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事件輿情研究

2020-11-27 法制網

編者按:3月12日起,網絡爆料成都一學校食堂為學生提供黴變食物,多名家長到學校維權被警方噴辣椒水並被採取強制措施。自媒體平臺中,發黴食物圖片和警民對峙視頻廣泛擴散,令事件迅速發酵,引發輿論風暴。對此,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四川省、成都市以及事發所在地溫江區相關政府部門反映迅速,及時介入調查,令輿情回緩。之後,媒體持續關注事件背後的利益鏈,第一批食品檢測結果公布後令事件熱度持續。17日,成都市聯合調查組召開新聞發布會,詳細公布了調查情況、證據及視頻材料,證實系有人蓄意造假,輿情反轉再度引發輿論討論。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通過梳理輿情經過,總結官方輿情應對的經驗和教訓,為政法機關輿情處置提供參考。

 

【輿情事件】

 


第一階段:網絡爆料期

家長微博爆料食品問題 輿情快速升溫

312日下午5時,多名家長發微博稱,四川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的食物存在嚴重質量問題,食物有發黴過期的跡象。13日凌晨,「@羊啊羊888」等網民在微博中發帖稱,學生家長深夜討說法,微博配發圖片顯示,百餘名家長圍堵在學校食堂庫房門口,多名警務人員維持秩序,部分家長情緒激動,雙方陷入僵持。相關微博轉評量達千次,迅速引發網絡關注。

3133時許,該學校所在地溫江區政府新聞辦官方微博「@金溫江」首次發布通報,承認部分學生家長反映食品問題的事件,並稱「區市場監管局已對食品原料封存並送檢。區教育局負責對學生家長的訴求進行收集和回復。區公安分局已對學校及食堂相關責任人進行調查」。741分,「@金溫江」發布第二次通報,再次強調了相關部門已到校監督,並稱「成都七中實驗學校立即終止與原食品供應商的合作」。

31310時左右,「@頭條新聞」「@時間視頻」「@鳳凰網財經」等轉載一段疑似學生家長發布的視頻,內容顯示家長深夜聚集學校討說法,食堂操作間內臟亂不堪,部分冷排骨長滿黑點、毛肚發黴、雞腿變色等。這些黴變食物照片被截圖並迅速在網絡傳播,圖片極具視覺衝擊力,令輿情快速升溫。同時,中國廣播網、環球網、成都新聞網等媒體相繼推送相關新聞,引起全國性輿論的關注。

 

第二階段:調查回應期

1. 網曝警方「維穩」震動輿論 官方持續回應

313日中午,有網民在微博、豆瓣等網站發布現場視頻爆料稱,「警察向討說法的家長噴辣椒水,有部分討說法的家長被警察抓走了!」根據網傳視頻顯示,多位家長雙眼發紅,蹲在路邊用礦泉水清洗眼睛,有警察拿著盾牌與家長發生爭執。還有網民發帖稱,時值兩會期間,政府不斷採取「維穩」措施。此外,在微博和朋友圈中廣泛流傳疑似家長與警察對峙、衝突的視頻,令網民普遍同情家長遭遇,促使大量網民開始關注此事,並追問事件的來龍去脈。「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家長因孩子長期拉肚子、臥底學校食堂一個月拍攝圖片」「學生家長維權導致跳樓身亡」等消息也衝擊著網民心理底線。還有網民對該學校進行起底,指出該校剛被評為「四川省示範性標準化學生食堂」,不久前還被區市場監管局帶領其他學校組織參觀學習等,也引起不少網民對該校食堂的「示範作用」進行調侃。當日,輿情熱度急速攀升至峰值。

當日,@金溫江」分別在1141分、1432分、2224分發布三篇通報,稱區公安分局正在對8名責任人開展深入調查;區衛健局組織醫生現場諮詢,對身體出現異常的學生安排體檢;涉事學校重新確定食品供應商。同時,四川省教育廳、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也派出工作組,會同有關部門調查處置。

 

2. 高層部門相繼回應 輿情呈現降溫跡象

據中新社報導,13日下午,成都市委市政府召開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品安全專題會,聽取前期工作情況匯報,傳達四川省委省政府等批示精神,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並要求從七個方面入手對該案一查到底、依法依規、嚴懲不貸。13日晚19時,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消息,要求四川省市場監管部門迅速開展調查,依法嚴肅查處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同時,要求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全面排查學校食品安全隱患,保障廣大學生飲食安全。

13日晚2251分,成都市公安局溫江區分局官方微博「@平安溫江」發布消息稱,因維權家長實施堵路行為,部分人員阻撓民警執法,對民警進行毆打辱罵。經多次警告無效,民警依法強制帶離12名人員,並最低限度使用了催淚噴射器。目前,12人員已經釋放。該通報被多家網絡媒體轉載,一定程度上扭轉輿論對警方「維穩」行為的質疑。

31410時許,微信公眾號「成都發布」刊發文章《這些謠言信不得!》,盤點了警民衝突、家長跳樓、家長臥底等流傳甚廣的六大謠言。隨後,中國網、鳳凰網、四川在線等多家媒體轉載,對遏制網絡謠言起到決定性作用。相關部門回應後,公眾討論逐步回歸食品安全本身,輿情呈現降溫跡象。

 

第三階段:輿情持續期

1. 媒體起底背後利益鏈條 網民呼籲徹查

314日,多家媒體對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承包商背後利益鏈進行關注。報導指出,該學校食堂的承包商是四川德羽後勤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目前僅成立4年,服務學校30餘所,涉及學生20餘萬人。《中國經營報》報導稱,德羽集團長期與「校長之家」聯合承辦四川省教育領域的各種會議、活動,這種模式與長春長生通過贊助各地疾控中心的會議相同,藉此獲得人脈關係。

對此,不少網民呼籲徹查是否存在供應商與相關部門上下勾結、共同謀取不正當利益等問題;還有網民建議當地對食品安全監管失守的相關負責人進行嚴厲問責。此外,也有網民進行深入「扒皮」,比如網傳成都市溫江區副區長在學校現場佩戴勞力士的手錶,食堂負責人隨身背著名包,均被網民扒出並在微博、朋友圈傳播,更加增強了網絡輿論對事件涉及貪腐的想像。

 

2. 官方檢測結果出爐 再度引發網民懷疑

315855分,「@金溫江」發布第六次通報稱,成都七中實驗學校36名自述身體不適的學生接受檢查診斷後,未發現與食源性疾病有關的異常指標。同日1521分,「@溫江區市場監督管理」發布了第一批食品檢測結果的通報。檢驗報告顯示,所測樣品所檢項目均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要求。1534分,溫江區委組織部官微「@溫江黨建」通報稱,溫江區教育局局長黃曉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趙勇登停職檢查。

但是,相關通報結果引起部分網民質疑,輿情小幅度升溫。有網民認為,此事件的焦點為「食物發黴」,而檢測報告中的鉛和添加劑等檢測項目均為無關檢測,質問「為何不給腐爛的食物做微生物和致病菌的檢測」。澎湃新聞評論文章也表示,「如此檢測,無論是出於何種原因,都有避重就輕、環顧左右而言他的嫌疑」。在不滿情緒下,網絡謠言再次出現。316日,一條關於「成都七中實驗校正在開新聞發布會,參會家長都是假家長」的消息大量傳播。「@金溫江」17日闢謠稱,經核實為不實消息。

 

第四階段:輿情反轉期

 官方詳述經過 事件反轉致輿情二次升溫

3171030分,成都市聯合調查組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了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事件的最新調查結果,詳細公布了調查的數據和結果,並進行說明解釋。官方還發布了兩段視頻顯示,網傳駭人的問題食品照片、視頻均是人為製造擺拍,目前有三人因涉嫌尋釁滋事罪被警方調查。此調查結果立即被多家媒體報導,引發網民熱議。人民網評論文章稱,「這些信息和案例,雖然晚到了一點時間,但卻是真相大白的定音鼓」。

318日晚1957分,「@溫江區市場監督管理」發布第二批食材檢測結果。《環球時報》等媒體跟進報導,並揭露了事件中的數個謠言。調查結果公布後,雖然仍有部分網民對整個事件的調查結果持懷疑態度,但多數網民理性接受了調查結論,輿情熱度降溫明顯。

截至32112時,相關新聞報導8700餘篇,微博35.9萬條,微信文章1萬餘篇,新浪微博話題「#成都七中實驗學校#」等閱讀量超過4.3億次,討論量超過14.8萬條。

 

【輿論觀察】

 

在網絡曝光後和官方結論出來之前,網民和媒體對此事投以極高的關注和討論熱情,對事件真相進行挖掘和追問,對官方處置工作進行評判,並關聯同類事件,反思如何保障校園食品安全問題。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 關注學生食品安全問題 呼籲嚴懲違法行為

該事件曝光之後,不少網民呼籲嚴懲涉事人員,體現法律公正性。微博大V@江湖碎事」稱,法律不強硬,就是對公平正義的褻瀆,就是對違法犯罪的縱容。食藥品安全一次次挑戰民眾的極限,低廉的犯罪成本不足以震懾犯罪,應嚴懲戕害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兇手。輿論對我國學校食品安全事故頻發現象展開熱議,如清華大學教授郭於華認為,該事件引發公眾大怒,大背景源於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處於很危急的狀態,相關機構並未真正做到保障消費合法權益。不少網民還調侃此次事件,諸如「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卻倒在了學校的食堂」等網絡段子被廣泛傳播。

 

2. 質疑地方政府未盡監管職責 懷疑背後存在利益勾兌

事發後,大量網民和部分媒體質疑當地學校食堂存在監管缺位問題。中國經營網評論指出,學校食堂食品質量安全存在問題卻一直未被發現,當地政府監管部門和學校對食堂承包方的監管,完全是處於缺失的狀態;微信公眾號「南都周刊」文章也認為,該學校食堂被授予「省級示範食堂」的稱號,然而卻被曝出操作間髒亂不堪,不僅「打臉」地方政府,也暴露出當地存在監管缺失問題。微博大V@阿川牙醫」稱,溫江區市場管理監督局許科長在事發前一周還引薦人去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學習,希望相關機構徹查此事件涉及的官員是否有瀆職不作為問題。

 

3. 質疑當地官方處置將「維穩」工作泛政治化

在事件處置過程中,當地政府的「維穩」做法遭到輿論猛烈批評。如網民「@HoneyJenny_琦琦」質問道「這麼大的事件,微博居然沒有上頭條,視頻全部被刪除,我想知道雞毛蒜皮的事都能上頭條,為什麼摧殘祖國小花朵這麼大的事卻被隱藏?」尤其是警方對學生家長噴辣椒水驅離的行為,招致輿論諸多不滿。微博大V@胡錫進」評論道,家長的憤怒非常值得理解和同情,希望當地政府處理事情的原則首先要急家長之所急,而不是把兩會期間的「維穩」放在第一位。此外,不少網民要求當地政府對出動警察「維穩」的做法等作出回應,如網民「@離散樣本」追問道「警察為什麼要用辣椒水?群眾的哪些行為是過激行為?」  

 

4. 建議完善法治保障 落實校長陪餐制度

針對該事件爆發前後存在的問題,媒體及法律業內人士提出相關建議。一是加強日常監管。《法制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稱,法治是確保校園食品安全的唯一選項,有關部門應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不斷加強日常監管,把學校食品安全校長和院長責任制落實到位。二是及時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瀟湘晨報》發表評論員文章,建議相關機構在處理此類事件時多些警惕,一旦發現相關問題苗頭,就要在第一時間內積極調查處理,不讓問題積累惡化失控。三是建立敏感問題常態化解決機制。《北京日報》發文稱,極低的造謠成本、極高的社會反饋,極易成為某些劍走偏鋒者的選擇,倘若不堅決制止、依法懲處,會嚴重破壞社會秩序,危害法治權威。四是落實校長(園長)陪餐制度。光明網發表評論文章稱,中小學幼兒園校長(園長)陪餐制度的有效性需常態化運轉才會體現,各地相關機構應對該制度施行細節問題作出部署,並留出足夠的監督渠道,確保制度落地。

 

【輿情解析】

 

這起引發全國輿論關注的重大輿情事件,經過官方嚴密認真的調查後被證實系虛構事件,相關涉事人員將面臨法律的嚴懲。回顧整個輿情事件的發展過程,分析其生成的相關因素,有助於我們更加充分地理解校園食品安全類網絡輿情形成的社會心理基礎及其內在邏輯,為輿情應對工作提供參考。

 

1. 內在因素:校園食品安全事件容易牽動社會敏感神經

教育、食品安全向來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校園食品安全事件疊加兩重敏感因素,更容易引發輿論關注。在「有圖有真相」的網絡時代,網傳照片中變色的雞腿、發黴的毛肚等,也對公眾產生強大的視覺衝擊力。同時,高額學費配套「發黴食材」,教育逐利與道德經營、監管缺失與責任追究過輕等等,對輿論心理產生強烈刺激作用。此外,此事牽涉人員甚廣,涉事承包商服務四川20餘所學校,覆蓋10萬餘名學生,導致相關事件一經曝光即震驚輿論,從事發地迅速擴展至全國。

 

2. 外在因素:線上線下聯動促使輿情量井噴

信息在網絡曝光後,線上和線下交互作用,迅速引爆輿論。一方面,線上多家主流媒體通過微博、微信等自媒體予以關注推轉,《中國經營報》等媒體線下對涉事企業背後利益鏈進行調查報導,提供輿論討論的話題;另一方面,線下家長維權、政府部門處置等內容也不斷上傳,以家長群體為主的微信群、朋友圈成爆料主體,也在不斷地豐富爆料內容,致使輿情信息量在短時內呈現井噴態勢。網民在權威發布未到場時,進行自我信息補全,對輿情事件進行網絡畫像,令輿情傳播一度呈現戲謔化、情緒化、泛娛樂化等特徵。

 

3. 催化因素:謠言傳播和處置工作加重輿情發酵程度

在輿情發酵過程中,也伴隨著網絡謠言的傳播,比如「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學生出現嚴重身體健康問題」「學校家長臥底食堂拍攝照片」「群眾在溫江政府門口與保安對峙、衝擊政府」「有家長維權跳樓身亡」等,尤其是一些張冠李戴的圖片和視頻,在微博和朋友圈流傳甚廣,加重了網民的不理性情緒。此外,當地警方在處置中使用辣椒水並強制帶離維權家長等做法,在網絡產生了強烈質疑,被認為反映了兩會期間地方政府以維穩為主導的治理思維。區領導戴名牌手錶、食堂責任人用名包等衍生輿情,也增加了輿情處置的複雜程度。

 

4. 群體心理因素:調查結果反轉令輿論難以短時間接受

官方公布調查結果顯示,封存食材並無特別異常,整個事件系有人虛構拍攝造成。這一調查結果超出多數網民的意料,輿情出現明顯反轉。而在此之前,包括媒體、微博大V等在內的主流輿論都集中在對學校食品安全的口誅筆伐。雖然官方通報詳實有據,並附有事發現場視頻等有力說明,但是輿論基於先入為主的邏輯認知,很難短時間內理性接受客觀真相,並產生潛意識的牴觸情緒和懷疑心理。這也導致官方調查結果公布後,質疑聲音一度抬頭。

 

……

(全文閱讀請參見《政法輿情》2019年第9期)


 

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 王燦 胡堃 石浩宇


相關焦點

  • 【復盤】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事件輿情研究
    一、輿情事件第一階段:網絡爆料期家長微博爆料食品問題 輿情快速升溫3月12日下午5時,多名家長發微博稱,四川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的食物存在嚴重質量問題,食物有發黴過期的跡象。此外,在微博和朋友圈中廣泛流傳疑似家長與警察對峙、衝突的視頻,令網民普遍同情家長遭遇,促使大量網民開始關注此事,並追問事件的來龍去脈。「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家長因孩子長期拉肚子、臥底學校食堂一個月拍攝圖片」「學生家長維權導致跳樓身亡」等消息也衝擊著網民心理底線。
  • 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事件:三家長用薑黃粉紅曲製造變質食品假象
    今日上午10點30分,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管理問題成都市聯合調查組舉行新聞發布會,由成都市市場監管局、成都市衛健委、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溫江區政府、成都市公安局、四川源坤國科質量檢驗有限公司等單位負責人,通報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管理問題相關情況。
  • 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承包商背後利益鏈調查
    牆上剩下的只有不乾膠的痕跡,證明這裡曾經是承包四川諸多學校食堂的企業總部所在地。此時,距離3月12日下午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出現食品質量問題之後,僅24個小時。該學校食堂的承包商,正是四川德羽後勤管理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德羽」)。
  • 成都七中實驗學校事件調查結果公布:發現有家長製作食材黴變虛假...
    今天上午10點30分,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管理問題成都市聯合調查組舉行新聞發布會,由成都市市場監管局、成都市衛健委、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溫江區政府、成都市公安局、四川源坤國科質量檢驗有限公司等單位負責人,通報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管理問題相關情況,就公眾關注的問題進行說明。
  • 成都一學校被曝給學生吃過期食物:麵包發黴,冷凍肉長白毛
    成都一學校被曝給學生吃過期食物:麵包發黴,冷凍肉長白毛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問題,如果在吃的上面出了問題那麼對人的身體健康將會有很大的影響。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對食品追求也越來越高。
  • 南充營山縣雙河中學學生反映學校食堂食品衛生問題 校方回應
    1月10日,營山縣雙河中學一學生在麻辣社區發帖爆料,反映雙河中學的食堂衛生不合格,校園環境衛生較差,帖文收到了南充市營山縣網絡輿情中心的回覆。 該學生稱:「學校環境問題也不夠重視,垃圾隨處可見。
  • 抹薑黃粉、製造食材黴變假照片,成都七中三家長被警方調查
    今日天氣:多雲間陰;氣溫19-25℃;東風2-3級,陣風6-7級;相對溼度40%-80%部分學生家長反映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小學部食堂食品質量有關問題成都市就此事成立聯合調查組今天(3月17日)上午,聯合調查組就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管理問題召開新聞發布會,對相關問題進行說明。
  • 替實驗七中吶喊的,這是病,得治!
    就像成都實驗七中的調查報告都出來了,很多激進者依然是政府包庇學校,很多人就像看慣了潘金蓮毒殺武大郎一樣,就是認定了學校的食堂有問題。其實,只要易地而處的考慮一下,智商多低的人,才會長期食用網上那些「發黴」的食品呢?難道一整個學校的學生都是「豬頭」嗎?
  • 長毛的番茄、不能吃的洋蔥……上海一學校食堂竟出現這樣的食品原料!
    番茄長毛、洋蔥變質 學校後廚發現過期食物19日,上海中芯國際學校校方通知家長下午前來學校開會,作進一步說明。會議過程中,有家長提出要查看食堂。之後,家長們在食堂後廚發現了已經變質的食物,包括已經長出綠毛的番茄和不能食用的洋蔥。
  • ...樣爸媽上陣檢查 廈門市食安辦昨日開展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檢查行動
    [海峽網]原標題:學校食堂怎麼樣爸媽上陣檢查 市食安辦昨日開展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檢查行動執法人員檢查幼兒園後廚。記者 彭怡郡 攝海峽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 彭怡郡 通訊員 楊鈴 黃煜) 由多部門聯合印發的《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本月起實施,對中小學校園食堂陪餐等問題提出明確的要求。昨日,廈門市食安辦開展「月月十五查餐廳」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檢查行動。
  • 近期多地學校發生食品安全事件,國務院教育督導辦發布2020年4號...
    嚴查嚴管嚴要求 確保學生「舌尖上的安全」——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2020年第4號預警近期,江蘇、山東、河南等地學校發生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國務院有關領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高度重視學生食堂衛生管理,加強督查,防止出現食物中毒,影響學生健康。為此,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特發布2020年第4號預警,提醒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學校務必引以為戒,結合當前暑期高溫特點,認真落實學校食品安全工作各項要求,確保學生「舌尖上的安全」。一是強化責任。
  • 從喜茶被曝光食品安全問題,淺談其背後輿情變化和應對措施
    入口的食品,一旦被曝光出食品安全問題,公眾自然會高度關注。喜茶,名副其實的網紅茶飲品牌。早期,喜茶是因為產品和排隊而出名。近2年,喜茶衝上熱搜背後的原因還有食品安全問題。近日,喜茶在南京的2家門店被玄武區市場監管局抽檢出存在食品安全風險。涉及喜茶的該食品安全問題經江蘇本地媒體曝光後,迅速引爆網絡。
  • 透視2019年上半年網絡輿情的四個新特徵
    主動策劃熱點輿情 發酵期預設立場近期發生的部分熱點輿情事件中,出現了一種輿情被策劃、被製造的趨勢。具體而言,當事人抓住社會輿論心理,主動掌握網絡話語權,有目的地進行爆料,從一開始就給輿情定好「節奏」。比如,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事件中,輿情開始於一段疑似學生家長發布的視頻,令人作嘔、刺激眼球的黴變食物成為引爆輿情的導火索,甚至一度引發家長聚集維權。最後,經過官方權威調查證實顯示,這些駭人的問題食品照片、視頻均是人為擺拍製造,為了吸引社會關注而編造的一場輿情鬧劇。
  • 發黴的洋蔥、穿越時空的食材 中芯學校食品安全最新處置通報來了!
    當晚學校向家長召開了發布會一位管理行政工作的翟老師表示已經了解到食物發黴變質的問題將成立專門的小組進行調查19日20時浦東市監局接到舉報後會同區教育局、衛計委、張江鎮政府等赴現場調查針對現場檢查發現的問題浦東市監局執法人員立即對該校食堂存在食品安全風險隱患的食品予以封存採集留樣食品及廚房冰箱內半成品共計
  • 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小學部開設STEAM特色課程 打造開放式學習空間
    STEAM特色課程 供圖 成都七中實驗學校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近年來,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小學部STEA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s、Maths)特色課程致力於打造開放式的學習空間,注重互動式與浸入式教學,讓同學們從興趣出發,在「玩中學」、在「做中學」,人人都是小主人,享受跨界知識學習的快樂。
  • 實例分析教你規避食品安全風險
    02食品安全案例分析①案例一:2019年3月,成都七中食堂事件事件經過:3月10日下午,反饋學生3月8日下午胃腸不適;>3月12日上午,市場監管局兩次接到群眾投訴;3月12日下午,學校召開協調會,就食材採購、食堂監管等問題進行協商;3月12日17:00,第三方檢測機構對5個批次食品進行抽樣;後家長未參與抽樣,檢測未開展;3月13日凌晨,部分現場家長指定和見證下,成都市溫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 深汕特別合作區開展2020年學校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演練--專項整治
    為進一步提高各部門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規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的程序和要求,結合疫情防控期間校園食品安全工作,2020年5月7日下午,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開展了2020年學校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演練。
  • 皖新傳媒13億接手名校 成都七中不知合作學校被收
    6月9日,新京報記者從成都七中方面獲悉,成都七中起訴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及其投資方成都高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委託合同糾紛一案法院已經受理,正在等待立案;此外,成都七中還起訴高達投資關聯方不正當競爭,法院也予以立案。  成都七中,為上市公司皖新傳媒間接收購標的——成都七中實驗學校的合作辦學方。
  • 敘永縣召開2020年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現場會
    四川新聞網消息(葉曉琴)11月24日,敘永縣2020年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現場會在敘永三中召開,各鄉鎮中小學、縣直屬學校、敘永鎮各小學及公辦幼兒園、部分民辦學校及幼兒園校(園)長和食品安全管理員共160餘人參加會議。
  • 靜海區2020年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計劃
    3.深入實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行動。制定《2020年靜海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實施方案》,重點關注肉製品、雞蛋樣品等獸藥殘留和禁用藥物監測。開展蔬菜、水果中農藥殘留監測和學校周邊食品、外賣配送餐監測。加強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開展風險監測結果分析和通報會商。加強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