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賀江水汙染事件輿情分析

2020-12-05 法制網

    一、事件概述

    7月1日—5日,賀江賀街至合面獅水域陸續出現死魚現象。7月6日,賀州市官方回應稱:在賀州與廣東交界斷面扶隆監測點檢測出有害物質,水質鎘超標1.9倍、鉈超標2.14倍。賀州市立即啟動二級應急預案,沿河段逐家查找汙染源。賀州城區自來水出水口水質正常,城區居民飲用水不受影響。

    6日下午,廣東肇慶市封開縣政府向賀江、西江沿線下遊群眾和自來水廠發出緊急通知,停止飲用賀江受汙染水源、不要食用賀江魚類等水產品。6日晚間,廣東環保廳負責人表示,在廣西賀江上遊發現的水體汙染已經得到控制,對廣東影響並不大,此次事件基本不會對下遊西江造成影響。

    7日凌晨,賀州市副市長在回應賀江水汙染環境事件時指出,在賀州市與廣東交界的斷面監測最新數據顯示,鎘已達標,鉈少量超標,飲用水經過水廠處理後,出水質量能夠達標,不會對民眾生活起居及健康造成影響。

    8日下午,廣西賀州市政府召開第二次新聞發布會,通報賀江水汙染事件的最新情況。相關企業責任人已經被公安機關控制,環保部門對自身工作存在的問題向公眾表示道歉。

    9日晚,賀州市市長白希發出公開道歉書,就賀江汙染事件向全體市民等道歉。白希在道歉書中表示,此次事件的發生,說明賀州的環境保護和監測治理工作存在嚴重的漏洞。此前,白希已致電肇慶市市長,並通過他向賀江下遊受影響的兄弟市縣受損害群眾誠懇道歉。

    10日,賀州市政府做出決定,對平桂管理區管委會副主任周聲寧等5名賀江水汙染事件相關責任人予以停職。

    二、媒體報導

    廣西賀江水汙染事件新聞關注度走勢(單位:篇)

    從新聞關注度走勢圖上可以清晰的看出,賀江水汙染事件經歷了一個類似過山車般的走勢。在主流網絡媒體源發,眾多新媒體推廣下,事件曝光的當天,新聞關注度就快速升溫,7月7日、8日、9日三天的新聞報導量都超過1千條,呈現出一個高溫運行態勢,官方後去的排查汙染源、控制企業責任人以及誠摯道歉,讓輿論熱度得以較快回落。

    7月6日16時20分,新華網地方頻道發布文章《廣西賀州市發生水體汙染事件》,該文章發布後被人民網、鳳凰網、網易等網絡媒體轉發,事件傳播面快速擴展。從新聞報導的內容來看,此消息來源的主體是賀州市政府,當地官方在發生危機事件時並沒有刻意隱瞞,而是第一時間告知公眾,避免了公眾恐慌情緒的出現。

    6日晚間,中新網發布文章《廣西賀江水汙染事件鎘超標1.9倍 鉈超標2.14倍》成為7日網絡媒體轉發的重點,江水汙染物初步探明並快速告知公眾,謠言滋生空間被極大壓縮。同時,環球網的文章《粵環保廳:廣西賀江水汙染對廣東影響不大 》也為網絡媒體所大量關注,為官方在網際網路上發酵的危機應對提供了有力幫助。

    從媒體關注度走勢圖上可以看出,賀江水汙染事件在8日的關注度達到一個峰值,相關的新聞報導量達1400餘篇。從媒體報導的重點來看,主要放在了「重要汙染源責任人被刑拘 」和「當地環保部門致歉 」,這兩方面的報導有效引導了網上輿論走向,減輕了官方面對的輿論壓力。

    三、微博平臺關注度

    廣西賀江水汙染事件微博關注度走勢(單位:條)

    從微博關注度走勢來看,賀江水汙染事件被媒體曝光後在微博平臺上快速發酵,隨著官方危機應對的深入,微博關注度在7日到達峰值後快速下滑。在此事件中,並未出現「大V」的身影,對事件傳播影響力最大的當屬@南方日報。@南方日報在7月6日發表博文稱「緊急!廣西賀江水汙染 汙水已到達廣東」,這則微博被轉發、評論2.4萬次。

    同時,政府機構微博和官員微博也體現出社會擔當和責任感,@美麗肇慶(中共肇慶市委宣傳部官方微博)和@陳永博(廣東省肇慶市公安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主任)在微博上積極傳播汙染處理的相關信息,告知網友賀江汙染物主體已在廣西被攔住。

    四、網友觀點傾向分析

    廣西賀江水汙染事件網友觀點分析(抽樣條數:141條)

    須強化事前監管 27%

    網友「賽江南」:近年來頻發的水汙染事件,尤其是重金屬水汙染事件,監管部門為何總是在出了事後才開始監督?環保部門平時幹什麼的?水質不是每天都測量嗎?難道一年測一次?

    經濟發展不應以環境汙染為代價 25%

    網友「夜雨人」: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我們的政府需要反思了,過去的那種唯GDP的發展模式必須要改變了,科學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才是長久的。

    對責任人的問責需嚴厲 23%

    網友「泰山之巔」:亂世用重典,環境汙染也需嚴厲問責,讓相關負責人吃不了兜著走,唯有這般才能讓他們感到痛點,也才能下決心整治汙染。

    突發事件應急日趨成熟 15%

    網友「走走停停」:賀江水汙染發生後,廣西與廣東聯動處理,及時公布汙染情況以及汙染物等事實,避免社會恐慌情緒出現,表明官方在處理類似危機時應急行動相對趨於成熟,值得肯定。

    其它 10%

    網友「陳文伍」:我們總在上演亡羊補牢的悲劇。總在危害已經到來時,才開始想辦法解決。然而,治理水汙染不能臨渴而掘井。政府應加強環境汙染的預測和預防,做到未雨綢繆,不能等到問題嚴重時再花百倍的努力補救。

    五、媒體評論摘要

    「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了。」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發出的告誡。把這句話落到實處,讓地方施政不再盲目追求經濟數據的增長而忽視民生和環境承載力,就必須將環境保護作為考評的重要一環,以此糾正地方行政的慣性。 而追究環境汙染事件中的地方行政責任,就是其中不可匱缺的程序。過去,人員傷亡人數是追究地方領導責任的硬性標準。這固然強化了地方行政的安全意識,但是還遠遠不夠。甚至可能引發虛報瞞報的衝動。從目前環境的惡化速度而言,需要從嚴治理。因此,無論環境汙染事件是否造成傷亡,是否影響民眾生活起居,都應該追究行政責任,以此倒逼出一個「以民生和環境論英雄」的合理行政體制。從這個角度講,別輕易就給賀江水汙染事件畫上句號。什麼時候這樣的事件成為改變地方行政思維的起點,這才算是汲取了深刻教訓。(據《京華時報》,作者:徐立凡)

    賀江水汙染事件發生後,當地環保部門對自身工作存在的問題向公眾表示道歉,這也是監管部門應有的態度。但這僅僅是問責的開始,並不能代替問責,更不是問責的全部,而是要痛定思痛,舉一反三,嚴查責任,促進環保法規制度的落實,層層嚴格落實環保責任制度,加強隨機性檢查,切實督促企業綠色生產,及時發現苗頭隱患,防患於未然,全面提高環保水平。(據華龍網,作者:徐雲鵬)

    筆者覺得賀州市除了不作為外還比較「窮」,當地環保部門在採取了一系列檢測工作後,卻因技術手段和設備水平問題,未能第一時間檢測出重金屬超標,這真是拿著全市人民群眾的生命開玩笑,難道政府都是有大錢蓋辦公樓,建面子工程卻沒有小錢購買環保監測設備,真是可悲、可嘆。賀市長的道歉是誠懇的,我想大部分市民都會理解政府,但是政府又何嘗理解過群眾的心聲,其實群眾的想法很簡單,無非就是想自己吃的更安全些,喝的更有保障些。如果政府連這些都保障不了,那真是愧對群眾。(據長江網,作者:王鑫博)

    六、輿情點評

    同樣是在廣西,同樣是江水出現鎘汙染,2012年年初發生的龍江河鎘汙染事件與最近發生的賀江水汙染事件在處理方式和最終的輿情應對效果方面有較大的差距,這表明廣西在經歷了一次水汙染教訓後,初步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相對可行的應對機制。在這次危機事件的應對中,我們梳理廣西方面的危機應對,有不少地方值得各級政府借鑑和學習。

    掌握信息披露主動權

    發生突發危機事件後,當地政府部門擁有天然的主場信息優勢,一定要掌握信息披露的主動權,力爭讓政府部門公布的消息成為媒體的信源,從而為化解危機創造輿論條件。在此事件中,賀州市新聞辦主動披露汙染事件,從一開始就掌握了信息傳播上的主動權,並藉助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對政府的通告加以傳播,使政府可能對輿論進行有效引導。

    藉助多媒體渠道第一時間告知公眾事實

    在類似水汙染的危機事件中,如果政府在告知公眾真相方面缺位,勢必造成謠言的不脛而走。學會與謠言賽跑,是政府應對突發危機的必修課。在賀江水汙染事件發生後,賀州市官方第一時間藉助網絡新興媒體、電視媒體和傳統的報紙媒體,從傳播速度和傳播覆蓋面上全力出擊,讓真相在最短的時間、最大限度到達民眾那裡,從而使得謠言無處生根發芽。

    細節的傳播更具說服力

    在突發危機發生後應對中,官方往往傾向於告知民眾最終的結果,而對處理過程隻字不提或提之甚少,這其實是官方懶政的一種表現。面對突發危機,民眾擁有基本的知情權,這就要求官方盡最大可能的滿足民眾對信息的需求,一方面表現出官方對民意的尊重,同時也有利於壓縮謠言的空間。

    在此事件的處理中,官方第一時間告知公眾汙染物為鎘和鉈,並告知超標的具體數值,隨後對潛在汙染源一一進行排查,並最終確定汙染源,並對企業責任人依法控制。賀州市官方在此事件的處理中,注重細節,使得事件的處理顯得更加透明和公開,從而使得官民得以互信。

    官方姿態和處理手段同等重要

    面對危機,民眾對政府行為通常會有一個理性判斷,但政府的行為更需要一份謙卑做護航。以一種低姿態來承認工作不足,並向民眾致歉,在危機處置中更易拉近與民眾的距離。賀江水汙染事件發生後,當地環保部門和賀州市長先後向民眾道歉,官方和官員兩個層面都身體力行,在民意面前,呈現出政府的謙卑姿態,為危機的順利處理畫上了相對圓滿的句號。

(作者: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主任分析師 朱明剛)

相關焦點

  • 盤點:2013上半年重大水汙染事件
    為進一步理清目前我國水汙染現狀,中國水網盤點了2013年上半年發生的水汙染事件,顯示水汙染形勢仍舊十分嚴峻,水汙染防治工作任重而道遠。華北平原地下水汙染嚴重華北平原啟動地下水汙染防治 保障飲水安全中國致力解決華北平原地下水汙染汙染事故六 廣西賀江水汙染事件  2013年7月1日至5日,賀江賀街至合面獅水域陸續出現死魚現象。
  • 廣西賀江汙染地鎘已達標 上遊5個斷面鉈仍超標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7月6日,廣西通報賀江上遊發生鉈、鎘汙染事件,致下遊的廣東封開縣南豐鎮河段出現少量魚類死亡現象,3萬群眾飲水受影響。昨天,封開方面公布的最新監測結果顯示,所有監測斷面的鎘均已達標,但上遊5個斷面的鉈仍然超標。
  • 廣西賀江水質初步認定受鉈、鎘汙染 汙染源位於礦山
    7月5日,廣西賀江合面獅段水面出現死魚現象。7月6日6時許,賀江廣東封開縣南豐鎮河段也出現魚類死亡現象。根據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的最新檢測結果,賀江上遊的水體汙染,初步認定有害物質是鉈和鎘。
  • 2011—2015 年我國水汙染事件及原因分析
    筆者通過已公開的新聞和文獻等展開詳細記錄、整理和歸檔,統計分析我國2011—2015年水汙染事件的分布、數量、汙染類型、汙染物質、汙染原因和處理措施等方面內容,掌握水汙染事件發生的規律性並加以探討,以期為減少水汙染事件的發生提供理論依據。
  • 2018年度暴力傷醫事件大匯總及醫患衝突典型案例輿情分析
    從趨勢變化圖看,10月22日之後,事件熱度逐漸消退,網民情感自然淡化。一、醫患關係現狀輿情綜述就發生地域而言,北京、上海、湖北、廣東、甘肅、廣西等省市均發生過暴力傷醫事件;施暴者通常為患者家屬、少數為不相干人員;涉事場所大部分是三甲醫院;在事後處置方面,犯罪嫌疑人多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暴力傷醫事件似乎引發了「破窗效應」。
  • 視覺中國圖片版權事件輿情研究
    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通過梳理事件過程,分析輿情特徵,並提出處置建議,以供參考。 【輿情事件】 1.人民網文章進一步指出,把視覺中國歸為「碰瓷式維權」還未觸及到實質,應當深刻分析其運作模式背後的違法性和社會危害性所在,從法律上給與嚴厲制裁和打擊,才能從根本上防範和杜絕。該文章還指出,視覺中國未經批准,「擅自從事著作權集體管理活動」,應依法嚴查。
  • 2020年上半年教育輿情新聞熱點事件
    回顧2020年上半年發生的教育輿情新聞熱點事件,發現其中在網上引發輿論熱議的事件可不少,如廣州方圓小學哮喘女孩反轉事件、高考輿情熱點事件、教師崗位頂替等。這裡蟻坊軟體有挑選了2020年上半年熱議度高的教育輿情熱點和新聞輿情熱點事件,並匯總成了一份2020年上半年教育輿情新聞熱點事件案例分析報告合集,供各位參考。
  • 地方應對輿情能力榜:山西疫苗事件應對嚴重失當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今天發布了「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應對網絡輿情能力排行榜」,對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黨政機關應對輿情熱點事件的得失進行考評。  應對總體較為得體(藍色區域):四川巴中「全裸」鄉政府;  應對有待進一步加強(黃色區域):河南睢縣「茶杯門」事件、廣西菸草局長香豔日記、山西地震謠言;  應對存在明顯問題(橙色區域):河南魯山「喝開水」事件、河北石家莊王亞麗騙官案、山東新泰選拔23歲副局長、江蘇東海父子自焚;  應對嚴重失當,存在重大缺陷(紅色區域):貴州安順警察槍擊致死案
  • 盤點2014年中國水汙染危機事件
    2014年是中國水汙染危機爆發的一年,4月份在甘肅蘭州和湖北武漢接連出現了兩起重大水汙染事件,然後是多起重金屬水汙染事件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
  • 民主與法制網2020年輿情觀察分析報告
    輿情背景   2020年發生不少熱點新聞事件,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民主與法制網記錄並追蹤了不同時期的五十餘起熱點新聞事件,進行了輿情觀察分析。   在2020年民主與法制網輿情觀察分析報告中,囊括了各行各業,如涉及教育行業的有《西安六十六中學「殺師案」輿情觀察》《涉教育熱點事件輿情觀察:個案背後謹防群體危機》《監督疲軟,信息通道被人為堵塞 ——貴州大方拖欠教師工資案輿情觀察》《陝西鎮安7.1億豪華中學輿情觀察》等等;涉及民生領域的有《「直播帶貨」助力扶貧輿情觀察》《南方暴雨「車輪戰」輿情觀察:防汛進入戰時狀態洪災無情人有情》
  • 贛州水文突發性水汙染事件應急監測規程
    五、應急響應(一)突發性水汙染事件劃分根據預測分析結果、嚴重程度、緊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範圍,將突發性水汙染事件分為重大(Ⅰ級響應)、較大(Ⅱ級響應)和一般(Ⅲ級響應)三級。1.突發性水汙染事件Ⅰ級響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水汙染事件,啟動突發性水汙染事件Ⅰ級響應:(1)影響國划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的水汙染事件;(2)可能導致跨省界影響的水汙染事件;
  • ...網絡輿情引導時度效——地方政府危機事件網絡輿情引導流程研究
    另外,根據調研和訪談發現,地方政府的危機事件網絡輿情引導機制和水平參差不齊,儘管有些發達地區以及輿情高發地域引導水平較高,但大家同樣都存在迫切的需求,希望有一個危機事件的網絡輿情引導流程圖,充分融合輿情技巧和政府工作流程,呈現一個立體化的方案,幫助它們在危機事件中有規可依、有圖可用,提升網絡輿情引導時度效。
  • 胡四一: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水汙染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美國之音記者]近年來中國的水汙染事件時有發生,舉個例子,中國媒體報導鎮江新區國際化工園還在汙染長江,最近鎮江又發生自來水受汙染的事件,當地群眾反映至今弄不清是怎麼汙染的。    [胡四一]你的問題涉及到鎮江最近發生的一起水汙染突發事故,影響到供水安全。中國目前正處於重化工發展的階段,尤其是像長江兩岸有大量的化工企業工廠,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稍有不慎,就會出現一些重大事故。
  • 首屆全國社會輿情分析論壇在京召開
    全國社會輿情分析論壇現場當前,線上社交網絡與線下物理社會交叉融合日趨緊密,輿情內容千變萬化,輿情源錯綜複雜,社會輿情分析的不同系統標準不一,離輿情實戰分析尚有一定距離。全國社會輿情分析論壇旨在結合各界的關切熱點,邀請複雜系統、社會學、新聞傳播學、自然語言處理、社交網絡分析等多個方向的專家學者與企業精英,探索構建適應社會變化發展的輿情智能分析解決方案。
  • 網絡爆料事件頻發 企業應對輿情危機的正確姿勢來了
    近日,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金融編輯部編制了《由投訴或舉報引發的輿情事件分析報告》。《報告》以近兩年來由投訴或舉報引發的網絡輿情熱點事件為基礎,分析了由投訴或舉報引發的網絡輿情事件在發生、傳播等過程中存在的特點,指出當前企業在應對此類輿情事件時存在的共性問題,並給出針對性建議。
  • 輿情報告|遼寧撫順6歲女童被虐事件
    本文以網絡平臺上對於遼寧撫順6歲女童被虐事件的討論為研究主體,首先基於一定周期內的輿情生成和演變挖掘不同階段的關鍵傳播節點以及推動事件進展的各方力量;其次從社會情緒整體分析網民文本表達背後的話語邏輯,進一步結合網絡輿論關注點出發探究悲劇發生的深層次原因;某種意義上來說,相較於社會虐童現象常態化的存在,網絡輿情爆發畢竟具有偶然性,因而最後我們針對父母虐童案例作出反思,分析該類輿情傳播特徵究竟作何表現以及總結怎樣取得由個例輿情到普遍案情之間的平衡
  • 河南:做好2019年枯水期水汙染防治及應急應對工作
    目前,我省已進入枯水期,河道流量大幅度減少,水體自淨能力急劇下降,水環境質量安全穩定面臨十分嚴峻的形勢,為保障枯水期全省水環境安全,預防和及時處置各類突發水汙染事件,認真做好枯水期有關水汙染突發事件的應急應對工作,近日,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枯水期水汙染防治及應急應對工作的函》,
  • 樂思輿情監測:從美的漏電事件始末看企業如何應對負面輿情
    近日,樂思網絡輿情監測中心關注到美的熱水器漏電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一方面是客戶稱漏電差點釀成大禍,另一方面是美的否認漏電,且美的「誰質疑誰舉證」的強硬態度更是引發媒體及民眾的不滿,導致輿情不斷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