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感知?
感知即我們對外界或者內界信息的感覺和知覺。
那麼,你有感知嗎?
也許,我們往往會附和著表達對外界信息的感知,但未必真的有感知。
比如,面對一位女士,當別人說她很漂亮 時,哪怕你一無所感,依然會表示著她很漂亮啊之類的。
就像豆瓣裡曾經有一個人惡搞,寫了一部沒有過的影片名字,然後底下有成堆的評論影片好好看之類的。這其中固然是有惡搞的人,但也有附庸的人在其中。
最近刷抖音,有一個專門做小學語文課內容的,講到其中一篇賣柚子的姑娘,誠實的告訴自己的柚子是苦柚,然後被人買下柚子的故事。但是對於沒有見過沒有吃過柚子的人而言,是無法感知到的?什麼是柚子?什麼是苦柚?苦柚有多苦?直到多年以後,才知道苦柚原來這麼苦,柚子原來這麼好吃。
小時候,寫作文時,往往會寫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但是經常看到的不是這樣子的。但是寫作文時,如果不寫飄揚,好像犯了錯似的,讓人甚至疑惑感知是否有問題,讓人疑惑大家為什麼都如此寫。
小時候,記得有一次春遊,回去寫作文時,寫到樹葉是嫩黃色,但卻感覺像犯了錯似的,因為在所有人的感知裡,樹葉在春天是綠色的。黃色?不對的。
人的感知是一個很奇怪的東西,當你的感知系統發生紊亂後,對 客觀事物的感知也許不會出現很大的問題,但是在面對人與人這種複雜生物的世界裡,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就比如,明明不該生氣的,但好像大家很生氣的樣子。
就比如,明明沒有什麼好笑的事情裡,但大家都一片開心的樣子。
就比如,明明是對方犯了錯,但大家卻似乎無所謂的樣子。
就比如,明明這件事不該這樣做,但似乎大家私底下都是這樣做。
.......
於是乎,感知是什麼?這個世界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跌倒了視野,感知發生了紊亂。
感知重構的過程,是三觀被打破後的的重構過程。發現那山還是那山,那水還是那水。只是中間走了彎路,被指引著水不是水、山不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