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涉軍輿情的潛在風險辨識

2020-12-05 中國軍網

網際網路在為我軍建設和發展帶來種種便利的同時,也成為境內外敵對勢力勾連聚合、尋釁滋事和擴散升級軍事對抗、軍民矛盾的重要平臺。其中,廣大網民圍繞特定涉軍事件的意見表達、情緒流露,往往包含著一些不易覺察的潛在輿情風險,它們相對隱蔽的特質使其一開始容易被忽視,最終可能引發輿論危機,給軍隊帶來種種危害。因此,我們必須綜合考量網絡傳播的特點規律以及涉軍輿情的形成機理,審時度勢、科學辨識、及早發現。

一、「盲點」可能是「重點」

網際網路巧妙的語言包裝、暗含用意的圖片視頻運用,都可能在受眾心理產生貌似無害,實則頗具殺傷力、影響力的意見表達。在風險辨識中,這樣的網絡涉軍輿情往往因其傳播主體、動機的有效隱藏,以及宣傳色彩的淡化而被忽略。加之網際網路還有大量不完整的語句,存在拼寫錯誤、語法錯位以及其他各種人為模糊的問題;同時,涉軍輿情表達除文字載體之外,還廣泛存在於圖片、視頻、表情包等載體中,在「碎片化」傳播的網絡空間中,極易形成「盲點」。特別是在當下大熱的「三微一端」中,每時每刻都有海量的涉軍輿情信息在自由傳播,這些信息往往是口頭零碎或日常生活中的零散想法,但它卻反映了網民對某些涉軍事件、話題所持有的意見、態度,具有時效性強、敏感度高、關注面廣等顯著特點,在引發熱點涉軍輿論中發揮的推動作用,並不比長篇大論的網文遜色。對於「盲點」的忽視,容易導致最初的負面情緒、意見快速發酵聚合,在極短的時間內呈現出井噴的狀態,形成巨大的輿情風險,屆時再回過頭來展開應對,往往會變得十分被動。

甄別「盲點」,就是要從海量網絡涉軍輿情信息中發現那些具有高風險潛質的內容,將其作為「重點」加以關注。如何甄別?既依賴於網絡涉軍輿情監測、預警軟體平臺的運用和不同行業部門間的信息共享,以提高應對效率。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網絡涉軍輿情先期預判機制,在軍隊開展大項工作之前或重大涉軍事件發生之初,根據一段時期以來網絡涉軍輿情風險發生、發展的特點規律,預判可能會引發的負面話題及潛在的寓意、指向,預見其潛在風險和可能引發的危機,及早應對。比如軍隊開展閱兵、武器研發時,就要預見所謂「中國軍事威脅論」等話題的升級、發酵。這個辨識過程,既依賴於技術手段的運用,更依賴於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對於網絡涉軍輿情應對者而言,必須具備高度的敏感性、極強的洞察力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善於從細節末端發現重大輿情風險。

二、「熱點」不等於「焦點」

網際網路「裂變式」高速傳播的特點,使得網民個人的情緒與意見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放大,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極易成為倍受關注的「熱點」。在網絡涉軍輿情風險辨識中,往往容易被一些 「熱門」話題所左右。事實上,不同的輿情「熱點」間存在本質上的差異,有些輿情雖然人氣旺、關注度高,但並不能真正反映大多數網民對涉軍事件的看法和觀點,它對主流民意不具有代表性,之所以能成為「熱點」,主要依賴於網絡「大V」和水軍的背後推動。而網絡空間的去身份化和低鑑別度賦予的虛擬能量,也為「大V」和水軍們製造「熱點」提供了可乘之機。

2015年網際網路爆發的「假軍人『趙茂林』求婚詐騙事件」是一起由少數人議論而引發的「熱點」涉軍輿情案例。話題源起於一則《「兵哥哥」千裡求婚不成丟掉玫瑰花離開》的微博,圖文並茂地描述了一名自稱國防科技大學的「軍人」,身穿軍裝、手捧玫瑰,在福州大學某教學樓門口等待女友、進行求婚的事件。它得到諸多新聞網站的轉發,迅速引發了同情、質疑或批評。據統計,其中38%的信息轉發都來自新浪微博。隨後,一篇《福州大學求婚兵哥到底什麼鬼?》的微博文章,對其假軍人身份進行揭露,並藉助 「環球時報V」和微信公號「三劍客」等進行轉發,將該事件迅速推向高熱,使之成為2015年度熱度指數排名前十的網絡涉軍輿情事件。這一相關新聞的閱讀量、轉載量雖然很高,但真正有影響力的意見表達並不多,造成實質性危害的負面因素也不突出。所以,當「造假者」後來被抓和軍方進一步澄清事實真相後,輿論也隨之平息。

辨別「熱點」與「焦點」要由表及裡,對二者進行本質區分,區別看待二者潛在的社會風險,對待「熱點」不能盲目恐慌、疲於應對;而對於「焦點」則要由表及裡、善於發現,並及早採取措施以防其擴散升級。

三、「槽點」易成為「炒點」

「槽點」由網際網路詞彙「吐槽」引申而來,一般被認為是吐槽的「爆點」或吐槽信息達到「峰值」。而「吐槽」近似於中文中的「挖苦」「抱怨」或「吐苦水」等,是網絡涉軍輿情傳播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意見(或情緒)表達。比如,有的網民對部隊養豬種菜、開展農副業生產提出質疑,調侃解放軍由「戰鬥隊」變成了「生產隊」;而有的網民對部隊整理內務、美化營區環境產生非議,認為這是「花架子」「形式主義」。這些雖然很難產生有影響的負面輿論,但長此以往,給軍隊形象塑造和軟實力提升造成的危害也不容小覷。

因為「槽點」所具有的簡短性、通俗性和娛樂性等顯性特點,往往被認為只是「一句玩笑」,沒必要較真,導致其真實的意見表達被所謂的揶揄、調侃所掩蓋,潛在的風險被忽視。而事實上,作為「槽點」內在特性的情緒化和非理性,才是構成網絡涉軍輿情風險的關鍵所在。這種非理性情緒一旦受到人為操控,會迅速變為炒作,通過渲染、放大輿情中所表達出的種種「不合理」「不應該」,從而誤導公眾對客觀事實全面、準確的判斷。2013年3月19日,軍隊媒體發表了一篇題為《「準軍官」接足「地氣」長底氣》的文章,以原蘭州軍區結合國防生素質短板,探索培養他們第一任職能力為主要內容進行報導。文中分析少數國防生信息素質短板時談到「僅限於能維護管理網站,對更深層次的軟體製作,特別是對高新技術裝備,往往說不上話,插不上手」。這篇文章發表後,在某門戶網站轉載中題目卻被斷章取義為《軍報:國防生僅會網站維護,大量被淘汰》,其意思表達與原文背道而馳。正面報導引出負面輿論,這是近年來網絡涉軍輿情風險應對中較為常見的案例。

要看到,網絡涉軍信息傳播具有高度的轉換性,在進入公眾視野初期可能是積極或正面的,而在持續發展過程中卻隨時可能急速轉向,呈現出與最初完全相反的發展態勢,賦予它180度轉彎可能性的「槽點」生成得快,消亡得也快,一般是網民自發行為,與他們自身的文化知識、道德素養以及思維層次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在特定的群體中容易滋生發酵並形成一定的影響力,在辨識中需要客觀分析、正確看待。而對於「假吐槽」背後的「真炒作」,則要引起重視,它們往往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煽動性,容易造成較為嚴重的涉軍負面輿情,要找準幕後推手,並判斷其「炒作」的真實動機,以防患於未然。

四、「晚點」會產生「疑點」

突發事件特別是重大敏感事件發生後,摻雜著各種質疑、關切和探詢的輿情將隨之而來,如果對事實真相的權威認定、解釋不能「第一時間」傳遞給網民,以促使網絡風波快速平息的話,勢必會產生更大規模的揣測、質疑,甚至謾罵、指責及其他非理性情緒。2013年網上曾傳播過一段關於某地城管與駐地部隊發生糾紛,強拆部隊崗樓的視頻,引起了網民極大的關注。其間,既有輿論批評「城管『霸道』,居然敢對解放軍『動手』」;也有輿論指責「當事部隊侵佔百姓利益,應該受到『懲處』」。由於缺少官方第一時間的回應,在不明真相的網民中產生了大量質疑、猜測乃至杜撰的信息,成為典型的「輿論倒逼」事件,給軍隊形象造成負面影響。對於類似涉軍輿情事件的應對處置,必須防範「晚點」造成的「疑點」。這方面,美軍還組建了專職部隊,每天24小時鏖戰網際網路,與其認定的「不準確」輿情信息進行對抗。據五角大樓在一份聲明中所稱,此舉目的是「更快、更及時地對突發情況作出反應」。

避免「晚點」產生「疑點」的關鍵在於信息的及時、公開,通過「首因效應」的合理運用來化解民眾對突發涉軍事件產生的質疑和揣測。2011年10月,環球網站某編輯在個人微博發布「空軍一架殲-10飛機墜毀」的謠言後,不到一天時間就傳遍各大網站,空軍有關部門及時通過新華軍事等官方微博進行澄清。2013年4月,四川蘆山地震救援期間,原成都軍區開設官方微博,及時回應民眾所關切的各種問題,起到了很好的輿論引導作用,特別是針對網上所謂「又一軍車墜崖」等負面謠言,軍方微博在第一時間予以澄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研究顯示,儘可能地消除「晚點」,能夠有效化解網絡涉軍輿情的潛在風險。

(作者系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教員)

相關焦點

  • ...網絡輿情引導時度效——地方政府危機事件網絡輿情引導流程研究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網絡治理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並要求地方政府充分踐行網絡群眾路線,進一步增強政務公開,提高網絡綜合治理能力,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另外,根據調研和訪談發現,地方政府的危機事件網絡輿情引導機制和水平參差不齊,儘管有些發達地區以及輿情高發地域引導水平較高,但大家同樣都存在迫切的需求,希望有一個危機事件的網絡輿情引導流程圖,充分融合輿情技巧和政府工作流程,呈現一個立體化的方案,幫助它們在危機事件中有規可依、有圖可用,提升網絡輿情引導時度效。
  • epr網絡公關是怎麼解決網絡輿情的
    epr網絡公關是怎麼解決網絡輿情的。【epr網絡公關選擇新輿盾】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創新,對網絡輿情處理都是利用系統技術,epr網絡公關也是這樣的,新輿盾給大家分享:對於網絡輿情,要先追究其事件的本質,才能對症下藥。
  • 構建我軍特色網絡「意見領袖」隊伍刻不容緩
    對培養軍隊網絡「意見領袖」重視程度不夠,不善於推出和利用軍隊自己的網絡「意見領袖」拉近與網民的距離,影響了「意見領袖」成長和涉軍輿情的引導效果。二是制度機制制約。2013年1月23日,美國陸軍公共事務辦公室頒布《美國陸軍社交媒體手冊》(以下簡稱《手冊》),其「前言」指出官兵「要擁抱社交媒體」。
  • 網絡輿情危機特點、成因及引導
    【摘要】網絡輿情作為社會輿論的一種表現形式,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和傳播作用。人們通過各種渠道表達觀點、想法及訴求,新媒體的普及使輿論環境變得豐富而複雜,給網絡的環境監管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發揮網絡輿情的積極作用,對網絡輿情進行正確引導,構建和諧網絡環境,已成為新時代網絡監管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 網絡爆料事件頻發 企業應對輿情危機的正確姿勢來了
    《報告》以近兩年來由投訴或舉報引發的網絡輿情熱點事件為基礎,分析了由投訴或舉報引發的網絡輿情事件在發生、傳播等過程中存在的特點,指出當前企業在應對此類輿情事件時存在的共性問題,並給出針對性建議。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各方利益矛盾衝突的「網絡化展現」已較為普遍。與此同時,得益於法治觀念的普及、公眾維權意識的提高以及國家層面對網絡民意的日益重視,網絡維權的關注度和成功率均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讓更多利益主體效仿,導致藉助網絡進行投訴或舉報的事件頻發。
  • 《港口安全生產風險辨識管控指南》發放
    2、科學規範有序開展風險辨識管控工作   港口經營人應按照業務融合、系統化和動態管理的原則,開展港口安全生產風險辨識、評估、管控工作,分步填寫港口安全生產風險辨識管控信息表,匯總形成港口安全生產風險辨識管控手冊,繪製「紅橙黃藍」四色港口安全生產風險分布圖。
  • 工程項目對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策劃
    工程項目對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策劃(一)策劃方式本工程將採用專題會議的形式進行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工作,操作程序執行我局《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程序》。專題會議由總承包項目經理組織,總承包項目副經理、技術負責人、安全部和項目其他相關的管理人員參加,共同完成。
  • 公司開展「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員工培訓
    專題為「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的安全課堂首先在氣分廠、聚丙烯廠等化工主體裝置輪次開講,包含了危險源和風險的概念、依據的制度和準則、分析的方法、準則的運用和方法演示等五個方面的內容。圍繞危險源及存在的風險,教員與員工進行有效的交流互動、認真思考,使培訓達到了成效。
  • 「人民網·網絡輿情分析師」培訓班招生簡章
    由此可見,深入學習網際網路和新媒體知識,全面了解網絡輿情發展和演變規律,準確把握網絡輿論反饋的社情民意,進而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已經成為各級黨政幹部和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必修課。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於2008年成立,是國內首家正式公開成立的權威的網絡輿情研究機構,在大數據分析、輿情監測、危機管理和輿情人才培養等工作領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 數讀2020年上半年政法網絡輿情特徵
    但與此同時,一些突發案事件和執法司法工作引發輿論關注,考驗政法機關實體處置和輿情應對能力。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從2020年上半年收錄的350餘起網絡輿情事件中,篩選出132起具有代表性的輿情事件,進行定量計算與分析,以此總結今年上半年的政法網絡輿情特徵、評估政法機關輿情整體應對情況,為政法機關輿情處置工作提供參考。
  • 社交媒體時代的網絡輿情治理:美國的教訓與啟示
    二、社交媒體時代美國網絡輿情治理困境  當代美國正經歷深刻的國家社會變革,雖然該國仍有較好的經濟增長表現,但是其社會中長期存在的貧富分化、制度僵化等問題正成為促發變革的重要潛在因素。以美國白人工人階級為代表的大批美國民眾表現出對自身經濟狀況、國家社會政策等的焦慮與不滿。這種個人的焦慮與不滿,藉由社交媒體不斷傳導放大。
  • 工銀「融安e信」:助力內控案防與員工風險辨識
    工銀「融安e信」就是管理者做好內控案防與員工風險辨識的一個強力助手。工銀「融安e信」是中國工商銀行運用先進的大數據和信息化技術,根據金融同業及企業客戶風險防控需求自主研發的銀行業首款風險信息服務平臺。工銀「融安e信」作為工商銀行風險防範的安全屏障,依託高性能智能風險引擎,實現業務規則實時配置和擴展,並內嵌「內控案防與員工風險辨識」等幾十種不同風險場景的業務規則集和安全策略,支持用戶調整規則權重,自定義配置規則,策略體系靈活可拓展。
  • 蚌山區政務輿情回應制度
    區政府相關部門要根據政務輿情內容、公眾反應、跟帖情況、媒體介入程度、發展態勢和可能造成的影響,做出預判,研究制定對策。必要時,區政務公開工作機構、網宣部門召集相關部門進行會商研判,對事件的性質、輿情走勢、可能出現的風險等進行及時準確的評估,提出預控處置意見,按程序報審後進行處置。區網宣部門負責安排網評員予以合理引導,掌握輿論主動權。第八條 應對處置。
  • 崗前風險辨識 合理管控風險——黔希化工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羅開懷所在的氣化廠四班主要涉及二氧化碳壓縮機單元、粉煤製備及加壓單元、氣化單元等崗位,這些崗位在生產時如設備故障或操作不當就容易導致燙傷、氣體洩漏中毒等,所以每天在生產前羅開懷都會對設備風險隱患進行排查,並提醒班組成員在操作時要注意哪些風險,這種情況下,崗前的風險辨識答題就能更好幫助他了解各個崗位風險,在排查及提醒時能更有效。
  • 銀行網絡輿情分析報告模板範文
    檸檬公關輿情監測中心銀行網絡輿情分析報告模板監測周期:2020-02-2000:00:00~2020-02-2023:59:59分析範圍>V分析(六)性別分布(七)熱門博主(八)活躍博主檸檬公關輿情監測整合網際網路信息採集技術及信息智能處理技術
  • 透視2019年上半年網絡輿情的四個新特徵
    進入2019年以來,網絡輿論向上向好發展態勢依然是主旋律,網絡治理已經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不過,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雲技術等新媒介技術的蓬勃發展,傳播渠道向泛媒化和可視化深度轉變,由此帶來更為複雜和更難預判的輿論形勢。
  • 中國石油聊城公司:紮實推進安全風險辨識與防控工作
    中石油聊城公司上下聯動,全面啟動「危害因素辨識月」活動,以實現全員風險識別意識提升,生產經營風險得到全面科學辨識,風險防控措施精準制定、有效落實為目標,緊鑼密鼓地推進安全風險辨識與防控工作。
  • 輿情管理作為企業意識形態工作促進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核電項目所在地公眾對核能、放射性、安全性等內容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了解,我國核電的進一步建設與發展因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與核電相關的輿情引起密切關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輿情風險被列為項目重大風險。正面輿情有利於企業對外樹立形象,對內凝聚人心;中性輿情有利於企業收集更多信息及時調整戰略;而負面的輿情傳播則可能會導致企業蒙受重大損失或造成幹部職工隊伍的不穩定。
  • 基層幹部網絡運用普遍滯後 面對輿情眼高手低
    網絡「恐懼症」與「麻木症」針對一些地方出現政府相關部門前後說法不一、官方消息頻頻「翻案」等網絡公共事件,復旦大學輿情研究中心主任朱春陽認為,這暴露了「網絡恐懼症」給政府公信力帶來的巨大損害。「與網絡『過敏』相對的是,一些部門和官員對網絡完全『脫敏』,對網絡輿情麻木遲鈍。」研究網絡輿情的學者指出,無處不在的網絡實際已打破了傳統的輿論生態,即使是過去認為的一些「冷門」部門也可能一夜之間成為輿論中心,缺少應對意識與經驗讓它們往往「被動挨打,步步被罵」。
  • 網際網路輿情偏態傳播與引導
    然而,網際網路信息源的多種汙染及其偏態傳播特性不容忽視,文章著重分析、探討這些因素在輿情研究和輿情引導方面的影響。【關鍵詞】網際網路生態 大數據 偏態傳播 輿情引導【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在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背景下,中國社會步入了矛盾凸顯期,社會輿論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多變的特點。在這種形勢下,輿情研究與輿情引導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