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靜 1月14日,中國消費者協會梳理的「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中,在線培訓服務頻現亂象再次被點出。
在其話題解析中提到,2020年7月,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嗨學網」虛假承諾,讓消費者陷入交錢容易退錢難的困境。同月,學而思網校因存在低俗視頻、教唆早戀等突出問題,被北京網信辦及屬地教育主管部門約談並被責令限期整改。
與此同時,疫情期間獲得井噴的在線教育,由於一些機構效果差和跑路退費無門等原因也被提出。在本次中消協的話題解析中,「阿卡索外教網」被曝外教教學質量差,遲到、玩手機等現象屢見不鮮,且教學資質認證存疑。「噠噠英語」被指擅自修改課程屬性,主修課縮水變身口語課。10月,「優勝教育」被曝總部人去樓空,家長退費困難重重,教師薪資也被拖欠。12月,「學霸君」被指經營不善、學員申請退款、教師被辭退,眾多學生家長求告無門。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研究會副會長馬學雷對經濟觀察網表示,在中國家長出於對學生學習的剛性需求和焦慮,催生了教育培訓行業龐大的市場規模。但由於此前規範和監管機制還不夠健全等原因,也客觀造成了一些教培機構存在違規等行為的發生。
在消費者投訴的教育亂象中,在線教師資質造假、機構無證辦學、誘導消費、虛假宣傳、霸王條款、解除合同退費難等,常年居於投訴前列。
頻發的教育亂象此前曾引起政策層關注。2020年12月,全國培訓教育發展大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校外教育與培訓監管處處長徐攀指出,針對培訓機構「超期收費、卷錢跑路」現象,教育部門要「內外聯動」,聯合相關部門定期開展排查檢查,嚴查嚴辦違法違規培訓機構,及時問責通報,建立動態更新黑白名單,不留死角。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再次提出大力度整治校外培訓機構,重點整治唯利是圖、學科類培訓、虛假廣告等不良行為。
馬學雷說,教育部門自2018年已經採取對校外機構治理,包括無證辦學、師資、消防設施不合格等問題大力整治,應該說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時也存在一定規範期。據其透露,新一輪的整治工作已在近期展開。
疫情催生了在線教育的風口。馬學雷認為:「與以往不同,本輪在線教育企業違規增多,與資本密切相關。在線企業在資本的助推下需要角逐行業頭部排名,因此也造成了其在招生引流、廣告投放中存在諸多不規範行為。」
儘管教培機構亂象為消費者所詬病,但由於舉證困難、流程繁瑣等原因,家長在退款維權時往往面臨一定困難。針對此行業亂象,中消協方面提出:「一方面需要在線教育平臺儘快從資本競爭中回歸到教育本位,強化行業自律,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另一方面也需要有關部門進一步強化行政監管,聯合消協等相關社會組織制定在線教育服務標準,夯實維權制度保障,規範在線教育市場發展。」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