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簡報:適用於主動配電網的電壓暫降源精確定位策略

2020-12-05 電氣新科技

武漢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太陽能高效利用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的研究人員陳汝斯、林濤、畢如玉、徐遐齡、齊清,在2019年《電工技術學報》增刊1上撰文指出,準確定位電壓暫降源,對提高供電可靠性、明確供需雙方責任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基於有限電能質量(PQ)監測點量測數據和配電自動化提供的網絡實時信息,通過短路電流計算,進行配電網電壓暫降源精確定位成為研究熱點之一。但現有方法存在不區分暫降源類型,需遍歷所有母線、計算量大、過渡電阻估計不準確影響定位精度、難以適用於多源主動配電網等不足。該文提出一種適用於主動配電網的電壓暫降源精確定位策略。

針對基於序功率增量方向原理確定的暫降源候選區域,進行電壓暫降成因辨識。對於由短路故障引起的電壓暫降,基於考慮分布式電源接入和過渡電阻影響的主動配電網短路電流計算方法,以故障位置、過渡電阻為優化變量,以最小化有限觀測點處故障電流、電壓的計算值與觀測值誤差為目標,建立尋找最鄰近母線和尋找準確故障位置的分步優化模型並採用智能優化算法求解,實現精確定位。

基於改進IEEE 34節點配電網算例驗證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並通過與現有方法的結果比較說明了所提方法的優越性。

隨著各類新能源發電裝置以及電力電子接口設備的廣泛接入,主動配電網表現出潮流雙向、電能質量複雜化等不同於傳統配電網的特點。目前,開展配電自動化和配網調控一體化智能技術支持系統建設,全面提升電能質量(Power Quality, PQ)、提高供電可靠性,是配電智能化建設的主要目標之一。

作為最受關注的電能質量問題之一,電壓暫降嚴重影響配電網中各類設備的正常工作,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是發達國家電能質量問題投訴中的首要問題,在我國也呈逐漸上升趨勢。

電氣故障(短路故障)是最為常見的電壓暫降成因。準確地定位暫降源,一方面有助於快速排查問題、快速實施檢修,對提高供電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也可明確電壓暫降過程中供電企業和用戶的責任,分清源頭,更好地協調電力市場環境下電力部門與用戶之間的糾紛。

此外,隨著城市配電網建設、地下電纜化程度不斷提高,精確地暫降源定位,對於方便故障排除過程中巡檢工作,縮短故障持續時間、降低故障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到目前為止,阻抗法、行波法等方法被應用到輸電網的故障定位中,已經取得了較好效果。上述方法應用於配電網時,需安裝大量互感器和故障測距裝置,建設成本較高。

近些年來,隨著PQ監測系統的廣泛應用,基於該系統採集到的數據進行電壓暫降分析得到了廣泛關注。對於電壓暫降源定位問題,有學者分別提出基於擾動功率、擾動能量、等效阻抗實部、實部電流以及系統軌跡斜率的方法,以判斷暫降源相對於各觀測點的上下遊關係。

通過與配電自動化提供的網絡實時信息相結合,以上方法可進行暫降源大致區域的判斷,但對於電氣故障類電壓暫降源,無法實現精確定位。

針對電氣故障引起的電壓暫降,有學者基於短路電流計算提出了一種暫降源精確定位方法。首先,通過假設故障依次發生在各母線上並試探不同的電阻值,以根節點處的故障電流觀測值與短路計算值誤差最小為標準,搜尋距故障點最鄰近的節點並估算過渡電阻值;進一步地,遍歷與最鄰近節點相連的所有支路,通過不斷移動假設的故障點,以各觀測點處電流電壓觀測值與短路計算值誤差最小為標準,確定準確的故障點。

但該方法不足在於:

(1)採用的短路計算方法以及過渡電阻估算方法僅適用於單電源輻射型配電網。隨著各類分布式電源(Distributed Generator, DG)、特別是逆變型DG(Inverter Interfaced DG, IIDG)的大量接入,配電網已從傳統的單電源輻射型網絡轉變為多源複雜網絡,其短路電流特性與傳統配電網明顯不同。(2)在支路上移動假設故障點過程中,沒有對尋找最鄰近母線得到的預估過渡電阻值進行修正,故過渡電阻估計值與實際值存在偏差,影響短路計算準確性,進而對定位精度造成不利影響。(3)需要搜索分析所有母線、計算量大。基於有限PQ觀測點量測數據和配電自動化提供的網絡實時信息,本文提出一種適用於主動配電網的電壓暫降源精確定位策略。暫降發生後,首先基於序功率增量方向原理判斷暫降源相對於各觀測點的上下遊關係,以確定其候選區域、縮小待搜索區域。然後,進行電壓暫降成因辨識,以針對性地指導定位。

對於由短路故障引起的電壓暫降,在候選區域內,基於反演思想,以考慮了IIDG接入和過渡電阻影響的配電網短路電流計算為基礎,以故障位置、過渡電阻為優化變量,建立分步優化模型並採用智能優化算法求解,以實現精確定位。

圖1 改進的IEEE 34節點配電網拓撲

總結

基於有限PQ觀測點量測數據和配電自動化提供的網絡實時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種主動配電網電壓暫降源精確定策略,並基於改進的IEEE 34節點配電網算例進行測試,驗證了其有效性和優越性。

1)含電壓暫降成因分析,針對不同類型電壓暫降源採取不同的定位方法,不僅可準確定位短路故障引起的電壓暫降,也可對非電氣故障類電壓暫降源進行定位,避免因暫降源類型判斷錯誤影響定位準確性。2)基於反演思路,將電氣故障類電壓暫降源的精確定位問題處理為一個分步優化問題。通過在配電網短路計算中計及IIDG的影響,克服了傳統方法難以適用逆變型分布式電源大量接入的複雜多電源主動配電網的不足。通過對過渡電阻值進行二次優化修正,克服了現有策略在精確定位過程中對過渡電阻估計不準導致定位誤差較大的不足,所提方法定位精度高、抗過渡電阻影響能力強。

相關焦點

  • 基於負序電壓的配電網故障定位方法
    摘要:結合我國配電網的實際情況,文章提出一種能夠確定配電網故障點確切位置的實用方法,此方法通過比較各節點負序電壓確定故障區段,並將故障區段始端負序電壓與本線路始端和末端短路時的故障負序電壓進行運算得出故障點距離。
  • 基於戴維寧等值的電壓暫降模擬方法
    2 基於戴維寧等值模型的電壓暫降模擬裝置控制策略研究2.1 電壓暫降模擬裝置拓撲結構與外特性由於H橋級聯型逆變器具有輸出電壓調節範圍廣,等效開關頻率高等優點,採用H橋級聯型逆變器作為電壓暫降模擬裝置,其拓撲結構如圖3所示。功率單元整流側為逆變側提供穩定的直流電壓,本文不考慮各個功率單元的直流電壓不均衡性,且只對功率單元逆變側控制策略進行研究。
  • 驗證了LCL型濾波器參數設計及光伏併入配電網的逆變器電壓控制策略...
    打開APP 驗證了LCL型濾波器參數設計及光伏併入配電網的逆變器電壓控制策略的正確性 發表於 2018-01-17 16:00:15
  • 電能質量問題-晃電、電壓暫降/驟降與低電壓穿越的區別?
    電壓暫降/驟降是電壓有效值降至標稱值(Nominal Value)的10%至90%, 且持續時間為10ms至1min(典型持續時間為10ms~600ms)的電能質量事件之一。 短時斷電, 持續時間在0.5個周波至3s的供電中斷(如備自投、重合閘等)。電壓閃變。電壓波形包絡線呈規則的變化或電壓幅值一系列的隨機變化一般表現為人眼對電壓波動所引起的照明異常而產生的視覺感受。
  • 【2020年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年會分會場活動十七】配電網保護與控制專題研討會在惠州召開
    在學術交流環節,會議設置了智能分布式繼電保護及自愈控制,接地方式選擇和接地故障檢測,5G通信與配電網繼電保護,在線監測、智能運維與新型裝備等4個板塊,共安排了27個專題報告,部分專家以線上形式分享報告。
  • 配電網、配電網設備及配電自動化概述
    02配電網無功補償 變壓器和電動機等電氣設備運行時需從系統中吸收大量的無功率。系統無功電源嚴重不足或配置不當會引起電壓降低,設備損耗增加,利用率低等問題。在配電網上進行無功補償可以改善配電網的無功分布,提高電網的功率因數,改善電壓質量,避免了長距離輸送無功功率,降低了配電網線損,增大了配電網供電能力。其補償方式一般採用並聯補償。 電力客戶的功率因數應達到0.85或0.90及以上,農業用電功率因數應達到0.80以上。
  • 學術簡報|混合勵磁同步電機的反饋線性化控制新策略
    通過精確線性化控制、部分線性化控制與傳統PI控制仿真對比,結果表明,所提出的精確線性化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轉速跟蹤能力與較強的魯棒性,系統動、靜態性能均得到提升。、輸出電壓穩定以及輸出轉矩和功率大的場合。
  • 學術簡報︱孤島下基於負序虛擬導納的微網不平衡控制策略
    國家能源主動配電網技術研發中心(北京交通大學)、北京電動車輛協同創新中心的研究人員吳學智、劉海晨、唐芬、劉京鬥、武亮亮,在2019年第15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分析了微網中電壓控制模式變流器和電流控制模式變流器的並聯負序等效電路,指出使用電壓控制模式變流器加負序虛擬阻抗的方法來補償負序電流會在公共耦合點引入負序電壓
  • 電壓跌落問題實證分析與治理方案
    配電電網故障引起同一10kV母線用戶的電壓跌落,影響範圍較為局部。配電網故障主要原因是雷擊和配電網設備(包括用戶設備)故障。汽車製造企業A在最嚴重的一次電壓跌落造成生產線停工2h,造成損失1800萬元。
  • 如何選擇基準電壓源
    ■電源電流基準電壓源類型基準電壓源主要有兩類:分流和串聯。基於齊納二極體的基準電壓源深埋齊納型基準電壓源是一種相對簡單的設計。齊納 (或雪崩) 二極體具有可預測的反向電壓,該電壓具有相當好的溫度穩定性和非常好的時間穩定性。如果保持在較小溫度範圍內,這些二極體通常具有非常低的噪聲和非常好的時間穩定性,因此其適用於基準電壓變化必須儘可能小的應用。
  • 強化規劃引領,加快建設一流現代化配電網
    配電網涉及電壓等級多、覆蓋面廣、項目繁雜、工程規模小,同時又直接面向社會,與城鄉發展規劃、用戶多元化需求、新能源和分布式電源發展密切相關,建設需求隨機性大、不確定因素多,需要精細化規劃和精益化管理,這方面公司與國際先進水平有明顯差距,配電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舊突出,粗放式發展的局面尚未根本轉變。
  • 什麼是配電網,由哪幾部分組成?低壓配電網的接地形式有哪些?
    在電力網中起重要分配電能作用的網絡就稱為配電網;配電網按電壓等級來分類,可分為高壓配電網(35—110KV),中壓配電網(6—10KV,蘇州有20KV的),低壓配電網(220/380V);在負載率較大的特大型城市,220KV電網也有配電功能。  按供電區的功能來分類,可分為城市配電網,農村配電網和工廠配電網等。
  • 一種低電壓帶隙基準電壓源的設計
    0 引言 基準電壓是數模混合電路設計中一個不可缺少的參數,而帶隙基準電壓源又是產生這個電壓的最廣泛的解決方案。在大量手持設備應用的今天,低功耗的設計已成為現今電路設計的一大趨勢。
  • 利用電力物聯網技術,實時識別配電網的斷線故障
    本文為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合理、實用,能對斷線進行實時定性監測的基於無線網絡的配電網斷線故障識別裝置。1 配電網斷線故障簡介1.1 配電網架空線架構配電網是由架空線路、電纜、配電變壓器、開關、無功補償電容和一些其他設施所組成,在電力網中起著重要的分配電能的作用。
  • 配電網降低損耗的技術措施有哪些?
    降低損耗的技術措施有:  1.合理調整運行電壓。通過調整變壓器分接頭、在母線上投切電力電容器等手段,在保證電壓質量的基礎上適度地調整運行電壓。因為有功損耗與電壓的平方成正比關係,所以合理調整運行電壓可以達到降損節電效果。  2.合理使用變壓器。配電變壓器的損耗是配電網損耗的主要組成部分。
  • 配電網單相高阻接地保護的新方法,解決故障識別和切除難題
    中性點經小電阻接地方式被廣泛用於解決配電網單相接地故障識別的難題,但是在過渡電阻的影響下,零序電流保護易出現拒動,可得導致更為嚴重的設備和人身安全問題。研究背景配電網對地電容電流不斷增大,使得單相接地故障電流增大,電弧不易熄滅,容易產生間歇性弧光接地過電壓,使得中性點直接接地和經消弧線圈接地的配電網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小電阻接地方式因具有單相接地故障過電壓水平低、保護實現簡單等特點,逐漸成為了配電網主要的中性點接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