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新能源高比例併網,電網如何應對?

2021-01-09 國際電力網

隨著我國作出「碳達峰、碳中和」承諾,並要求到2030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十四五」期間勢必將有更多清潔能源併網,新能源滲透率將進一步提高。這意味著電力系統需要接納更多的波動性電源。事實證明,跨區互聯電網通過採用更靈活優化的運行方式,統籌送受端調峰安排,在空間維度實現互聯互濟,可有效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

「十四五」即將開局,作為能源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平臺——電網將如何發展?多位受訪業界人士近日表示,「十四五」期間,電網將向著以電為中心的能源網際網路演進,跨區輸電通道容量將呈增長態勢,近期電網則以發揮資源配置作用為主。同時,能源與信息技術融合實現雙向友好互動,除提升需求側靈活調節能力外,還可滿足「十四五」及中長期高峰用電和大規模新能源消納需求。

全國互聯電網將不斷強化

截至目前,我國除臺灣地區外電網已基本實現互聯。其中,華北電網和華中電網採用交流實現同步聯網,其餘大區電網之間通過直流實現異步互聯。截至目前,我國在運特高壓達「13交16直」,其中,國網經營區有「13交12直」,南網經營區有「4直」。在業內人士看來,我國電網網架結構日漸優化,電網作為大範圍、高效率配置能源的基礎平臺,其重要性愈加凸顯。

國網能源院預測數據顯示,我國跨區輸電通道容量將持續增長,全國互聯電網將不斷強化,2035年、2050年跨區輸電容量將達4億、5億千瓦以上,這反映出在高比例清潔能源背景下堅強互聯大電網的必要性。

國網能源院不久前發布的《中國能源電力發展展望》報告指出,未來電網大範圍資源配置能力將持續提升,西北地區、西南地區為主要送端,華東地區、華中地區和華北東部地區為主要受端,資源富集區外送規模將呈逐步擴大趨勢,尤其在2035年前將保持快速發展。資源配置與調節互濟是未來跨區互聯電網的兩大主要功能,近期電網仍以發揮資源配置作用為主。

國網能源院電網發展綜合研究所所長韓新陽對記者表示,「十四五」期間,為更好地銜接電力系統發展需求,電網將向著以電為中心的能源網際網路演進,能源網際網路三大體系——能源網架體系、信息支撐體系、價值創造體系建設成為重要內容。其中,能源網架體系是能源網際網路的物理基礎,對遠距離大規模資源優化配置具有基礎性、保障性作用。

更多新能源對電力系統提出新要求

國網總經理助理趙慶波認為,新徵程、新格局、新目標決定了「十四五」電力發展的重點和難點是新能源,新能源進一步發展決定了發電形態、電網形態、消費形態需加快改變。總體來看,當前我國新能源發展模式還相對粗放,採取開發、併網、輸送、消納的簡單邏輯,尚未從系統全局的角度調整發展模式。

「『十四五』是新能源發展的關鍵時期,在發電環節,可通過技術手段、配套機制,使新能源發電具備電力平滑、能量平衡、調頻調壓的能力,支撐電力系統動態平衡;在電網環節,要進一步提高大規模新能源併網、輸送、消納和安全運行的能力。」趙慶波表示。

韓新陽介紹:「『十四五』期間,我國特高壓交流網架尤其是東中部大受端地區的特高壓交流網架及電網支撐能力將逐步加強,特高壓交直流電網運行方式更加靈活,輸電能力將不斷提升,電網跨省跨區資源配置能力和互濟調節能力將不斷加強。同時,配電網雙向智能互動、局部供需平衡、彈性恢復能力也將不斷提升,支撐業界對我國新能源跨越式發展的預期。」

此外,國網能源院電網發展綜合研究所研究員代賢忠還認為,未來應立足服務大規模新能源消納和多元化新興負荷用能需求為目標,推動縱向源網荷儲協同互動、橫向電熱氣冷多能互補,實現能源生產消費的安全接入、靈活轉換、高效輸送、便捷存儲、經濟使用,不斷創新迭代能源網際網路新業務、新業態、新模式,支撐電網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承載能力邁上新臺階。

配電網是能源網際網路重點環節

當前,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5G等為代表的數位技術正加速與電網深度融合。

韓新陽認為,能源網際網路業務服務是能源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企業和用戶已形成的發展共識。數位技術與能源系統將深度融合,完善能源網際網路信息支撐體系,打造能源網際網路價值創造體系,提高能源網際網路業務服務水平,提升能源網際網路傳統價值和新興價值的含金量。

同時,通過開展智能終端、邊緣計算、數據中臺和雲計算等能源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可提升能源網際網路的狀態感知能力、調度控制能力、智能互動能力、經濟運行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尤其是需要打破條塊分割的傳統數據和業務壁壘,構建開放包容、協同高效的能源網際網路數位化支撐體系,打造能源網際網路大數據平臺,支撐能效服務、市場交易、數據增值、金融服務、企業和經濟社會治理等能源網際網路新業務、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韓新陽說。

趙慶波也認為:「未來能源利用形態將發生重大變化,電能的應用範圍將更加廣泛,電網形態升級將推動能源利用實現電氣化、智能化、網絡化。」未來電網將匯聚各方力量,建設各類主體深度參與、高效協同、共建共治共享的能源網際網路生態圈。此外,配電網貫穿電力生產、傳輸、存儲、消費全鏈條,具備能源網際網路全要素,是發展的重點環節。


相關焦點

  • 「十四五」新能源高比例併網 電網如何應對?
    //guangfu.bjx.com.cn/news/20210108/1128202.shtml 2021-01-08 隨著我國作出「碳達峰、碳中和」承諾,並要求到2030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十四五
  • 大規模新能源接入電網 電力系統直面併網挑戰
    新能源高比例併網,將給電力系統帶來哪些挑戰?「十四五」時期,如何應對和解決這些挑戰?成為專家熱議的焦點。未來高比例新能源電量的電力系統將從局部地區逐步向全國擴展。」郭劍波指出。  中電聯行業發展與環境資源部副主任張琳表示,「十四五」時期,「風光」將成為可再生能源開發的主題增量。「根據預測,2025年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均突破4億千瓦,非化石能源裝機佔比將超過50%,電力碳排放強度將降低5%。」
  • 電力系統低碳轉型關鍵在於消納高比例新能源
    「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間電力系統將呈現如下低碳發展態勢:一是新能源裝機規模將快速提升。「十四五」期間,新能源將實現「倍增」式發展,按年均增長1.2億千瓦規劃,其中風電4500萬千瓦,光伏7500萬千瓦。2025年新能源裝機量將達到約11億千瓦,較2020年提高一倍以上,新能源裝機佔比約35%。
  • 分布式光伏「十四五」前景幾何?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在即將到來的「十四五」,分布式光伏的前景如何呢?   11月26日,第四屆分布式光伏嘉年華在蘇州舉行,逾600名行業人士到現場參加了此次會議,共同探討分布式光伏在「十四五」期間的機遇與挑戰。   與會嘉賓普遍看好分布式光伏的發展前景。
  • 十四五、光伏補貼、光儲充……11月光伏政策精選來了!
    十四五、光伏補貼、電力交易、光儲充、BIPV……剛剛過去的11月,光伏重磅政策接連發布!據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統計,上月共有29項光伏相關政策發布,其中國家層面8項,地方層面21項。國家層面「十四五」規劃時至年尾,萬眾期待的「十四五」規劃內容有逐步公開。
  • 如何實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情景下的電力安全穩定運行
    如何實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情景下的電力安全穩定運行 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來源:能源雜誌 作者:程婉靜 2021-01-13 09:13:09
  • 平價時代,光伏發電如何從「適應電網」走向「支撐電網」?
    隨著在電力系統中的佔比不斷提升,高比例光伏發電可靠併網問題日益凸顯,已經嚴重製約了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由於受資源和氣候環境等因素影響,光伏電站常常位於電網結構較為薄弱的地區。網架結構脆弱,短路容量小,容易形成接入末端弱電網的局面。同時,在偏遠地區,弱電網,長距離傳輸,高壓直流輸電等各種因素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也會給光伏電站的友好併網帶來挑戰。
  • 風光資源豐富尚待開發 東北地區探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統
    如今,東北地區大力發展光伏、風電、儲能、氫能等,嘗試採用能源網際網路等先進的技術理念,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發展可再生能源是能源轉型的重要途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併網是未來我國電力系統的重要特徵。然而,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併網為電力系統帶來嚴峻的挑戰,將改變電力系統的結構形態。在此情況下,東北能否走上「風光之路」?
  • 年度重磅丨20位業內專家寄語「十四五」開局之年
    可以說誰掌握了減排的主動,誰就在未來的國際投資貿易格局中佔領了先機,應對氣候變化將會成為未來各國競爭的新的制高點。 根據國際能源署最新展望,清潔能源可以在2030年前滿足全球新增能源的全部需求。同時,隨著我國風光發電佔比的不斷提高,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將接入電網,這迫切需要提升包括源、網、荷、儲在內整個系統的靈活性,尤其是推動需求側響應的廣泛應用。
  • 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劍波:適應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電源電網都要改變
    針對高比例新能源系統與能源網際網路、高比例新能源系統帶來的高效消納、安全運行和機制體制等巨大挑戰。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除了消納挑戰外。  「隨著技術發展和成本降低,新能源必將迎來持續高速發展時期,將會從局部地區開始逐步形成一個新能源電力、電量高佔比的電力系統。」
  • 世界首臺電壓源型風電機組成功併網
    風電併網從「跟隨式」到「形成式」 我國是新能源裝機最多、發展最快的國家,如何構建以新能源發電為主力電源的新型電力系統已成為能源領域面臨的重大科學與工程問題。 「2019年全國風電新增併網裝機2574萬千瓦,累計裝機2.1億千瓦。
  • 西北電網最高負荷突破1億千瓦,電力調控中心積極應對高負荷
    打開APP 西北電網最高負荷突破1億千瓦,電力調控中心積極應對高負荷 電網智囊團 發表於 2020-12-02 11:06:56
  • 未來,我國電網面臨著什麼?
    展望未來,電網面臨的主要矛盾發生改變:一方面來自於新能源大體量發展,帶來新能源高比例滲透和大幅波動的特徵。要應對上述挑戰,電網的建設思路需要發生轉變,以動態方法處理電網狀態、以系統思維和生態理論來構建電力系統要素之間的關係,在十四五期間,開展網架建設、推動要素髮展、實現高效協同,構建能源網際網路,是解決上述挑戰的主要路徑。
  • 我國抽水蓄能佔比仍然較低 新能源高比例發展激活其應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核心閱讀:抽水蓄能電站作為新能源供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電力系統中,其平抑風光電波動性、反調峰特性的優勢愈發凸顯。「當前,以風電和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持續發展,為抽水蓄能發揮調峰調頻價值帶來巨大空間。」在日前舉辦的「2020新能源+抽水蓄能高質量國際合作視頻研討會」上,中國新能源海外發展聯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世國表示,抽水蓄能是迄今為止部署最多的儲能方式,也是目前最具規模性和經濟性的電能貯存形式,是解決電網調峰調頻及事故備用的最成熟工具。
  • 風電大基地帶來併網新挑戰
    由此,風電大規模併網問題再次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局部大規模風電併網再次帶來挑戰國家電網調度控制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裴哲義在日前舉行的「大基地時代——決戰風電併網」線上會議中指出,伴隨風電大基地項目開發,新能源將在局部大規模併網,這將對電網穩定性帶來一定挑戰。
  •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統離我們還有多遠?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鄭聲安指出,當前,以解決資源環境挑戰、從根本上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新一輪全球能源轉型已經啟動,構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統成為實現低碳能源轉型的關鍵。風光發電很快將告別補貼隨著風電、光伏行業即將迎來平價上網時代,可再生能源提質增效的步伐也進一步加快。
  • 淺析併網光伏發電系統對電網電能質量的影響
    光伏發電系統併入常規電網,與之共同承擔發供電任務,即形成併網光伏發電系統。相對於獨立光伏發電,擁有諸多優點的併網光伏發電,受到了各國極力地推崇和大力地發展。因此,併網光伏發電系統也就成為全球綠色新能源領域的研究熱點。
  • 制定<風電併網技術標準>有望破解風電併網難題
    《併網標準》中提出的風電機組技術規定也引起眾多人士的異議。華電新能源公司一位工程師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如果對風電場內的單機進行過多併網方面的技術要求,會給風電場整體的控制和運行帶來限制,導致併網策略不能靈活應對電網的各種狀態,也因此會增加風電場的運營成本。而大連重工集團的一位人士則直接對記者說,即使提出有關風電機組的技術規定,也應該統一列入對整機設備的相關技術標準中。
  • 新能源應成為主角 新建火電要慎重
    近日,「新電改破局五周年,從蹣跚學步到披荊斬棘——聚焦電力輔助服務和容量市場主體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專家、學者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的實現路徑進行了探討。「從目前大部分研究結論來看,在2040-2045年整個電力系統可能就要實現近零碳排放,到2050年左右整個能源系統就要實現近零碳排放。
  • @風電人,你們想要的十四五風電「藏寶圖」來了!
    那麼,在還有1個月就到2021年的時間點上,全國各個省份對於風電產業的政策態度如何?在「十四五」期間,給與風電的規劃空間又有多大?;省電網發展「十四五」規劃、省充電基礎設施發展「十四五」規劃列為省級備案專項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