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併網檢測:風機質量不過關 參數設置不當

2021-01-08 中國電力新聞網
風電併網檢測:風機質量不過關 參數設置不當

來源: 中電新聞網      日期:13.09.12      

風電設備整體水平需進一步提升

風機質量不過關、控制策略存缺陷、參數設置不當等屢遭詬病

中電新聞網記者 於海江

  「在對2011年以前併網的、需要低電壓穿越能力改造的風電場檢測中,一次抽檢通過率僅為60%。」中國電科院新能源研究所副所長劉純在9月6日召開的風電併網檢測發布會上表示。在劉純看來,風機「體檢」合格率如此之低背後的原因首先是風機本身的質量不過關,控制策略存在缺陷,參數設置不當。

  而正在運行的風機出現問題則還與施工質量、維護不當等有關。

  價格戰帶來的惡果

  2012年9月份發布的《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2》顯示,2011年中國主要風電設備製造行業產能已達到30吉瓦以上,但2011年國內新增風機裝機容量僅為18吉瓦,這導致國產設備40%以上的產能處於閒置狀態。

  2012年產能過剩問題更加嚴重。

  事實上,從2011年開始,全球風電行業普遍出現了虧損,大部分企業面臨市場、價格的雙重壓力,在融資困難的情況下,降低成本成為風電投資企業的首選,低價格採購策略不可避免的把成本壓力轉移到整機企業上,進而下傳到零部件企業,導致整個產業鏈都拼命降低成本。

  「產品價格下降是市場競爭的結果,但是價格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個安全邊界,價格戰帶來的惡果是產品質量問題和售後服務問題,這對風電產業的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消極的影響。」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風電事業部副主任工程師趙萍告訴《中國電力報》記者。

  從單機容量上看,中國風電裝機從1.5兆瓦到3兆瓦再到5兆瓦,我國在設備上已經處於全球領先。

  但除了幾家領先的整機企業外,絕大部分還是從國外引進技術,一些關鍵零部件如齒輪、電控箱等方面中國雖然已經實現了本土化,但和國外廠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設備的可靠性問題仍然是我國風電發展中的一個薄弱環節,企業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質量的提高上。對現有風電設備進行監測,是保障質量的重要措施,對促進風電技術進步、提高風電的市場競爭力、保證風電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一針見血地說。

  監測評價體系建設十分必要

  今年5月底,國家能源局下發了《關於加強風電產業監測和評價體系建設的通知》,要求各風電相關單位建立機制,按要求報送信息。這些信息包括風電開發建設情況,風電併網運行情況,風電設備製造產業信息如風電設備出貨量、風電機組吊裝量、風電設備出口量以及風電設備可靠性、重大事故情況等等。

  事實上,作為國家能源局授權的國家級風電併網監測機構,國家風電技術與監測研究中心從2010年起組織開展了風電併網監測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43個廠家的217個型號風電機組的低電壓穿越能力監測,國內安裝的量產風電機組已100%進行檢測。

  「檢測發現,國內風機製造廠家整體水平提升明顯,檢測機型的國產化率明顯提高。但是,不同廠家在風機性能改造過程中技術水平和質量控制等方面的差異依舊很大。」劉純介紹說。

  中國風能協會從2010年起,也已經連續三年對全國風電設備質量狀況進行摸底調查,從三年的統計結果來看,我國已安裝運行的風電機組的可利用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從2010年的95%上升到了2012年的97%。零部件故障仍是導致非正常停機的主要原因,其中葉片、發電機、齒輪箱和控制系統的故障率較高。而公眾關注的「風電併網難」,在技術上主要有風電場及風電機組保護參數設置不當、控制策略缺陷、維護不當及接地措施不當等原因。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認為,信息監測和評價體系建設主要是針對併網風電設備製造產業的現狀和薄弱環節,選擇能夠反映風電設備市場趨勢及風電機組質量的指標,開展風電設備可靠性數據的實時監測和分析,推動我國風電設備的可靠性設計和可靠性試驗水平的提高,從而提高風電設備的整體可靠性水平。

責任編輯:王妍婷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

相關新聞

相關焦點

  • 風電併網對電網影響淺析
    因此,風電併網運行給電網帶來諸多不利影響。隨著風電場的容量越來越大,對系統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研究風電併網對系統的影響已成為重要課題,本文將就風電併網研究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淺述。2、風電併網對電網影響分析方法由於風速變化是隨機的,因此風電場出力也是隨機的,風電本身這種特點使其容量可信度低,給電網有功、無功平衡調度帶來困難。在風電容量比較高的電網中,可能產生電能質量問題,例如電壓波動和閃變、頻率偏差,諧波問題等。更重要的是,需分析穩定性問題,系統靜態穩定、動態穩定、暫態穩定、電壓穩定等。
  • 青海都蘭諾木洪一號5萬千瓦風電項目首颱風機併網成功
    11月15日,由電建公司投資、建設、運營的都蘭諾木洪一號5萬千瓦風電項目首颱風機併網成功,標誌著該項目正式進入發電運行階段。10月23日,項目現場組織召開了機組併網啟動會,項目各參建單位負責人和主要人員參加會議,就併網前各項準備工作進行再落實、再部署;11月9日,總承包部向青海省海西州電力公司調度中心申請升壓站併網;11月11日,總承包部接到調度同意併網調令;11月12日,項目升壓站及35千伏集電線路一次性帶電成功;11月15日,經過近一個月連續奮戰,項目終於實現成功併網。
  • 分散式風電併網破題
    「併網後出現了風電場母線電壓隨風機有功功率直線上升的現象,風電屬被動式發電,需要依靠網側電壓穩定風電出口側電壓,但當地配電網系統相對較弱,導致風機功率變化對系統電壓的影響較為明顯。我們通過對風機的有功功率及無功功率進行解耦控制,實現了風機的AVC(自動電壓控制)功能,確保風電場母線電壓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張曉朝說。
  • 風電併網系統次同步振蕩頻率漂移問題
    與傳統的次同步諧振、扭振相互作用問題的特徵不同,風電併網系統的次同步功率振蕩的頻率存在較大幅度的動態變化,主要體現為同一風電場各次事件的振蕩頻率不同和一次事件中振蕩頻率的不斷演化。因此,頻率漂移是風電併網系統次同步振蕩的顯著特徵,研究和揭示頻率漂移的內在機理將有助於防範風電併網引發的次同步振蕩失穩的風險。
  • 大規模風電併網後有功調度與控制
    但隨著風力發電技術的推廣、建設規模的擴大和風力發電產業市場化的深入,在風電設備製造、風電場運行管理、電能質量控制、風電環保問題以及風電與其它形式能源的聯合使用等方面還存在一系列技術問題,如:如何降低風電成本、風力機的設計與製造、風電併網與電能質量控制、獨立運行風電機組、儲能設備及其與其他形式能源的聯合發電等。
  • 華潤電力中西大區南陽新野50MW風電項目首颱風機成功併網
    從華潤南陽新能源公司獲悉,華潤電力中西大區南陽新能源公司新野50MW風電項目首颱風機於11月13日成功併網。據悉,新野50MW風電項目位於新野境內施庵、溧河鋪鎮一帶,距新野縣城約16km,總裝機容量為50MW,屬典型平原風電項目。
  • 風機改造為風電變流器帶來契機
    風電裝機容量快速擴張,事故不斷引發變流器改造需求。根據中國風能協會的統計,截止2010 年,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已達44.73GW,相對於技術可開發量的297GW,開發率已達到15.1%。根據規劃,2015年我國風電規模將超過90GW,到2020 年將達到150GW 以上。
  • 淺析丨風電併網有何電網影響?
    因此,風電併網運行對主電網運行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分析風電場併網對電網影響是風電事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同時也是電網部門安全、經濟運行的一個新課題。一、風力發電機的類型分析風電併網的影響,首先要考慮風力發電機類型的不同。不同風電機組的工作原理、數學模型都不相同,因此分析方法也有所差異。目前國內風電機組的主要機型有3種,每種機型都有其特點。
  • 風電併網相關問題的研究
    二:風電併網的問題及研究現狀1、主要問題:風能由於其自身特性使得它未被人們充分利用。風能資源通常遠離負荷中心,風電場的輸出隨著風速風向的變化而變化,風力發電的特性目前尚未完全明確,所以制約了風力發電的發展。
  • 我國風電併網累計裝機已達198GW 龐大風電存量催生後運維市場
    究其原因,受國家發改委2019年發布的《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政策影響,各界預測,國內陸上風電有望在2020年底前再次呈現搶裝,預期中的這波搶裝潮大概率會超過2015年時的歷史高點,達到新增裝機約35GW。不過,目前更加受到業界關注的是龐大的存量市場。
  • 華銳風電5兆瓦風機8月正式安裝
    第一財訊 華銳風電(601558.SH)有關人士6月16日在「上海國際海上風電及風電產業鏈大會」上透露,華銳風電今年5月出產6兆瓦風機之後,將在今年8月正式於東海大橋安裝我國首臺5兆瓦風機;同時,上海電氣、湘電風能及中船重工旗下企業等三家風機整機公司有望在今年下線5兆瓦風機。
  • 風電搶裝時代如何解決併網難題?
    來源:能見Eknower隨著平價時代的臨近,2020年陸上風電搶裝併網之路崎嶇難行,併網已成為搶裝潮面臨的最大風險和難題。從2018年開始,風電行業大景氣周期開啟,復甦趨勢明顯。近期,國家能源局發布的1-11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1-11月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1646萬千瓦,同比降低74萬千瓦。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為實際併網數據,儘管由於搶裝,吊裝容量有了大幅增長,然而併網並沒有增長,反而出現了下降。對於風電投資商來說,併網是吊裝完成後最為關鍵的一環。不能接入電網,就不會產生任何收益。
  • 決戰風電併網:大基地時代併網消納之困何解?
    2019年,中廣核位於內蒙古興安盟300萬千瓦風電扶貧項目正式啟動。伴隨這一國內首個平價風電大基地的開工,中國風電大基地開發正式進入以平價為顯著特徵的2.0時代。大基地併網與一般的風電併網不同。2011年2月24日,位於甘肅酒泉風電基地的橋西風電場因為併網技術問題,598臺、84萬千瓦風電機組相繼脫網……事故給彼時如火如荼的風電行業蒙上了濃重的陰影。時至今日,「新基建」下特高壓加碼,並與風電「搶裝潮」形成共振,關於風電併網的憂慮焰火重燃。
  • 制定<風電併網技術標準>有望破解風電併網難題
    日前,國家能源局組織制定的《風電併網技術標準》(下稱《併網標準》)已完成初稿,並徵求業界意見。據國家能源局相關人士介紹,《併網標準》通過制訂科學合理的技術標準,對風電併網進行規範,將著眼於提高電網對風電的接納能力,為風電大規模開發創造條件。
  • 中車株洲所引領風電技術新風向 國產首臺陸上「箱變頂置」風機併網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3日訊(記者 周月桂 通訊員 錢勇亮 徐夏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今天發布信息稱,由該公司研發的WT3300D146風電機組,近日在雲南火木樑風電場成功併網。據介紹,傳統的風電機組採用的是塔外箱式變壓器,主要安裝在風機附近的地面,通過輸電線纜連接安裝在風機頂部機艙的發電機。但隨著風電機組逐漸往大型化發展,塔高逐漸增加,變壓器與發電機之間的距離也不斷增加。
  • 山東陸上風電最大單個風機亮相 水發集團自主建設運營
    近日,水發豐遠能源有限公司在臨沂市郯城紅花鎮風電場升壓站舉行郯城偉晟紅花99MW風力發電項目併網成功剪彩儀式,標誌著郯城偉晟紅花工程30颱風機發電工作正式拉開帷幕。該項目是國內陸上風電最大的風機基礎之一,歷時兩個月零五天完成了10萬千瓦風場的基礎工程,也創造了風電史上的奇蹟。
  • 風電大基地帶來併網新挑戰
    伴隨風電「平價」時代臨近,率先具備「平價」條件的「三北」大基地重新成為開發的熱土。截至目前,國家能源局批覆多個位於青海、內蒙古、甘肅等地的大基地項目。由此,風電大規模併網問題再次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局部大規模風電併網再次帶來挑戰國家電網調度控制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裴哲義在日前舉行的「大基地時代——決戰風電併網」線上會議中指出,伴隨風電大基地項目開發,新能源將在局部大規模併網,這將對電網穩定性帶來一定挑戰。
  • 【解析】光伏風電互補如何解決併網難題?
    受季節氣候條件的影響,風電的反調峰特性顯現,參見下圖1:  在內蒙古風電機組併網的過程中,電網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面臨著衝擊,特別是在系統聯絡線以及調峰方面,困難較大。在冬季,供熱機組的調峰相對薄弱,隨著峰谷差的不斷拉開,電網負荷的調整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 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併網!
    11月25日15時52分,隨著#45風機併網發電,標誌著三峽新能源大連市莊河Ⅲ(3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正式全容量併網,成為東北地區首個建成達產的海上風電項目。
  • 中廣核廣東陽江南鵬島4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實現73颱風機全容量...
    12月16日12時28分,隨著最後一臺機組的併網,中廣核廣東陽江南鵬島4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實現73颱風機全容量投產運行。 2018年10月15日,陽江南鵬島海上風電項目海上主體工程開工,該項目所處海域屬於淤積地形,海底淤泥懸浮層就有數十米深,工程建設難度非常大。同時,受冬季大風及夏季颱風影響,全年可作業天數僅110天左右。面對難題,中廣核組建攻堅隊投入到項目建設中,他們夏鬥酷暑颱風、冬鬥季風寒潮,不斷優化施工工藝、搶抓窗口期施工,於2019年11月1日完成了項目首批機組併網帶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