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應對輿情能力榜:山西疫苗事件應對嚴重失當

2021-01-08 騰訊網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今天發布了「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應對網絡輿情能力排行榜」,對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黨政機關應對輿情熱點事件的得失進行考評。四川巴中「全裸」鄉政府因為在信息透明度、政府公信力等指標上一枝獨秀,進入總體較為得體的藍色區域,而貴州安順警察槍擊致死案、山西問題疫苗事件則被判定為應對嚴重失當,被亮起「紅色警報」,值得反思。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毛壽龍教授在點評山西疫苗事件時就指出「問題一個系統又一個系統的出,再一個系統一個系統地去治理,顯然不是一個好辦法。所以,現在是各個領域都需要很好重視的時候了」。

  排行榜具體的分情況如下:

  本表數據為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的單學剛、韓長青、汪冬蓮、蘇玥、劉志華、胡江春、董海博、潘宇峰、何新田、翟薇、閉淑娟、王俊嶺、谷文杰、吳佶、韓立勇、陳維等16位輿情分析師採用「列名小組法」對地方政府應對網絡輿情表現進行分項評估後得出。

  應對總體較為得體(藍色區域):四川巴中「全裸」鄉政府;

  應對有待進一步加強(黃色區域):河南睢縣「茶杯門」事件、廣西菸草局長香豔日記、山西地震謠言;

  應對存在明顯問題(橙色區域):河南魯山「喝開水」事件、河北石家莊王亞麗騙官案、山東新泰選拔23歲副局長、江蘇東海父子自焚;

  應對嚴重失當,存在重大缺陷(紅色區域):貴州安順警察槍擊致死案、山西問題疫苗事件。

  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2010年1月新近發布的《第2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3.84億,較2008年底增長8600萬人,年增長率為28.9%,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28.9%,網際網路上突發公共事件和熱點話題此起彼伏。作為國內最早從事輿情研究的機構,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一貫重視以技術為依託,從各種網絡輿論載體中梳理地方熱點輿情,並藉助已形成的一套輿情應對的研判體系,就地方政府的網絡輿情應對處置能力做出客觀分析,形成考評結果,並由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的輿情分析師和知名專家學者、活躍網友分別進行點評,以「排行榜」的形式每個季度予以發布。「地方應對網絡輿情能力排行榜」迄今已經推出了4次,引起了專家學者和媒體、網民的廣泛關注和好評,被譽為有「理性和建設性」。

  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國網際網路上官民良性互動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很多地方黨政機關逐步重視探索網絡問政,並積累了一些有益和值得推廣的經驗。為了更好地推廣這些經驗,讓更多的地方黨政機構用好網絡問政這一新的治國理政平臺,從今年開始,每期排行榜推出「網絡問政實踐」的典型經驗,供地方當政者參考。本次推出的常州環保局長「批評有獎」就是一個很好的尊重網絡民意的案例,有一定的推廣和借鑑價值,北京網絡媒體協會會長閔大洪點評時認為「對於網絡批評和網絡監督,領導幹部應有的心態是歡迎和提倡,以廣闊的胸懷聽取民意,從善如流」。

  此外,本次排行榜也做了一些改進和創新,如評分方法做了調整,從「德爾菲法」調整為「列名小組法(德比克法)」,「德比克法」改進了「德爾菲法」的一些缺陷,採用函詢與集體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徵求意見,加大了集體討論、會商的環節。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希望通過這項持續的研究,能夠更好地為地方提供儘可能客觀、科學的輿情參考數據和輿論引導建議,幫助地方提高網絡問政水平,促進社會穩定發展。

   導語   事件進展   幾個關鍵點(推薦閱讀:衛生廳怎樣駁倒揭黑記者)「高溫暴露疫苗」的來龍去脈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王克勤:高溫疫苗的出現,是因為山西省衛生廳發文稱,山西境內流通的疫苗要有指定標籤,在貼標籤的過程中完全是在常溫下的(低溫無法黏貼),所以產生了這種高溫曝光疫苗。>>詳細
   山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張杰敏:貼這個標籤的出發點就是為了保持這個疫苗的安全使用和對使用者負責,就是只要貼了這個標籤,這個疫苗出問題就由我來負責任。>>詳細抽檢結果無法否認高溫疫苗  問題疫苗事件舉報人陳濤安:首先,山西衛生廳用2008年11月以後抽檢疫苗的結果,表明2006年1月1日~2007年10月15日田建國在山西壟斷製售的高溫暴露疫苗是合格產品十分牽強;
  其次,田建國在山西壟斷製售高溫暴露疫苗近兩年,其不同批次數十分龐大,只在個別縣抽檢,違反同一性原則;
  最後,同批次經過高溫暴露的疫苗,由於各自溫度、光照時間不同,已失去同一性,根本不能通過抽檢來證明是合格產品,應立即封存銷毀。 >>詳細華衛時代公司無經營疫苗資格  山西省衛生廳副廳長李書凱:這家公司是大企業,是非常靠譜的大公司,他經營能讓山西人們和山西的兒童受益。
   王克勤:首先它並不是所謂的大公司,註冊資金只有50萬,而且這50萬是墊資註冊。在整個工商資料裡面,我們發現這家經營疫苗的公司,經營範圍中竟然沒有「疫苗」。>>詳細   媒體評論  問責歸於無力,這在三年前就已發生過。當時揭露山西疫苗利益勾結的報導很快消失不見,代之以所謂闢謠的宣傳稿。這一切都讓人覺得某種勢力可以吞噬任何質疑,哪怕是用生命凝結的追問。這次湧現近百起傷亡案例,可以帶來改觀嗎?至少到目前為止,衛生部門的說辭顯示與從前並無二致。>>詳細

相關焦點

  • 網絡爆料事件頻發 企業應對輿情危機的正確姿勢來了
    近日,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金融編輯部編制了《由投訴或舉報引發的輿情事件分析報告》。《報告》以近兩年來由投訴或舉報引發的網絡輿情熱點事件為基礎,分析了由投訴或舉報引發的網絡輿情事件在發生、傳播等過程中存在的特點,指出當前企業在應對此類輿情事件時存在的共性問題,並給出針對性建議。
  • 2014江蘇十三市輿情應對能力20大案例分析
    2014年江蘇企業輿情盤點:國企改革、高管落馬 2014江蘇反腐:能人腐敗、打虎拍蠅 【2014年,江蘇各地發生了大大小小的輿情事件,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這些事件迅速被人們知曉,接受著輿論的審視,給黨政機關輿情應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網絡輿情引導時度效——地方政府危機事件網絡輿情引導流程研究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網絡治理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並要求地方政府充分踐行網絡群眾路線,進一步增強政務公開,提高網絡綜合治理能力,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另外,根據調研和訪談發現,地方政府的危機事件網絡輿情引導機制和水平參差不齊,儘管有些發達地區以及輿情高發地域引導水平較高,但大家同樣都存在迫切的需求,希望有一個危機事件的網絡輿情引導流程圖,充分融合輿情技巧和政府工作流程,呈現一個立體化的方案,幫助它們在危機事件中有規可依、有圖可用,提升網絡輿情引導時度效。
  • 邢臺水災 政府的輿情應對傷害民心 - 中國稅務網
    首頁 >>輿情應對 >> 正文 邢臺水災 政府的輿情應對傷害民心 2016-08-04 | 來源:學習時報 | 作者:張磊
  • 東莞市應急管理局舉辦輿情應對和危機公關專題培訓班
    11月26日,東莞市應急管理局舉辦輿情應對和危機公關專題培訓班,旨在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新聞宣傳工作,提升應急管理幹部輿情敏感度和處置力。做好輿論引導,提升應急管理軟實力11月26日,東莞市應急管理系統輿情應對和危機公關專題培訓課開講。
  • 從海天醬油生蛆事件看企業應如何應對輿情
    2018年7月,食品行業熱點不斷,海天醬油生蛆事件、A2奶粉違規宣傳被罰款10萬元引起自媒體深挖其過往不良記錄等鬧得沸沸揚揚。為了完整呈現食品行業熱點事件的傳播情況,中國網「食品中國」聯合「深眸自媒體智能輿情平臺」,從本月起推出食品行業熱點觀察,不定期對行業熱點事件進行綜合分析與解剖。
  • 樂思輿情監測:從美的漏電事件始末看企業如何應對負面輿情
    近日,樂思網絡輿情監測中心關注到美的熱水器漏電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一方面是客戶稱漏電差點釀成大禍,另一方面是美的否認漏電,且美的「誰質疑誰舉證」的強硬態度更是引發媒體及民眾的不滿,導致輿情不斷蔓延。
  • 《2016年社會治理輿情報告》發布 徐玉玉案成最佳案例
    《報告》指出,2016年以來,特別是三季度以來,我國黨政機關部門面對突發性輿情的響應速度顯著提升,對輿情早期傳播的預警、幹預能力也有較大的提高。政府回應率達到85%,事發24小時回應率超過55%,在48小時之內(含24h)首次回應率超過70%,相比往年有很大提升。同時,政務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對於基層社會治理輿情應對意義顯著。各部委在政府網站建設運用和傳統媒體信息發布方面頻率更高。
  • 次生輿情的正負效應與有效應對
    該教程首次明確了「次生輿情」的內涵,準確概括了次生輿情發生和演變的過程,為研究自媒體輿情現象奠定了基礎。次生輿情的積極效應、負面效應與危機效應次生輿情是在新媒體環境中以原生事件議題為基礎和誘因,再生和演化的新輿情。一個原生事件議題可以導致多個次生輿情,新輿情既可以繼續指向原生事件,也可以旁及或引發其他事件。次生輿情的熱度有時超過原生輿情,改變輿論演化的原有方向。
  • 媒體評延安城管踩頭事件:鴕鳥政策應對負面輿論
    延安城管「踩頭」事件應對有六大失當之處   這句話,給正逐漸冷卻的延安城管跳踩商戶頭部事件猛點了一把火,讓它重新灼傷了公眾的視線。   從5月31日事件曝光到6月13日,中青輿情監測室分析發現,延安城管跳踩商戶頭部事件中,政府部門輿情應對存在六大失當之處,可說是「步步驚心,著著行錯」。   第一大失當之處,就是政府第一次表態姍姍來遲,使負面輿情發酵坐大。
  • 今日輿情解讀:對國產疫苗的信任危機需儘快消除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輿情分析師 何新田   一、熱點事件概述 綜合今日輿情數據,今日輿情熱度最高的事件是「媒體稱與崔永元同期赴美調查轉基因結論迥異」,熱度最高的單條網絡新聞是騰訊新聞
  • 廣西賀江水汙染事件輿情分析
    白希在道歉書中表示,此次事件的發生,說明賀州的環境保護和監測治理工作存在嚴重的漏洞。此前,白希已致電肇慶市市長,並通過他向賀江下遊受影響的兄弟市縣受損害群眾誠懇道歉。    10日,賀州市政府做出決定,對平桂管理區管委會副主任周聲寧等5名賀江水汙染事件相關責任人予以停職。
  • 輿情經典案例:鴻茅藥酒事件
    4月17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研究認為,目前該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指令涼城縣人民檢察院將該案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並變更強制措施,同日譚秦東取保候審,在當時照片中譚醫生在拘留三個月後看起來精神狀態較差,引發社會各界強烈關注,輿情在4月17日達到頂峰。
  • 四川出臺八項一級應急響應措施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經省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Ⅰ級響應措施》,從八個方面提出具體措施,統籌各方力量,全力應對疫情。全面落實響應要求。嚴格按照《突發事件應對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規定,採取與一級響應相對應的處置措施,及時組織開展各項應急處置工作。要及時向社會公告相關防控規定和要求,動員社會各界全力支持配合,堅決防止疫情擴散蔓延。
  • 【復盤】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事件輿情研究
    法制網輿情中心(ID:fzwyqzx)通過梳理輿情經過,總結官方輿情應對的經驗和教訓,為政法機關輿情處置提供參考。一、輿情事件第一階段:網絡爆料期家長微博爆料食品問題 輿情快速升溫3月12日下午5時,多名家長發微博稱,四川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的食物存在嚴重質量問題,食物有發黴過期的跡象。
  • 視覺中國圖片版權事件輿情研究
    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通過梳理事件過程,分析輿情特徵,並提出處置建議,以供參考。 【輿情事件】 1. 【輿情解析】 本次事件起因自一張照片,但輿情發酵卻異常猛烈,迅速在全社會範圍內形成輿論風暴。分析認為,觸發這樣的輿情卻並非偶然,而是有其輿論傳播和輿情發酵的邏輯。
  • 數讀2020年上半年政法網絡輿情特徵
    但與此同時,一些突發案事件和執法司法工作引發輿論關注,考驗政法機關實體處置和輿情應對能力。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從2020年上半年收錄的350餘起網絡輿情事件中,篩選出132起具有代表性的輿情事件,進行定量計算與分析,以此總結今年上半年的政法網絡輿情特徵、評估政法機關輿情整體應對情況,為政法機關輿情處置工作提供參考。
  • 基層幹部網絡運用普遍滯後 面對輿情眼高手低
    網絡「恐懼症」與「麻木症」針對一些地方出現政府相關部門前後說法不一、官方消息頻頻「翻案」等網絡公共事件,復旦大學輿情研究中心主任朱春陽認為,這暴露了「網絡恐懼症」給政府公信力帶來的巨大損害。「與網絡『過敏』相對的是,一些部門和官員對網絡完全『脫敏』,對網絡輿情麻木遲鈍。」研究網絡輿情的學者指出,無處不在的網絡實際已打破了傳統的輿論生態,即使是過去認為的一些「冷門」部門也可能一夜之間成為輿論中心,缺少應對意識與經驗讓它們往往「被動挨打,步步被罵」。
  • 蚌山區政務輿情回應制度
    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注重源頭防範、源頭治理和源頭處置原則;堅持主動應對、及時回應、科學處置的原則,把握好時、度、效。著力提高應對政務輿情的統籌能力、管理能力和處置能力。第五條 收集時間節點。區政務公開工作機構、網宣辦和區政府相關部門要明確工作人員每天對收集範圍內的網站及新媒體涉及我區的政務輿情信息進行巡查。
  • 中國城市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能力顯著提高
    中國城市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能力顯著提高 2002年11月12日22:26  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11月12日電(記者 翟素娣) 記者從今天在此間召開的2002年聯合國國際搜索與救援諮詢團亞太地區年會上獲悉,中國城市應對自然災害能力和突發事件的能力正在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