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網友都在討論996、715工作制度的不合理,抨擊資本家剝削員工的剩餘生產力時,杭州某公司使用智能坐墊監控員工日常行為一事也隨之進入網友眼中。在「打工人」怒斥如廁自由失去後又將失去離座自由同時,也對該公司使用智能坐墊監控員工的行為哭笑不得。真是應了一句話,大公司的輿情危機千篇一律,中小企業的輿情危機千奇百怪。
但在識微君看來,智能坐墊監控員工這件事情具有非常的典型性,這個典型性並非指公司回應聲明中又是萬能HR背鍋,典型更多在於這件事情傳播機制涉及到各個方面。事件如何被傳播,經過哪些關鍵傳播節點引起全網關注,明明輿論已經被平息又是如何重新引起新一輪的傳播,這對於缺乏輿情危機處理經驗的中小企業而言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01
12月下旬,一位暱稱叫做「蘋果橙子妹妹」的網友在網絡上發帖表示,公司給自己發了智能坐墊,結果卻被公司人事「盯」上了。該網友聲稱其所在的公司人事通過此坐墊監測到了自己的具體工作情況,並且曝出多名員工私下遭遇到了人力資源部門的超常規「關注」。
這些關注點都帶有明顯的監視意味,如「你為什麼每天上午10∶00到10∶30都不在工位上,帶薪拉屎去了嗎?」、「你為什麼下班提前10分鐘就走了?」
經過輿論發酵,此事情引起了本地生活新聞媒體的關注,12月26日晚,博主@杭州微博城事 在網絡上轉發「蘋果橙子妹妹」的事跡,引起了第一輪網絡傳播。不過輿論傳播引起的討論熱度較小,該事件在隨後幾日內熱度慢慢消失。
02
1月4日上午,因為網友對996、715工作制度的不合理性引起討論高潮,智能坐墊監控員工行為一事再次被網友記起,@福布斯中文網、@風聞社區 等網際網路大V 開始傳播該事件。因為報導僅是對26日新聞的重複提及,這些報導並沒有引起網友大規模轉發與討論。
不過,杭州本地大V@都市快報 在4日上午也報導了此事,因為地理緣故,在報導時@都市快報 附上該公司對於事件的回應。回應中該公司老闆表示:這是公司的內測產品,並非監控目的,更不具備相關功能。涉事HR私自傳播測試人員個人數據違規,已給予嚴重警告處分。該公司的不走心的回應引起了網友的憤怒,報導被網友轉發引起更多輿論關注。
1月4日12點10分,商業類媒體@虎嗅新聞 注意到此事並隨即報導,虎嗅新聞的報導引起了同類媒體如@鈦媒體、@電商報 等商業類媒體的轉載。隨著這一眾有較大影響力的商業媒體轉發,該事件熱度來到高點,引起更多媒體、網友的關注。
1月5日,@頭條新聞、@中國新聞周刊 @Vsita 看天下 等社會生活類媒體也紛紛轉發此事,進一步將該事件輿情熱度擴大。5日晚間@光明日報 給出了對於此事的看法,光明日報點評道:別讓高科技管理變了味,企業只有建立起良性循環機制,讓員工看得到成長的可能,才能主動出擊,激發勞動熱情和創造力。只知道算計員工「坐在」公司的時長,不懂得尊重人、愛護人,結果就是職場變牢房,長此以往企業難免「翻船」。
03
為什麼說智能坐墊監控員工一事具有典型性呢,我們從其傳播溯源可以看出來,該事件傳播過程都是一步一步擴大化,且有跡可循。除此外,輿情事件傳播被大環境所影響也在此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這對於缺乏公關危機處理的中小企業而言是一門很好的實踐課程,並能從中看到最基本的一些處理手段。
從該事件傳播層級上來看,該事件傳播層級為本地生活圈論壇、貼吧本地生活圈全網商業類行業關注-全網關注。除了大公司輿情危機,絕大多數中小企業輿情危機並不是一蹴而就,都按照這樣的模式發展。在該事件中,一開始當事人的事跡並未得到較大的輿論關注,並且在傳播過程中因為缺乏影響力一度斷層。輿情危機處理時,中小企業可以從本地生活圈、本地新聞媒體了解自家企業輿論情況,對於負面情形,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防患於未然。
從該事件的傳播關鍵節點上而言,傳播主要節點為本地具有影響力媒體機構----全網商業類媒體機構---全網重要社會媒體機構。KOL在輿情事件中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正是因為它們的存在一些重要的輿情事件才得以快速傳播。對於企業而言,關注本地媒體新聞、全網商業類媒體機構了解行業內輿情事件是可行的,有利於實時掌握輿論信息,關注到行業風向變動,從輿情事件中學習經驗。
從傳播環境上而言,輿論氛圍極其重要。智能坐墊監控員工一事在12月26日後,輿論影響力基本消失。但由於全網關於996工作討論,該事件再次被網友、媒體拿出來討論。在此時,網絡上輿論氛圍已經處於另一種模式,了解網友心理狀態做出合理應對/規避成為當務之急。企業在行業內出現重大輿情危機時,更要管理好企業內部,重點規避一些輿情雷區。
此外,在危機公關處理上,輿論主體回應事件本身就是一次傳播過程。危機公關的處理更考驗公司決策層的智慧。星巴克在面對網友「氣氛組」的質疑直接發布公告,大大方方招聘「氣氛組」成員,將一次質疑化作對自己的調侃,成功解決了輿情危機並為自己加分。但對於一般中小企業而言,沒有專業人才,這樣的危機處理實在具有挑戰性,於是萬能的HR屢次出現在網友面前背鍋。而HR也不是萬能的,HR面臨的輿情雷區更多,具體可看識微君文章《從「謊稱競爭女生是女朋友」事件看HR有哪些輿情雷區》。
危機處理對於企業而言,本身就是一次歷練。面對危機,最重要是在準備回應過程中去了解當下網絡輿論環境,總結網友對於此事的主要看法與爭論點,在回應中調侃自己或誠懇道歉解除網友敵意只是展現公關的結果。當然,化解輿情危機最好的方式是防患於未然,在輿情危機萌芽階段就處理好危機事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