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配電網具備數據感知能力

2020-12-05 電子發燒友

如何使配電網具備數據感知能力

Kung 愛筱歆 發表於 2019-11-27 14:29:34

不忘初心!這是筆者與長園深瑞徐成斌總經理交流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在談到,面對當今整個電力系統數位化轉型,泛在電力物聯網、數字南網大力推動的情況下,對於企業自身而言遇到的難題有哪些時,徐總提到,「不忘初心是最難的!當前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建設不要為了創新而創新、為了智能而智能、為了數位化而數位化,更應堅持創新、創造價值要始於需求。」

近年來,伴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與智能電網的深度融合,電力裝備製造向數位化、智能化發展持續深化。如何使配電網具備強大的數據感知能力、高效的數據傳輸和處理能力是建設配電物聯網的關鍵。長園深瑞總經理徐成斌表示,「在產業剛剛發展的初期,就要為以後長遠發展打下好的基礎,關鍵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平臺技術,二是應用技術。」

做生態 搭平臺 深度布局泛在電力物聯網

泛在電力物聯網四個層面的建設與「雲大物移智」的不斷推動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對智能配用電各個子系統間協作性要求更高,一體化、智能化將成為未來發展趨勢。而目前泛在物聯網發展,在感知層設備研製上各廠商面臨多系統多標準的碎片化,配套開發環境工具缺乏,終端設備安全防護薄弱,多種通信協議互聯互通困難等一系列問題。

第十二屆上海國際電力設備及技術展覽會上,長園深瑞帶來了一款吸引了無數人眼球的產品——漢騰作業系統(hantanOS)。作為行業內率先提出的一款輕量級物聯網嵌入式作業系統,將為用戶搭建雲端一體化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解決方案。「漢騰作業系統是一個輕量級的內核,基於內核之上開發適配於不同場景的功能與組件。內核與組件之間保持著「低耦合,強內聚」模塊化架構設計特點。」長園深瑞研發中心IoT組經理段俊歡向北極星電力網介紹到,「針對不同應用場景、不同應用開發人員可以自主選擇作業系統加上不同組件,實現所需求的產品設計,這也是作業系統輕量級設計的一個初衷。」

漢騰作業系統

傳感(感)與「數據、智能」(知)的結合是泛在電力物聯網的重要特徵,將多傳感器管理、輕量級數據處理及智能算法下沉至感知終端,充分利用終端邊緣計算能力,實現雲-端交互協同計算。智能感知終端是泛在電力物聯網最小感知單元,實際上就像是原來的嵌入式設備。電力行業嵌入式設備應用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廠家直接將代碼寫在CPU上,這也被徐總戲稱為「裸奔」系統,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採用外國廠商的通用作業系統。然而,這種兩種情況顯然都滿足不了我國對於設備國產化的總體要求,我們更需要擁有自己的作業系統和晶片為泛在電力物聯網平臺做好支持。

重需求 解難題 自下至上賦能泛在電力物聯網

「配電物聯網是泛在電力物聯網在配電領域中的重要應用實踐。」長園深瑞配網一二次融合部副總工杜東威認為:「泛在電力物聯網是打造一種智慧電力的生態體系,傳統電網存在客戶感知能力不足、設備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資源共享和服務開放能力有待加強的問題。」所以,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三型兩網世界一流的戰略目標,提出了基於「雲-管-邊-端」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建設規劃,打造一種從上至下、雲技術、通信、邊緣智能、智能傳感完整的產業鏈生態體系。

智能配用電解決方案

目前,泛在電力物聯網「自下而上」的實踐探索多是基於「點」狀突破;對泛在電力物聯網「自上而下」的理論探討多是基於「層」式分解。理論層面包括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應用層在內的「四層」架構體系,相關專家基於上述「四層」架構進一步拓展,如國網能源網際網路技術研究院院長王繼業近日在「泛在電力物聯網智能感知技術論壇」上提出包括感知終端層、邊緣層、網絡層、雲層、人工智慧層在內的「五層」架構。由此可見,泛在電力物聯網理論、建設等還在不斷優化調整。

所有物聯網的方案最終是要面向應用場景,場景是最終驅動導向的。如何使配電網具備更加強大的數據感知和獲取能力、具備更加高效的數據傳輸和處理能力、更加靈活的業務響應和實現能力,是建設配電物聯網的關鍵。長園深瑞總經理徐成斌表示:「從前電網信息監測主要應用於主網,而在配網端缺少監測大多採用盲調。雖然隨著配網自動化的建設技術的提升,但是數據終端所監測的深度不足監測僅僅止於各個節點。當泛在電力物聯網提出後,這些原本在配電側所遇到問題都將被一一解決。」

長園深瑞此次提出的,基於「雲-管-邊-端」架構的物聯網臺區解決方案是以全業務泛在電力物聯網戰略規劃為指導,實現配電房的智能物聯網化建設。智能配變終端通過本地通信接入全站感知終端,基於遠程通信和安全接入,形成「雲-管-邊-端」架構,實現業務數據的統一接入、數據的高度通融和區域的邊緣智能。

◆雲平臺基於國網雲、全業務數據中心等基礎條件構建。國網雲提供計算資源,支持應用構建,與全業務數據中心集成,達到「一次入庫、處處應用」,與智能配變終端配合實現「雲霧協同」。

◆智能配變終端作為「邊」設備,具有本地通信統一接入、邊緣計算、遠程通信等功能,對上提供無線專網 / 公網、光纖乙太網等遠程通信接口,對下提供載波、微功率無線、RS232/RS485 串口、乙太網等本地通信方式。

◆0.4kV 低壓側電氣量採集終端、智能安防系統、環境監測系統、變壓器監測系統、設備狀態監測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等子系統、充電樁及分布式光伏等站外智能設備均通過本地通信網絡,接入智能配變終端,並經智能配變終端通過遠程通信網絡,統一接入電力物聯網平臺層。

長園深瑞徐成斌總經理認為,通過賦予配電網設備靈敏準確的感知能力及設備間互聯、互通、互操作功能,實現對配電網的全面感知、數據融合和智能應用,滿足配電網精益化管理需求,支撐能源網際網路快速發展,最終實現用戶在用電用能上獲得智慧化和便捷化的響應服務。

創新始於需求 科技實現價值!

最後,徐成斌總經理表示,長園深瑞將始終貫徹長園集團提出的深耕工業與電力系統的數位化、智能化的企業發展路線。持續深耕自身的專業和技術,推動配電物聯網建設理念落地,助力泛在電力物聯網更快更好的發展。同時,科技創新作為長園集團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公司也將根據產業及行業發展趨勢,不斷研發出先進的產品與技術,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延伸價值。
責任編輯;zl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具備安全態勢感知能力的安全管理平臺
    作為本系列的第四篇文章,將詳細闡述SOC2.0是如何將安全態勢感知理論和技術運用到安全管理實踐中去的,並以網御神州SecFox安全管理系統為實例加以說明。而現代意義上的態勢感知研究也來自於戰爭的需要,在二戰後美國空軍對提升飛行員空戰能力的人因工程學(Human Factor)研究過程中被提出來,至今仍然是軍事科學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後來,態勢感知漸漸被信息技術(IT)領域所採用,屬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範疇。
  • 配電網、配電網設備及配電自動化概述
    在配電網上進行無功補償可以改善配電網的無功分布,提高電網的功率因數,改善電壓質量,避免了長距離輸送無功功率,降低了配電網線損,增大了配電網供電能力。其補償方式一般採用並聯補償。 電力客戶的功率因數應達到0.85或0.90及以上,農業用電功率因數應達到0.80以上。
  • 既然存在生物鐘,那麼動物具備感知時間的能力嗎?
    它們是否也擁有感知時間的能力呢?筆者認為,時間對任何一種生命都十分重要,它就像是引導生物向前發展的一條線,如果沒有了時間,恐怕生物的發展得不到保證。但至於動物是否能夠感知時間這個問題,還真不好說,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筆者認為動物是能夠感受到時間的變化的,但它們還無法感知時間。
  • 專家觀點丨國網經研院韓豐:配電網是「三型兩網」建設的主戰場
    在供電能力方面,設備重過載未完全消除,「卡脖子」問題大量存在;部分地區設備輕載問題較突出,資產利用率有待提高。在電網結構方面,高壓配電網供電安全水平不高,B類及以上供電區域N-1通過率未達到100%;中壓配電網目標網架引領不夠,分段和聯絡點設置不合理,線路截面 不匹配矛盾突出。
  • 強化規劃引領,加快建設一流現代化配電網
    規劃分析仍沿用傳統的簡單計算、經驗分析方法,數據收集整理以線下填報為主,缺少數據自動獲取的信息化手段,更是缺少大數據、網際網路+、雲計算等先進技術手段的應用,規劃質量和精準性難以保障。需要持續優化精簡標準物料種類,通過精簡設備類型、優化設備序列、規範技術標準,推廣功能模塊化、接口標準化的設備,提高設備通用性、互換性;採用技術成熟、少(免)維護、長壽命、低損耗、小型化、具備可擴展功能的高質量設備。通過應用高質量、標準化的配電網設備保障配電網安全可靠運行,打造堅固耐用配電網。
  • 上海浦東供電公司應用「共智」配電網數字孿生評價系統
    上海浦東供電公司應用「共智」配電網數字孿生評價系統 電網智囊團 發表於 2021-01-15 11:51:46 12月24日,上海浦東供電公司應用「共智」配電網數字孿生評價系統,開展配電網全生命周期運行、監控與運維分析業務
  • 【2020年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年會分會場活動十七】配電網保護與控制專題研討會在惠州召開
    報告指出,5G通信的傳輸延時、抖動、可靠性、安全性和抗幹擾能力等方面是將其用於差動保護的主要障礙。 2019年12月30日在10kV金湖一線成功投運5G配網差動保護,驗證了5G通信網絡 (NSA非獨立組網)具備配網差動保護業務承載力。差動保護通過外部授時系統實現同步。縱聯通信採用UDP/IP協議,數據通過IEC61850標準中的SV和GOOSE格式封裝在UDP報文中傳輸。為節省流量費用,可選擇正常情況不傳輸SV採樣值,保護啟動後才開始立即互傳SV報文。
  • 如何提升自己感知快樂的能力?
    擁有巨大適應性的大腦,讓我們繁衍至今生生不息,卻也變相地剝奪了我們感知快樂的能力。在現代繁瑣無聊的日常中,日復一日地保持自覺與警醒,很困難。你現在知道了該如何提醒自己。但無論如何,你終於來到了收銀臺前,等著付款或刷卡,之後還會有個聲音對你說:「祝你生活愉快!」——聽上去絕對讓你想揍他。把亂七八糟的食物塞進塑膠袋,穿過擁擠、雜亂的人群,用著今天最後一絲活力,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往家走。
  • 自動駕駛在挑戰中進化的感知能力
    滴滴感知大量使用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來解決問題,但要解決L4自動駕駛的感知問題,並非只是引入最先進的深度學習模型即可解決。本文歸納出感知能力逐步進化的三個階段。並分析了以下幾大難題給感知帶來的挑戰:深度學習模型本身存在的缺陷、多傳感器需要進行揚長避短的融合、低延遲要求和有限算力間的矛盾、難以準確表徵和處理不確定性。最終,對感知的未來發展提出展望。1.
  • 利用電力物聯網技術,實時識別配電網的斷線故障
    安徽一天電氣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員餘銀鋼、洪新春、李嶺、康瑞新、吳喜生,在2020年第7期《電氣技術》雜誌上撰文指出,基於現有技術,各種採樣設備的數據基本為本地存儲,數據孤立,導致配電網的故障斷線識別非常困難。
  • 「十四五」新能源高比例併網,電網如何應對?
    「『十四五』是新能源發展的關鍵時期,在發電環節,可通過技術手段、配套機制,使新能源發電具備電力平滑、能量平衡、調頻調壓的能力,支撐電力系統動態平衡;在電網環節,要進一步提高大規模新能源併網、輸送、消納和安全運行的能力。」趙慶波表示。
  • 鍛鍊你對人的感知能力
    這些日子我講soft skill比較多,我發現「感知能力」,是現在這個時代非常稀缺的一個能力,但極重要!「感知能力」包括,銷售人員對客戶的感知能力,員工對領導的感知能力,或反之。當失去這個能力的時候,就極為容易呈現出義正辭嚴的批判,並且通常是以正能量為理由的對負能量的下定義和批判。非常可悲!也會的確造成很多悲劇。
  • 學術簡報:適用於主動配電網的電壓暫降源精確定位策略
    目前,基於有限電能質量(PQ)監測點量測數據和配電自動化提供的網絡實時信息,通過短路電流計算,進行配電網電壓暫降源精確定位成為研究熱點之一。但現有方法存在不區分暫降源類型,需遍歷所有母線、計算量大、過渡電阻估計不準確影響定位精度、難以適用於多源主動配電網等不足。該文提出一種適用於主動配電網的電壓暫降源精確定位策略。
  • 新型接地材料在城區配電網中的應用
    作者通過敘述目前我國配電網採用鍍鋅鋼材接地的現狀, 以及採用鍍鋅鋼所帶來的接地的主要問題。提出採用鍍銅鋼接地棒作為配電尤其是城市配電網接地主要材料的情況,通過對腐蝕情況,導電性能、接地效果以及非開挖形式施工特點來比較鍍銅鋼接地棒與傳統角鋼作為接地材料的技術性能。
  • ams推出首款具備RFID光感知能力的光譜傳感器晶片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ams公司推出一款可見光和近紅外光傳感器晶片(sensor-on-chip,SoC),該產品可用於行動裝置的光感知產品或內建在傳感網絡,並有望在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技術的幫助下將產品或地點標識與傳感器讀數連接。
  • 配電網的組成和常識詳解!新入網的電工趕緊來學習一下
    配電網是由架空線路、電纜、杆塔、配電變壓器、隔離開關、無功補償電容以及一些附屬設施等組成的,在電力網中起重要分配電能作用的網絡。 配電網一般採用閉環設計、開環運行,其結構呈輻射狀。配電線的線徑比輸電線的小,導致配電網的R /X 較大。
  • 科技賦能 金冠電氣智能配電網設備優勢凸顯
    來源:時刻頭條當前,在國家不斷加大配電網規劃、建設與改造力度的背景下,配電網建設日益成為我國電力系統建設的重點領域。為響應國家建設號召,推動配電網設備創新發展,作為行業龍頭的金冠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冠電氣」)積極推動裝備升級與科技創新,致力打造一流現代化智能配電網設備,助力行業發展。
  • 科學試驗顯示: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具備一定「思考能力」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一項最新科學試驗顯示,植物在生長過程中不僅具備較強的環境適應性,甚至還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據英國《衛報》9日報導,西班牙穆爾西亞大學植物學家帕高·卡爾沃對植物的攀爬能力產生興趣,並著手設計了一套試驗,試圖觀察這些「順杆爬」的植物對被依附的支撐物到底是「誤打誤撞」還是「早有圖謀」。
  • 提高危險感知能力的四種方法
    應急世界每天為你解讀大國博弈,深度局勢熱評,如何面對天災人禍獸患,分享精品文章!讓我們一起見證偉大的中國復興夢!但有一些人,卻好像對危險有敏銳的直覺和感知能力,能夠提前躲避危險,在危險中順利逃生,甚至在自己受到傷害後能夠迅速開展自救而脫離危險。如何才能擁有這種能力呢?掌握下面的一些方法,可能會幫助你擁有這種能力。居安思危,即使處在相對平安的環境裡,我們也要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性,要隨時做好應對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
  • 如何訓練孩子的感知能力?
    感知覺是指感知和理解社會的過程,包括信息輸入、信息處理和信息輸出。自閉症兒童如果不能正確認識這個世界,就根本沒辦法融入社會,大部分自閉症孩子都存在感知覺異常,他們對外界的信息漠不關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