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浮躁的思想亂象,中國首現感知論!

2021-01-13 思想者王建平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四部》(149)

《人類需要感知論嗎?》

高度文明發達的人類早已經具備智慧與理性,思想理論疊卷浩繁、堆積如山,在當今信息流通高度發達,人人都資訊滿溢的情況下;在人人都在竭盡全力,為自己謀取利益的生活中;在人與人的關係親疏分明、愛恨交織的情境中;在集團性衝突越演越烈,國際局勢劍拔弩張的格局中;在財富積累加劇、資源匱乏日益嚴重的趨勢中;在各種可能的選擇湧現,個人卻茫然無措的當下;在及時行樂盛行,人的健康狀態每況愈下的生活環境中;在生活喧囂嘈雜、個人孤獨無依的心態中;在生活日新月異、人性日漸惡化的社會環境中;在生存目的缺失、生活意義含混的當今時代……人類需要一種迥然不同的思想理論、需要另外一種意識模式、需要一種不同於既有觀念的參照體系嗎?我們需要能夠根本性地改變自己的理論嗎?我們需要能夠說服自己、瞭然事物、讓自己心安理得重新生活的理論嗎?當我們以懷疑的眼光注意到感知論的時候,你發覺了什麼不同?

我們需要感知論嗎?在我們厭倦了理論說教的態度下,我們能接受這種顛覆了所有理論的理論嗎?感知論出現的時機是萬論興起、莫衷一是的時代,人們會在乎名不見經傳的感知論嗎?我們會有耐心理解這與我們的思想觀念大相逕庭的另類思想嗎?絕大多數人需要的是成功的經驗和競爭的策略,是積攢財富的秘籍和如何獲得各種機遇的方法。人們大多需要的是教誨、勸導、補充和提升自己的認知資訊,面對當頭棒喝的感知論皆不知所措,人們想像不到還有這樣的觀點及理念,感知論將一切顛倒過來的種種說法讓人大為吃驚。與萬論不同的感知論有什麼作用?這種逆向思維式或另向思維式的思考作用在何處?在文明的大潮中順流而下的人類還能夠逆轉嗎?

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在客觀存在的不可知處,有感知論的感知運動說;在生存競爭邏輯的終止處,有感知論的共同存在說;在人與人彼此互為地獄的分裂處,有感知論的他人即我說;在物質與意識誰決定誰的爭執處,有感知論的整體存在說;在無限無窮的悖論中,有感知論的感知為限說;在真理何在的迷惑中,有感知論的回歸本來說;在人性善惡的衝突處,有感知論的生物天性說;在生存目的的缺失處,有感知論的感知愉悅說;在終極存在的無理處,有感知論的非感知說……在我們意識與行為的荒謬處,終於出現了感知論。在文明方向的迷茫處,終於出現了感知論。在人類找不到出路時,終於出現了感知論。

感知論是不是出現在我們恰好需要的時候?這並不能確定。但客觀存在的唯物理論在量子科學的挑戰下難以繼續;我們無目的無意義的生活在文明智慧高速發展中難以繼續;人與人殘酷的競爭關係在精神必須統一中難以繼續;唯物與唯心的對峙在人們新的認知中難以繼續;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在人心期待和諧美好的意願中難以繼續;人與人互為地獄的狀態在人性人心本質相同的概念中難以繼續;物與人、人與人的分離關係在事物長期變化的形態中難以繼續;在善惡對立關係中備受煎熬的人性難以繼續;人的生存在求存與求悅的矛盾選擇中難以繼續;我們在生命挾持下的苦難生活難以繼續……在這樣的情況下,感知論為這一切的困境提供了逆轉的可能,南轅北轍的人類在感知論的喝止中掉頭而返,這難道不是一樁幸事?

在眾論文不對題、藥不對病的當今時代,我們很需要感知論對存在的本質作出新的解釋,我們很需要感知論對人的本質作出新的解釋,我們很需要感知論對人與人關係的本質作出新的解釋。我們很需要感知論統一人們紛亂的認知,我們很需要感知論對我們與世界的存在關係作出終極的解釋。人心的浮躁在文明社會的高速運轉中尤為嚴重,人對自己了解的渴望日益加劇,當既有的一切思想理論在人類不斷變化的新要求中變得不合時宜,當所有局部的片面的觀念與理論不能給人以根本的和終極的解釋,人們就會需要感知論。當人們對苦難的命運已經產生厭倦,當人們開始對生活產生了更高更具想像力的要求,人們就會需要感知論。當人們對生存競爭邏輯模式已經失去了繼續下去的信心,當人們不想再彼此爭鬥下去,人們就需要感知論。

當我們意圖從身處的困難中掙脫出來,我們就需要感知論。當我們準備以全新的姿態面對未來,我們就無法不需要感知論。(接下)

註:本文節選自:京東、淘寶電子書:《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感知新人類》

相關焦點

  • 美媒:"歷史終結論""文明衝突論"破產
    其一是弗朗西斯·福山的「歷史終結論」。它宣稱西方資本主義和自由主義民主取得了對其他所有意識形態對手的全面勝利,甚至預言會出現一個單調乏味的和平、寧靜的未來。另一個理論是塞繆爾·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亨廷頓極其悲觀,預言在美蘇對立終結後,將湧現一股新的由文明競爭和仇恨所推動的衝突浪潮。
  • 論中國生命哲學思想的內涵與意義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的國家,其哲學思想源遠流長,並經過了歷史沉澱和時間檢驗。中國哲學思想集中體現了孔孟精髓、民族智慧,需要我們一代代傳承下去,中國哲學是一種生命哲學,是對諸多生命智慧的充分展現。如今,人們對生命有了更多新的認識,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進步,自然的主導和社會的主體被人代替。
  • 漢魏晉唐時期,玄學思想,哲學本體論
    大家好,我是劉民輝,今天來和大家說一說漢魏晉唐時期,玄學思想,哲學本體論。秦王朝只存在了十五年,就在農民起義的風暴中覆滅了。代起的漢王朝統治者,接受秦亡的教訓,感到有建立新的統治思想的必要,開始轉向法治和德治並用。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本體論、認識論與方法論研究...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本體論、認識論與方法論研究》開題論證會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陳鍊)10月28日,由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黃力之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2020年度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本體論、認識論與方法論研究」及由朱葉楠博士主持的中共中央組織部委託的同名課題開題論證會在中共上海市委黨校舉行。
  • 論馬克思的現代性批判思想
    在關於現代性存在論基礎的闡釋中,馬克思的理論框架其實是一個層級系統。在該系統中,社會生活諸領域並不是並行關係。其中,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類活動的基礎,人類的其他各種活動都是建立在這種活動基礎之上的。這種對現代性存在論基礎的闡釋機制蘊含著某種辯證的過程思想,人類的實踐活動是理解這種辯證機制的關鍵。
  • 放下客觀思維:顛覆三觀的感知論,燒不死的布魯諾
    感知主義不但徹底顛覆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理論,還顛覆了所有的宗教觀念,顛覆了現有的所有的哲學思想和倫理邏輯,這也就是說,感知論徹底將概念的世界翻了個底朝天。這讓人如何可以接受?馬上否定是最便捷的辦法,人們已經不屑於用燒死布魯諾的辦法來對待感知論,漠視與嘲諷是最新的辦法,無知與麻木是焚燒感知論的柴薪,積重難返的人類不會輕易掉頭而回。
  • 現代中國人為什麼變得如此浮躁
    作者:維舟(騰訊·大家專欄作者)近些年來,浮躁,看來已超過當年的所謂「貧、弱、愚、私」四大病,成為中國「國民性批判」中最頻繁出現的詞彙。很多罵他人浮躁的人,如果仔細觀察其言行,就會發現他自己甚至都很浮躁。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方法論體系
    這三方面緊密聯繫,共同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方法論體系。這三方面緊密聯繫,共同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方法論體系。一、根本方法: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中國這樣的東方大國建設社會主義、實現民族復興,是極為艱巨的任務,沒有固定模式可照搬,必須隨實踐發展、時代變遷而接力探索。這正是共產黨不斷推動實踐創新、理論創新的重要原因。
  • 霍金:我的思想可以進入宇宙黑洞(圖)
    兩年前,他還能用三個手指控制滑鼠輸入他想表達的詞句,但現在只能通過眨眼和目光移動表達思想,裝在他眼鏡上的傳感器和紅外線控制系統感知他的目光並相應形成詞句。  「我是一個樂觀、浪漫,而且頑固不化的人。我想做很多事情。如果一個人沒有夢想,無異於死掉。」科學大師史蒂芬·霍金21日在北京與中國公眾面對面。
  • 為馬克思哲學本體論思想發聲
    為馬克思哲學本體論思想發聲 2016年12月20日 09:1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譚苑苑 字號 內容摘要:俞宣孟則在其《本體論研究》中多次明確否認馬克思有哲學本體論思想
  • 革命時期的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唯意志論哲學的出現
    德國通史:恩格斯高度肯定了黑格爾哲學歡迎來到百家號白雲談歷史,今天白雲和大家談談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和經濟發展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反映。在革命時期的德國,因應政治、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思想和文化領域也出現了新的變化和發展趨勢。
  • 為馬克思早期本體論思想發聲
    為馬克思早期本體論思想發聲 2018年02月06日 08:3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譚苑苑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 在線培訓亂象頻現 成為中消協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之一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靜 1月14日,中國消費者協會梳理的「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中,在線培訓服務頻現亂象再次被點出。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研究會副會長馬學雷對經濟觀察網表示,在中國家長出於對學生學習的剛性需求和焦慮,催生了教育培訓行業龐大的市場規模。但由於此前規範和監管機制還不夠健全等原因,也客觀造成了一些教培機構存在違規等行為的發生。在消費者投訴的教育亂象中,在線教師資質造假、機構無證辦學、誘導消費、虛假宣傳、霸王條款、解除合同退費難等,常年居於投訴前列。
  • 譚苑苑:再談《資本論》的勞動本體論思想
    譚苑苑:再談《資本論》的勞動本體論思想 2017年06月13日 09:2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譚苑苑 字號 內容摘要:筆者在《試析馬克思〈資本論〉勞動本體論思想》(《當代經濟研究》2016年第8
  • 楊維中:論《楞嚴經》佛學思想的特色及其影響
    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統一,堅持研究與運用相貫通,堅持發揮宗教界主體作用與各方面大力支持相結合,做好教義教規闡釋這篇大文章,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宗教思想體系,夯實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思想基礎。中國佛教協會網站和公眾號將陸續刊載佛教界對教義教規進行時代闡釋的文章或視頻。
  • 學術期刊亂象診斷:假刊增刊 買賣版面 虛假引用
    早在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報》就發表《祛癰扶正,學術期刊治理勢在必行》的報導,記者在文中指出:學術期刊亂象紛紜,存在買賣版面、違規增刊、頁數增多、「假刊」、虛假引用等現象,「諸多亂象是期刊異化的產物,嚴重敗壞期刊自身形象,玷汙學術風氣,令學者深感憂慮乃至憤怒。」把一切責任都推給期刊,顯然不公平。不過,現狀確實令人擔憂,在某種意義上說學術期刊得病了,而且還病得不輕。在筆者看來,主要存在以下亂象。
  • 坤鵬論:真正的哲學思想從巴門尼德開始(中)
    ——坤鵬論一、「一」、「有」、「無」在《真正的哲學思想從巴門尼德開始(上)》中,坤鵬論講了:1.色諾芬尼和巴門尼德規定這個世界的絕對本質為「一」。「一」是,不被產生的、不消逝的,完全的,自成一類的,自倚的,不動的和無始無終的,它無所謂過去,也無所謂將來,而只是現在,同時是全體;2.
  • 【思想中國】謝地坤:外國哲學研究七十年回顧與展望
    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貞元六書》,金嶽霖的《論道》《邏輯》,熊十力的《新唯識論》《體用論》等,都是在西方理性思維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研究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為中國哲學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對於西方其他哲學著作和思想,我們基本是棄之不顧,比如希臘羅馬哲學,16~18世紀經驗論和唯理論哲學,法國啟蒙哲學,意志哲學、生命哲學,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分析哲學等等,這就使得我們西方哲學的研究不僅與世界相分離,而且也違背了「哲學是時代的精神」這一宗旨。
  • 視頻亂象,便是文化浩劫。
    視頻亂象,便是文化浩劫。有人認為,在這個全民教育極為普及的新文明時代,文字已經是一種人人都已掌握的基礎技能。那些文筆不錯自以為能書寫出錦繡文章的,此刻並沒有什麼稀奇和值得為人稱道的地方。這網絡資訊碎片化,所催生演化出各類小視頻的新文化現象,大眾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已被其吞噬。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很難安靜的閱讀完一本有價值的書籍。
  • 感知論與量子力學合龍,首度揭開震撼世界的人間真相!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解讀與補充》(29)《感知運動發生的原理》感知論提出,一切的存在都是感知運動,人們不免要問,感知是怎麼開始運動的?感知運動的原理是什麼?量子力學已經即將和感知論會師,這才將是人類世界首次真相大揭秘。僅僅依靠量子力學的物質現象揭示不足以揭開人類世界的存在真相,而且極容易將人誤導入精神及宗教信仰的區域,作出人的主觀精神或宗教意義的解釋,這將消解量子力學發現的意義,將人導入新的誤區。而感知論則完美地解釋了物質的起源和生命及人的起源,在物質和生命之間,發現了新的聯結關係,真正揭示了物質與生命存在的目的與意義,這是人類存在真相的終極性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