們破除了精神性意識的貪嗔痴慢,我們直接就能窺見一二真相,這個過程是一種超越世俗虛無的新鮮新生感。黑格爾說過「陽光照耀的地方沒有新鮮事物」,這句話對於我們這些習慣文化快餐、極易審美疲勞的現代浮躁知識精英來說,不啻是當頭一棒,頓時讓我們頭皮發麻、思維遲鈍,陷入一種百無聊賴的虛無頹廢之中。但是,先生的感知論,就像百年大旱突聞驚雷,我們乾渴荒蕪的心田重溫雨露的澆灌,好解渴!儒家講究「立言、立德、立行」,人生一世,立一言而得後世傳頌,即可封神,況先生推出一套邏輯嚴密完整、閉環運行的感知論,長夜深讀,驚為天人,我輩楷模,豔羨不已!
「生命不存在」的理論太重要,太有現實意義,太有感知論的核心意義,所以先生不厭其煩,精雕細琢,或許這一理論就像是先生最為疼愛的幼子,所以,能夠感覺到先生對他的喜愛和呵護!先生今日文中,又再次詳加論述,我們又得機會跟著先生的思路,在該理論的多角度、多場景應用裡深化一步。
」最不可思議的是,我們知道自己在生存,卻不知道自己在感知,生存是什麼?生存就是活著,活著是什麼?活著就是在感知」。先生開門見山,直接斷定人們對於」活著」這種存在現象的認知水平和理解層次。是的,早晨起來去喝老豆腐,你問炸油條的大媽,她都知道活著就是在生存,你上了班,到了單位你再問德高望重的終身老教授,他也會說活著就是在生存,所以,大家在這件事上,不約而同地是一個水平,可不嘛!活著不是生存還能是什麼?這就是活生生的現實,但是不管是街頭上的大媽,還是象牙塔裡的終身教授,也不管她們都怎麼看待」活著」,她們都是通過一刻不停、無一不是的感知在活著、在生存,雖然她們都不知道,事實也是這樣,別無它樣!因為,這個世界上,除了感知,別無他物。所有的存在,不是你的感知,就是他的感知,不是你的他的,也是感知本體的感知。存在只能在感知裡存在,無法想像脫離感知的存在,那樣的存在將會為誰存在?可以不為你,也可以不為我,當然更可以不為他,但存在一定要為一個感知主體而存在,否則,世上無人或者其他感知體知道它的存在,那它還怎麼存在?所以先生說:」存在就是在感知」。
對於一個個體的人來說,他的存在與其說是在「生存」,真的不如說是在「感知」。早晨一覺睡到自然沒醒,定好的鬧鐘叮鈴鈴,他感知到了鈴聲,他睜開眼睛,感知到了自己睜開眼睛,因為他感知到了渾身的鬆散和慵懶,感知到了床墊和被單,感知到了陽光透過窗簾,感知到了大街上已經車水馬龍,他起床疊被,感知到了高檔床品的手感,他感知到了腹中絞痛,趕緊奔向廁所,他感知到了廁所的空間,感知到了馬桶墊圈的溫暖質感,一頓傾瀉,他感知到了腹內的暢爽,整個人都暢爽起來,他感知到了徹底醒轉後的活力,刷牙洗臉,無一不在感知所持所用的事物的質感,做早餐吃早餐,精美的麵包、香醇的牛奶,無一不散發著奢侈品味的色香味俱全,這種質感很滿足,很幸福,他分明地感知到了優越感、成就感,更衣去上班,乾淨新款的襯衣,光鮮亮麗的新領帶,展脫的單西,筆挺的西褲,光可鑑人的漆皮鞋,這身行頭非常應景地搭配了他成功人士城市精英的心理定位和成就感,這種感覺是如此強烈,差點沒有把自己帥哭了!與嬌媚動人的妻子擁別,女人柔媚的身軀給了他無窮的競爭動力,要的就是這種感覺,這就是成功的人生。乘坐豪華舒適的電梯下樓,電梯寬敞乾淨,有四季空調,撒了香水,運行平穩暢快,起停平穩,舒服、高檔感,遙控器打開流線型超跑,雖然已經用這臺車把美女泡成了媳婦,但是這車的動力,低音馬達,啟動的推背感,仍然是他最舒適的駕駛體驗,每天出行必選,百開不厭的人車合一感覺,完美地匹配了少壯派高淨值人士的審美,開車行駛在寬闊的馬路上,海風輕拂英雄面,人生得意須盡歡,這感覺爽透了,飛馳的高排量,豁開了城市的地平線,兩邊林立的高樓大廈,就像是電影畫面,以漂亮的幾何形狀向後閃去,他知道那都是什麼寫字樓、商場賓館娛樂會所,那邊是他最喜歡的酒吧,他喜歡那裡的燈光舞臺和法蘭西之吻,當然還有那兒的駐場姑娘。單位上的工作都是輕車熟路的日常,對於他這種職場精英、技術總監來說,只需看報表聽報告籤字審核就行了,輕輕鬆鬆進帳頗豐,每日的感覺就是人生巔峰!這樣的感覺不能停,他要向天再借五百年,如果能多借點,那就更是
巔峰中的珠峰。他沉浸在難以掩飾的喜悅中,實力不允許低調的囂張和癲狂,突然,刺耳的鈴聲再次在耳邊響起,他激靈一下醒來,咋麼咋麼嘴裡不適的滋味,回過神來,原來自己做了一場好夢,怎麼那麼真實,真實的比醒著的現實還真實。
實際上根本沒有什麼奇怪的,不管是夢中還是現實,我們用的是一套感知來感知著這個世界,來保持著這個世界的存在,除了感知之外,別無他途,別無他物,只不過是我們太執著於真實了,信以為實,貪戀物質和生命生存,我們完全看不見我們一刻無法離開的感知。就是先生所說的「最不可思議的是,我們竟然忽略了我們的感知」。
」生存就是為了活著,即生存就是為了生存,我們沒有覺察,生存邏輯在這裡已經崩潰,生存為生存否定了邏輯的存在,這種回答就是對我們智慧的嘲諷,是對人類理性無情的否定」。這句話體現了感知論的形上學魅力,感知論最講究邏輯推演,「生存就是為了生存」,就類如生活中我們常說的「活著就為了活著,哪兒有那麼多為什麼?哪兒有那麼多道理」,生活中我們說這種句式就是不動腦子、不講道理。先生的說法就是邏輯崩潰,是的,這種說法中斷了邏輯推演的鏈條,就是邏輯崩潰。而這種說法在客觀物質、生命意識體系裡比比皆是,就是因為這兩大理論體系不講邏輯、不講道理,但這種說法很省事、很節省腦能量消耗,天然符合人類大腦懶惰、節能的根性。但是,放縱就是墮落,腦子越用越靈,越懶越鈍,對於先生這種人來說,懶惰就是罪惡,所以,先生痛恨這種無頭無尾、豬腦斷續的殘缺邏輯,必欲除之而後快。
」我們萬萬沒想到,問題就出在我們怱略了感知的存在,生存就是為了我們能夠進行感知活動,感知活動就是使我們獲得感知,獲得感知的作用和目的就是為了維持存在的存在」。這段話簡略地總結了存在就是在感知,再次強調了世上除感知外,別無他物,別無一物。
」我們竟然弄出個客觀存在和生命觀念,這讓最簡單的存在真相就此成為一潭渾水,我們從此徹底地糊凃透頂,也荒唐透頂」。存在依賴於我們的感知而存在,存在的一切屬性,都是我們的感知屬性,存在的一切規則,都只能遵守感知規則,存在的所謂的」物質」,自己不會產生任何邏輯和規則或者意識,存在的「物質」屬性,只能順應著感知意識的規則和屬性,是感知意識賦予存在物以運動關係、運行規則、邏輯、甚至是意識。所以說哪裡有所謂的「客觀存在」。生命更是沒有任何感知屬性的」存在物」,你無法感知到一丁點兒的「生命」的感知屬性,大小、長短、涼熱、黑白,等等,沒有,一點兒都沒有,生命只是人類有了精神性意識的理性抽象能力之後,把一堆感知信息聚合到一起形成的一個抽象的、主觀的精神性概念,這個概念一下子把我們引到了憂生俱死、貪生怕死、追求長生不死的猥瑣境地,我們放下感知不顧,只顧著盲目地追逐必死的生命,這個概念一下子把我們全都推進了因為必死而註定毫無意義的尷尬人生。科學家到現在都無法為一個公認的「生命」的定義二達成共識,每一個概念假設,都能舉出非生命物質的反例而被否定。所以,現在的「生命」科學,有人認為,根本沒有生命,所謂的生命,和物質的來源相同,只不過是更複雜精密,功能更強大,沒有任何一個粒子或者分子結構,能夠代表生命的特徵。科學家們無法找到證據在「生命」和「非生命」之間劃界。從唯物的觀點來說,生命和物質沒有嚴格的質的區別,有的只是複雜性的不同。而物質的結構再複雜,也無法解釋物質如何產生了精神性意識,神經元結構再複雜,也無法解釋我們怎麼感知到了神經電化學信號代表了疼痛、美好、快樂等意識反映,粒子只有理化運動,無法產生意識。相反,粒子只能按照意識的要求和規則排列,執行意識的指令而運動,這就是感知創造存在的過程。所以,哪裡有「生命」,它只是一堆謬誤的人文倫理抽象,沒有感知事實依據。
」因為生命的盡頭是死亡,生命的去向、目的與意義都被死亡終止,這是反邏輯的存在,所以永遠不會有符合邏輯的結果」。悲催啊,我們選擇了必死的生命觀念,就是選擇了生命、死亡的觀念,我們也不應該挑挑揀揀,只想活不想死,哪有那麼好的事?淡看生死是一種達觀,像莊子一樣。看破生死,根本就沒有生死概念,回歸本體純粹的感知,像先生說的一樣,才是最為究竟的智慧。
」所謂的生命竟然與萬物的存在沒有任何關聯」。這句話是說,生命概念引發了生存意識,人成了從世界求生存的外來戶,世界的存在是既有的存在,人只是在攫取存在,而不是參與創造存在。
」生物及我們活著在做什麼?在參與存在的感知運動,在作為感知體擔當著存在主體的責任,我們在感知就是存在在存在。感知不僅僅是感知體的一種行為,更是存在得以顯現為存在的方式,是存在之所以存在的前提」。先生反覆論述的感知論的精華,理解了這一段話,就差不多理解了感知論。所有的存在屬性,都是完美的感知屬性,證明了存在就是在感知,無感知不存在。
感恩先生反覆地講解論述,事實越來越清楚,真是一次次美好刺激的思維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