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地下水汙染的技術方法有哪些

2020-12-06 中國水網

地下水汙染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不僅給人類帶來病痛的折磨,更重要的是現在幾乎沒有治理的可能。因為治理汙染的代價太大了,尤其是地下與地上還不一樣。根據水質檢測結果顯示,我國地下水汙染嚴重,治理地下水汙染的技術方法有哪些呢?下面金標準小編為你介紹一番:

物理法

1.屏蔽法

是在地下建立各種物理屏障,將受汙染水體圈閉起來,以防止汙染物進一步擴散蔓延。常用的灰漿帷幕法是用壓力向地下灌注灰漿,在受汙染水體周圍形成一道帷幕,從而將受汙染水體圈閉起來。其他的物理屏障法還有泥漿阻水牆、振動樁阻水牆、塊狀置換、膜和合成材料帷幕圈閉法等。適合在地下水初期用作一種臨時性的控制方法。

2.被動收集法

是在地下水流的下遊挖一條足夠深的溝道,在溝內布置收集系統,將水面漂浮的汙染物質收集起來,或將受汙染地下水收集起來以便處理的一種方法。在處理輕質汙染物(如油類等)時比較有效。

抽出一處理法

抽出一處理法是最早使用、應用最廣的經典方法,根據汙染物類型和處理費用分為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三類。在受汙染地下水的處理中,井群系統的建立是關鍵,井群系統要控制整個受汙染水體的流動。處理地下水的去向主要有兩個,一是直接使用,另一個則是多用於回灌。後者為主要去向,用於回灌多一些的原因是回灌一方面可以稀釋受汙染水體,衝洗含水層;另一方面可以加速地下水的循環流動,從而縮短地下水的修復時間。此方法能去除有機汙染物中的輕非水相液體,而對重非水相液體的治理效果甚微。此外,地下水系統的複雜性和汙染物在地下的複雜行為常常幹擾此方法的有效性。

水動力控制法

水動力控制法是利用井群系統通過抽水或向含水層注水,人為地區別地下水的水力梯度,從而將受汙染水體與清潔水體分隔開來。根據井群系統布置方式的不同,水力控制法又可分為上遊分水嶺法和下遊分水嶺法。水動力法不能保證從地下環境中完全、永久地去除汙染物,被用作一種臨時性的控制方法,一般在地下水汙染治理的初期用於防止汙染物的蔓延。

原位處理法

1.加藥法

通過井群系統向受汙染水體灌注藥劑,如灌注中和劑以中和酸性或鹼性滲濾液,添加氧化劑降解有機物或使無機物形成沉澱等。

2.滲透性處理床

適用於較薄、較淺含水層,一般用於滲濾液的無害化處理。在汙染羽流的下遊挖一條溝,該溝挖至含水層底部基巖層或不透水黏土層,然後在溝內填充能與汙染物反應的透水性介質,受汙染地下水流人溝內後與該介質發生反應,生成無害化產物或沉澱物而被去除。

3.土壤改性法

利用土壤中的黏土層,通過注射井在原位注入表面活性劑及有機改性物質,使土壤中的黏土轉變為有機黏土。經改性後形成的有機黏土能有效地吸附地下水中的有機汙染。

4.衝洗法

對於有機烴類汙染,可用空氣衝洗,即將空氣注入到受汙染區域底部,空氣在上升過程中,汙染物中的揮發性組份會隨空氣在上升過程中,汙染物的揮發性組份隨空氣一起溢出,再用集氣系統進行收集處理。

5.生物處理法

原位生物修復的原理實際上是自然生物降解過程的人工強化,它是通過採取人為措施,包括添加氧和營養物等刺激原生微生物的生長,從而強化汙染物的自然生物降解過程。另外,強化措施還可以從微生物的角度人手。在地表設施中對微生物進行選擇性的培養,然後通過注射井注入到受汙染區域。一般情況下,原位生物修復要與井群系統配合進行,即通過抽水機與注水井的配合,以加速地下水的流動及氧和營養物的擴散,從而縮短處理時間。


編輯:李丹

相關焦點

  • 方法整合|地下水汙染處理技術方法研究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隨著工業生產的高速發展,我國地下水汙染的問題日益突出,地下水汙染所帶來的對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也日益顯露。因此,加強對地下水汙染的治理和相應技術的開發就成為一種迫切的需要。客觀上講,我國目前在地下水汙染調查及地下水汙染物遷移轉化模式方面做了不少基礎性工作,但在具體的地下水汙染治理技術方面做的工作卻不多,而國外,尤其是歐美國家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地下水點源汙染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且逐漸發展形成較為系統的地下水汙染治理技術。地下水汙染治理技術歸納起來主要有:物理處理法、水動力控制法、抽出處理法、原位處理法。
  • 地下水汙染的途徑,以及治理問題
    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對地下水的汙染也越來越普遍,本章水質在線監測儀廠家來和大家一起了解有關地下水汙染的途徑,以及治理的問題。有關地下水汙染主要途徑有:1.生活汙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生活垃圾和廢水出現在我們面前,廢水直接排放隨著地表水的下滲到地下,造成地下水質汙染;2.工業汙染,工業生產廢水直接排放話,有害氣體進入大氣再隨著降雨進入地下水中
  • 地下水汙染的危害及處理方法
    自來水發黃,混有雜質,水壺長期燒這樣的水,底部會有厚厚的水垢;一些農村地區的井水不再甘甜清澈,而是渾濁微苦,甚至有異味,這些都是地下水汙染在生活中的明顯表現。但地下水中具體含哪些汙染物,用肉眼無法看見。
  • 哪些因素導致地下水汙染?
    人們以為深藏地下的水不易被汙染、水質好,但現在看來,「看不見」的水遠沒想像中那麼乾淨。自來水發黃,混有雜質,水壺長期燒這樣的水,底部會有厚厚的水垢;一些農村地區的井水不再甘甜清澈,而是渾濁微苦,甚至有異味……這些都是地下水汙染在生活中的明顯表現。但地下水中具體含哪些汙染物,用肉眼無法看見。
  • 地下水重金屬汙染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地下水汙染尤其是重金屬汙染的問題已經引起國內學者的關注,但目前重金屬汙染評價及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地表水與沉積物,關於地下水重金屬汙染的較少。地下水關乎人民健康,重金屬汙染事件一旦出現,其造成的危害無法估量,因此研究出針對地下水重金屬汙染治理的技術迫在眉睫。本文將地下水重金屬汙染的修復技術分為異位修復技術和原位修復技術2大類。
  • 地下水汙染的水體修復和處理方法
    一般水體修復是指陸上水和地下水,陸上水流動性大且可見,修復難度低。這裡說的水體修復是指地下水修復。如果我們關注某個地方的一個地下水汙染個案,而其中環境衛生風險或者預期開發成為處理方法決定性因素的話,就可以採用土壤修復的方法標準化水體修復程序。
  • 【乾貨】地下水汙染修復技術篩選步驟和方法
    由於實際地下水汙染場地的複雜性,只能通過分析、評估確定出比較優選的修復技術或技術組合。修復技術的篩選存在著主觀性,有可能出現多解性。修復技術的篩選沒有固定的模式,篩選評估方法也不盡相同。筆者參考美國「基於風險評估和非風險考慮的修復技術選擇標準指南」,提出一種較為簡單、易行的篩選方法,具體篩選步驟如下:1) 不適宜修復技術的剔除首先列出目前可用於地下水汙染場地修復的技術清單,針對具體的地下水汙染場地,對各種修復技術進行「剔除」排查,該階段要求發現那些明顯不符合目標場地修復要求的技術,並把它們排除在進一步評估之外,以縮小可供篩選技術的範圍。
  • 地下水汙染怎麼辦 京津冀地下水環境管理這樣做
    解析地下水汙染過程,突破關鍵節點京津冀地區地下水汙染的形成機制和影響因素是什麼?優先控制汙染物有哪些?如何識別?過去,這些問題都是京津冀地下水汙染治理工作中的「攔路虎」。這意味著,地下水汙染過程識別與成因分析、優控汙染物識別與清單構建勢在必行。
  • 我國地下水汙染及環境監管現狀
    我國日前缺少專項的地下水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相關的水環境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其中提出了地下水環境保護的一般原則,但一般把重點放在地下水量方面,也未明確指出地下水環境保護的具體內容和劃分地下水環境保護的責任(羅蘭,2008)。
  • 廣東省汙染地塊治理與修復效果評估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
    本技術指南規定了汙染地塊治理修復工程效果評估工作中的基本概念、工作程序、資料整理與現場踏勘、採樣布點要求、實驗室檢測、效果評估、報告編制要求等。廣東省汙染地塊治理與修復效果評估技術指南1 適用範圍本指南規定了汙染地塊治理修復工程效果評估的內容、程序、方法和技術要求。
  • 環境保護部關於印發《全國地下水汙染
    開展地下水汙染狀況調查,加強地下水環境監管,制定並實施防止地下水汙染的政策及技術工程措施,節水防汙並重,地表水和地下水汙染協同控制,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開展地下水保護與治理,以預防為主,堅持防治結合,推動全國地下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突出重點,分類指導。
  • 汙染地下水可滲透反應牆(PRB)技術研究進展
    汙染地下水可滲透反應牆(PRB)技術研究進展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地下水汙染已成為我國嚴峻的環境問題,治理汙染地下水工作迫在眉睫。綜述了PRB技術的原理、結構類型、活性填料、修復機理和工程應用,指出PRB系統長期有效運行存在的技術問題,以及PRB技術的應用前景和重點研究方向,以期為PRB技術在我國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及地下水汙染治理提供參考。關鍵詞:可滲透反應牆(PRB);地下水汙染;零價鐵(ZVI)近年來,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速導致城市地下水受到嚴重汙染。
  • 地下水汙染特徵和我國地下水資源汙染現狀
    地表以下地層複雜,地下水流動極其緩慢,因此,地下水汙染具有過程緩慢、不易發現和難以治理的特點。地下水一旦受到汙染,即使徹底消除其汙染源,也得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使水質復原。至於要進行人工的地下含水層的更新,問題就更複雜了。
  • 關於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場地汙染成因與治理技術「等3個重點專項...
    考核指標:構建我國場地土壤及地下水汙染狀況大數據網際網路共享和評估技術體系,實現場地土壤及地下水汙染趨勢的定時預測與發布;開發出基於大數據的場地土壤與地下水汙染與風險識別方法 1 套,建立區域場地土壤及地下水汙染預測預警體系,形成我國場地土壤與地下水汙染風險管控策略;成果被國家有關部門採納和應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或者軟體著作權 10 項,發表高質量論文 25 篇,出版專著 2 部。
  • 土壤環保小百科(2)|地下水汙染的來源、途徑與特點
    由於受到降水、巖性、地球化學環境、地下水動力學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地下水背景值的分布表現出地域性。例如,西北內陸地區多形成一些各種離子組分含量偏高的微鹹水和半鹹水;高鐵錳水、高氟水在我國南北方均有比較廣泛分布;一些地區分布有高砷水、低碘水等。什麼是地下水汙染?
  • 廣東省汙染地塊治理與修復工程環境監理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
    本指南基於國內外環境監理的相關經驗,結合廣東省汙染地塊治理與修復的實際需求,構建廣東省汙染地塊治理與修復環境監理的工作程序,明確環境監理在汙染地塊治理與修復工程各階段介入的方式、方法以及監理要點。汙染地塊治理與修復環境監理技術指南1適用範圍本指南規定了汙染地塊治理與修復環境監理的目的與原則、機構、工作程序、工作內容、工作方法、工作制度等技術內容,並明確了環境監理關注的要點。本指南適用於汙染地塊治理與修復的環境監理。
  • 關於地下水汙染及其防治措施探討
    自然環境中的氮、磷、碘、氟與砷等有害物質,影響地表水與地下水質量。部分汙染物具有地方特性,各地情況不一,甚至會有地區的典型情況。地下水汙染也出現嚴重的地區特點狀況,並不是所有地方問題一致,由此更需要因地制宜的靈活應對。
  • 地下水中主要汙染物治理的常見方法概述
    地下水中主要汙染物治理的常見方法概述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 摘 要:近年來,地下水汙染治理技術成為研究的熱點。通過介紹我國目前地下水開採引發的地下水汙染狀 況以及地下水的預防措施和治理技術,希望提高全民對地下水汙染的認知。
  • 【乾貨】石油類汙染場地土壤與地下水汙染調查實例分析
    【乾貨】石油類汙染場地土壤與地下水汙染調查實例分析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以冀中平原某石油類汙染場地為例,從汙染源分布勘察、場地水文地質模型建立、土壤及地下水的現場調查人手,採用物探、坑探、鑽探綜合調查技術和定深取樣等一些取樣方法,對不同深度土壤及地下水的有機汙染進行調查和樣品分析。
  • 「技術交流」氯代烴汙染地下水綠色高效修復新方法
    吉林大學石油化工汙染場地控制與修復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暨南大學劉娜教授團隊,聯合寶航環境修復有限公司研發團隊,通過科學研究首次證實了四氯乙烯可在硫化物共存環境中,在艾草基生物質炭的催化作用下發生高效降解,為氯代烴汙染地下水修復提供了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