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臺電壓源型風電機組成功併網

2020-12-05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國能源報】;

7月9日至11日,世界首臺電壓源型風電機組在國家能源大型風電併網系統研發(實驗)中心張北試驗基地完成併網調試。經過一周多的考驗,截至7月16日,電壓源型風電機組平穩度過測試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穩定運行。

風電併網從「跟隨式」到「形成式」

我國是新能源裝機最多、發展最快的國家,如何構建以新能源發電為主力電源的新型電力系統已成為能源領域面臨的重大科學與工程問題。

「2019年全國風電新增併網裝機2574萬千瓦,累計裝機2.1億千瓦。風電已成為多個省網區域內的第二大電源,正經歷由補充性能源向替代性能源的角色轉變。」中國電科院新能源中心副主任秦世耀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風電穿透率不斷提高以及特高壓輸電項目的逐步投運,電力系統的網源結構與運行方式正發生著深刻變化,高比例風電接入電力系統增大了系統調壓、調頻壓力,風電大規模集中接入地區電網運行風險加大,安全裕度降低,提升大規模風電的「電網友好型」控制水平已迫在眉睫。

為滿足大規模風電接入後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需求,圍繞高滲透率風電電力系統高度電力電子化伴生的系統頻率和電壓穩定等的核心問題,中國電科院依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大容量風電機組電網友好型控制技術」,聯合整機製造企業運達風電、風電變流器製造企業陽光電源、合肥工業大學等形成產學研聯合攻關團隊,開發了電壓源型風電機組,擺脫了傳統電流源型風電機組「跟隨式」的控制思維束縛,開拓了電壓源型風電機組「形成式」的新格局。

為百分之百新能源電力系統提供支撐

「電壓源型風電機組的成功研發,突破了傳統控制模式下電網的風電極限裝機容量限制,拓展了風電的市場容量和應用前景,為實現百分之百新能源電力系統提供了重要的裝備與技術支撐,對構建我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意義重大。」秦世耀強調。

「不同於跟隨式併網控制,電壓源型風電機組通過模擬同步發電機組轉子運動方程,直接控制其輸出電壓幅值和相位,具有自同步電網特性,屬於『形成式』併網控制。」秦世耀介紹,其能夠主動支撐電網頻率/電壓穩定,並對系統提供慣量/阻尼支撐,對外呈現電壓源控制特性,特別適用於新能源佔比較高的弱電網環境,甚至是獨立組網運行。

此外,據中國電科院新能源中心相關負責人解釋,一直以來,風電等新能源發電通過快速控制的電力電子變流裝置併網,屬於電網「跟隨式」控制,其不主動響應系統頻率/電壓變化,缺乏主動支撐能力,僅適用於以同步機為主導的電網環境。隨著風電的進一步發展,系統的常規同步發電機組被風電機組大量替代,高比例風電系統穩定水平持續下降,在大功率缺失或系統故障情況下,極易引發系統解列與崩潰事故。而在以新能源發電為主導電源的新型電力系統中,風電若要取代常規同步發電機組的主導地位,就將必須承擔起建立系統電壓和維持系統實時能量平衡的義務。

使風電具備組網和調節電網能力

「電壓源型控制改變了原有的風電機組控制邏輯,需要從變流、主控電控系統以及機械載荷優化等角度開展全面攻關。」秦世耀告訴記者,在電壓源型風電機組的研發過程中,項目團隊攻克了多個技術難關。

針對如何化解電壓源型風電機組輸出有功功率的穩態和動態特性的調節矛盾,秦世耀表示,項目團隊召開了多次技術研討,部署了從「機理研究—數字仿真—半實物試驗」研究路線,最終通過優化控制環節,加快功率響應,補償系統阻尼,增加動態調節自由度,實現了風電機組有功輸出動態和穩態特性的解耦。又比如,電流源和電壓源無縫切換問題,頻率大擾動下的功率超限問題等,項目團隊都逐一突破,並積累了豐富經驗。

「此次研發的電壓源型風電機組順利併網,標誌著世界首臺電壓源型風電機組橫空出世,我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風電裝備已引領世界科技前沿。」秦世耀坦言,電壓源型風電機組是面向高比例風電電力系統設計的主力裝備,具有自主支撐電網頻率、電壓的天然優勢,在未來以新能源為主力電源的電力系統中將承擔組網及調節任務,此外,在微電網領域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相關焦點

  • 首臺國產陸上「箱變頂置」風電機組併網
    三湘都市報12月3日訊(記者 潘顯璇 通訊員 錢勇亮 徐夏晨)今天,記者從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稱中車株洲所)獲悉,由該公司研發的WT3300D146風電機組,近日在雲南火木樑風電場成功併網。
  • 東方風電內蒙古包頭固陽懷朔二期項目首臺機組成功併網發電
    12月1日,固陽懷朔二期項目首臺機組成功併網發電,這是東方風電併網發電的首臺商業化運行4.2兆瓦風電機組。東方能源內蒙公司固陽虹景懷朔項目位於內蒙古包頭市固陽縣,總裝機容量50.4兆瓦,計劃投資3.5億元,安裝12臺東方風電自主研製的DEW-D4200-155型永磁直驅風電機組。
  • 制定<風電併網技術標準>有望破解風電併網難題
    其中,對風電場的技術要求包括風電場接入系統、有功功率、無功功率、電能質量等8個方面,對風電機組的技術要求則包括有功功率控制、無功功率控制、頻率調節能力、低電壓穿越能力4個方面。其中,風電機組是否要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歷來是電源與電網企業在解決併網難問題上最大的爭議點之一。  低電壓穿越是指當電網故障或擾動引起風電場併網點的電壓跌落時,在一定電壓跌落的範圍內,風電機組能夠不間斷併網運行。
  • 中車株洲所引領風電技術新風向 國產首臺陸上「箱變頂置」風機併網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3日訊(記者 周月桂 通訊員 錢勇亮 徐夏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今天發布信息稱,由該公司研發的WT3300D146風電機組,近日在雲南火木樑風電場成功併網。該機組將原有的地面箱式變壓器集成為機艙模塊,成為國產陸上首臺應用箱變頂置結構的風電機組。據介紹,傳統的風電機組採用的是塔外箱式變壓器,主要安裝在風機附近的地面,通過輸電線纜連接安裝在風機頂部機艙的發電機。但隨著風電機組逐漸往大型化發展,塔高逐漸增加,變壓器與發電機之間的距離也不斷增加。
  • 國產首臺陸上「箱變頂置」風機併網 中車株洲所引領技術新風向
    紅網時刻12月3日訊(通訊員 錢勇亮 徐夏晨 記者 劉馳鋒)12月3日,紅網時刻記者從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稱「中車株洲所」)獲悉,由該公司研發的WT3300D146風電機組,近日在雲南火木樑風電場成功併網。
  • 世界首例!我國首臺汽輪機高位布置發電機組首次併網一次成功
    12月3日20時36分 ,世界首例、我國首臺汽輪機高位布置發電機組-國家能源集團國華電力錦界電廠5號機組首次併網一次成功,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高位布置結構偏擺參數在正常範圍內,標誌著世界首例汽輪機高位布置發電機組正式進入帶負荷試運階段,為後續投入商業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 我國首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併網發電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朱雪黎)7月12日21時25分,由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和中國三峽集團聯合開發的我國首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興化灣二期海上風電場成功併網發電,這是目前我國自主研發並投入運行的單機容量亞洲地區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海上風電機組,刷新了我國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新紀錄。
  • 青海都蘭諾木洪一號5萬千瓦風電項目首颱風機併網成功
    11月15日,由電建公司投資、建設、運營的都蘭諾木洪一號5萬千瓦風電項目首颱風機併網成功,標誌著該項目正式進入發電運行階段。本項目位於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諾木洪地區,海拔2930米至3120米,地貌類型為荒漠沙地,地形開闊平坦,裝機規模50兆瓦,設計安裝23臺單機容量2.2兆瓦的風力發電機組,配套採購安裝建設23臺(套)塔筒、混凝土基礎、箱式變壓器。
  • 大型風電場及風電機組的控制系統
    同時,我國也是利用風能資源進行風力發電、風力提水較早的國家,到1996年底,我國小型風力發電機組保有量達15萬臺,年生產能力為3萬臺,均居世界首位。2 風力發電機組的類型2.1 恆速恆頻與變速恆頻在風力發電中,當風力發電機組與電網併網時,要求風電的頻率與電網的頻率保持一致,即保持頻率恆定。
  • 決戰風電併網:大基地時代併網消納之困何解?
    伴隨這一國內首個平價風電大基地的開工,中國風電大基地開發正式進入以平價為顯著特徵的2.0時代。大基地併網與一般的風電併網不同。在開發建設過程中,當千萬千瓦級基地風電大規模併入電網,併網點的電壓穩定、頻率穩定對電網安全至關重要。如何安全穩定的接入電網,對開發企業、整機商和電網將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 金風科技2.5MW直驅永磁機組成功併網
    本報訊 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其中標的國家「風光儲輸」示範項目15臺2.5MW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組已成功併網運行。   國家「風光儲輸」示範項目位於河北張家口,是財政部、科技部、能源局及國家電網公司共同推出的國家「金太陽工程」重點項目,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集風電、光伏發電、儲能及輸電工程四位一體的可再生能源項目。   金風科技2.5MW直驅永磁機組自2011年初開始投入批量生產,首臺樣機則早於2010年2月就在北京官廳併網運行,截至目前已發電量超過700萬度。
  • 華潤電力中西大區南陽新野50MW風電項目首颱風機成功併網
    從華潤南陽新能源公司獲悉,華潤電力中西大區南陽新能源公司新野50MW風電項目首颱風機於11月13日成功併網。據悉,新野50MW風電項目位於新野境內施庵、溧河鋪鎮一帶,距新野縣城約16km,總裝機容量為50MW,屬典型平原風電項目。
  • 風電低電壓穿越改造 成本應該由誰來承擔
    連續的風機脫網事故迫使國家電監會5月9日下發《關於切實加強風電場安全監督管理、遏制大規模風電機組脫網事故的通知》,要求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的機組,要儘快制定切實可行的低電壓穿越能力改造計劃,督促設備製造廠商配合實施。6月23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透露,風電併網技術國家標準的首次審核已經結束,將由國家電監會進行二次審核。該標準的核心即為要求風機具備低電壓穿越技術。
  • 國產最大功率直驅式風電機組批量併網發電
    據湖南在線-湖南日報3月6日報導3月5日,湘電集團湘電風能有限公司研製生產的我國首批13臺2兆瓦直驅式風力發電機組,在大唐漳州六鰲風電場成功併網運行。專家組在嚴格審核試驗數據後當場宣布,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國家風機穩定性運行試驗標準。
  • 風電併網對電網影響淺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522.htm1、風力發電機主要形式分析風電併網的影響,首先要考慮風力發電機類型的不同。不同風電機組工作原理、數學模型都不相同,因此,分析方法也有差異。
  • 淺析丨風電併網有何電網影響?
    因此,風電併網運行對主電網運行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分析風電場併網對電網影響是風電事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同時也是電網部門安全、經濟運行的一個新課題。一、風力發電機的類型分析風電併網的影響,首先要考慮風力發電機類型的不同。不同風電機組的工作原理、數學模型都不相同,因此分析方法也有所差異。目前國內風電機組的主要機型有3種,每種機型都有其特點。
  • 我國東北地區首個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併網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11月25日15時52分,隨著#45風機併網發電,標誌著三峽新能源大連市莊河Ⅲ(3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正式全容量併網,成為東北地區首個建成達產的海上風電項目。
  • 三相電壓源型高頻鏈逆變器電路
    三相電壓源型高頻鏈逆變器電路 佚名 發表於 2009-12-08 12:54:31 三相電壓源型高頻鏈逆變技術    現代逆變電源主要向如下幾個方向發展
  • 中廣核陽江南鵬島海上風電項目風電機組全部...
    該項目73颱風電機組已全部完成吊裝,標誌著國內首個單體大容量海上風電項目主體工程完工,目前正在進行風機調試併網工作,計劃在年底完成風機帶電投運工作。項目建成後,預計每年提供上網電量達10.3億千瓦時。
  • 為什麼大基地併網雙饋機型更具優勢?
    電網公司旗下某權威研究機構的特高壓接入清潔能源專題研究報告顯示:「建議本工程風電機組應滿足《風力發電機組故障穿越能力測試規程》中對風電機組的1.3pu高電壓穿越能力要求;同時由於雙饋風電機組具有較好的故障過電壓恢復特性,建議風電場採用雙饋型風電機組。」大基地安全併網,為什麼雙饋機組備受專家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