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江蘇十三市輿情應對能力20大案例分析

2020-12-02 人民網江蘇頻道

更多2014盤點:2014,什麼江蘇新聞上了人民日報一版頭條?

2014年江蘇企業輿情盤點:國企改革、高管落馬

2014江蘇反腐:能人腐敗、打虎拍蠅

【2014年,江蘇各地發生了大大小小的輿情事件,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這些事件迅速被人們知曉,接受著輿論的審視,給黨政機關輿情應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一年中,大事小事不斷,人民網江蘇視窗通過對過去一年江蘇負面輿情事件的梳理,挑選相對典型的案例,藉助科學客觀的參考數據和分析系統,對各地市輿情案例逐一進行點評。這些事件也許並非2014年熱度最高的事件,但在政府應對上有較典型的借鑑意義。在此基礎上,給出輿論引導建議,為地方政府熟悉並適應新媒體背景下的傳播規律、準確把握社情民意、為民辦事提供更有參考價值的信息。】

江蘇13市2014年地方應對能力20案例評分(詳細指標評分見下文)

南京

事件1:南京自來水「抗生素門」

12月25日,央視《新聞直播間》報導「南京鼓樓區一居民家中的自來水檢出了兩種抗生素」引發大量關注。17:10,@南京市城建集團在其官方微博上回應:「南京水務集團供水水質完全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的106項指標(指標中不包括對抗生素的監測指標)……將針對抗生素進行專項抽樣檢測。」而「國標不檢抗生素」的這一回應,引來了大量網友吐槽和輿論反彈。

【應對點評】

官方響應8 公信力7 官員問責- 網絡技巧7 信息透明7 總評7.25

民意洶洶,南京市城建集團、水務部門此次的回應雖然迅速,卻站不住腳。「國標不檢抗生素」就一定「安全」嗎?公眾關心的是含抗生素的自來水到底對身體有多大的傷害,而不是「符不符合國標」,這樣的輿情危機處置,有偷換概念、避重就輕之嫌。水務部門擔負著為南京市民保障供水的神聖責任,容不得失職,將問題推給「國標」,糊弄不了輿論。

事件2:南京放射源丟失風波

5月7日,南京浦六北路一企業丟失用於探傷的放射源銥-192一枚。在核實了2天後,5月9日通報南京環保部門。10日晚,以江蘇省核安全局為主的處置隊隊員於18時將放射源安全收進專用鉛罐內。

【應對點評】

官方響應7 公信力8 官員問責- 網絡技巧7 信息透明7 總評7.25

在事故處置過程中,江蘇省環保廳、南京市環保局雖然一再強調應急措施及時、要核實了以後才能發布,但輿論並不買帳。輿論質疑「鎖定後才公布」,如果沒有找到還會不會公布?隱瞞、拖延只能引起更大的恐慌,唯一避免引起恐慌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儘早公布真相。市民在官方公布信息後仍存在憂慮和不信任。放射源丟失,理應第一時間讓公眾知曉,這樣,公眾才會有所戒備,積極防範。南京相關部門『閉門查找』的做法,實際上把社會公眾都置於風險之中。

蘇州

事件1:蘇州吳江官員被曝不雅照

1月21日,有網友在微博中發布了幾張據稱是蘇州市吳江區委宣傳部幹部顧湧的「KTV親密照」。照片中,顧湧抱著一名身穿黑衣的女性。據顧湧本人證實「這是五年前的照片,近期被他身邊的人『帶有另外的目的』發到了網上。」吳江區委調查後決定免去顧湧區委宣傳部副局級幹部職務,並責令區委宣傳部免去其區新聞中心職務。

【應對點評】

官方響應8 公信力8 官員問責8 網絡技巧7 信息透明7 總評7.6

官員「豔照門」頻發,網友在關注該新聞的同時,起初也擔心新聞會不會成為「爛尾新聞」:雖然當地部門反應很快,但是「處理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開」會不會成了另一種拖延計?會不會又是一則「表態多,後續跟進少;調查多,真相公布少」的斷頭新聞?在查處官員不雅照時,紀委應「殺一儆百」,而不是免職了事。 

事件2:崑山工廠爆炸致75人死

2014年8月2日7時34分,崑山中榮金屬製品有限公司發生特別重大鋁粉塵爆炸事故,當天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傷。

【應對點評】

官方響應8 公信力8 官員問責9 網絡技巧7 信息透明8 總評8

企業不在乎安全,政府就要讓企業做到安全生產。發生這樣的悲劇,輿論對企業生產環境詬病不斷的時候,不少目光聚焦到監管部門的責任缺位上。「18名責任人被移送司法機關,其他35名責任人被黨紀、政紀處分。」副省長史和平被記過,崑山市委書記管愛國、崑山市市長陸軍分別被免職和撤職。這樣的問責結果,輿論褒貶不一。問責是一方面,如何避免悲劇再次發生,才是最主要的。

無錫

事件1:無錫濱湖民政局夏日「無空調不辦公」

7月,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民政局一則「辦事大廳不開空調電腦無法正常工作致業務停辦」的告知,遭到網友熱議。告知稱,「各位辦事群眾:因婚姻登記處所在大樓,從7月1日起周末雙休日不提供空調設施,辦事大廳氣溫較高,導致電腦設備不能正常工作,故不能提供相關辦事服務……」告知被人發到網上後,遭到網友質疑。一些網友評其「懶政思維」、「不想工作的理由太可笑」。

【應對點評】

官方響應9 公信力8 官員問責- 網絡技巧7 信息透明8 總評8

因「天氣炎熱、不開空調、電腦設備無法使用」等原因暫停雙休日提供相關辦事服務,看似「人性化」的作息調整,對群眾卻並不人性化,它的合理性值得懷疑,改變工作作風、服務型政府更是無從談起。群眾吐槽「空調病」,實際上更是對部分單位公務員隱性福利及享樂主義的不滿。無錫市濱湖區委宣傳部官方微博@無錫濱湖發布針對此事發聲:「責成恢復原有前臺服務時間。」儘管官方回應迅速,卻未獲得輿論認可。民政局在做出此類決定和公告前,就該想到輿論可能有的反應,而不是「任性」地一意孤行。

相關焦點

  • 地方應對輿情能力榜:山西疫苗事件應對嚴重失當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今天發布了「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應對網絡輿情能力排行榜」,對2010年第一季度地方黨政機關應對輿情熱點事件的得失進行考評。  應對總體較為得體(藍色區域):四川巴中「全裸」鄉政府;  應對有待進一步加強(黃色區域):河南睢縣「茶杯門」事件、廣西菸草局長香豔日記、山西地震謠言;  應對存在明顯問題(橙色區域):河南魯山「喝開水」事件、河北石家莊王亞麗騙官案、山東新泰選拔23歲副局長、江蘇東海父子自焚;  應對嚴重失當,存在重大缺陷(紅色區域):貴州安順警察槍擊致死案
  • 《2016年社會治理輿情報告》發布 徐玉玉案成最佳案例
    正義網北京1月19日電(記者 於瀟)1月19日,由北京師範大學社會治理與公共傳播研究中心、人民網新媒體智庫共同舉辦的《2016年社會治理輿情報告》發布會在京舉行。《報告》分析了2016年我國社會治理輿情的總體特徵與發展態勢,並依據數據分析編制了「2016年社會治理輿情傳播熱度排行榜」和「2016年社會治理輿情處置效度排行榜」。
  • 數讀2020年上半年政法網絡輿情特徵
    但與此同時,一些突發案事件和執法司法工作引發輿論關注,考驗政法機關實體處置和輿情應對能力。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從2020年上半年收錄的350餘起網絡輿情事件中,篩選出132起具有代表性的輿情事件,進行定量計算與分析,以此總結今年上半年的政法網絡輿情特徵、評估政法機關輿情整體應對情況,為政法機關輿情處置工作提供參考。
  • 東莞市應急管理局舉辦輿情應對和危機公關專題培訓班
    11月26日,東莞市應急管理局舉辦輿情應對和危機公關專題培訓班,旨在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新聞宣傳工作,提升應急管理幹部輿情敏感度和處置力。做好輿論引導,提升應急管理軟實力11月26日,東莞市應急管理系統輿情應對和危機公關專題培訓課開講。
  • 2018年度暴力傷醫事件大匯總及醫患衝突典型案例輿情分析
    事實上,今年全國發生的暴力傷醫事件遠不止於此,據蟻坊軟體不完全統計,典型暴力傷醫案例至少有12起、造成2名醫務人員無辜犧牲(見表1)。二、暴力傷醫典型案例分析2018年終將至,「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生被刺傷」又將暴力傷醫議題拉回了公眾視野。蟻坊軟體主要以該事件為例,利用輿情監測系統鷹擊早發現、鷹眼速讀網進行關鍵節點提取、主題抽取與話題聚類等,結合具體情況進行解釋分析,呈現出醫患輿情傳播特點。
  • 網絡爆料事件頻發 企業應對輿情危機的正確姿勢來了
    近日,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金融編輯部編制了《由投訴或舉報引發的輿情事件分析報告》。《報告》以近兩年來由投訴或舉報引發的網絡輿情熱點事件為基礎,分析了由投訴或舉報引發的網絡輿情事件在發生、傳播等過程中存在的特點,指出當前企業在應對此類輿情事件時存在的共性問題,並給出針對性建議。
  • 邢臺水災 政府的輿情應對傷害民心 - 中國稅務網
    首頁 >>輿情應對 >> 正文 邢臺水災 政府的輿情應對傷害民心 2016-08-04 | 來源:學習時報 | 作者:張磊
  • 蚌山區政務輿情回應制度
    建立由宣傳部、政府辦、數據資源局、信訪局等涉事部門參加的政務輿情回應會商聯席會議制度。辦公室設在區政務公開工作機構,日常工作由區政務公開工作機構會同區網宣工作機構負責全區重大網絡政務輿情分析、研判、處置和回應的監督、檢查、指導等日常管理工作。第二條 收集重點。
  • 民主與法制網2020年輿情觀察分析報告
    輿情背景   2020年發生不少熱點新聞事件,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民主與法制網記錄並追蹤了不同時期的五十餘起熱點新聞事件,進行了輿情觀察分析。   在2020年民主與法制網輿情觀察分析報告中,囊括了各行各業,如涉及教育行業的有《西安六十六中學「殺師案」輿情觀察》《涉教育熱點事件輿情觀察:個案背後謹防群體危機》《監督疲軟,信息通道被人為堵塞 ——貴州大方拖欠教師工資案輿情觀察》《陝西鎮安7.1億豪華中學輿情觀察》等等;涉及民生領域的有《「直播帶貨」助力扶貧輿情觀察》《南方暴雨「車輪戰」輿情觀察:防汛進入戰時狀態洪災無情人有情》
  • 次生輿情的正負效應與有效應對
    【關鍵詞】自媒體環境  原生事件  次生輿情    【中圖分類號】C912.63    【文獻標識碼】A自媒體平臺如微博、微信、微視頻、論壇等釋放了公眾的話語權,為公眾參與公共事件討論、自由表達個人意見提供了便利,成為推動網絡輿情發展和演變的主要場域。「次生輿情」納入輿情研究與監測範疇,源於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在2015年出版的《網絡輿情分析教程》。
  • 首屆全國社會輿情分析論壇在京召開
    全國社會輿情分析論壇現場當前,線上社交網絡與線下物理社會交叉融合日趨緊密,輿情內容千變萬化,輿情源錯綜複雜,社會輿情分析的不同系統標準不一,離輿情實戰分析尚有一定距離。全國社會輿情分析論壇旨在結合各界的關切熱點,邀請複雜系統、社會學、新聞傳播學、自然語言處理、社交網絡分析等多個方向的專家學者與企業精英,探索構建適應社會變化發展的輿情智能分析解決方案。
  • 從海天醬油生蛆事件看企業應如何應對輿情
    為了完整呈現食品行業熱點事件的傳播情況,中國網「食品中國」聯合「深眸自媒體智能輿情平臺」,從本月起推出食品行業熱點觀察,不定期對行業熱點事件進行綜合分析與解剖。海天醬油生蛆事件輿情概況7月9日,江西廣播電視臺《都市現場》報導稱,江西新餘消費者王女士從某商超購入一瓶海天生抽醬油,剛開封不到一周,仍在保質期內的醬油出現了大量活蛆。
  • 央企社會形象的輿情特點--輿情頻道--人民網
    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對內蒙古騰格里沙漠工業汙水超排情況作出重要批示;環保部就新《環保法》相關的4項辦法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等話題成為媒體報導、分析的重頭戲。特別是媒體分析認為新法的實施「將提高環境違法成本」、「處罰不設上限」、「為史上最嚴厲的環保法」等,對企業的輿情環境形成新的影響因素。
  • 「海鰻雲」 景區旅遊輿情監測分析報告
    以旅遊運營者的角度考慮旅遊輿情,我們應該做的是通過旅遊大數據全面監測遊客對旅遊目的地的「吃住行遊購娛」六大方面的滿意度,同時對於旅遊目的地的配套設施、服務、安全等各方面進行監測,但是作為旅遊運營者來說,監測發現問題是必須要的,解決問題才是重點。那麼,我們如何通過旅遊輿情監測來覺解我們的問題呢。
  • 網絡涉軍輿情的潛在風險辨識
    對於「盲點」的忽視,容易導致最初的負面情緒、意見快速發酵聚合,在極短的時間內呈現出井噴的狀態,形成巨大的輿情風險,屆時再回過頭來展開應對,往往會變得十分被動。甄別「盲點」,就是要從海量網絡涉軍輿情信息中發現那些具有高風險潛質的內容,將其作為「重點」加以關注。如何甄別?既依賴於網絡涉軍輿情監測、預警軟體平臺的運用和不同行業部門間的信息共享,以提高應對效率。
  • 輿情管理作為企業意識形態工作促進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二)課題背景環境分析  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徐大堡核電公眾溝通工作開展期間,共收集報送輿情監測日報588次,監測到輿情3756條,其中涉及徐大堡輿情492條,涉及滄州核電輿情261條,涉及中核集團輿情和日本福島核事故輿情528條,涉及廣核輿情618條,涉及中核輿情485條,涉及核電行業及國際核電輿情1372條。
  • 約戰豆瓣之畔,決勝微博之巔,人工智慧全面檢測網絡輿情
    這場巔峰對決,想必多年以後還會出現在各類新媒體案例分析和新聞專業課堂教學裡面。看起來是周杰倫和蔡徐坤赤膊上陣的「火拼」,但背後的團隊策劃痕跡是明顯的。網際網路時代,借用明星效應,技術操作上比以前更微妙。輿論是「社會的皮膚」,是反應社會形式的晴雨表。
  • 醫患衝突的微博輿情議題建構、地域化差異分析及情緒監測模型的建立
    情緒監測模型的建立旨在通過勾畫用戶特徵畫像和實時監測情緒,評估相似醫患事件,進行輿情模擬和預警,為應對與緩和醫患衝突,從民聲民意中整體評價目前醫療體系的利弊,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與社會秩序和建設 「健康中國」提供參考和建議。
  • 樂思輿情監測:從美的漏電事件始末看企業如何應對負面輿情
    近日,樂思網絡輿情監測中心關注到美的熱水器漏電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一方面是客戶稱漏電差點釀成大禍,另一方面是美的否認漏電,且美的「誰質疑誰舉證」的強硬態度更是引發媒體及民眾的不滿,導致輿情不斷蔓延。
  • 網際網路輿情偏態傳播與引導
    然而,網際網路信息源的多種汙染及其偏態傳播特性不容忽視,文章著重分析、探討這些因素在輿情研究和輿情引導方面的影響。【關鍵詞】網際網路生態 大數據 偏態傳播 輿情引導【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在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背景下,中國社會步入了矛盾凸顯期,社會輿論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多變的特點。在這種形勢下,輿情研究與輿情引導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