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爆料事件頻發 企業應對輿情危機的正確姿勢來了

2020-11-30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

近日,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金融編輯部編制了《由投訴或舉報引發的輿情事件分析報告》。《報告》以近兩年來由投訴或舉報引發的網絡輿情熱點事件為基礎,分析了由投訴或舉報引發的網絡輿情事件在發生、傳播等過程中存在的特點,指出當前企業在應對此類輿情事件時存在的共性問題,並給出針對性建議。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穩增長、促改革深度融合,新舊增長動力尚未完成轉換的深刻背景下,內部「三期疊加」多種矛盾聚合,外部需求收縮,企業面臨的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與同業、客戶、內部員工等利益主體間容易產生各種矛盾糾紛,進而引發各類投訴或舉報事件。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各方利益矛盾衝突的「網絡化展現」已較為普遍。與此同時,得益於法治觀念的普及、公眾維權意識的提高以及國家層面對網絡民意的日益重視,網絡維權的關注度和成功率均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讓更多利益主體效仿,導致藉助網絡進行投訴或舉報的事件頻發。

《報告》發現,在地域層面,由投訴或舉報引發的網絡輿情事件主要發生在北上廣深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涉及金融、製造、網際網路、房地產等多個行業領域。在事件類型層面,主要涉及違規違法、企業文化、內部糾紛等方面的問題,具體包括內部貪腐、財務造假、違規洩露個人信息、虛假營銷、母子公司或相關方利益糾紛、職場PUA、高管私生活及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等內容。在輿情應對層面,反應遲緩、措辭失當、應對技巧匱乏、問責乏力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加劇了企業陷入輿論漩渦。

在複雜的網絡生態環境中,企業的失誤與紕漏極易被無限放大,從而發展成為社會熱點事件,不僅會影響品牌形象,還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同時,惡意投訴或舉報、謠言等的存在也給企業帶來一定的聲譽威脅。良好的新聞傳播及輿情管理可以幫助企業在危機時刻渡過難關,贏得社會公眾的信任。不善於處理輿情的企業,由於缺乏公眾信任與忠誠度,遇到重大輿情危機事件,一旦處理不當,企業的聲譽大廈就可能面臨坍塌風險。《報告》結合實際案例,在對由投訴或舉報引發的輿情事件進行多維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從事前預警防範、事中處置化解到事後修復警示的全流程管理經驗和技巧,為企業防範和化解此類事件輿情風險,加強和完善輿情管理工作提供了參考。

作者:金融編輯部

編輯:陳海玲(實習生)|責編: 李婭琦

相關焦點

  • ...網絡輿情引導時度效——地方政府危機事件網絡輿情引導流程研究
    另外,根據調研和訪談發現,地方政府的危機事件網絡輿情引導機制和水平參差不齊,儘管有些發達地區以及輿情高發地域引導水平較高,但大家同樣都存在迫切的需求,希望有一個危機事件的網絡輿情引導流程圖,充分融合輿情技巧和政府工作流程,呈現一個立體化的方案,幫助它們在危機事件中有規可依、有圖可用,提升網絡輿情引導時度效。
  • 樂思輿情監測:從美的漏電事件始末看企業如何應對負面輿情
    近日,樂思網絡輿情監測中心關注到美的熱水器漏電事件鬧得沸沸揚揚, 樂思輿情認為在事件初期,事故已經發生,權威機構檢測結果未出前,此時否認顯得急於撇清關係,給民眾沒有擔當的感覺。
  • 網絡輿情危機特點、成因及引導
    【摘要】網絡輿情作為社會輿論的一種表現形式,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和傳播作用。人們通過各種渠道表達觀點、想法及訴求,新媒體的普及使輿論環境變得豐富而複雜,給網絡的環境監管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發揮網絡輿情的積極作用,對網絡輿情進行正確引導,構建和諧網絡環境,已成為新時代網絡監管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 從海天醬油生蛆事件看企業應如何應對輿情
    2018年7月,食品行業熱點不斷,海天醬油生蛆事件、A2奶粉違規宣傳被罰款10萬元引起自媒體深挖其過往不良記錄等鬧得沸沸揚揚。為了完整呈現食品行業熱點事件的傳播情況,中國網「食品中國」聯合「深眸自媒體智能輿情平臺」,從本月起推出食品行業熱點觀察,不定期對行業熱點事件進行綜合分析與解剖。
  • 東莞市應急管理局舉辦輿情應對和危機公關專題培訓班
    11月26日,東莞市應急管理局舉辦輿情應對和危機公關專題培訓班,旨在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新聞宣傳工作,提升應急管理幹部輿情敏感度和處置力。做好輿論引導,提升應急管理軟實力11月26日,東莞市應急管理系統輿情應對和危機公關專題培訓課開講。
  • 2014江蘇十三市輿情應對能力20大案例分析
    2014年江蘇企業輿情盤點:國企改革、高管落馬 2014江蘇反腐:能人腐敗、打虎拍蠅 【2014年,江蘇各地發生了大大小小的輿情事件,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這些事件迅速被人們知曉,接受著輿論的審視,給黨政機關輿情應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廣西賀江水汙染事件輿情分析
    在主流網絡媒體源發,眾多新媒體推廣下,事件曝光的當天,新聞關注度就快速升溫,7月7日、8日、9日三天的新聞報導量都超過1千條,呈現出一個高溫運行態勢,官方後去的排查汙染源、控制企業責任人以及誠摯道歉,讓輿論熱度得以較快回落。
  • 數讀2020年上半年政法網絡輿情特徵
    政法機關積極推進疫情防控舉措、嚴查嚴懲涉疫違法犯罪、護航企業復工復產,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但與此同時,一些突發案事件和執法司法工作引發輿論關注,考驗政法機關實體處置和輿情應對能力。
  • 企業如何處理危機公關?氫元數據帶來危機公關處理原則
    對於企業來說,合理的處理危機公關,不僅不會損壞企業的品牌形象,反而會給企業帶來更好的品牌形象,這就需要企業有良好的處理方式!由於企業危機的發生的突形然緊迫性,這就使得企業在危機公關處理必須及時應對,努力控制局面,迅速找出原因,採取積極措施挽回損失,正確地開展有效的企業危機公關管理過程,從而有效地開展企業危機管理。那麼,企業怎麼處理危機公關的方法好?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去看看。
  • 地方應對輿情能力榜:山西疫苗事件應對嚴重失當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今天發布了「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應對網絡輿情能力排行榜」,對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黨政機關應對輿情熱點事件的得失進行考評。  應對總體較為得體(藍色區域):四川巴中「全裸」鄉政府;  應對有待進一步加強(黃色區域):河南睢縣「茶杯門」事件、廣西菸草局長香豔日記、山西地震謠言;  應對存在明顯問題(橙色區域):河南魯山「喝開水」事件、河北石家莊王亞麗騙官案、山東新泰選拔23歲副局長、江蘇東海父子自焚;  應對嚴重失當,存在重大缺陷(紅色區域):貴州安順警察槍擊致死案
  • 民主與法制網2020年輿情觀察分析報告
    但在一個新聞事件中,特別是在新媒體中,網絡中大範圍的轉載傳播帶來更廣泛影響力的同時,重複新聞盲目跟風的現象也比較嚴重,因此同類型負面新聞總是短時間內高密度頻發,各種重複的、過時的內容至今還大量湧現在社交網絡中。
  • 透視2019年上半年網絡輿情的四個新特徵
    主動策劃熱點輿情 發酵期預設立場近期發生的部分熱點輿情事件中,出現了一種輿情被策劃、被製造的趨勢。具體而言,當事人抓住社會輿論心理,主動掌握網絡話語權,有目的地進行爆料,從一開始就給輿情定好「節奏」。從上述案例可見,作為當事人的輿情製造者善於利用輿論規律,尤其善於利用「先入為主」的輿論心理,在對事件爆料之初就已經預定了「人設」,從而使輿論向著有利於自己訴求的方向發展,以此向有關部門進行施壓。值得警惕的是,像這種預設立場的網絡爆料一旦發酵,極可能偏離正常輿論軌道,產生輿情假象,令相關部門後續糾偏和引導的難度倍增。
  • 【復盤】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事件輿情研究
    一、輿情事件第一階段:網絡爆料期家長微博爆料食品問題 輿情快速升溫3月12日下午5時,多名家長發微博稱,四川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的食物存在嚴重質量問題,食物有發黴過期的跡象。輿論對我國學校食品安全事故頻發現象展開熱議,如清華大學教授郭於華認為,該事件引發公眾大怒,大背景源於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處於很危急的狀態,相關機構並未真正做到保障消費合法權益。不少網民還調侃此次事件,諸如「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卻倒在了學校的食堂」等網絡段子被廣泛傳播。2.
  • 次生輿情的正負效應與有效應對
    【關鍵詞】自媒體環境  原生事件  次生輿情    【中圖分類號】C912.63    【文獻標識碼】A自媒體平臺如微博、微信、微視頻、論壇等釋放了公眾的話語權,為公眾參與公共事件討論、自由表達個人意見提供了便利,成為推動網絡輿情發展和演變的主要場域。「次生輿情」納入輿情研究與監測範疇,源於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在2015年出版的《網絡輿情分析教程》。
  • 輿情經典案例:鴻茅藥酒事件
    ,新華社、北京青年報、法制網發布的《穿越大半個中國來抓你?新華社發文三問鴻茅藥酒事件》、《醫生吐槽「鴻茅藥酒」被跨省抓捕:文中沒虛假事實》、《鴻茅藥酒事件引企業健康發展四問》成為傳播的熱門文章。 此外媒體報導涉及鴻茅藥酒存在監管缺失問題、要求追責鴻茅藥酒廣告的相關審批部門,還涉及到地方政府公權力使用不當問題,光明網認為該事件的要害在於地方政府公權力使用不當,以及地方性警權跨域行使所依據法律的模糊性。
  • 網絡涉軍輿情的潛在風險辨識
    其中,廣大網民圍繞特定涉軍事件的意見表達、情緒流露,往往包含著一些不易覺察的潛在輿情風險,它們相對隱蔽的特質使其一開始容易被忽視,最終可能引發輿論危機,給軍隊帶來種種危害。因此,我們必須綜合考量網絡傳播的特點規律以及涉軍輿情的形成機理,審時度勢、科學辨識、及早發現。
  • 視覺中國圖片版權事件輿情研究
    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通過梳理事件過程,分析輿情特徵,並提出處置建議,以供參考。 【輿情事件】 1.據經緯中國創始人張穎爆料,視覺中國開發出一套圖片追蹤系統,有組織地大範圍搜索未授權疏忽使用其圖片的各種企業,要求巨額賠償,通常一個小疏忽一張圖片也不接受刪除,直接索取幾十萬人民幣的天價賠償,並要挾企業籤年度合同。
  • 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事件輿情研究
    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通過梳理輿情經過,總結官方輿情應對的經驗和教訓,為政法機關輿情處置提供參考。第一階段:網絡爆料期家長微博爆料食品問題 輿情快速升溫3月輿論對我國學校食品安全事故頻發現象展開熱議,如清華大學教授郭於華認為,該事件引發公眾大怒,大背景源於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處於很危急的狀態,相關機構並未真正做到保障消費合法權益。不少網民還調侃此次事件,諸如「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卻倒在了學校的食堂」等網絡段子被廣泛傳播。 2.
  • 智能坐墊監控員工事件傳播歷程分析及危機處理措施
    從該事件傳播層級上來看,該事件傳播層級為本地生活圈論壇、貼吧本地生活圈全網商業類行業關注-全網關注。除了大公司輿情危機,絕大多數中小企業輿情危機並不是一蹴而就,都按照這樣的模式發展。在該事件中,一開始當事人的事跡並未得到較大的輿論關注,並且在傳播過程中因為缺乏影響力一度斷層。
  • 大網絡時代新聞輿論工作把控難點與突破
    網際網路的高覆蓋,智慧型手機的高普及,微博、微信的廣泛使用,使隨時拍隨時發、實時分享實時互動成為潮流。在「人人都是攝影師、個個都是傳播者」的大網絡時代,一些片面信息和根據這些片面信息進行分析、猜測的內容在網絡間大規模快速傳遞,很容易迅速形成熱點和負面輿情,如何有效應對大網絡時代這種多發、不確定的輿情?如何用好大網絡優勢正確引導輿論?釐清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的把控難點,從「時度效」方面重點突破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