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低電壓穿越改造 成本應該由誰來承擔

2020-11-23 騰訊網

近期國內一些風電基地不斷發生風電機組脫網事故,對此,管理部門要求目前運行的風機必須具備低電壓穿越功能。雖然政策面的壓力越來越大,但由於改造涉及的成本較高,對於這部分費用到底誰來承擔,目前風電產業鏈各方的理解卻不盡相同。

2月24日,甘肅中電酒泉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橋西第一風電場598颱風電機組脫網;4月17日,甘肅瓜州協合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幹河口西第二風電場702颱風電機組脫網;4月17日,河北張家口國華佳鑫風電場644颱風電機組脫網。

連續的風機脫網事故迫使國家電監會5月9日下發《關於切實加強風電場安全監督管理、遏制大規模風電機組脫網事故的通知》,要求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的機組,要儘快制定切實可行的低電壓穿越能力改造計劃,督促設備製造廠商配合實施。6月23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透露,風電併網技術國家標準的首次審核已經結束,將由國家電監會進行二次審核。該標準的核心即為要求風機具備低電壓穿越技術。初審結束,意味著距離強制性要求風機具備低電壓穿越功能的時間越來越近。

雖然政策面的壓力越來越大,但由於改造涉及的成本較高,對於這部分費用到底誰來承擔,目前風電產業鏈各方的理解卻不盡相同。

事故頻發

過去十年時間,是我國風電快速發展的時期,「十一五」期間我國風電裝機容量更是連續5年實現翻番。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風電裝機總容量達到4473.3萬千瓦,成功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由於技術的限制,在風電初始發展期,一些風機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這也導致近期一些風電基地不斷發生風電機組脫網的事故。

2月24日,甘肅中電酒泉風電公司橋西第一風電場出現電纜頭故障,導致附近16個風電場的598颱風電機組脫網,損失風電出力84萬千瓦,佔事故前酒泉地區風電出力的54.4%。

4月17日,甘肅瓜州協合風電公司幹河口西第二風電場一個箱變高壓側電纜頭擊穿,事故帶來的系列反應造成702颱風電機組相繼脫網。事故前後持續達10分鐘之久,損失風電出力1006.2兆瓦,較酒泉事故脫網風機和損失風電出力均增加約兩成。

同日,河北張家口某風電場箱式變壓器發生短路事故,引起的系列反應造成644颱風機相繼脫網,損失風電出力佔事故前張家口地區風電出力的48.5%,波及華北電網主網。

「如此大規模風電機組集中脫網,導致電網系統電壓、頻率大幅度波動。」國家電監會安全監管局副局長李英華表示,上述事故在設備製造方面,已投運風電機組多數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不滿足接入電力系統的技術規定,在電網出現故障導致系統電壓降低時容易脫網。在風電場接入方面,大規模風電場接入管理不嚴,投運風電機組未執行併網協議規定的低電壓穿越能力承諾,併網風電場未通過併網安全性評價便接入電網運行。

為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國家電監會要求併網運行風電機組必須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的要儘快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造計劃。

百億改造成本

目前,國內風機製造企業新推出的風機機型都具備了低電壓穿越能力,舊風機的升級改造對於設備企業來說,在技術上也不成問題。

金風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已投產風機的低電壓穿越能力改造難度並不大,只需要對控制器進行軟、硬體上的升級,每颱風機改造成本約為1萬-2萬元。

但瑞銀證券電氣行業分析師戴駿表示,採用直驅永磁技術的風電機組由於本身具備離網的自我保護功能,低電壓穿越改造技術簡單,成本較小。而一些採用其它技術路線的機組可能會面臨高昂的改造成本。「因為這不是加一個模塊就能解決的,很複雜,比如你加進了電阻,就要考慮散熱,牽一髮而動全身,是個系統工程,是風機設計時要考慮的因素。」

由於金風科技是國內為數不多採用直驅永磁技術的企業,因此其說法並不能適用於國內大多數企業。

大唐新能源公司發展規劃部副主任張新斌表示,根據他們的測算,一颱風機要進行低電壓穿越能力改造,最低價是50萬元。

專家表示,國內的風機製造企業有幾十家,每家的技術路線不一樣,有雙饋,有直驅,相同技術路線下又有不同的機型,改造成本肯定不一樣。根據該專家的測算,一颱風機的改造成本為10-50萬元不等。

為何各界的測算,差距如此之大呢?專家表示:「因為有的改造可能要牽涉到更換零部件,比如整個控制器可能都要更換,那樣成本就非常高,有的則只需要升級軟體,成本就很低。」

如果按照大唐新能源最低50萬元每臺的改造費用計算,國內風電企業和設備商為風機改造所支付的費用將超過百億元。

金風科技戰略與全球發展總監周彤表示,由於國內風電企業的需求,目前風機低電壓穿越技術改造已派生出一個新的市場。美國和我國臺灣地區的企業都在為國內企業提供升級改造服務,單機改造成本從30萬元至90萬元不等。

費用誰承擔

一個裝機容量為30萬千瓦的風電場,按每颱風機為3兆瓦計算,風機數量為100臺,如果一颱風機的低電壓穿越改造費用達到50萬元,這樣一個風電場的改造費用將達到5000萬元。

而據戴駿測算,如果按照每颱風機增加45萬元改造成本來計算,一臺1.5兆瓦的風機成本將上升10%。由於近年嚴重的棄風現象,已經使得風電產業的利潤率由最高時的12%以上下降到10%以內,關鍵設備成本10%的增加對他們無疑是不小的包袱。

因此,如此龐大的改造成本到底是該由風電運營商承擔,還是由設備廠商承擔成為業界爭論的話題。

在張新斌看來,如果風電運營商與設備製造商在籤訂供貨合同時,就已經明確風機必須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而設備製造商提供的風機卻不具備該項能力,那這部分風電場的改造費用,無疑應由設備廠商來承擔。如果雙方籤訂的合同中,沒有明確這一點,則應由雙方協商,制定解決辦法,共同承擔。

然而設備製造商卻有不同的看法,國電聯合動力風電設備技術研究所所長秦明表示:「合同明確的風場,這筆改造費用由設備製造商承擔,是合理的。但對於前幾年投運的、合同裡又沒有明確要求的,由設備製造商來承擔卻有點不合適。舉一個例子,一個人買了臺黑白電視機,過了幾年,彩色電視機出來了,這個人說不行,為什麼你這個電視機不具備彩色顯像的功能,要給我換彩色顯像管,你說合理嗎?」秦明認為,風電低電壓穿越功能是一個新技術,在過去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政策和用戶都沒有提出類似要求。現在技術進步了,這項技術要成為普遍的功能,這個時候再回過頭來對設備企業提改造的要求,設備製造商確實應該改,但如果費用還要由設備製造商來承擔,就不太合適了。

金風科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金風科技生產750千瓦的風機供應給風場時,風場並沒有要求設備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因此我們認為這部分改造需要風場自己承擔。而隨後生產的1.5兆瓦及以上風機時,風場均要求設備商具備該功能,因此升級改造的費用將由我們承擔。」金風科技併網技術部總監黃遠彥表示,應用金風科技風機的所有風電場都已從4月份開始進行風機軟硬體的升級改造,以具備低電壓穿越功能。公司所有1.5兆瓦的風機都需要升級改造,今年年底前所有風機將改造完畢。

相關焦點

  • 風力發電機變流器及其低電壓穿越
    為提高風能利用效率,降低風電成本,風電機組單機容量大型化是風電技術發展的大趨勢,採用變速變槳距調節技術已經成為mw級以上大型風電機組的重要特徵;在目前的變速恆頻風電系統中,使用雙饋感應發電機(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dfig)的雙饋型風電系統市場份額最大,使用永磁同步發電機(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
  • 風機改造為風電變流器帶來契機
    風電裝機容量快速擴張,事故不斷引發變流器改造需求。根據中國風能協會的統計,截止2010 年,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已達44.73GW,相對於技術可開發量的297GW,開發率已達到15.1%。根據規劃,2015年我國風電規模將超過90GW,到2020 年將達到150GW 以上。
  • 制定<風電併網技術標準>有望破解風電併網難題
    《併網標準》中提出的有功功率調節和風電場低電壓穿越能力的要求,並非所有的風電場都適合,應該針對接入電網的不同情況加以區別對待,否則只會增加成本,而起不到應有作用。「小規模的風電場接入一個比較大的輸電網絡時,是否具備有功功率控制能力對於電網的影響是沒有區別的。」秦海巖說。  《併網標準》中提出的風電機組技術規定也引起眾多人士的異議。
  • 風機改造催生變流器行業發展契機
    雖然我國風電行業維持了近10年的高速增長,但由於低電壓穿越能力不足,大規模風機脫網事故對電網造成了巨大衝擊。目前國內運行的大部分風機都沒有加裝低電壓穿越模塊,還有部分以前加裝的也不能滿足電科院的最新要求,不斷發生的脫網事故將引發變流器改造需求。行業整改催生風電變流器廣闊市場。
  • 電能質量問題-晃電、電壓暫降/驟降與低電壓穿越的區別?
    這種情況一般僅在該線路上發生故障時才會出現,而相鄰的非故障線路上都將發生不同程度的電壓暫降。我們不應該混合電壓驟降(由傳輸/配電故障引起),電壓波動(啟動大電機),電壓瞬變,開關幹擾或故障擾動(導致凹陷)等概念。電壓驟降不同其他電壓瞬變或由不同事件引起的波動。可以從IEC或IEEE中了解。
  • 風電併網檢測:風機質量不過關 參數設置不當
    、參數設置不當等屢遭詬病中電新聞網記者 於海江   「在對2011年以前併網的、需要低電壓穿越能力改造的風電場檢測中,一次抽檢通過率僅為60%。」中國電科院新能源研究所副所長劉純在9月6日召開的風電併網檢測發布會上表示。在劉純看來,風機「體檢」合格率如此之低背後的原因首先是風機本身的質量不過關,控制策略存在缺陷,參數設置不當。  而正在運行的風機出現問題則還與施工質量、維護不當等有關。
  • 一種新型風電電壓跌落檢測方法的研究
    摘要:隨著風電併網的發展,電網對電能質量的要求越來越嚴格,這就要求風力發電機組具有低電壓穿越(LVRT)能力,首先就突出了如何應對電壓跌落的重要性。根據矢量檢測原理,設計了一種鎖相環(PLL)來檢測電壓跌落。
  • 風電搶裝時代如何解決併網難題?
    風電場大多處於電網末梢,大規模接入後,風電大發期大量上網,電網輸送潮流加大,重載運行線路增多,熱穩定問題逐漸突出。以甘肅酒泉地區為例,2007年以來風電、小水電快速發展,送出矛盾加劇,儘管採用過負荷切機以及變電站分裂運行等措施來提高輸送能力,但風場棄風問題仍然長期存在。
  • 東方風電10兆瓦海上風機通過高/低壓穿越測試
    11月16日,由東方電氣風電有限公司(簡稱「東方風電」)研製的國內首臺、亞洲地區單機容量最大的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興化灣二期海上風場一次通過高/低電壓故障穿越測試,標誌著該型機組具備高/低電壓故障穿越能力,即當電網出現故障時,在標準規定的故障穿越曲線範圍內,機組不但不脫網,還能為電網提供支撐,幫助電網恢復。
  • 風電裝機強勢 變流器產業火速走紅
    低電壓穿越改造的價格一般差異較大,如金風科技由於直驅機組結構簡單,改造約10多萬元;東方汽輪機改造成本最低,低於10萬元;而華銳風電由於機組設計較為緊湊,改造時需要對變流器機箱進行整體改造,價格超過20萬元。在市場規模測算的過程中,我們假定其均價為10萬元,那麼存量市場改造的市場規模合計約30億元,其中雙饋23億元,直驅約7億元。
  • 風電行業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風電行業應該向何處發力?
    目前陸上風電究竟是否具備了全面平價的條件?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曾公開表示,新增陸上風電2021年起全面實行平價,基本符合行業預期。過去10年,我國陸上風電度電成本下降了40%,除去非技術成本,大部分地區尤其是新建風電陸上項目不再需要補貼。風資源好的地區,有些地方甚至比煤電還低0.1元/千瓦時。
  • 華銳風電:夯實核心競爭力,助推能源結構轉型
    但由於我國風資源分布不平衡,資源富集地區遠離負荷中心,需要大規模集中式開發,遠距離、高電壓送電,國家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的投運對風電設備高電壓穿越能力,也因此提出新的要求。與此同時,國家層面對風電設備的國產化改造以及安全運行的日益重視,也對風電設備與服務供應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我國分散式風電進入大規模開發期
    隨著風電開發布局向中東部和南部轉移,低風速、超低風速風電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可以廣泛應用於中東部和南方低風速、山地地區,分散式風電開發具備條件。  2017年6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關於加快推進分散式接入風電項目建設有關要求的通知》,要求加快推動分散式風電開發。今年3月,國家能源局下發《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部署2018年全年工作重點。
  • 海得控制:風電變流器技術成熟 存在巨大空間
    會議交流情況主要集中在公司風電變流器業務及核電業務,交流情況如下:  評論:  問:風電變流器技術水平與國內外競爭者的比較?公司認為風電變流器產品競爭力在哪個方面?低壓穿越認證作為公司產品的亮點,在競爭中是否會有實質作用?  答:公司風電變流器是一款高質量的產品。公司認為未來風電變流器產品競爭力的主要體現是:質量和成本。
  • 投資高、收益低、用地難……7大難點讓分散式風電難取經分布式光伏!
    「分散式風電只能理解為一是比較分散,不是集中連片,單個風場的規模比較小,二是接入電壓等級比較低。分散式風電本身也不是嚴格意義上規範的說法。根據《國家能源局關於加快推進分散式接入風電項目建設有關要求的通知》,分散風電接入電壓等級應為35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如果接入35千伏以上電壓等級的變電站時,應接入35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的低壓側),嚴禁向110千伏(66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送電。」
  • [公告]陽光電源:年產60萬千瓦風能變流器技術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2) 電網準入門檻不斷提升 風電行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國內大規模的併網,給電網的安全運行帶來的了一定的挑戰。國家電網公司從電網安全運行的角度,對風能變流器的性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包括低電壓穿越等。
  • 不同地區海上風電項目造價及成本構成!
    平價時代,海上風電直面的考驗將更為殘酷。無補貼的情況下,度電成本將成為電源側之間競爭的關鍵,尤其是煤電標杆電價取消後,經營性用電、發電,將不再計劃,全面由市場說了算。這就意味著在所謂的平價時代,海上風電的所需達成的目標不僅僅是達到此前「煤電上網電價」,而是要與,目前已經具備平價能力的陸上風電、集中式光伏乃至特高壓傳輸而來的電源,以及更為廉價的分布式光伏來競爭。顯然,步入純市場競爭階段,如何擺脫補貼依賴,實現單位造價成本逐步下降,成為當前海上風電面臨的最大挑戰。
  • 勞務派遣未買社保產生工傷 兩方都不認應該由誰承擔賠償
    雖說法律規定用工單位不得歧視勞動者,應該提供相關的福利待遇。但是現實工作中還是有很多勞務派遣員工反應在用工單位被區別對待,與正式員工待遇相差甚遠,勞動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證。勞務派遣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但可以與用工單位約定補償辦法。雖說明確的規定勞務派遣人員的工傷保險由勞務派遣公司繳納,工傷保險的責任由派遣單位承擔。但實際的派遣公司由於臨時性、流動性比較大,為節約成本有很多派遣公司不給職工買社保。不買社保如果職工產生工傷,工傷待遇的賠償全部由勞務派遣公司承擔,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 決戰風電併網:大基地時代併網消納之困何解?
    在開發建設過程中,當千萬千瓦級基地風電大規模併入電網,併網點的電壓穩定、頻率穩定對電網安全至關重要。如何安全穩定的接入電網,對開發企業、整機商和電網將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風電人都記得多年前那場轟動業內的事故。
  • 中國風電整機商裝機排名
    《2019年風電產業地圖》,公布了2019年中國風電總體裝機情況、及風電機組製造企業裝機情況數據。成立至今實現全球風電裝機容量超過44GW,28,500颱風電機組(直驅機組超過23,000臺)在全球6大洲、近20個國家穩定運行。  金風科技目前專注於風電系統解決方案、可再生能源、新業務投資孵化。公司在全球範圍擁有7大研發中心,與7所全球頂級院校合作,擁有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承擔國家重點科研項目近30項,掌握專利技術超過2,800項,獲得超過33種機型的設計與型式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