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概述
7月1日—5日,賀江賀街至合面獅水域陸續出現死魚現象。7月6日,賀州市官方回應稱:在賀州與廣東交界斷面扶隆監測點檢測出有害物質,水質鎘超標1.9倍、鉈超標2.14倍。賀州市立即啟動二級應急預案,沿河段逐家查找汙染源。賀州城區自來水出水口水質正常,城區居民飲用水不受影響。
6日下午,廣東肇慶市封開縣政府向賀江、西江沿線下遊群眾和自來水廠發出緊急通知,停止飲用賀江受汙染水源、不要食用賀江魚類等水產品。6日晚間,廣東環保廳負責人表示,在廣西賀江上遊發現的水體汙染已經得到控制,對廣東影響並不大,此次事件基本不會對下遊西江造成影響。
7日凌晨,賀州市副市長在回應賀江水汙染環境事件時指出,在賀州市與廣東交界的斷面監測最新數據顯示,鎘已達標,鉈少量超標,飲用水經過水廠處理後,出水質量能夠達標,不會對民眾生活起居及健康造成影響。
8日下午,廣西賀州市政府召開第二次新聞發布會,通報賀江水汙染事件的最新情況。相關企業責任人已經被公安機關控制,環保部門對自身工作存在的問題向公眾表示道歉。
9日晚,賀州市市長白希發出公開道歉書,就賀江汙染事件向全體市民等道歉。白希在道歉書中表示,此次事件的發生,說明賀州的環境保護和監測治理工作存在嚴重的漏洞。此前,白希已致電肇慶市市長,並通過他向賀江下遊受影響的兄弟市縣受損害群眾誠懇道歉。
10日,賀州市政府做出決定,對平桂管理區管委會副主任周聲寧等5名賀江水汙染事件相關責任人予以停職。
二、媒體報導
廣西賀江水汙染事件新聞關注度走勢(單位:篇)
從新聞關注度走勢圖上可以清晰的看出,賀江水汙染事件經歷了一個類似過山車般的走勢。在主流網絡媒體源發,眾多新媒體推廣下,事件曝光的當天,新聞關注度就快速升溫,7月7日、8日、9日三天的新聞報導量都超過1千條,呈現出一個高溫運行態勢,官方後去的排查汙染源、控制企業責任人以及誠摯道歉,讓輿論熱度得以較快回落。
7月6日16時20分,新華網地方頻道發布文章《廣西賀州市發生水體汙染事件》,該文章發布後被人民網、鳳凰網、網易等網絡媒體轉發,事件傳播面快速擴展。從新聞報導的內容來看,此消息來源的主體是賀州市政府,當地官方在發生危機事件時並沒有刻意隱瞞,而是第一時間告知公眾,避免了公眾恐慌情緒的出現。
6日晚間,中新網發布文章《廣西賀江水汙染事件鎘超標1.9倍 鉈超標2.14倍》成為7日網絡媒體轉發的重點,江水汙染物初步探明並快速告知公眾,謠言滋生空間被極大壓縮。同時,環球網的文章《粵環保廳:廣西賀江水汙染對廣東影響不大 》也為網絡媒體所大量關注,為官方在網際網路上發酵的危機應對提供了有力幫助。
從媒體關注度走勢圖上可以看出,賀江水汙染事件在8日的關注度達到一個峰值,相關的新聞報導量達1400餘篇。從媒體報導的重點來看,主要放在了「重要汙染源責任人被刑拘 」和「當地環保部門致歉 」,這兩方面的報導有效引導了網上輿論走向,減輕了官方面對的輿論壓力。
三、微博平臺關注度
廣西賀江水汙染事件微博關注度走勢(單位:條)
從微博關注度走勢來看,賀江水汙染事件被媒體曝光後在微博平臺上快速發酵,隨著官方危機應對的深入,微博關注度在7日到達峰值後快速下滑。在此事件中,並未出現「大V」的身影,對事件傳播影響力最大的當屬@南方日報。@南方日報在7月6日發表博文稱「緊急!廣西賀江水汙染 汙水已到達廣東」,這則微博被轉發、評論2.4萬次。
同時,政府機構微博和官員微博也體現出社會擔當和責任感,@美麗肇慶(中共肇慶市委宣傳部官方微博)和@陳永博(廣東省肇慶市公安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主任)在微博上積極傳播汙染處理的相關信息,告知網友賀江汙染物主體已在廣西被攔住。
四、網友觀點傾向分析
廣西賀江水汙染事件網友觀點分析(抽樣條數:141條)
須強化事前監管 27%
網友「賽江南」:近年來頻發的水汙染事件,尤其是重金屬水汙染事件,監管部門為何總是在出了事後才開始監督?環保部門平時幹什麼的?水質不是每天都測量嗎?難道一年測一次?
經濟發展不應以環境汙染為代價 25%
網友「夜雨人」: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我們的政府需要反思了,過去的那種唯GDP的發展模式必須要改變了,科學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才是長久的。
對責任人的問責需嚴厲 23%
網友「泰山之巔」:亂世用重典,環境汙染也需嚴厲問責,讓相關負責人吃不了兜著走,唯有這般才能讓他們感到痛點,也才能下決心整治汙染。
突發事件應急日趨成熟 15%
網友「走走停停」:賀江水汙染發生後,廣西與廣東聯動處理,及時公布汙染情況以及汙染物等事實,避免社會恐慌情緒出現,表明官方在處理類似危機時應急行動相對趨於成熟,值得肯定。
其它 10%
網友「陳文伍」:我們總在上演亡羊補牢的悲劇。總在危害已經到來時,才開始想辦法解決。然而,治理水汙染不能臨渴而掘井。政府應加強環境汙染的預測和預防,做到未雨綢繆,不能等到問題嚴重時再花百倍的努力補救。
五、媒體評論摘要
「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了。」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發出的告誡。把這句話落到實處,讓地方施政不再盲目追求經濟數據的增長而忽視民生和環境承載力,就必須將環境保護作為考評的重要一環,以此糾正地方行政的慣性。 而追究環境汙染事件中的地方行政責任,就是其中不可匱缺的程序。過去,人員傷亡人數是追究地方領導責任的硬性標準。這固然強化了地方行政的安全意識,但是還遠遠不夠。甚至可能引發虛報瞞報的衝動。從目前環境的惡化速度而言,需要從嚴治理。因此,無論環境汙染事件是否造成傷亡,是否影響民眾生活起居,都應該追究行政責任,以此倒逼出一個「以民生和環境論英雄」的合理行政體制。從這個角度講,別輕易就給賀江水汙染事件畫上句號。什麼時候這樣的事件成為改變地方行政思維的起點,這才算是汲取了深刻教訓。(據《京華時報》,作者:徐立凡)
賀江水汙染事件發生後,當地環保部門對自身工作存在的問題向公眾表示道歉,這也是監管部門應有的態度。但這僅僅是問責的開始,並不能代替問責,更不是問責的全部,而是要痛定思痛,舉一反三,嚴查責任,促進環保法規制度的落實,層層嚴格落實環保責任制度,加強隨機性檢查,切實督促企業綠色生產,及時發現苗頭隱患,防患於未然,全面提高環保水平。(據華龍網,作者:徐雲鵬)
筆者覺得賀州市除了不作為外還比較「窮」,當地環保部門在採取了一系列檢測工作後,卻因技術手段和設備水平問題,未能第一時間檢測出重金屬超標,這真是拿著全市人民群眾的生命開玩笑,難道政府都是有大錢蓋辦公樓,建面子工程卻沒有小錢購買環保監測設備,真是可悲、可嘆。賀市長的道歉是誠懇的,我想大部分市民都會理解政府,但是政府又何嘗理解過群眾的心聲,其實群眾的想法很簡單,無非就是想自己吃的更安全些,喝的更有保障些。如果政府連這些都保障不了,那真是愧對群眾。(據長江網,作者:王鑫博)
六、輿情點評
同樣是在廣西,同樣是江水出現鎘汙染,2012年年初發生的龍江河鎘汙染事件與最近發生的賀江水汙染事件在處理方式和最終的輿情應對效果方面有較大的差距,這表明廣西在經歷了一次水汙染教訓後,初步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相對可行的應對機制。在這次危機事件的應對中,我們梳理廣西方面的危機應對,有不少地方值得各級政府借鑑和學習。
掌握信息披露主動權
發生突發危機事件後,當地政府部門擁有天然的主場信息優勢,一定要掌握信息披露的主動權,力爭讓政府部門公布的消息成為媒體的信源,從而為化解危機創造輿論條件。在此事件中,賀州市新聞辦主動披露汙染事件,從一開始就掌握了信息傳播上的主動權,並藉助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對政府的通告加以傳播,使政府可能對輿論進行有效引導。
藉助多媒體渠道第一時間告知公眾事實
在類似水汙染的危機事件中,如果政府在告知公眾真相方面缺位,勢必造成謠言的不脛而走。學會與謠言賽跑,是政府應對突發危機的必修課。在賀江水汙染事件發生後,賀州市官方第一時間藉助網絡新興媒體、電視媒體和傳統的報紙媒體,從傳播速度和傳播覆蓋面上全力出擊,讓真相在最短的時間、最大限度到達民眾那裡,從而使得謠言無處生根發芽。
細節的傳播更具說服力
在突發危機發生後應對中,官方往往傾向於告知民眾最終的結果,而對處理過程隻字不提或提之甚少,這其實是官方懶政的一種表現。面對突發危機,民眾擁有基本的知情權,這就要求官方盡最大可能的滿足民眾對信息的需求,一方面表現出官方對民意的尊重,同時也有利於壓縮謠言的空間。
在此事件的處理中,官方第一時間告知公眾汙染物為鎘和鉈,並告知超標的具體數值,隨後對潛在汙染源一一進行排查,並最終確定汙染源,並對企業責任人依法控制。賀州市官方在此事件的處理中,注重細節,使得事件的處理顯得更加透明和公開,從而使得官民得以互信。
官方姿態和處理手段同等重要
面對危機,民眾對政府行為通常會有一個理性判斷,但政府的行為更需要一份謙卑做護航。以一種低姿態來承認工作不足,並向民眾致歉,在危機處置中更易拉近與民眾的距離。賀江水汙染事件發生後,當地環保部門和賀州市長先後向民眾道歉,官方和官員兩個層面都身體力行,在民意面前,呈現出政府的謙卑姿態,為危機的順利處理畫上了相對圓滿的句號。
(作者: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主任分析師 朱明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