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範應對突發性地下水汙染

2020-12-04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天津濱海新區危險品倉庫貨櫃堆場起火爆炸事件發生後,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立即作出安排部署,並委託環境保護部副部長翟青率領環境應急人員和專家組已於13日凌晨趕赴事故現場,與天津市環境監測部門會合查勘現場,了解事故發生後環境汙染影響情況,並召開會議提出下一步環境應急要求。突發環境事故不僅影響大氣和地表水,也可能汙染土壤和地下水。那麼,對突發性地下水汙染應如何防範呢?

近年來,我國地下水汙染事件頻發,給社會供水安全造成了嚴重影響,威脅了人體健康,也給我國環境管理帶來了嚴峻挑戰。由於地下水汙染事故預警機制不健全,以致地下水汙染突發性事件應急處置不及時,從而產生了一些不良社會影響。為了預防突發性地下水汙染事件的發生,應儘快建立完善的地下水汙染事故預警系統,健全地下水環境管理體系。

突發性地下水汙染事件類型劃分突發性汙染通常是指因設備失靈、生產操作失誤、人為破壞或雷電、暴雨、地震等自然災害影響,而發生的意外事故排放或滲漏,對環境造成突發性汙染的現象。根據汙染物進入含水層的時間長短和在含水層中的遷移快慢,結合水文地質條件的複雜性、汙染物遷移的遲滯性等特點,可將地下水汙染突發性事件分為事故型地下水汙染突發事件和遲滯型地下水汙染突發事件。

事故型地下水汙染突發事件

長期以來,人們關注最多的是地表水汙染事件,在應急處置時也往往以地表水為保護目標,通常忽視地下水。例如,在福建紫金礦業滲漏事故中,對汙染做出快速響應的是下遊養殖水域;在青島石化爆炸事故中,直接見到的汙染是河流、海洋等地表水體汙染,至於事故中地下水是否受到汙染、汙染程度如何,並未受到應有的關注。

事故型地下水汙染突發事件一般是指由於爆炸、車禍(翻車)、潰壩等事故使得大量汙染物迅速進入地下水含水層而造成的地下水汙染事件。

由於地下水汙染具備遲滯性和隱蔽性的特點,地下含水層之上通常具有包氣帶作為天然屏障,所以事故發生後汙染物直接進入地下含水層而造成事故型地下水突發性汙染事件的概率較小。

然而在一些特殊水文地質條件下,該類事故型突發事件仍存在較大可能性。例如,在南方管道型巖溶發育地區,地面或地下裝置設備的汙染物一旦發生事故,汙染物會迅速進入含水層,並快速遷移,影響下遊居民工農業用水安全,這種事故型地下水汙染突發事件發生的概率將大幅增加。

遲滯型地下水汙染突發事件

有些看似突發性的地下水汙染事件,其實並非由當時突發意外事故造成,而是由於早期汙染事故處理不當或重視不夠,當汙染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在某一特定條件下發生並被發現,而被定性為突發性汙染事件,這類汙染事件的「突發性」一般只是表象,可稱為「遲滯型地下水汙染突發事件」。

例如2013年河北滄州「紅豆水」事故和吉林松原石油汙染事故,2014年4月甘肅蘭州自來水苯汙染事故和河北無極皮革廠汙染事故等,均屬於該類型地下水汙染事件。遲滯型地下水汙染事件是汙染物在含水層或地下水中長期積累到一定程度後發生的質變,也是在對地下水環境長期不夠重視、地下水環境監測和防治措施不到位、地表汙染處理過程中對地下部分忽視等原因的作用下,地下水中汙染物積累至某一特定條件或遷移至特定區域時發生的必然現象。

另外,國家地下水質監測資料表明,我國地下水環境總體趨於惡化。對比北京、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海南、寧夏、廣東等9省(自治區、直轄市)歷年的地下水水質監測結果,地下水Ⅳ~Ⅴ類水從2007年的62.5%上升至2011年的76.8%。全國近20%的城市集中式地下水水源水質劣於Ⅲ類,部分城市飲用水水源不但常規化學指標超標,甚至出現了致癌、致畸、致突變汙染指標超標現象。

儘管該類區域地下水水質惡化不會引起地下水汙染突發性事故,但全國區域性地下水水質惡化削減了地下水環境容量,降低了地下水汙染的閾值,提高了「遲滯型突發性汙染事件」發生的概率。突發性地下水汙染事件原因分析引發突發性地下水汙染事件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幾點:

地下水汙染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地下水專業僅是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的二級學科地質工程專業下的一個研究方向,在地球科學領域屬於小學科,在水利學科中屬於邊緣學科,在環境科學領域也沒有足夠地位,使得地下水環境保護相關的研究發展和人才培養相對滯後。此外,我國涉水管理通常偏重於受到外界刺激後具有「立竿見影」效應的地表水汙染問題,對具有長期性、隱蔽性、遲滯性的地下水汙染不夠重視。這也導致地下水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不夠,公眾對地下水的認知嚴重不足,對肆意汙染地下水的行為缺乏應有的警惕,甚至熟視無睹,這無疑在客觀上加速了地下水汙染。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對突發性地下水汙染應如何防範呢
    突發環境事故不僅影響大氣和地表水,也可能汙染土壤和地下水。那麼,對突發性地下水汙染應如何防範呢?近年來,我國地下水汙染事件頻發,給社會供水安全造成了嚴重影響,威脅了人體健康,也給我國環境管理帶來了嚴峻挑戰。由於地下水汙染事故預警機制不健全,以致地下水汙染突發性事件應急處置不及時,從而產生了一些不良社會影響。
  • 我國地下水汙染及環境監管現狀
    在過去近10年間我國實施了大批不同精度的地下水環境調查與評價項目,基本摸清了近55萬km2範圍內的地下水水質狀況,掌握了地下水汙染的分布範圍和汙染特徵(郭高軒等,2014年)。自2015年起,國土資源部組織開展了我國首輪地下水汙染調查評價工作,計劃到2015年完成主要區域的地下水汙染調查工作,掌握地下水汙染狀況。
  • 環境保護部關於印發《全國地下水汙染
    到2020年,全面監控典型地下水汙染源,有效控制影響地下水環境安全的土壤,科學開展地下水修復工作,重要地下水飲用水水源水質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地下水環境監管能力全面提升,重點地區地下水水質明顯改善,地下水汙染風險得到有效防範,建成地下水汙染防治體系。
  • 地下水汙染怎麼辦 京津冀地下水環境管理這樣做
    結合國家技術規範和目前地下水汙染源分類研究進展,識別了京津冀區域內工業源、生活源、農業源、廢物處置類、地下設施類和地表水體六大類汙染源。綜合考慮汙染物遷移性、毒性特徵、降解性、排放濃度、排放量、防範措施和釋放可能性指標,課題組構建出地下水汙染風險源強度評價指標體系,確定了重點研究區各汙染源的貢獻率,地下水汙染風險源清單就此形成。
  • 地下水汙染特徵和我國地下水資源汙染現狀
    地下水汙染特徵和我國地下水資源汙染現狀北極星環保網訊:什麼是地下水汙染地下水汙染(ground water pollution)主要指人類活動引起地下水化學成分、物理性質和生物學特性發生改變而使質量下降的現象。
  • 贛州水文突發性水汙染事件應急監測規程
    為了有效應對贛州市境內的突發性水汙染事件,控制、減少和消除水汙染事件帶來的危害,維護水環境安全,保障人民飲水和生產生活用水安全,提高水文系統應對突發性水汙染事件的處置能力,促進人水和諧,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制定本應急監測規程。
  • 關於地下水汙染及其防治措施探討
    關鍵詞:地下水汙染;防治措施;環境管理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升。社會人口擴展,水資源需求量更高。當下地下水資源大量利用採集,導致地下水位不斷下滑,甚至引發部分地區水資源枯竭。同時因為地表水資源汙染嚴重,也促使地下水資源汙染受到嚴重挑戰。水資源的短缺與汙染問題嚴峻,導致我國水資源問題也日益凸顯,人們生命健康狀況受到影響。
  • 哪些因素導致地下水汙染?
    從歷年的《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中可以看到,地下水較差級和極差級的總佔比從2011年的55%上升到2017年的66.6%,優良級、良好級、較好級水的比例卻未見提升。《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顯示,我國約61%的城市居民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北方地區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業用水和33%的農業灌溉用水來自地下水。地下水一旦汙染,危害的將是生活的方方面面。
  • 地下水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目前,我國有400餘個城市以地下水為供水水源,有些城市地下水甚至成為唯一的供水水源。然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及工業的迅猛發展,礦產資源的開採、冶煉等環節,地下水重金屬汙染問題日益突顯。重金屬汙染分布和特點問題,國內外有學者已進行相關研究。重金屬汙染與礦產資源的開採、冶煉密切相關,如在湖南、陝西、青海等礦石開採業較為發達的省份,部分地區地下水重金屬超標嚴重。
  • 地下水汙染的危害及處理方法
    此外,農用和醫用抗生素用量不斷增大,伴隨動物排洩、土壤滲透等發生的抗生素汙染也需警惕。地下水循環緩慢,自淨能力弱,汙染情況不好改善。地下水一旦汙染,危害的將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農畜產品質量:長期用汙染的地下水灌溉農田,會使土壤結塊變硬,無法耕作;農作物會因吸收氯離子、硫酸鹽等減產、死亡,甚至影響人體健康;飲用汙染水源的牲畜,其肉質和安全無法保證
  • 垃圾填埋場地下水汙染風險分級評價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為更有針對性的解決結果填埋場地下水汙染,有利於分層和合理資源,包括裝配特徵、填埋層脆弱和受體暴露於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分析(AHP)確定指標水平不同重量,採用加權求和法計算填埋場地下水汙染風險指標,地下水風險分為「低」「中」「高」三級,針對他們的風險提議不同的建議。
  • 中國地下水汙染狀況圖
    一些大城市的中心地帶和郊區的地下水排洩區,地下水汙染最嚴重,部分城市淺層地下水已不能直接飲用。地下水汙染表現為北方城市重於南方城市的特點,主要分布在華北平原、松遼平原、江漢平原和長江三角洲等地區。  《中國地下水汙染狀況圖》以國家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93)為依據,將人類活動影響下的地下水質量現狀與天然條件下的地下水質量「背景值」相對照,確定地下水汙染超標組分,按照單要素評價與多要素綜合評價相結合的原則編制而成,反映了城市地下水汙染程度和汙染組分二方面內容。
  • 我國地下水汙染現狀:濱海比內陸形勢更嚴峻
    研究顯示,濱海地區的地下水汙染程度要遠高於內陸地區,並可能造成近岸海水質量惡化,影響海洋生態。地下水不僅是水文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人類的重要淡水資源,尤其是對於郊區和農村地區的用水。近年來地表水水源普遍受到汙染,人類對地下水的依賴程度不斷增加。2015年4月國務院頒布《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明確要求實施全國農業面源汙染綜合防治、開展有機物汙染風險評價。
  • 未來十年中國投346.6億元防治地下水汙染
    《規劃》確立了未來十年的兩個有限的目標,即到2015年基本掌握地下水汙染狀況,初步控制地下水汙染源,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質惡化趨勢,全面建立地下水環境監管體系;到2020年,對典型地下水汙染源實現全面監控,重要地下水飲用水水源水質安全得到基本保障,重點地區地下水水質明顯改善,地下水環境監管能力全面提高,地下水汙染防治體系基本建成。
  • 我國地下水汙染現狀及原因分析
    作者:新風學術網 1 、我國地下水汙染現狀 當前我國地下水汙染現狀不容樂觀,全國地下水汙染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超過90%的地下水資源都遭受到了程度不一的汙染,60%左右的地下水受到了嚴重汙染。不僅僅是經濟發達地區,廣大農村地區也出現了地下水汙染問題。
  • 「科普」地下水汙染及其影響因素
    地下水汙染的定義:指受人為和自然因素影響使地下水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方面的性質發生改變,從而限制或防礙它在各方面應用的現象。所以我們要重視地下水汙染問題。影響地下水汙染的因素較多。自然因素包括含水層的地形地貌、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還包括氣候、海水倒灌等因素。人為因素主要是人類活動產生的各種汙染地下水的因子,最常見的是工農業生產廢水的下滲汙染。
  • 地下水汙染的途徑,以及治理問題
    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對地下水的汙染也越來越普遍,本章水質在線監測儀廠家來和大家一起了解有關地下水汙染的途徑,以及治理的問題。有關地下水汙染主要途徑有:1.生活汙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生活垃圾和廢水出現在我們面前,廢水直接排放隨著地表水的下滲到地下,造成地下水質汙染;2.工業汙染,工業生產廢水直接排放話,有害氣體進入大氣再隨著降雨進入地下水中
  • 中國地下水汙染圖譜:75個大中城市汙染較重
    中國的地下水汙染到底有多嚴重?隨著近日《全國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的通過,這個問題再次引起公眾關注。事實上,關於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的醞釀製定,早在2005年就開始啟動。於2008年形成了初步草稿。即《全國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2008~2020年)(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
  • 土壤環保小百科(2)|地下水汙染的來源、途徑與特點
    地下水往往具有水質好、分布廣、便於開採等特徵,是生活飲用水、工農業生產用水的重要水源。地下水是如何形成的?地下水的形成必須具備:補給來源、儲水空間、地質條件。地下水的補給來源包括大氣降水、冰雪融水、地表河流、湖泊、凝結水等。
  • 地下水汙染的水體修復和處理方法
    但是,如果某個地區有幾個地下水汙染個案而又即將進行開發的話情況就不同了。這時候,如果有一個區域開發相關的、經過整合的汙染治理方案就會比較理想,它能節約成本。如果將對各個個案的要求進行統一,形成經過整合是治理方案就可以直接根據現行的《水體保護法》運用解決此類汙染個案的責任,並把責任劃分給各方,並綜合各方進行水體修復的方案進行地下水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