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水文突發性水汙染事件應急監測規程

2020-12-04 贛州市人民政府網站

為了有效應對贛州市境內的突發性水汙染事件,控制、減少和消除水汙染事件帶來的危害,維護水環境安全,保障人民飲水和生產生活用水安全,提高水文系統應對突發性水汙染事件的處置能力,促進人水和諧,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制定本應急監測規程。

一、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016.7)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2008.6)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2007.11

《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2006.1);

《水利部應對重大突發水汙染事件應急預案》(2009.9);

《江西省水文局突發水事件應急預案》(2013.10)。

二、適用範圍

本操作規程適用於贛州市範圍內發生的突發性水汙染事件,包括「汙染物突然增加」(以下稱「一類事件」)和「水量突然減少(以下稱「二類事件」)兩類突發水汙染事件的應急監測工作。

突發性水汙染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水體汙染危害、影響供水安全、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緊急涉水事件。

三、應急監測組織體系與職責

(一)組織體系

市水文局成立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長和副組長由市水文局領導擔任,成員由水質科、水情科、測資科、水資源科、辦公室和相關縣(市)水文站()等負責人組成。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是領導小組的辦事機構。辦公室主任由水質科負責人擔任,成員由水質科、水情科、測資科、水資源科、辦公室和相關縣(市)水文站等負責人組成。

(二)職責

領導小組職責:負責贛州市水文局(贛州市水資源監測中心)應對突發性水汙染事件應急監測工作的組織、領導、協調和指導、監督工作。

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承擔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負責突發性水汙染事件應急處置的組織、協調;根據突發性水汙染事件的情況派出應急監測工作組。

成員單位職責: 水質部門負責水樣採集、水樣分析與評價及提出汙染物稀釋技術方案;水情部門提供雨水情分析,並會同水資源部門制定調水方案;水文監測部門負責水文應急監測,提供水文監測信息;資料部門提供事發水域水量歷史信息;辦公室負責組織協調,後勤保障,新聞消息發布等。   

 各設縣(市、區)水文站(隊)參照市領導小組和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組成,根據各自地實際成立縣(區、市)級領導小組和領導小組辦公室。

四、應急監測工作程序

市水文局成立應急監測工作組,在省、市兩級領導小組的指導下開展工作,下設技術管理組、現場調查組和現場監測組等3個應急監測小組。應急監測工作組由水質科、水情科、測資科、辦公室、水資源科和各縣(區、市)水文站(隊)等部門負責人和技術骨幹組成。

(一)技術管理組

技術管理組由水質科、水情科、測資科及水資源科等科室各派一名副科長以上人員組成(牽頭科室派科長參加)。一類事件由水質科牽頭,二類事件由測資科牽頭。

會同現場調查組提出應急監測實施方案,根據權限報相應的領導小組辦公室批准(一般事件報市級領導小組辦公室,較大及以上事件報省級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應急監測技術要求及應急監測的質量保證工作;負責監測結果數據匯總,提出應急處置技術意見,編制並上報應急監測報告。

(二)現場調查組

現場調查組由測資科、水情科、辦公室、水質科、水資源科和相關站(隊)等科室技術骨幹,牽頭科室需派一名副科長以上人員參加。一類事件由水質科牽頭,二類事件由測資科牽頭。

應急監測程序啟動後,以最快的方式趕赴現場進行調查,調查事發水域水利工程、水文及水質監測站網分布等情況,判斷汙染物的種類、性質、危害程度以及受影響的範圍,會同技術管理組提出應急監測實施方案;提出處置意見。

(三)現場監測組

現場監測組由水質科、測資科(綜合室)、水情科及水資源科技術骨幹組成,牽頭科室需派一名副科長以上人員參加。一類事件由水質科牽頭,二類事件由測資科牽頭。

負責應急監測儀器設備、防護設施、通訊照明器材、耗材、試劑的日常維護、保養和準備工作,保證處於應急監測待命工作狀態;負責儲備特徵汙染物和常見汙染物的快速監測方法,做到有備無患;應急監測程序啟動後,以最快方式趕赴現場實施採樣、監測工作,迅速監測水質及水位、流量、流速等;負責鑑定、識別、核實汙染物的種類、性質、危害程度及受影響的範圍;迅速分析樣品,及時報出現場監測結果;對短時間不能消除、降解的汙染物進行跟蹤監測。

五、應急響應

(一)突發性水汙染事件劃分

根據預測分析結果、嚴重程度、緊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範圍,將突發性水汙染事件分為重大(Ⅰ級響應)、較大(Ⅱ級響應)和一般(Ⅲ級響應)三級。

1.突發性水汙染事件Ⅰ級響應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水汙染事件,啟動突發性水汙染事件Ⅰ級響應:

1)影響國划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的水汙染事件;

2)可能導致跨省界影響的水汙染事件;

3)市級城市集中飲用水水源受到汙染,影響供水安全;

4)其它影響重大的突發性水汙染事件。

2.突發性水汙染事件Ⅱ級響應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水汙染事件,啟動突發性水汙染事件Ⅱ級響應:

1)影響省划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的水汙染事件;

2)可能導致跨市(設區市)界影響的水汙染事件;

3)縣級城市集中飲用水水源受到汙染,影響供水安全;

4)其它影響較大的突發性水汙染事件。

3.突發性水汙染事件Ⅲ級響應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水汙染事件,啟動突發性水汙染事件Ⅲ級響應:

1)影響市划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的水汙染事件;

2)可能導致跨縣(市、區)界影響的水汙染事件;

3)鄉(鎮)千噸萬人集中飲用水水源受到汙染,影響供水安全;

4)其它影響一般的突發性水汙染事件。

(二)總體要求

1.Ⅰ級響應:市級領導小組組長統一領導,具體安排組織重大事件應急預案的組織和實施;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應急監測小組在省級應急監測工作組的指導下開展相關應急監測工作;由市水文局向省水文局報送監測信息,同時向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及地方環境保護部門報送信息。

2.Ⅱ級響應:市級領導小組組長指定分管副組長牽頭落實較大應急事項的組織和實施;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應急監測小組在省級應急監測工作組的指導下開展相關應急監測工作;由市水文局向省水文局報送監測信息,同時向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及地方環境保護部門報送信息。

3.Ⅲ級響應:市級領導小組組長指定分管副組長牽頭落實較大應急事項的組織和實施;按應急預案組織相關應急監測工作,並及時向省水文局和同級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及環保部門報送信息。

 (三)應急監測的實施

1.應急監測預警值班

市水文局及事發地領導小組辦公室、水情科和水資源監測中心,在突發性水汙染事件發生期實行二十四小時值班。值班人員要堅守崗位,及時接轉電話,認真做好值班記錄,做好水質監測前期準備工作,遇到應急監測任務要及時上報領導小組辦公室。

2.事件認定

市級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到突發性水汙染事件報告和信息後,及時做好記錄,對信息進行分析,核定是否屬於突發性水汙染事件、事件的類別及等級。如核定為一般突發性水汙染事件,應立即編寫《突發性水汙染事件快報》(格式參照6.1.2)向市級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報告,同時提出啟動應急響應的建議,並及時向省級領導小組辦公室、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和環保部門報告;如為較大及以上的突發性水汙染事件,應立即向省級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按省級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求編寫《突發性水汙染事件快報》(格式參照6.1.2),同時提出啟動應急響應的建議,並由省水文局向水利部、流域機構及省水利廳,事發地水文局向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和環保部門報送相關信息。

(四)應急監測的啟動

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同意後可啟動應急預案。應急監測預案啟動後,由小組辦公室負責協調,召開協商會議,分析事件的汙染程度,性質及可能影響的範圍和程度,預測發展趨勢,研究應急監測方案。

在收到應急監測命令後,各應急監測工作小組必須在1小時之內做好出發前的一切準備,並迅速趕赴事故現場。

1.技術管理組和現場調查組根據已知事件發生信息確定初步應急監測方案和現場監測質量保證措施。

2.現場監測組完成現場應急監測儀器(包括可攜式水質監測設備,採樣裝置,流量、流速及水位的相關監測設備)、防護器材、通訊照明器材、耗材、試劑盒監測質量保證的準備工作。

3.事發地水文站(隊)配合做好各項工作。

4.水資源監測中心實驗室安排人員做好應急監測實驗室準備工作,隨時對現場採集的樣品進行分析。

(五)應急監測

1.現場調查及監測

突發性水汙染事件發生後,現場調查組到達現場第一時間調查事發水域入河排汙口設置、事發時段各排汙口汙水排放量,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種類、濃度、事發水域水利工程設施及相關水利工程的水量庫存、事發水域上下遊水文站及水質監測站網分布及事發時段上遊水文站監測結果等情況,將調查的情況及時報送技術管理組。

技術管理組根據現場調查的情況在及時對初步應急監測方案進行覆核,根據應急監測相關技術的要求確認監測時間、監測對象、監測定位、監測項目、監測頻次等,根據事件等級報相應的領導小組辦公室批准實施。

現場監測組按照技術管理組制定的現場監測實施方案的要求進行水量、水質同步監測,並將監測結果及時報送技術管理組,技術管理組依據現場監測數據,組織技術管理組成員科室,提出汙染物稀釋等技術意見,並依此形成調水技術意見,由市級領導小組組長籤發後報省水文局審核後報送省水利廳。

當事故現場汙染物不明或難以查清時,技術管理組和現場調查組要在進行現場調查的同時,通過技術分析儘快確定應急監測方案。

對於無法進行現場監測的汙染物,應將現場採集的樣品快速送到實驗室進行分析。樣品送交分析人員後,現場監測人員應說明有關情況,分析人員對照採樣原始記錄進行核對,第一時間對樣品進行分析,並將監測結果交技術管理組。

2.現場採集的樣品,要做唯一性標識,採樣人員應在現場填寫採樣原始記錄。

3.應急監測工作期間,監測頻次視汙染程度、影響範圍而定,一般情況下,重大事件為每4小時一次,較大事件為每8小時一次,一般事件為每12小時一次,必要時應進行連續監測,並根據水流情況實行跟蹤監測,並編寫應急監測(調查)快報。

對事故發生後滯留在水體中短期內不能消除、降解的汙染物,要進行跟蹤監測,直到基本恢復環境原狀。汙染物一旦進入水體,順流而下,就會影響下遊河段、幹支流、左右岸等。跟蹤監測主要跟蹤汙染團運行狀況,稀釋狀況,沉澱入底泥狀況,地下水影響狀況,到達某一重要斷面的汙染洪峰狀況等。監測方法主要有依靠在線實時監測儀器,動態連續監測,或者增加監測斷面、監測頻次,擴大監測範圍。

4.對事故發生後滯留在水體中短期內不能消除、降解的汙染物,要進行跟蹤監測,直到汙染水體水質符合水域管理目標要求。

(六)應急監測終止

1.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可結束應急響應:

1)汙染現場得到控制,事件影響已經消除;

2)汙染物的洩露或釋放已降至規定限值內;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經被徹底消除,無繼發可能;

4)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

5)採取了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再次傷害,並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長期影響趨於合理且儘量低的水平;

6)省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環境保護部門宣布應急響應結束。

2.當符合上述條件之一,技術管理組提出申請,由應急領導小組宣布終止應急監測,及時做好相關記錄,並根據事故現場情況安排正常的水質監測或跟蹤監測。

六、應急監測報告與總結

(一)應急監測報告

 1.對突發性水汙染事件應編制應急監測簡報

簡報採用文字型一事一報的方式,分為快報、確報、影響期間內動態報告和處理結果報告4類。簡報做好保密工作,進行編號登記。

 2.應急監測簡報應包括以下內容:

事件基本情況(時間、地點、過程);

事件發生原因;

上下遊監測斷面(點)位置說明和位置圖;

主要汙染物(物質、數量)、監測項目、監測頻次;

水位、流量、流速;

汙染影響範圍;

汙染影響情況;

已經採取的措施和效果;

消除或減輕汙染物危害的措施和建議;

必要時進行汙染影響程度及範圍預測分析。

3.技術管理組負責對監測信息、數據進行匯總審核,技術管理組負責組織編寫應急監測快報、確報、動態報告、處理結果報告,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相關報告審核,領導小組負責相關報告的籤發。

4.應急監測快報、確報、動態報告、處理結果報告,由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審核後報應急領導小組批准,重大事件、較大事件、一般事件均由市水文局報省水文局和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和環保部門。

5.快報指獲知事件發生信息、發現異常情況或重大隱患後1小時以內上報。

6.確報指在查清有關基本情況後立即上報,內容同2

7.動態報告指在汙染事件影響期間內連續編制各期快報,內容同2

8.處理結果報告指在事故處理完後立即上報,根據監測結果確定汙染經處理後基本恢復原狀,上報後可停止應急監測。

(二)總結報告

水汙染應急監測結束後,省、市兩級領導小組辦公室對整個應急監測過程出具總結性書面報告,由相應領導小組組長批准後,根據事件的等級報送相關部門。總結報告主要內容:應急監測的起因;監測過程及監測位置圖、影響範圍、已採取的相關應急措施及應急監測的結果;應急處置措施與建議;總結經驗等。

相關焦點

  • 胡四一: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水汙染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美國之音記者]近年來中國的水汙染事件時有發生,舉個例子,中國媒體報導鎮江新區國際化工園還在汙染長江,最近鎮江又發生自來水受汙染的事件,當地群眾反映至今弄不清是怎麼汙染的。    為了應對突發性的水汙染事故,包括最近在廣西龍江發生的突發水汙染事故,水利部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水利部制定了重大水汙染事件的報告辦法和應對重大突發水汙染事件的應急預案,不斷地強化流域機構的應急處置能力,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應急管理體系。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開展突發水汙染事件模擬應急演練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馬彥銘)11月10日,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聯合京津冀有關部門,在保定市徐水區總乾渠西黑山公路橋周邊,首次開展多部門、跨區域突發水汙染事件模擬應急演練。西黑山公路橋處在南水北調中線總乾渠的「咽喉」部位。
  • 如何防範應對突發性地下水汙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天津濱海新區危險品倉庫貨櫃堆場起火爆炸事件發生後,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立即作出安排部署,並委託環境保護部副部長翟青率領環境應急人員和專家組已於13日凌晨趕赴事故現場,與天津市環境監測部門會合查勘現場,了解事故發生後環境汙染影響情況,並召開會議提出下一步環境應急要求。突發環境事故不僅影響大氣和地表水,也可能汙染土壤和地下水。
  • 浙江有了重大水汙染事件調查預案
    接連發生的松花江和廣東北江水汙染事件給浙江敲響了警鐘。
  • 河南:做好2019年枯水期水汙染防治及應急應對工作
    目前,我省已進入枯水期,河道流量大幅度減少,水體自淨能力急劇下降,水環境質量安全穩定面臨十分嚴峻的形勢,為保障枯水期全省水環境安全,預防和及時處置各類突發水汙染事件,認真做好枯水期有關水汙染突發事件的應急應對工作,近日,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枯水期水汙染防治及應急應對工作的函》,
  • 對突發性地下水汙染應如何防範呢
    ,與天津市環境監測部門會合查勘現場,了解事故發生後環境汙染影響情況,並召開會議提出下一步環境應急要求。那麼,對突發性地下水汙染應如何防範呢?近年來,我國地下水汙染事件頻發,給社會供水安全造成了嚴重影響,威脅了人體健康,也給我國環境管理帶來了嚴峻挑戰。由於地下水汙染事故預警機制不健全,以致地下水汙染突發性事件應急處置不及時,從而產生了一些不良社會影響。為了預防突發性地下水汙染事件的發生,應儘快建立完善的地下水汙染事故預警系統,健全地下水環境管理體系。
  • 河南省生態環境廳關於做好2019年枯水期水汙染防治及應急應對工作...
    據悉,河南省生態環境廳於11月15日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枯水期水汙染防治及應急應對工作的函,旨在保障枯水期全省水環境安全,預防和及時處置各類突發水汙染事件,認真做好枯水期有關水汙染突發事件的應急應對工作。
  • 2011—2015 年我國水汙染事件及原因分析
    2001—2005年突發汙染事件年均20起,2006年75起,2007年80起,2008年107起,突發性水汙染事件呈現數量增多且危害變大的趨勢,這與我國近幾十年經濟高速增長和工業化加速發展有關。同時,化工廠位置不合理、環境保護應急響應能力不足也加劇了水汙染事件的處理難度。水體突發性汙染事故主要來源於企業違規排汙,其次是工廠事故洩漏、人為因素和自然條件破壞。
  • 昆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昆明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二)編制依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雲南省突發事件應對條例》《雲南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雲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雲南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管理辦法》《雲南省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昆明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昆明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的通知
  • 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 防範重大生態環境...
    突發水汙染事件處置經常面臨地勢險峻、水文條件複雜等狀況,汙染物進入水體後難以控制,圍堵攔截、投藥降汙等措施難以按照預期發揮作用,可溶性汙染物最終大多依靠稀釋達標,油類等不可溶汙染物回收效率不足20%,水汙染事件應急處置面臨極大挑戰。由於汙染物難以控制和清除,水汙染事件極易造成生態環境損害。
  • 浦東:如果突發河水汙染事件?張家浜旁的這群人到底在忙啥?
    浦東:如果突發河水汙染事件?張家浜旁的這群人到底在忙啥?這是一次突發的水汙染事件?還是?......提升水質監測實戰能力演練進行時原來事情是醬紫滴~為了提升水質監測隊伍,應對突發性水汙染事件的實戰能力,深入檢驗無人採樣監測船的可靠性、先進性,近日,浦東新區生態環境局水文水資源管理署組織水質監測隊伍在張家浜東水閘開展了一場水質監測應急演練。
  • 水文水汙染模型的開發及在海綿城市設計、洪澇風險調控與水汙染...
    報告內容:水文水汙染模型的開發及在海綿城市設計、洪澇風險調控與水汙染控制及預警中的應用 基於洪頤助理研究員在法國多年的研究與工作經驗,報告將系統闡述水文及水汙染模型的定義、系統分類、模型的開發與應用前景、國際先進的研究方向、申請人在法國參與開發的多個模型及項目介紹以及結合中國大數據與物聯網的合作及應用前景。
  • 紹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紹興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紹興...
    1.2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浙江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以及《紹興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制定本預案。
  • 我國水汙染事故頻發 政府該如何應對水危機
    2005年底以來,中國平均每兩天發生一起環境突發事故,而這些事故中70%是水汙染事故,最為典型案例有松花江汙染事件、太湖藍藻事件、江蘇省沭陽縣水汙染事件。2005年12月,松花江受化工廠汙染,苯含量嚴重超標,導致哈爾濱全市停水四天,幾百萬市民陷入缺水恐慌。2007年5月底,太湖藍藻大規模暴發,威脅無錫上百萬人用水安全,出現靠水沒有水吃的「太湖現象」。
  • 廣東省《城鎮排水管網動態監測技術規程》(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北極星水處理網獲悉,廣東省標準《城鎮排水管網動態監測技術規程》於近日徵求意見,本技術規程適用於廣東省城鎮排水管網動態監測系統的設計、建設、運行維護、數據有效性處理和數據應用。,編制本規程。
  • 宋國君:水汙染事件頻發有何警示?
    近年來,中國環境汙染和事故頻發,其中一半與水汙染有關。儘管環保部門在事故發生後已經盡力控制局面,但相對落後的技術手段和滯後的反應速度一直飽受詬病。如2005年松花江特大水汙染事件中,水汙染應急預案就被指「徹底失效」。  如今,大連港清汙和松花江「清毒」皆已全面結束。
  • 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如何應對?
    答:《指導意見》著眼解決目前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各地機制建設工作實踐經驗,明確了8項重點工作任務,包括建立協作制度、加強研判預警、科學攔汙控汙、強化信息通報、實施聯合監測、協同汙染處置、做好糾紛調處和落實基礎保障等。
  • 太陽能無人艇海洋氣象水文探測試驗啟動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晨報導 為加強對海洋特別是遠海的氣象監測工作,近日,太陽能無人艇海洋氣象水文探測試驗在福建漳州東山海域啟動。其間,海洋氣象水文探測太陽能無人艇(以下簡稱太陽能無人艇)進行了自動航行、自動探測、自動定位試驗。這也意味著遠洋自主氣象水文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 贛州經開區舉行2020年消防綜合應急演練
    客家新聞網訊 劉歡 李凌飛 記者趙芳報導:11月30日,在贛州國機智駿汽車有限公司,贛州經開區舉行2020年消防綜合應急演練,此次演練旨在切實增強該區應急隊伍處置突發災害事故能力,有效提升各部門各單位快速反應和協同作戰能力。
  • ...長江行】探訪上海青草沙水庫:預警機制可預防突發性水汙染事故
    2018年5月14日,界面新聞從上海市青草沙水庫獲悉,目前青草沙水庫水質預警設施包括水質預警監測平臺和水質預警基地,兩者的聯合運行可對青草沙水庫的水質保持進行全生命周期的同步跟蹤與調度指導,預防預控水體富營養等突發性水汙染事故。水質性缺水讓上海市數次尋找新的城市供水水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