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培訓亂象頻現 成為中消協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之一

2021-01-21 和訊網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靜 1月14日,中國消費者協會梳理的「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中,在線培訓服務頻現亂象再次被點出。

在其話題解析中提到,2020年7月,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嗨學網」虛假承諾,讓消費者陷入交錢容易退錢難的困境。同月,學而思網校因存在低俗視頻、教唆早戀等突出問題,被北京網信辦及屬地教育主管部門約談並被責令限期整改。

與此同時,疫情期間獲得井噴的在線教育,由於一些機構效果差和跑路退費無門等原因也被提出。在本次中消協的話題解析中,「阿卡索外教網」被曝外教教學質量差,遲到、玩手機等現象屢見不鮮,且教學資質認證存疑。「噠噠英語」被指擅自修改課程屬性,主修課縮水變身口語課。10月,「優勝教育」被曝總部人去樓空,家長退費困難重重,教師薪資也被拖欠。12月,「學霸君」被指經營不善、學員申請退款、教師被辭退,眾多學生家長求告無門。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研究會副會長馬學雷對經濟觀察網表示,在中國家長出於對學生學習的剛性需求和焦慮,催生了教育培訓行業龐大的市場規模。但由於此前規範和監管機制還不夠健全等原因,也客觀造成了一些教培機構存在違規等行為的發生。

在消費者投訴的教育亂象中,在線教師資質造假、機構無證辦學、誘導消費、虛假宣傳、霸王條款、解除合同退費難等,常年居於投訴前列。

頻發的教育亂象此前曾引起政策層關注。2020年12月,全國培訓教育發展大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校外教育與培訓監管處處長徐攀指出,針對培訓機構「超期收費、卷錢跑路」現象,教育部門要「內外聯動」,聯合相關部門定期開展排查檢查,嚴查嚴辦違法違規培訓機構,及時問責通報,建立動態更新黑白名單,不留死角。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再次提出大力度整治校外培訓機構,重點整治唯利是圖、學科類培訓、虛假廣告等不良行為。

馬學雷說,教育部門自2018年已經採取對校外機構治理,包括無證辦學、師資、消防設施不合格等問題大力整治,應該說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時也存在一定規範期。據其透露,新一輪的整治工作已在近期展開。

疫情催生了在線教育的風口。馬學雷認為:「與以往不同,本輪在線教育企業違規增多,與資本密切相關。在線企業在資本的助推下需要角逐行業頭部排名,因此也造成了其在招生引流、廣告投放中存在諸多不規範行為。」

儘管教培機構亂象為消費者所詬病,但由於舉證困難、流程繁瑣等原因,家長在退款維權時往往面臨一定困難。針對此行業亂象,中消協方面提出:「一方面需要在線教育平臺儘快從資本競爭中回歸到教育本位,強化行業自律,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另一方面也需要有關部門進一步強化行政監管,聯合消協等相關社會組織制定在線教育服務標準,夯實維權制度保障,規範在線教育市場發展。」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

相關焦點

  • 中消協發布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 你中招了嗎?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網站消息,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日前發布「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分別為:防疫產品價格和質量問題突出;「直播帶貨」新問題層出不窮;「雙11」複雜規則難壞「尾款人」;酒店、旅遊、出行退訂糾紛多;長租公寓接連爆雷跑路;在線培訓服務亂象頻現;未成年人網遊充值、打賞退款難;外賣平臺
  • 這些問題「上榜」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 _中國蘭州網
    中消協1月14日發布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報告。2020年,消費維權輿情呈現出如下特徵:涉疫情消費維權問題凸顯;直播帶貨、在線教育、網路遊戲等「雲上」消費維權較為突出;旅遊等傳統投訴熱點仍是輿論焦點。中消協建議:各方應努力破解消費維權難點痛點,為廣大消費者營造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
  • 中消協的這份報告 帶你回顧今年十大消費維權熱點
    原標題:中消協的這份報告,帶你回顧今年十大消費維權熱點   1月14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發布「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
  • 3·15 華聲在線發布2017「十大消費熱點事件」等系列榜單
    華聲在線3月15日訊(記者 戴仲輝)霸王條款、捆綁銷售、虛假宣傳……在過去的2017年,有哪些消費潛規則困擾著你,有哪些消費領域飽受詬病,又有多少消費亂象引發輿論關注呢?「品質消費,美好生活」。又是一年一度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華聲在線通過梳理一年以來的消費投訴案例,結合華聲在線輿情監測系統的相關數據,陸續共享單車、加盟、直銷、快遞、電商等行業領域口碑榜,以及2017年度「十大消費熱點領域」、「十大消費潛規則」、「十大消費熱點事件」等系列榜單 。
  • 斑馬英語等在線教育亂象頻現:1元打折課程背後是「空手套」?
    在線下教育因疫情原因而無法開課的大環境下,在線教育賽道迎來了爆發期。各路資本競相湧入在線教育領域。然而,在《證券日報》記者跟蹤調查多個在線教育平臺後發現,由於在線教育的門檻較低,行業並無規範的制度出臺,導致行業亂象頻頻出現,渾水摸魚、騙子機構跑路、退費難等狀況頻發,不斷挑戰「寶媽」們的神經。
  • 半年投訴分析|上半年,這些「消費坑」,你避開了嗎?
    疫情期間,部分消費領域投訴突出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社會經濟生活產生諸多影響,部分消費領域投訴比較突出:防疫用品價格和質量問題成為投訴焦點疫情期間,衛生清潔用品、醫療器械成為剛需,需求量大。部分經營者趁機哄抬物價、以次充好,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成為消費輿情和投訴焦點,其中醫療器械類投訴同比激增3948.1%,衛生、清潔用品同比增加147.4%。
  • 媒體輿情或將成為保健品直銷市場監管風向標
    儘管保健品市場亂象叢生,但在行業人士看來,中國的保健品市場很大,包括食品補充劑。「各個地區,飲食習慣不同,營養補充存在偏差。此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外賣食品,營養不平衡,這個問題也很嚴重。從市場需求來看,中國的保健品市場前景很大」。
  • 汪涵李雪琴李佳琦被中消協點名!用戶負面投訴太多
    11月20日,中消協微信公眾號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 中消協通過對10月20日—11月15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發現今年「雙11」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
  • 「低過老羅」成熱詞,紅包搶了幾百個打開只有幾塊錢……中消協談...
    每經編輯:王鑫據6月29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今年「618」期間,廣告、簡訊等騷擾類負面信息就達84283條,購物類紅包設計負面信息31651條。直播帶貨最火爆各方關注問題多,商家「紅包太小」「紅包不到帳」等成為主要問題。
  • 中消協怒了!汪涵李佳琦被點名:雙11帶貨有33萬條負面投訴
    化身「雙節棍」的2020年「雙11」讓男男女女紛紛變成了「吃土人」,也讓消費維權信息紛至沓來。11月20日,通過對10月20日—11月15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中消協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
  • 年度十大熱點輿情事件,你知道多少?
    當下的輿論熱點被形象地描繪為手機「刷屏」。依託於移動網際網路的信息分享和意見交流,如「兩微一端」(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越來越多地成為社會輿論的發源地和發酵平臺。 2017年十大熱點輿情事件《2017年中國網際網路輿論分析報告》通過構建熱度、輿情壓力等指標,對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內每月熱度排名前50的600件輿情熱點事件進行統計分析。
  • 網絡爆料事件頻發 企業應對輿情危機的正確姿勢來了
    近日,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金融編輯部編制了《由投訴或舉報引發的輿情事件分析報告》。《報告》以近兩年來由投訴或舉報引發的網絡輿情熱點事件為基礎,分析了由投訴或舉報引發的網絡輿情事件在發生、傳播等過程中存在的特點,指出當前企業在應對此類輿情事件時存在的共性問題,並給出針對性建議。
  • 2020年8月5大網絡輿情熱點事件分析報告簡報匯總
    2020年8月,發生了不少重大輿情熱點事件,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優訊全媒體輿情監測平臺通過結合輿情事件媒體報導量、網名關注討論量、事情傳播廣度和深度等不同維度,對2020年8月重大輿情熱點事件盤點如下:1、「張玉環再審宣判無罪」事件輿情概述8月4日,26年前「張玉環殺童案」再審宣判無罪持續引發輿論圍觀,多個相關話題衝上熱搜。
  • 校園食品安全、非法醫美等6大消費領域漸成打擊重點
    來源: 新京報回顧過去一年,在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消費領域,假冒偽劣、虛假宣傳頑疾仍存。學校周邊小商店銷售三無「五毛食品」;農村集貿市場山寨食品頻現;保健品虛假宣傳「坑老騙老」;消費者個人信息遭商家倒賣致隱私洩露、財產損失,仍時有發生。
  • 對話|中消協秘書長朱劍橋:直播帶貨最終要回歸商品交易本質
    近兩年,「直播帶貨」以勢不可當的趨勢成為新型消費模式,也逐漸暴露出不少問題。 中國消費者協會秘書長朱劍橋指出,針對直播帶貨中售賣三無產品、售後維權難等問題,參與銷售的主體多元、責任不清晰是造成亂象的主要原因,要通過對法律法規的原則性規定進行細化,出臺一些規章指導意見,甚至一些行業自律性的規範,給消費者、主播、平臺等主體明確的指引,促進這一業態良性發展。
  • 中消協: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
    中國消費者協會在京發布《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就當前直播電商購物及消費維權領域中的諸多特點進行解讀。一、項目背景近年來,隨著網購消費升級的日益加速,消費領域新場景、新業態、新應用不斷湧現。
  • 民主與法制網2020年輿情觀察分析報告
    例如,《甘肅敦煌陷阱公廁輿情觀察:旅遊亂象為何層出不窮》一事中,景區將廁所搭建在沙土上的奇葩「創意」坑害遊客事件,利用遊客內急,誘使車輛駛入,掉坑漫天要價,網友紛紛跟帖吐槽,形成的次生輿情對敦煌的旅遊形象造成了極大傷害。
  • 透視2019年上半年網絡輿情的四個新特徵
    主動策劃熱點輿情 發酵期預設立場近期發生的部分熱點輿情事件中,出現了一種輿情被策劃、被製造的趨勢。具體而言,當事人抓住社會輿論心理,主動掌握網絡話語權,有目的地進行爆料,從一開始就給輿情定好「節奏」。比如,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事件中,輿情開始於一段疑似學生家長發布的視頻,令人作嘔、刺激眼球的黴變食物成為引爆輿情的導火索,甚至一度引發家長聚集維權。最後,經過官方權威調查證實顯示,這些駭人的問題食品照片、視頻均是人為擺拍製造,為了吸引社會關注而編造的一場輿情鬧劇。
  • 2019湖南3C家電消費質量報告①| 質量問題是電視投訴熱點
    【編者按】日前,湖南省消費者委員會在對2018年受理的投訴情況進行了數據公示,家用電子電器類投訴共受理了4144件,其中商品質量、售後服務、價格等方面的問題依然是投訴熱點。來自紅網輿情大數據也顯示,2018年收到網友針對家用電子電器類發布的投訴帖2000多個,家電類的投訴糾紛正逐漸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