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導致地下水汙染?

2021-01-13 中國水網

國家衛健委、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近日公布的《201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中,淡水環境狀況令人喜憂參半:一方面,2017年地表水質量得到改善,36個重點城市的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另一方面,「看不見」的地下水質量堪憂,全國地下水水質較好級以上的比例僅為33.4%,較差級和極差級分別達到51.8%和14.8%。人們以為深藏地下的水不易被汙染、水質好,但現在看來,「看不見」的水遠沒想像中那麼乾淨。

自來水發黃,混有雜質,水壺長期燒這樣的水,底部會有厚厚的水垢;一些農村地區的井水不再甘甜清澈,而是渾濁微苦,甚至有異味……這些都是地下水汙染在生活中的明顯表現。但地下水中具體含哪些汙染物,用肉眼無法看見。

汙染地下水的物質主要有3類:一類是無機鹽汙染物,如礦化物、硫酸鹽、氟化物、氯化物等;二是重金屬汙染物,常見的有錳、砷、鉻、鉛、汞等重金屬超標;三是細菌汙染物,如病菌、病毒、寄生蟲等。此外,農用和醫用抗生素用量不斷增大,伴隨動物排洩、土壤滲透等發生的抗生素汙染也需警惕。

地下水循環緩慢,自淨能力弱,汙染情況不好改善。從歷年的《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中可以看到,地下水較差級和極差級的總佔比從2011年的55%上升到2017年的66.6%,優良級、良好級、較好級水的比例卻未見提升。

《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顯示,我國約61%的城市居民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北方地區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業用水和33%的農業灌溉用水來自地下水。地下水一旦汙染,危害的將是生活的方方面面。

危害人體健康。人們喝了被汙染的地下水會直接危害健康,水中的氟化物、氯化物等會使人體器官病變,誘發多種癌症;長期飲用硫酸鹽等汙染物超標的水,會導致患心腦血管、聽力視力、生殖系統疾病的概率翻倍;砷、鉻、鉛、汞等重金屬超標會造成神經性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甚至致癌。

影響農畜產品質量。長期用汙染的地下水灌溉農田,會使土壤結塊變硬,無法耕作;農作物會因吸收氯離子、硫酸鹽等減產、死亡,甚至影響人體健康;飲用汙染水源的牲畜,其肉質和安全無法保證;由於地下水會在旱季補給地表水,含汙染物的地下水也會威脅水生物的生存。

影響工業生產。汙染還會使地下水硬度增加,在生產過程中易增加設備消耗,還易產生殘次品,因此企業往往需要對硬度強的水進行軟化處理。但這一步驟增加了生產成本。

地下水汙染有自然和人為兩大原因。由於地下水廣泛存在於巖土孔隙中,土壤、巖石成分滲漏會影響水質,因此在地震等地質活動後,會對地下水造成一定汙染。但最有破壞力的還是人為原因造成的汙染,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生活垃圾汙染。在一些農村地區,垃圾河、垃圾圍村等現象屢見不鮮。在很多城市,垃圾分類做得也不好,大量有毒物及危險廢棄物與生活垃圾一起混合填埋,多種有害物滲透進地下水,造成汙染。生活汙水、糞便等在汙染地表水的同時,也會下滲到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汙染。

工業「三廢」汙染。「三廢」主要指未經處理或處理不達標的廢氣、廢水、廢渣。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會汙染大氣,之後又隨降雨落到地面,滲入地下水中;電鍍、冶煉、石油化工等工業生產中的廢水排放,會使有害物隨地表徑流汙染地下水;礦渣、硫鐵渣、洗煤泥等露天堆放或填埋不規範,風吹雨淋後也會造成地下水汙染。

農業生產汙染。過量施用的農藥、化肥殘留在土壤中,可隨雨水淋濾滲入地下。另外,農業灌溉若使用被汙染的地表水,也會下滲到地下水中。畜牧業糞便、汙水排放,會直接造成土壤汙染,將汙染物帶入地下水。

地下水汙染的治理成本很高,效果也不好,所以治理要從源頭抓起。堵住汙染源的關鍵是把現有的法律法規落實好。我國《水汙染防治法》適用的對象不僅包括地表水,還應包括地下水。

政府應加強對工業、生活廢水排放及垃圾無害化處理的監管,對排放不達標的企業嚴厲處罰;規範農業化肥使用,監控大型養殖場廢物、廢水排放;對地下水超採地區可進行水源補給和修復。

居民需樹立地下水保護意識,不亂扔垃圾、亂倒汙水,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針對居民如何喝到乾淨、安全飲用水的問題,自來水出廠前經過層層處理和檢查,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但在儲存、管網運輸過程中可能發生汙染,因此建議居民不要直接飲用自來水,煮沸可去除部分細菌、病毒和揮發性物質;經濟條件允許的話,可安裝淨水器,進一步過濾自來水,讓飲用水更安全。

編輯:汪茵

相關焦點

  • 「科普」地下水汙染及其影響因素
    地下水汙染的定義:指受人為和自然因素影響使地下水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方面的性質發生改變,從而限制或防礙它在各方面應用的現象。水汙染但是,實際上很多時候人們只關注人為因素引起的汙染,對自然因素的汙染關注較少
  • 我國地下水汙染現狀及原因分析
    作者:新風學術網 1 、我國地下水汙染現狀 當前我國地下水汙染現狀不容樂觀,全國地下水汙染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超過90%的地下水資源都遭受到了程度不一的汙染,60%左右的地下水受到了嚴重汙染。不僅僅是經濟發達地區,廣大農村地區也出現了地下水汙染問題。
  • 地下水汙染怎麼辦 京津冀地下水環境管理這樣做
    「儘管地下水源供水佔比不到20%,但由於我國北方城市多為地表水、地下水混合供水,供水人口比例相對較高。」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水環境規劃部主任助理劉偉江說。但長期以來,京津冀地區的區域、行業地下水汙染狀況、成因和形成機制不明確,成為掣肘地下水汙染防治目標實現的重要因素。
  • 治理地下水汙染的技術方法有哪些
    因為治理汙染的代價太大了,尤其是地下與地上還不一樣。根據水質檢測結果顯示,我國地下水汙染嚴重,治理地下水汙染的技術方法有哪些呢?下面金標準小編為你介紹一番:物理法1.屏蔽法是在地下建立各種物理屏障,將受汙染水體圈閉起來,以防止汙染物進一步擴散蔓延。
  • 土壤環保小百科(2)|地下水汙染的來源、途徑與特點
    由於受到降水、巖性、地球化學環境、地下水動力學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地下水背景值的分布表現出地域性。例如,西北內陸地區多形成一些各種離子組分含量偏高的微鹹水和半鹹水;高鐵錳水、高氟水在我國南北方均有比較廣泛分布;一些地區分布有高砷水、低碘水等。什麼是地下水汙染?
  • 地下水汙染特徵和我國地下水資源汙染現狀
    地下水汙染特徵和我國地下水資源汙染現狀北極星環保網訊:什麼是地下水汙染地下水汙染(ground water pollution)主要指人類活動引起地下水化學成分、物理性質和生物學特性發生改變而使質量下降的現象。
  • 地下水汙染的危害及處理方法
    自來水發黃,混有雜質,水壺長期燒這樣的水,底部會有厚厚的水垢;一些農村地區的井水不再甘甜清澈,而是渾濁微苦,甚至有異味,這些都是地下水汙染在生活中的明顯表現。但地下水中具體含哪些汙染物,用肉眼無法看見。
  • 垃圾填埋場地下水汙染風險分級評價
    關於我國地下水汙染風險的研究開始晚了,關於地下水汙染風險的研究主要引用了外國理論和方法。我們的科學家在評估垃圾場地下水汙染風險方面所做的研究主要考慮到當地含水層脆弱對汙染水平的總體影響。這個國家目前主要使用DRASTIC模型來研究含水層的脆弱性,並評估地下水汙染風險以及汙染源的風險。
  • 環境保護部關於印發《全國地下水汙染
    1.地下水汙染源點多面廣,汙染防治難度大。  近年來,我國城市急劇擴張,導致城市汙水排放量大幅增加,由於資金投入不足,管網建設相對滯後、維護保養不及時,管網漏損導致汙水外滲,部分進入地下水體;雨汙分流不徹底,汛期汙水隨雨水溢流,造成地下水汙染。
  • 地下水汙染途徑有哪些 你了解多少?
    地下水汙染途徑是指汙染物從汙染源進入到地下水中所經過的路徑。研究地下水的汙染途徑有助於制定正確的地下水汙染防治的措施。按照水力學上的特點分類介紹,地下水汙染途徑大致可分為四類:間歇入滲型、連續入滲型、越流型和徑流型。
  • 地下水金屬和類金屬汙染的監測自然衰減
    「足夠短」因汙染情況而異。如果地下水到達合規點的時間比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長得多,放射性衰變就足以實現成功的MNA。MNA作為一種適當修復辦法的最有力證據是能夠表明吸附和/或沉澱足以限制汙染金屬或類金屬的遷移。當金屬或類金屬進入地下水時,可能會發生吸附和沉澱,因為汙染物以及通常含有汙染物的流體組成會擾動地下水系統的穩定狀態。
  • 我國地下水汙染及環境監管現狀
    在過去近10年間我國實施了大批不同精度的地下水環境調查與評價項目,基本摸清了近55萬km2範圍內的地下水水質狀況,掌握了地下水汙染的分布範圍和汙染特徵(郭高軒等,2014年)。自2015年起,國土資源部組織開展了我國首輪地下水汙染調查評價工作,計劃到2015年完成主要區域的地下水汙染調查工作,掌握地下水汙染狀況。
  • 汙染地下水可滲透反應牆(PRB)技術研究進展
    綜述了PRB技術的原理、結構類型、活性填料、修復機理和工程應用,指出PRB系統長期有效運行存在的技術問題,以及PRB技術的應用前景和重點研究方向,以期為PRB技術在我國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及地下水汙染治理提供參考。關鍵詞:可滲透反應牆(PRB);地下水汙染;零價鐵(ZVI)近年來,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速導致城市地下水受到嚴重汙染。
  • 地下水汙染的水體修復和處理方法
    一般水體修復是指陸上水和地下水,陸上水流動性大且可見,修復難度低。這裡說的水體修復是指地下水修復。如果我們關注某個地方的一個地下水汙染個案,而其中環境衛生風險或者預期開發成為處理方法決定性因素的話,就可以採用土壤修復的方法標準化水體修復程序。
  • 我國地下水汙染現狀:濱海比內陸形勢更嚴峻
    研究顯示,濱海地區的地下水汙染程度要遠高於內陸地區,並可能造成近岸海水質量惡化,影響海洋生態。地下水不僅是水文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人類的重要淡水資源,尤其是對於郊區和農村地區的用水。近年來地表水水源普遍受到汙染,人類對地下水的依賴程度不斷增加。2015年4月國務院頒布《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明確要求實施全國農業面源汙染綜合防治、開展有機物汙染風險評價。
  • 如何防範應對突發性地下水汙染
    那麼,對突發性地下水汙染應如何防範呢?近年來,我國地下水汙染事件頻發,給社會供水安全造成了嚴重影響,威脅了人體健康,也給我國環境管理帶來了嚴峻挑戰。由於地下水汙染事故預警機制不健全,以致地下水汙染突發性事件應急處置不及時,從而產生了一些不良社會影響。為了預防突發性地下水汙染事件的發生,應儘快建立完善的地下水汙染事故預警系統,健全地下水環境管理體系。
  • 關於地下水汙染及其防治措施探討
    關於地下水汙染及其防治措施探討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地下水汙染會因為生活汙染、工業汙染、生活汙染與自然汙染導致水質下降,具體的處理上需要考慮實際情況差異,因地制宜的提升汙水處理效果,降低汙水防控成本。要做好宣傳,優化技術,做好監督管理,由此保證整體效果的有效開展。
  • 地下水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目前,我國有400餘個城市以地下水為供水水源,有些城市地下水甚至成為唯一的供水水源。然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及工業的迅猛發展,礦產資源的開採、冶煉等環節,地下水重金屬汙染問題日益突顯。重金屬汙染分布和特點問題,國內外有學者已進行相關研究。重金屬汙染與礦產資源的開採、冶煉密切相關,如在湖南、陝西、青海等礦石開採業較為發達的省份,部分地區地下水重金屬超標嚴重。
  • 【乾貨】地下水汙染修復技術篩選步驟和方法
    如:汙染地下水埋深大,可排除PRB技術;存在自由相NAPL,可排除首先使用AS技術;屬於重金屬汙染,可以排除針對有機汙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技術等。對汙染修復技術的剔除要求對國內外用於地下水汙染場地的不同修復技術十分熟悉,掌握各種技術的特點、應用條件等。在對修復技術進行剔除時,主要考慮2個方面的因素。①汙染物特性:汙染物類型(有機汙染物、重金屬等),汙染程度和汙染範圍等。
  • 地下水汙染引發生態環境三大危機
    據《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在全國655個城市中,有400多個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約佔城市總數的61%;北方地區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業用水和33%的農業灌溉用水來自地下水。在北京實現南水北調前,約2/3的城市用水來自地下水。「相對於地表水而言,深埋於地下的水資源不易受到人為汙染,」馬軍說,因此很多地表水汙染嚴重的地區,人們會靠打深井來獲得潔淨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