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表達——感知能力

2021-01-14 原本月


據說人類除了死亡,最恐懼的事情排名第一的是當眾演講,第二名就是用文字進行表達了。我就有過為了交稿好幾天睡不好,直到交稿前一天的凌晨才完成的經歷。所以實話說,我也怕寫字,怕寫稿。加之這麼多年下來只寫總結,導致個人的文字表達能力嚴重退化了。

因為疫情,深讀了笑來老師的《財富自由之路》,於是下決心踐行了其中兩個能力的打造。個人公眾號的開設就是其中之一。開了公眾號,也就是為自己訂立了一個定期定投文字表達的規劃了。

果然,下決心易,踐行難。有時好不容易湊出了一篇文章,剛想鬆口氣,轉眼下一篇文章的時間似乎要到了,內心又開始有壓力了,不知道寫什麼,不知道該怎麼寫,甚至不知道開頭說啥,開了頭又不知道例子該怎麼舉,故事該怎麼描述。總之,所有有關文字表達的可能全是我的問題。雖然自媒體時代沒有人逼你,旁邊的朋友也非常不以為然,「有什麼用啊?」這些很容易讓人放棄自己的這個,在別人看來,有些自討苦吃的行徑。笑來老師的長期主義理論是我堅持踐行的最大動力。然而,在不斷地努力和堅持下,我雖有50多篇文章敲出來了,但是自己並不是很滿意,特別是再看著踐行群裡的同學們那一篇篇錦繡文章,且幾乎可以用肉眼看的見得進步速度的時候,於是我報名了笑來老師的寫作第三期的課程。

   周日參加了第一堂課的學習,笑來老師的課一如既往的,開門見山,直接和大家說方法, 直奔主題。第一課的核心內容,在我看來就是學習並運用:「感知」。用自己的感知來表達。居然是感知啊,聽著似乎很淺顯,細細想來,又似乎非常深刻。

我確實失去了敏銳的感知能力,這其中包括具體的事物、強烈的情感,也包括對於抽象的、新生事物的感知能力。過去的歲月需要我們擁有激情,自己主動或被動的也在灌著雞湯,在亢奮的最前沿,主動或者被動的調動著自己的飽滿的狀態,表達著激昂的內容。四季輪迴交替,在我們這是一個個的項目名稱,快樂也好、疼痛也罷都不會成為我們的記憶。自己或者周邊對於感知的表達一直是單一併粗暴的。

我們早已忘記了用自己的身體、心靈去感知我們所處的世界,我們所面對的環境,我們對面的那個人。我們是急於表達的,急於追趕的,急於實現別人已經實現而我們還沒有的成功的任何事情。

原來最好的表達是基於自己最真實的感知,我們即使用最普通的文字或者語言,只要是我們真實感知的內容也可能很美和感人。

課程裡有這樣的一段內容是描寫有關最基本的感知能力的。內容見圖片所示:是說一個孩子向母親抱怨另一個孩子時,母親用感知的處理方式處理這件事情的對話片段。確實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內容看著似乎很簡單,然而我們做起來一點也不簡單,這種明顯的用感知自己孩子的方式去理解孩子的對話,我們已經多久沒有去做了?

第一課學習完以後,我決定就是跟隨這種感知到的所有情緒去做文字表達。無論是對遇到的人,看過的景,霎那的情緒。還是對讀過的書,學到的能力,都先用最直接的感受去記錄和表達。並隨著自己未來學習的提升不斷精進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

以下是在去上海參加一個活動路上的霎那間的一種情緒記錄。也是對笑來老師第一課內容的練習。

思南路

一個有關非遺項目--黎錦的體驗活動通知,讓我的思緒一下子活躍起來,邀請函裡那老上海風情的建築,就在陽光的沐浴下,靜靜的樣子,使我放下手上的事情決定去參加。活動在上海的思南路上,思南路是老上海原來法租界的地方,沿路有很多的法式小洋樓和法國梧桐樹。

   從上海站出來,沿著13號線淮海路2號出口,很快就走到了思南路,思南路沿街的梧桐樹已經開始落葉。沿街兩邊,一幢一幢的風格相似,卻各有不同風情的法式洋房,讓人似乎回到了老上海的歲月當中。沿著樓內古老的木質樓梯,慢慢走上去,到了二樓有一個紅磚砌的陽臺,靜靜的站在陽臺上,看著樓下的人和樹,沒有一絲異樣,就像這裡我來過無數次一樣。

   對上海,我有一種執念,小洋樓、梧桐樹還有電車的鈴聲,自來水獨有的那種味道,組成了我記憶中上海的樣子。

我在南京、杭州還有蘇州住過更久,然而,他們就是南京、杭州、蘇州,而不是上海,上海的味道被深深的刻在記憶深處,刻下的就是這個味道。

那樣的路,那樣的樓梯還有那樣的氣味,就足以讓我為他駐足,為他停留。一如30多年前,舅舅一邊拄著文明棍,在相同的景裡,他細細解說著這些景致,他想讓我能記住他介紹的每個景,我以後就能自己找到他的家。景還在,人已走。一晃30多年過去了。我也到了他那時候的年紀了……

 

長按二維碼關注,幫助孩子種下財富種子

 原文:原月

編輯:YR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畫畫的人對於音樂和文學等藝術的感知能力也特別強?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共同的感覺,只要每次說到「藝術」二字,原本不愛想事的大腦又開始活躍起來了,盡情的發揮對藝術的遐想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如果自己還擅長某項藝術創作,那就不亦樂乎了,為什麼畫畫的人對音樂和文學等藝術的感知能力也特別強呢?
  • 家長專欄 | 感知能力鍛鍊-觀察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經常會被孩子各種各樣奇怪的問題問得答不上來,孩子不斷的提出問題,其實是觀察力在發展的一種表現,觀察力是感知能力的一種,通過眼、耳、鼻、舌等感覺器官準確全面深入的感知事物特徵的能力,它是在綜合視覺能力,聽覺能力,觸覺和嗅覺能力,方位和距離,知覺能力,圖形辨別能力等多種能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觀察力可以說是思維的知覺,是感知發展的最高形式。
  • 學會圖像思考,文字表達,so easy!
    這一次,孩子筆下的文字讀起來,是不是畫面感豐富了?我們仿佛也看到了小朋友拔筍的樣子,這時,就算你不說開心,也讓人感受到開心嘍。因為,我們看到了開心的圖像!我們再來欣賞其他幾位小朋友寫的文字,在他們的文字裡,找找看得到的快樂圖像吧!
  • 從金字塔模型的角度認識視覺感知
    我們通過眼睛接收外界信息,而視覺感知是對於輸入的視覺信息的內在加工理解過程。視覺感知能力正常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便無須付出額外的努力,因為我們早已把這個感知過程當作是自然而然發生的,就像我們看到紅燈就會停下來,而不需要多餘的思考。
  • 視空間感知能力
    視覺與學習能力的關係密切相關️視空間感知能力是視知覺的另一項重要功能。它使我們能夠熟練地操作器械和通過不同角度的像透視一樣感知物體的空間信息。我們能夠在一個繁雜的大城市中原路返回,視空間感知起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在我們的記憶中有一個來源於最近時間的旅行的視覺地圖。
  • 既然存在生物鐘,那麼動物具備感知時間的能力嗎?
    有學者認為,人類最早的創造文字和語言、結繩記事等行為都是為了記錄時間留下的痕跡,至今依然在影響著人類的生存。時間對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對自然界的動物呢?它們是否也擁有感知時間的能力呢?筆者認為,時間對任何一種生命都十分重要,它就像是引導生物向前發展的一條線,如果沒有了時間,恐怕生物的發展得不到保證。
  • 家長必讀: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而他的表達方式通常為:"我們、我們,玩"。我擔心孩子的表達能力不好,影響之後的學習,想問金博士如何幫助改善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是指一個人善於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想法和意圖等,用語言或文字清晰準確地表達出來,並善於讓他人理解、體會和掌握的能力,包括口語表達能力和文字語言表達能力。
  • 鍛鍊你對人的感知能力
    這些日子我講soft skill比較多,我發現「感知能力」,是現在這個時代非常稀缺的一個能力,但極重要!「感知能力」包括,銷售人員對客戶的感知能力,員工對領導的感知能力,或反之。當失去這個能力的時候,就極為容易呈現出義正辭嚴的批判,並且通常是以正能量為理由的對負能量的下定義和批判。非常可悲!也會的確造成很多悲劇。
  • 科學網—大腦和基因表達豐度影響蝙蝠回聲定位能力
    蝙蝠沈永義供圖 本報訊(記者張雯雯)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員沈永義和博士生梁璐在中科院院士張亞平的指導下,發現蝙蝠回聲定位能力的形成不單單依賴耳蝸對超聲的感知 據沈永義介紹,小蝙蝠和某些鯨以及海豚,各自獨立進化出回聲定位能力,有關它們回聲定位的分子機制一直是研究的熱點,但之前主要集中在耳蝸對高頻聲音的感知方面。 為此,研究人員對耳蝸的Cdh23基因和它的配體Pcdh15基因以及神經信號傳導的Otof基因進行分析,發現這三個基因在有回聲定位的物種裡都發生了顯著的趨同進化。
  • 如何使配電網具備數據感知能力
    打開APP 如何使配電網具備數據感知能力 Kung 愛筱歆 發表於 2019-11-27 14:29:34 如何使配電網具備強大的數據感知能力、高效的數據傳輸和處理能力是建設配電物聯網的關鍵。長園深瑞總經理徐成斌表示,「在產業剛剛發展的初期,就要為以後長遠發展打下好的基礎,關鍵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平臺技術,二是應用技術。」
  • ESP 超感知能力個案解讀
    ExtrasensoryPerceptions, ESP,也可以稱為超感官知覺,超感知能力,也可以俗稱為第六感。對於這個能力,廣為流傳的定義是指一些人能通過正常感官(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現今科學熟悉的感官)以外的通道接收訊息。在科學上,這能力引起了很多爭議和討論。而事實上,伴隨著世界集體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都有過這種超越三維維度的體驗。
  • 用柔弱感知世界是一種能力
    3用柔弱感知世界是一種能力在畢業致辭中,葉院長提到了當下的一些社會現象:餐廳的顧客侮辱服務人員,高檔小區的業主毆打保安,有權者鄙視普通人,有錢者譏諷窮人……在社會當中,他們倚仗自己的實力仍然以「強者心態」來徵服他人,沒有任何的尊重與敬畏。他們常常崇尚算計、計較利益,不關注他人的感受與行為的意義。
  • 「十二生肖」中誰的表達能力最強?請對號入座吧
    ①屬鼠:死的能說成活的屬鼠人是一個表達能力特別強的人,到底有多厲害呢,那就是他們總是能夠把一些沒有影的事情,說得活靈活現的,好像是真的發生在他們身上一樣。這主要是因為屬鼠人的腦洞特別的大,而且他們的空間想像能力也非常的好,所以才總是能夠張嘴就來。
  • 關於貓咪的感知能力,不知道這些你就out了!
    好歹在座的有身份的看官,很多人都是有貓的,要是不知道這些關於貓咪感受能力的冷知識,怎麼能在飯桌間秀的飛起?第一,貓咪對辣味感知一般,但對酸味很敏感哦!第三,貓咪別看眼睛大,其實視覺能力很差!鳥盡君深刻懷疑,貓咪的大眼是用來「賣萌」的!因為貓的視力不僅比人類差,而且差很多,也就最多是人類的1/10。它們只能看清楚自己「前方10至20公尺的靜止物體」,太近或太遠都看不清。
  • 使用表情包讓文字表達退化?你想多了
    因為它能傳遞那些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信息和意思,比方說笑,從程度上就會有微笑、大笑、滿地打滾兒的笑,而從情緒上,還有苦笑、得意地笑、討好的笑、哭笑不得,還有哭,有小哭、大哭、嚎啕大哭、哭背過氣去等等,這樣細膩的情緒還真沒法用文字表達,非要用文字寫出來,肯定會感覺怪怪的。
  • 提高危險感知能力的四種方法
    但有一些人,卻好像對危險有敏銳的直覺和感知能力,能夠提前躲避危險,在危險中順利逃生,甚至在自己受到傷害後能夠迅速開展自救而脫離危險。如何才能擁有這種能力呢?掌握下面的一些方法,可能會幫助你擁有這種能力。居安思危,即使處在相對平安的環境裡,我們也要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性,要隨時做好應對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
  • 自動駕駛在挑戰中進化的感知能力
    滴滴感知大量使用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來解決問題,但要解決L4自動駕駛的感知問題,並非只是引入最先進的深度學習模型即可解決。本文歸納出感知能力逐步進化的三個階段。並分析了以下幾大難題給感知帶來的挑戰:深度學習模型本身存在的缺陷、多傳感器需要進行揚長避短的融合、低延遲要求和有限算力間的矛盾、難以準確表徵和處理不確定性。最終,對感知的未來發展提出展望。1.
  • 眼睛感知危險的能力比大腦強
    這一能力可被理解為為快速逃避掠食動物之用。這一能力可被理解為為快速逃避掠食動物之用。在哺乳動物的視網膜中,已經發現了能夠感知水平和垂直運動的神經元,而對物體的靠近敏感的細胞僅在大腦中發現過。在位於瑞士巴塞爾的弗雷德裡希米歇爾生物醫學研究所,博通德·羅斯卡同他的同事發現在被測試的小白鼠眼細胞中,有一種細胞通常都會對運動產生反應。進一步的分析表明,只有物體靠近時,這種視網膜細胞才會被激活。
  • 「酸」,竟然和內耳感知平衡能力有關?
    這些通道讓質子(H +離子)進入細胞,對於內耳感知平衡非常重要。它們存在於感知酸味的味覺細胞中。這項研究於1月25日發表在《Science》上。但是,這項關於味覺感知的研究發現,Otop1編碼一個質子通道,這可以解釋otopetrin1基因為何會影響內耳功能和平衡。這項研究由USC Dornsife生物科學教授Emily Liman領導。   因為酸味是酸性物質的味道,而酸性物質含有高濃度的質子。Liman預測酸味細胞具有響應或傳輸質子的離子通道。
  • 兒童七項重要的感知能力和技能
    許多能力的培養始於兒童時期,兒童時期的教育,家長不能眼中只有分數,能力和品德的培養更是重要,分數是一時的而好的能力和品質受用終生。1、對個人感知能力——正確認知自己的能力,擁有自信。2、對自己在重大關係中的價值的感知力——肯定自己的付出,知道自己在重要關係中的地位和作用。3、對自己在生活總的力量或影響的感知力——對自己生活和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有掌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