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下水汙染狀況圖

2020-12-05 人民網
  

中國地下水汙染圖

  地下水汙染在我國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其中,近一半的城區地下水汙染呈加重趨勢,並從點狀汙染有向帶狀和面狀汙染髮展。一些大城市的中心地帶和郊區的地下水排洩區,地下水汙染最嚴重,部分城市淺層地下水已不能直接飲用。地下水汙染表現為北方城市重於南方城市的特點,主要分布在華北平原、松遼平原、江漢平原和長江三角洲等地區。

  《中國地下水汙染狀況圖》以國家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93)為依據,將人類活動影響下的地下水質量現狀與天然條件下的地下水質量「背景值」相對照,確定地下水汙染超標組分,按照單要素評價與多要素綜合評價相結合的原則編制而成,反映了城市地下水汙染程度和汙染組分二方面內容。地下水汙染程度分為汙染嚴重、汙染中等和汙染較輕三級,反映的地下水汙染組分包括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氨氮、鉛、砷、汞、鉻、氰化物、揮發性酚、石油類、高錳酸鹽指數等指標。

  東北地區重工業和油田開發區地下水汙染嚴重。東北地區的地下水汙染,不同地區有不同特點。松嫩平原的主要汙染物為亞硝酸鹽氮、氨氮、石油類等;下遼河平原硝酸鹽氮、氨氮、揮發性酚、石油類等汙染普遍。

  華北地區地下水汙染普遍呈加重趨勢。華北地區人類經濟活動強烈,從城市到鄉村地下水汙染比較普遍,主要汙染組分有硝酸鹽氮、氰化物、鐵、錳、石油類等。此外,該區地下水總硬度和礦化度超標嚴重,大部分城市和地區的總硬度超標。

  西北地區地下水受人類活動影響相對較小汙染較輕。西北地區地下水汙染總體較輕。內陸盆地地區的主要汙染組分為硝酸鹽氮;黃河中遊、黃土高原地區的主要汙染物有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鉻、鉛等,以點狀、線狀分布於城市和工礦企業周邊地區。

  南方地區地下水局部汙染嚴重。南方地區地下水水質總體較好,但局部地區汙染嚴重。西南地區的主要汙染指標有亞硝酸鹽氮、氨氮、鐵、錳、揮發性酚等,汙染組分呈點狀分布於城鎮、鄉村居民點,汙染程度較低,範圍較小。中南地區主要汙染指標有亞硝酸鹽氮、氨氮、汞、砷等,汙染程度低。東南地區主要汙染指標有硝酸鹽氮、氨氮、汞、鉻、錳等,地下水總體汙染輕微,但城市及工礦區局部地域汙染較重,特別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達,淺層地下水汙染普遍。

相關焦點

  • 中國地下水汙染狀況圖 南北方水汙染各不相同
    一些大城市的中心地帶和郊區的地下水排洩區,地下水汙染最嚴重,部分城市淺層地下水已不能直接飲用。地下水汙染表現為北方城市重於南方城市的特點,主要分布在華北平原、松遼平原、江漢平原和長江三角洲等地區。《中國地下水汙染狀況圖》以國家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為依據,將人類活動影響下的地下水質量現狀與天然條件下的地下水質量「背景值」相對照,確定地下水汙染超標組分,按照單要素評價與多要素綜合評價相結合的原則編制而成,反映了城市地下水汙染程度和汙染組分二方面內容。
  • 中國地下水汙染圖譜:75個大中城市汙染較重
    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部分地區地下水超採嚴重,水位持續下降;一些地區城市汙水、生活垃圾和工業廢棄物汙液以及化肥農藥等滲漏滲透,造成地下水環境質量惡化、汙染問題日益突出。據上述知情專家透露,《徵求意見稿》中,對地下水狀況給出了「摸底」圖,包括汙染狀況。
  • 201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地下水汙染堪憂,十個嚴重空氣汙染城市...
    近日,由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等11個部門共同編制的《201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 地下水汙染特徵和我國地下水資源汙染現狀
    地下水汙染特徵和我國地下水資源汙染現狀北極星環保網訊:什麼是地下水汙染地下水汙染(ground water pollution)主要指人類活動引起地下水化學成分、物理性質和生物學特性發生改變而使質量下降的現象。
  • 哪些因素導致地下水汙染?
    國家衛健委、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近日公布的《201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中,淡水環境狀況令人喜憂參半:一方面,2017年地表水質量得到改善
  • 我國地下水汙染及環境監管現狀
    1.地下水環境保護現狀據《中國環境狀況公報》,2012年全國198個地市級行政區4929
  • 未來十年中國投346.6億元防治地下水汙染
    《規劃》確立了未來十年的兩個有限的目標,即到2015年基本掌握地下水汙染狀況,初步控制地下水汙染源,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質惡化趨勢,全面建立地下水環境監管體系;到2020年,對典型地下水汙染源實現全面監控,重要地下水飲用水水源水質安全得到基本保障,重點地區地下水水質明顯改善,地下水環境監管能力全面提高,地下水汙染防治體系基本建成。
  • 地下水汙染怎麼辦 京津冀地下水環境管理這樣做
    針對京津冀地區地下水汙染形成機制及演變趨勢不清、戰略布局和關鍵技術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水專項「京津冀地下水汙染特徵識別與系統防治研究」課題著眼京津冀地下水汙染防控與修復,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席北鬥研究員擔任課題負責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同濟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清華大學
  • 【乾貨】石油類汙染場地土壤與地下水汙染調查實例分析
    【乾貨】石油類汙染場地土壤與地下水汙染調查實例分析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以冀中平原某石油類汙染場地為例,從汙染源分布勘察、場地水文地質模型建立、土壤及地下水的現場調查人手,採用物探、坑探、鑽探綜合調查技術和定深取樣等一些取樣方法,對不同深度土壤及地下水的有機汙染進行調查和樣品分析。
  • 環境保護部關於印發《全國地下水汙染
    附件:1.國務院關於全國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的批覆(略,詳情請      登錄中國政府網站)     2.全國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                         環境保護部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 地下水汙染的危害及處理方法
    國家衛健委、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近日公布的《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中,淡水環境狀況令人喜憂參半:一方面,2018
  • 不能公開的調查 華北平原地下水汙染與超採圖景
    華北平原地下水汙染「摸底」收尾  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關於華北平原地下水汙染狀況,官方尚未公布任何完整的汙染調研數據。  但相應的調研工作早已開始,並進入了收尾階段。早在2006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啟動「華北平原地下水汙染調查評價」項目,該項目由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具體承擔,首次在華北平原進行了系統的地下水汙染,特別是有機汙染的調查和評價。  「這一調查項目能夠全面而完整地反映華北平原地下水的汙染現狀,比2001-2002年第二輪全國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要細緻很多。」
  • Science:新風險模型凸顯了中國地下水的砷汙染風險
    一種新型的預測地下水汙染物風險的模型將會為人們節省大量的時間與金錢,並在該過程中凸顯出飲用水品質的問題。這一模型目前正在中國投入使用以確定地下水砷汙染的擴散。Luis Rodriguez-Lado博士是該模型設計團隊的一名研究人員,他解釋說:「由於使用了受到汙染的飲用水而導致砷中毒是世界上許多地區面臨的一個嚴重的健康問題。」
  • 關於地下水汙染及其防治措施探討
    關鍵詞:地下水汙染;防治措施;環境管理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升。社會人口擴展,水資源需求量更高。當下地下水資源大量利用採集,導致地下水位不斷下滑,甚至引發部分地區水資源枯竭。同時因為地表水資源汙染嚴重,也促使地下水資源汙染受到嚴重挑戰。水資源的短缺與汙染問題嚴峻,導致我國水資源問題也日益凸顯,人們生命健康狀況受到影響。
  • 對突發性地下水汙染應如何防範呢
    突發環境事故不僅影響大氣和地表水,也可能汙染土壤和地下水。那麼,對突發性地下水汙染應如何防範呢?近年來,我國地下水汙染事件頻發,給社會供水安全造成了嚴重影響,威脅了人體健康,也給我國環境管理帶來了嚴峻挑戰。由於地下水汙染事故預警機制不健全,以致地下水汙染突發性事件應急處置不及時,從而產生了一些不良社會影響。
  • 生態環境部:關於印發地下水汙染防治實施方案的通知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2019年3月28日印發附件1地下水汙染防治分區劃分技術要求一、工作內容綜合考慮地下水水文地質結構、脆弱性、汙染狀況、水資源稟賦和行政區劃等因素,建立地下水汙染防治分區體系,劃定地下水汙染保護區、防控區及治理區。
  • 張宗祜:中國地下水的現狀與未來
    中國地下水形成的特點有以下這些方面: 第一個是補給來源具有多元性,深層承壓水形成的過程十分複雜,地下水的類型較多,地下水與地表水相互轉化頻繁,地下水系統具有可調續功能。 第二,地下水分水層結構、續水能力不同,造成各地區地下水產水的功能差異比較大,產水功能是指地下水資源模式表示。 下面的圖是表示中國地下水資源的模式圖。
  • 如何防範應對突發性地下水汙染
    那麼,對突發性地下水汙染應如何防範呢?近年來,我國地下水汙染事件頻發,給社會供水安全造成了嚴重影響,威脅了人體健康,也給我國環境管理帶來了嚴峻挑戰。由於地下水汙染事故預警機制不健全,以致地下水汙染突發性事件應急處置不及時,從而產生了一些不良社會影響。為了預防突發性地下水汙染事件的發生,應儘快建立完善的地下水汙染事故預警系統,健全地下水環境管理體系。
  • 我國地下水汙染現狀及原因分析
    作者:新風學術網 1 、我國地下水汙染現狀 當前我國地下水汙染現狀不容樂觀,全國地下水汙染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超過90%的地下水資源都遭受到了程度不一的汙染,60%左右的地下水受到了嚴重汙染。不僅僅是經濟發達地區,廣大農村地區也出現了地下水汙染問題。
  • 地下水汙染引發生態環境三大危機
    據《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在全國655個城市中,有400多個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約佔城市總數的61%;北方地區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業用水和33%的農業灌溉用水來自地下水。在北京實現南水北調前,約2/3的城市用水來自地下水。「相對於地表水而言,深埋於地下的水資源不易受到人為汙染,」馬軍說,因此很多地表水汙染嚴重的地區,人們會靠打深井來獲得潔淨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