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地下水汙染及其影響因素

2020-11-16 BeiKe

地下水汙染的定義:指受人為和自然因素影響使地下水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方面的性質發生改變,從而限制或防礙它在各方面應用的現象。

水汙染

但是,實際上很多時候人們只關注人為因素引起的汙染,對自然因素的汙染關注較少,當然,不是說自然汙染就不重要,例如,在我工作中,遇到過這樣一個實例,某地區地下水鎘金屬含量較高(超過國家限制標準20幾倍),當人工開採此地下水長期飲用後,就會造成鎘中毒。隨後,我分析了地下水中為什麼鎘金屬含量較高的原因,鑽孔資料顯示,該地區曾經發現過鋅礦,伴生有鎘金屬,品位不高,未開採。既然有鎘金屬礦,當鎘溶解在地下水中時,自然會造成地下水中鎘含量增多。

慢性鎘中毒會造成「痛痛病」。

痛痛病

日本痛痛病是指1931年日本出現的一種怪病。患者大多是婦女,病症表現為腰、手、腳等關節疼痛。病症持續幾年後,患者全身各部位會發生神經痛、骨痛現象,行動困難,甚至呼吸都會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到了患病後期,患者骨骼軟化、萎縮,四肢彎曲,脊柱變形,骨質鬆脆,就連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不能進食,疼痛無比,因無法忍受痛苦而自殺。這種病由此得名為「骨癌病」或「痛痛病」(Itai-Itai Disease)。1946-1960年,日本醫學界從事綜合臨床、病理、流行病學、動物實驗和分析化學的人員經過長期研究後發現,「骨痛病」是由於神通川上遊的神岡礦山廢水引起的鎘(Cd)中毒。

所以我們要重視地下水汙染問題。

影響地下水汙染的因素較多。自然因素包括含水層的地形地貌、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還包括氣候、海水倒灌等因素。人為因素主要是人類活動產生的各種汙染地下水的因子,最常見的是工農業生產廢水的下滲汙染。具體來說常見的如下:

1、工業汙染:工業廢水如果沒有經過嚴格處理排入城市下水道、江河湖海或直接排到水溝,將導致地下水遭到化學汙染,目前來說是地下水汙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對地下水的危害也是最大的

2、農業汙染:如大量施肥、噴灑農藥以及不合理的汙水灌溉等,會給土壤帶來一些有毒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隨著雨水向下滲透會使地下水硝酸鹽含量增高,引起大面積淺層地下水的水質惡化。

3、生活汙染:由於基礎設施和管制的不夠完善,生活汙水、垃圾直排的現象很普遍。這些生活垃圾經過長時間的日曬雨淋,其溶出物會慢慢滲入地下,造成地下水的總礦化度、總硬度、硝酸鹽和氯化物含量的升高,嚴重的話會造成病原體汙染,進一步汙染地下水。

4、自然汙染:由於地下水廣泛存在於巖土孔隙中,土壤、巖石成分滲漏會影響水質,因此在地震等地質活動後,會對地下水造成一定汙染。含有汙染物的降水下滲,也會造成汙染,另外在沿海地區,會有海水入侵和倒灌汙染地下水的風險。

地下水汙染與地表水汙染也有一些明顯的不同:由於汙染物進入地下含水層,地下含水層中的水運動比較緩慢,汙染往往是逐漸發生的,若不進行專門監測,很難及時發覺;發現地下水汙染後,汙染源的確定也不像地表水那麼容易,很多時候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找到。但更重要的是地下水汙染不易消除,其主要原因是地下水生成代謝較為緩慢,時間跨度可以從千年到億年。所以,一般在排除汙染源之後,地表水可以在較短時期內達到淨化;而地下水,即便排除了汙染源,已經進入含水層的汙染物仍將長期產生不良影響。

如何判斷地下水好壞,國家通過出臺標準進行規範,目前使用的是《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93 1994-10-01實施,2017年11月08日修訂後為GB/T14848–2017,2018年5月1日實施)。該規範中,共有93項檢測項,通過不同項目的限值,將地下水劃分為五類:

  1. Ⅰ類 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學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適用於各種用途。
  2. Ⅱ類 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學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適用於各種用途。
  3. Ⅲ類 以人體健康基準值為依據。主要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及工、農業用水。
  4. Ⅳ類 以農業和工業用水要求為依據。除適用於農業和部分工業用水外,適當處理後可作生活飲用水。
  5. Ⅴ類 不宜飲用,其他用水可根據使用目的選用。

日常生活中,使用較多的還有《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2007年7月1日實施),根據新的消息,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在聯合有關部委開展《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修訂工作,計劃於2020年內發布。

希望大家保護好每一滴水!


清水和髒水



本文由Beck編寫。

相關焦點

  • 「技術交流」氯代烴汙染地下水綠色高效修復新方法
    此外,該修復途徑的最終產物為乙炔和氯離子,且轉化率超過99%,反應過程更為環境友好,可有效降低二次汙染。通過X射線光電子能譜技術分析表明,生物質炭的催化能力歸因於其表面的吡啶氮(N6),即與N6相鄰的C和O原子促進了親核反應的發生。其中,硫化物濃度和生物質炭投加量是脫氯反應的限制因素,且硫化物濃度的影響最大。
  • 哪些因素導致地下水汙染?
    從歷年的《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中可以看到,地下水較差級和極差級的總佔比從2011年的55%上升到2017年的66.6%,優良級、良好級、較好級水的比例卻未見提升。《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顯示,我國約61%的城市居民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北方地區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業用水和33%的農業灌溉用水來自地下水。地下水一旦汙染,危害的將是生活的方方面面。
  • 關於地下水汙染及其防治措施探討
    關於地下水汙染及其防治措施探討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地下水汙染會因為生活汙染、工業汙染、生活汙染與自然汙染導致水質下降,具體的處理上需要考慮實際情況差異,因地制宜的提升汙水處理效果,降低汙水防控成本。要做好宣傳,優化技術,做好監督管理,由此保證整體效果的有效開展。
  • 地下水汙染特徵和我國地下水資源汙染現狀
    地下水汙染特徵和我國地下水資源汙染現狀北極星環保網訊:什麼是地下水汙染地下水汙染(ground water pollution)主要指人類活動引起地下水化學成分、物理性質和生物學特性發生改變而使質量下降的現象。
  • 填埋場環境下HDPE膜老化特性及其對周邊地下水汙染風險的影響
    除此以外,通過襯墊的蒸汽擴散也將導致滲濾液中汙染組分尤其是有機組分通過土工膜滲漏並進入土壤和水生環境,進而對地下水 甚至是填埋場周圍居民產生危害。國內外諸多學者採用多種方式證實滲濾液及其組分的產生和洩露對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會產生不利影響。
  • 地下水汙染怎麼辦 京津冀地下水環境管理這樣做
    通過構建面狀分布指標的地下水汙染插值分區方法和非面狀分布指標的單點影響範圍分區方法,課題組還劃分了地下水硝酸鹽氮的面狀汙染分區和重金屬、有機物的非面狀汙染分區。「識別風險源,必須精準。」課題組專家說。而精準的背後,是對京津冀區域內各類汙染源及其分布狀況的詳細調查,是區域尺度和城市尺度風險源的科學識別方法。
  • 環境保護部關於印發《全國地下水汙染
    據近十幾年地下水水質變化情況的不完全統計分析,初步判斷我國地下水汙染的趨勢為:由點狀、條帶狀向面上擴散,由淺層向深層滲透,由城市向周邊蔓延。  南方地區地下水環境質量變化趨勢以保持相對穩定為主,地下水汙染主要發生在城市及其周邊地區。
  • Science:全球高砷地下水分布及其危害
    為了確定未知的砷汙染地區,更清楚地明確這個全球問題的分布範圍等,首先需要明確高砷地下水的分布,其次,人類大量開採地下水資源的行為如何影響高砷地下水向周邊或鄰近沒有砷汙染的含水層遷移,也非常值得探索。已有研究表明,可以利用實測砷濃度資料庫和相關地質參數(如氣候、土壤、地質、地形相關參數),採用統計學習方法預測高砷地下水的分布。
  • 垃圾填埋場地下水汙染風險分級評價
    關於我國地下水汙染風險的研究開始晚了,關於地下水汙染風險的研究主要引用了外國理論和方法。我們的科學家在評估垃圾場地下水汙染風險方面所做的研究主要考慮到當地含水層脆弱對汙染水平的總體影響。這個國家目前主要使用DRASTIC模型來研究含水層的脆弱性,並評估地下水汙染風險以及汙染源的風險。
  • ...汙染土壤及地下水的修復,腐殖質與稀土元素配合作用及其生物可...
    所在院校: 南京大學       所在院系: 環境學院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環境工程 研究領域: 重金屬及稀土元素的形態、生物可利用性和生態效應,汙染土壤及地下水的修復
  • 填埋場井筒效應及其對汙染監測井監測效果的影響
    填埋場井筒效應及其對汙染監測井監測效果的影響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歐美等發達國家對地下水監測系統非常重視,開展了大量的研究。早在1993年美國環境保護署(EPA) 出版的《固體廢物處置設施標準》中就對固體廢物填埋場地下水監測井提出了具體要求,包括監測井數量、點位、成井方式、地下水樣品分析和測試流程、汙染濃度數據統計分析等諸多方面。加拿大、歐盟等也有類似標準。
  • 預處理方式對氧化-還原聯合技術修復硝基苯汙染地下水的影響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為了探究氧化與還原預處理對氧化-還原聯合技術修復硝基苯汙染地下水的影響,選取2,4-DNT (2,4-二硝基甲苯)為研究對象,構建過硫酸鹽/鐵炭修復技術體系,分別設置2個試驗槽,一個試驗槽以過硫酸鹽作為氧化預處理聯合以鐵炭作為還原後處理,另一個試驗槽以鐵炭作為還原預處理聯合以過硫酸鹽作為氧化後處理,對比研究構建的氧化-還原聯合系統中不同氧化與還原預處理方式對
  • 地下水汙染的水體修復和處理方法
    一般水體修復是指陸上水和地下水,陸上水流動性大且可見,修復難度低。這裡說的水體修復是指地下水修復。如果我們關注某個地方的一個地下水汙染個案,而其中環境衛生風險或者預期開發成為處理方法決定性因素的話,就可以採用土壤修復的方法標準化水體修復程序。
  • 科普丨地下水來自哪裡?
    埋藏在地表以下巖石(包括土層)的空隙(包括孔隙、裂隙和溶隙等)中的各種狀態的水統稱為地下水。廣義的地下水是指賦存於地面以下巖土空隙中的水,包氣帶及飽水帶中所有含於巖石空隙中的水均屬之。狹義的地下水僅指賦存於飽水帶巖土空隙中的水。今天小度就跟大家一起科普一下,我們日常飲用的地下水,是來自於哪裡呢?
  • 汙染地下水可滲透反應牆(PRB)技術研究進展
    原環境保護部公布的《201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表明,全國200個城市地下水水質監測點中較差-極差水質的比例為59.6%,地下水汙染問題日趨嚴峻。人群長期飲用受汙染的地下水會造成健康危害;工業活動採用汙染地下水會降低產品質量,影響正常生產;農業生產使用汙染地下水將影響土壤性質,抑制農作物生長。因此,地下水汙染的治理修復和風險管控工作迫在眉睫。
  • 【乾貨】地下水汙染修復技術篩選步驟和方法
    如:汙染地下水埋深大,可排除PRB技術;存在自由相NAPL,可排除首先使用AS技術;屬於重金屬汙染,可以排除針對有機汙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技術等。對汙染修復技術的剔除要求對國內外用於地下水汙染場地的不同修復技術十分熟悉,掌握各種技術的特點、應用條件等。在對修復技術進行剔除時,主要考慮2個方面的因素。①汙染物特性:汙染物類型(有機汙染物、重金屬等),汙染程度和汙染範圍等。
  • 我國地下水汙染現狀及原因分析
    作者:新風學術網 1 、我國地下水汙染現狀 當前我國地下水汙染現狀不容樂觀,全國地下水汙染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超過90%的地下水資源都遭受到了程度不一的汙染,60%左右的地下水受到了嚴重汙染。不僅僅是經濟發達地區,廣大農村地區也出現了地下水汙染問題。
  • 我國地下水汙染及環境監管現狀
    在過去近10年間我國實施了大批不同精度的地下水環境調查與評價項目,基本摸清了近55萬km2範圍內的地下水水質狀況,掌握了地下水汙染的分布範圍和汙染特徵(郭高軒等,2014年)。自2015年起,國土資源部組織開展了我國首輪地下水汙染調查評價工作,計劃到2015年完成主要區域的地下水汙染調查工作,掌握地下水汙染狀況。
  • 中國地下水汙染狀況圖
    一些大城市的中心地帶和郊區的地下水排洩區,地下水汙染最嚴重,部分城市淺層地下水已不能直接飲用。地下水汙染表現為北方城市重於南方城市的特點,主要分布在華北平原、松遼平原、江漢平原和長江三角洲等地區。  《中國地下水汙染狀況圖》以國家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93)為依據,將人類活動影響下的地下水質量現狀與天然條件下的地下水質量「背景值」相對照,確定地下水汙染超標組分,按照單要素評價與多要素綜合評價相結合的原則編制而成,反映了城市地下水汙染程度和汙染組分二方面內容。
  • 粒度、溫度,也是「口感」的重要因素
    上述所說的那些變化都是指「口感」上的,帶來餅乾、冰淇淋和麵包不同感受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它們給我們帶來的「口感」不同。口感——「身體的大小姐」所謂「口感」,指的是食物在人們的口腔內由觸覺產生的直接感受,它獨立於「味覺和嗅覺」,是另外一種體驗,我們的嘴是非常敏感的,它可能是全身上下神經末梢最集中的地方了,也稱身體的「大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