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下水汙染及環境監管現狀

2020-12-04 中國水網

1.地下水環境保護現狀

據《中國環境狀況公報》,2012年全國198個地市級行政區4929個地下水監測點中,水質呈較差級、極差緩的監測點分別為1999個(佔40.5%個)、826個(佔16.8%),主要超標指標為鐵、錳、氟化物、「三氮」(亞硝酸鹽、硝酸鹽和氨氨)、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硫酸鹽、氯化物等,個別監測點存在重(類)金屬超標現象。據201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全國4778個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測點中,水質呈較差級、極差級的監測點比例分別為43.91%、15.7%,主要超標指標為總硬度、鐵、錳、溶解性總周體、「三氨」、硫酸鹽、氟化物、氯化物等。與2012年相比,2013年有連續監測數據的地下水水質監測點總數為4196個,分布在185個城市,水質綜合變化以穩定為主。其中,水質變好的監測點比例為15.4%,穩定的監測點比例為66.6%,變差的監測點比例為18.0%。地下水水質的惡化使得本來就相對短缺的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越來越少,隨著我國城市化與工業化進程加快,部分地區地下水汙染問題日益突出,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地下水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加強地下水環境保護與汙染控制工作力度。在過去近10年間我國實施了大批不同精度的地下水環境調查與評價項目,基本摸清了近55萬km2範圍內的地下水水質狀況,掌握了地下水汙染的分布範圍和汙染特徵(郭高軒等,2014年)。自2015年起,國土資源部組織開展了我國首輪地下水汙染調查評價工作,計劃到2015年完成主要區域的地下水汙染調查工作,掌握地下水汙染狀況。為加大地下水環境保護與汙染控制工作力度,2011年10月環境保護部、國土資源部與水利部發布了《全國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提出要建立地下水汙染風險防範體系,建立預警預報標準庫,構建地下水汙染預報、應急信息發布和綜合信息社會化服務系統;到2015年要全面建立地下水環境監管體系,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質惡化趨勢;到2020年全面監控典型地下水汙染源,重點地區地下水水質明顯改善。2013年2—3月,環境保 護部針對華北平原重點區域(地下水水質異常區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區域),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及河南開展了工業企業廢水排放去向和汙染物達標排放情況排查。2013年4月,環境保護部、國土資源部、水利部和住建部聯合發布《華北平原地下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華北平原地下水質量和汙染源監測網,基本掌握地下水汙染狀況。

2.地下水環境監管中存在的不足

雖然國家不斷加強環境保護的力度,但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加。現有的地下水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標準體系及修復技術等難以滿足地下水環境保護的需求,當前我國地下水汙染形勢嚴峻。

2.1地下水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發達國家一般具有專門的地下水環境保護與汙染控制法律法規,如美國《清潔水法》 《超級基金法》和《棕色地塊法》,歐盟《地下水指令》,《英國水資源法》和《地下水管理條例》,荷蘭《水管理基本法》和《地下水法》,日本《水質汙染防治法》等。我國日前缺少專項的地下水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相關的水環境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其中提出了地下水環境保護的一般原則,但一般把重點放在地下水量方面,也未明確指出地下水環境保護的具體內容和劃分地下水環境保護的責任(羅蘭,2008)。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第二十五條、第三十六條規定「控制和降低地下水的水位」「嚴格控制開採地下水;《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興建地下工程設施或者進行地下勘探、採礦等活動,應當採取防護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汙染,但對於如何採取措施保護地下水環境、防止地下水汙染,如何對以已受汙染的地下水進行修復,並未給出具體的規定,使得相關條款實施難度較大。為建立健全突發環境事刊應急機制,2006年我國發布了《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規定了環境事件分級、應急組織體系、應急響應機制,應急保障和後期處置等。針對突發地下水汙染事件,目前我國尚未頒布專項的應急預案。

2.2地下水環境監管能力薄弱,缺乏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

1999年,國土資源部與財政部組織實施了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已完成華北平原、長江三角洲、珠江角洲、淮河流域平原區、下遼河平原等重點地區的地下水汙染調查評價。國上資源部於2015年開展了我國首輪地下水汙染調查評價工作,2011年,環境保護部、國土資源部、水利部聯合開展了《全國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工作,計劃用5年時間完成,2010年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立項,該項目將建成含有20445個監測站點的全國地下水監測網,初步實現對全國地下水動態的有效控制。以上工作完成後可為我國地下水汙染防治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撐。總體上,長期以來我國水環境保護的重點是地表水,地下水環境的監管能力建設相對薄弱,相關工作明顯滯後。

目前我國在地下水環境監管中尚缺乏完善的有關地下水汙染場地調查評估標準、治理修復標準及相關技術規範。現行的《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93)發布於1993年,該標準規定的汙染物項目數量較少,尤其缺少關鍵性有機汙染物指標,難以滿足區域及特定場地地下水汙染調查的需求;部分指標限值不合理,需根據我國地下水環境背景值進行相應調整。此外,《地下水質量標準》中推薦採用內梅羅指數法進行地下水質量評價,該方法突出了極大值對水質的影響。

汙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復治理資金需求巨大,為此,發達國家一般採取基於風險的管理模式,優先處置高風險的汙染場地,根據土地利用規劃情況(住宅、商業、工業、農業或娛樂設施用地等)開展風險評估,基於風險管理的模式制定不同管理對策,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內。目前我國汙染場地的風險管理中則更多地關注表層土壤和包氣帶,以往的汙染場地監管中也很少考慮地下水汙染風險管理,相對於大氣、地表水和土壤汙染,地下水汙染不易察覺,易被忽視。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水資源需求的不斷增加,因地下水汙染而引發的相關問題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有關地下水汙染風險管理的工作亟待加強 。

2.3地下水修復技術支撐能力不強,治理資金缺乏有效保障

我國目前的地下水修復治理技術尚不成熟,多數技術仍處於實驗室模擬研究階段,缺乏工程實踐,技術與裝備研發落後於發達國家。國外在土壤和地下水修復技術選擇上常通過專家決策系統來篩選最適用的修復技術,並初步建立了較系統的地下水修復技術篩選體系。目前我國缺乏土壤和地下水修復技術篩選體系,難以滿足當前汙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復工作的需求。此外,當前我國汙染場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復治理資金—般來源於各級政府或土地開發商,資金來源有限,資金缺乏成為制約汙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復的—個關鍵因素。


編輯:李丹

相關焦點

  • 地下水汙染特徵和我國地下水資源汙染現狀
    地下水汙染特徵和我國地下水資源汙染現狀北極星環保網訊:什麼是地下水汙染地下水汙染(ground water pollution)主要指人類活動引起地下水化學成分、物理性質和生物學特性發生改變而使質量下降的現象。
  • 我國地下水汙染現狀及原因分析
    作者:新風學術網 1 、我國地下水汙染現狀 當前我國地下水汙染現狀不容樂觀,全國地下水汙染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超過90%的地下水資源都遭受到了程度不一的汙染,60%左右的地下水受到了嚴重汙染。不僅僅是經濟發達地區,廣大農村地區也出現了地下水汙染問題。
  • 我國地下水汙染現狀:濱海比內陸形勢更嚴峻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韓冬梅與合作者系統收集全國範圍內的海量調查數據,對我國地下水硝酸鹽汙染、水體有機汙染進行了全面分析評價
  • 環境保護部關於印發《全國地下水汙染
    另一方面,長期以來我國水環境保護的重點是地表水,地下水汙染防治工作沒有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無論是從監管體系建設、法規標準制定還是科研技術開發等方面,相關工作明顯滯後。  二、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 地下水汙染怎麼辦 京津冀地下水環境管理這樣做
    精準識別汙染特徵,明確防控發力點地下水環境質量控制至關重要。根據《2017年中國水資源公報》,我國供水結構中,地下水源供水量為1016.7億立方米,佔總供水量的16.8%。「儘管地下水源供水佔比不到20%,但由於我國北方城市多為地表水、地下水混合供水,供水人口比例相對較高。」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水環境規劃部主任助理劉偉江說。但長期以來,京津冀地區的區域、行業地下水汙染狀況、成因和形成機制不明確,成為掣肘地下水汙染防治目標實現的重要因素。
  • 生態環境部:關於印發地下水汙染防治實施方案的通知
    根據地下水汙染源荷載、脆弱性、功能價值、汙染現狀評估的指標體系,收集相關數據資料,並開展必要的補充調查工作。(二)地下水汙染源荷載、脆弱性和功能價值的指標體系評估。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採用各指標體系的評估方法,開展地下水汙染源荷載分區、地下水脆弱性分區、地下水功能價值分區等工作。(三)地下水汙染現狀評估。
  • 環境影響評價師知識:地下水水質現狀調查的一般內容
    地下水水質現狀調查的一般內容。地下水環境現狀調查包括水文地質調查,環境水文地質問題調查,地下水汙染源調查,地下水環境現狀監測和必要的勘探、試驗、測試等。;④有無地下水開採引起的不良環境水文地質問題;⑤與地下水有關的其它人類工程活動調查。
  • 地下水汙染引發生態環境三大危機
    不只地下水,其實地表水早在2014就因汙染而「淪陷」——「我國地表水中含有68種抗生素,另有90種非抗生素類醫藥成分被檢出……」上述結論是由華東理工大學
  • 環境工程|自然水環境中抗生素的汙染現狀、來源及危害
    另外,基於目前已有研究成果對抗生素造成的環境危害進行了綜述,以期加強對自然水環境中抗生素汙染的認識,同時希望能為進一步開展抗生素環境風險評估及汙染減排控制等研究提供參考。隨著現代分析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環境安全意識的增強,抗生素等新興有機汙染物在自然水環境中的出現已引起廣泛關注。簡述了不同自然水體中抗生素的汙染現狀,分析了自然水環境中抗生素的主要來源和環境危害。
  • 對突發性地下水汙染應如何防範呢
    突發環境事故不僅影響大氣和地表水,也可能汙染土壤和地下水。那麼,對突發性地下水汙染應如何防範呢?近年來,我國地下水汙染事件頻發,給社會供水安全造成了嚴重影響,威脅了人體健康,也給我國環境管理帶來了嚴峻挑戰。由於地下水汙染事故預警機制不健全,以致地下水汙染突發性事件應急處置不及時,從而產生了一些不良社會影響。
  • 哪些因素導致地下水汙染?
    國家衛健委、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近日公布的《201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中,淡水環境狀況令人喜憂參半:一方面,2017年地表水質量得到改善
  • 中國地下水汙染圖譜:75個大中城市汙染較重
    「這份厚達百頁的草稿(《徵求意見稿》),對地下水資源開發與利用現狀,規劃任務、重點項目等,有了詳盡的描述。」一位曾參與該規劃的專家對記者表示。也就是說,一份全國地下水汙染圖譜輪廓已經清晰。地下水汙染圖譜成型?
  • 地下水汙染的危害及處理方法
    國家衛健委、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近日公布的《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中,淡水環境狀況令人喜憂參半:一方面,2018
  • 我國環境汞汙染現狀及其對健康的危害
    摘要:通過對我國大氣、土壤、水體3種環境介質中汞汙染的來源、形態、遷移、分布等進行分析,並結合各類介質中汞的超標情況和對汙染地區人群健康的影響,了解我國目前的汞汙染現狀及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影響。筆者通過對汞的基本性質、用途及我國汞汙染的分布和汞汙染對人體健康危害的現狀等3方面來介紹我國的環境汞汙染現狀。1汞的基本性質和用途汞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如巖石、土壤、植物、河流、大氣中都普遍存在汞,但其含量很少,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可稱其為自然含汞量。
  • 監測院承辦河北省地下水汙染防治培訓會
    為進一步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地下水汙染防治實施方案》等相關方案,積極推進全省地下水汙染防治分區劃分工作,近日,由監測院承辦的河北省地下水汙染防治培訓會在石家莊順利舉行。
  • 未來十年中國投346.6億元防治地下水汙染
    《規劃》確立了未來十年的兩個有限的目標,即到2015年基本掌握地下水汙染狀況,初步控制地下水汙染源,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質惡化趨勢,全面建立地下水環境監管體系;到2020年,對典型地下水汙染源實現全面監控,重要地下水飲用水水源水質安全得到基本保障,重點地區地下水水質明顯改善,地下水環境監管能力全面提高,地下水汙染防治體系基本建成。
  • 中國地下水汙染狀況圖
    中國地下水汙染圖  地下水汙染在我國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其中,近一半的城區地下水汙染呈加重趨勢一些大城市的中心地帶和郊區的地下水排洩區,地下水汙染最嚴重,部分城市淺層地下水已不能直接飲用。地下水汙染表現為北方城市重於南方城市的特點,主要分布在華北平原、松遼平原、江漢平原和長江三角洲等地區。
  • 垃圾填埋場地下水汙染風險分級評價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為更有針對性的解決結果填埋場地下水汙染,有利於分層和合理資源,包括裝配特徵、填埋層脆弱和受體暴露於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分析(AHP)確定指標水平不同重量,採用加權求和法計算填埋場地下水汙染風險指標,地下水風險分為「低」「中」「高」三級,針對他們的風險提議不同的建議。
  • 關於地下水汙染及其防治措施探討
    關於地下水汙染及其防治措施探討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地下水汙染會因為生活汙染、工業汙染、生活汙染與自然汙染導致水質下降,具體的處理上需要考慮實際情況差異,因地制宜的提升汙水處理效果,降低汙水防控成本。要做好宣傳,優化技術,做好監督管理,由此保證整體效果的有效開展。
  • 我國塗料行業環境汙染現狀及存在問題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 要]塗料行業屬於中國傳統工業,其快速發展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的現代化,但發展帶來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存在不可忽視的汙染。本文介紹了我國塗料行業的發展概況和主要生產工藝流程,分析其汙染現狀,主要包括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與固體廢物,並討論我國塗料行業生產的相關主要標準,以及環境汙染存在的問題,指出塗料行業向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轉型是其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