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併網相關問題的研究

2020-12-05 電子產品世界

標籤:智能電網 風力發電 新能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207.htm

一:國內外風電發展的現狀

作為一種新型的可再生能源, 現代風力發電產業在20世紀80年代初始發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風力發電具有環境友好、技術成熟、全球可行的特點, 並且具有超過20年的良好運行記錄, 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可。隨著全球氣候持續變暖, 無論是在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開始大力發展風電。

1、國外風力發電發展概況:

20世紀初,法國出現了第一臺用現代快速風輪驅動的發電機。到了20世紀30年代,各國已開始研製中型、大型風力發電機。1973年由於受到「石油危機11的衝擊,許多發達國家都在探索能源多樣化的途徑,以解決石油資源日益枯竭的問題。

能源危機的出現使得人們對新能源技術越來越感興趣。許多的個人和政府機構都參與到了新能源事業中。當時的美國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資助了許多風能項目,並向企業提供試驗設備。19世紀80年代,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出臺了關於風力發電機設備減免稅的政策,刺激了美國本士風力發電事業的發展。

從1990年到1996年間,全世界範圍內安裝的總風力發電機容量每年增長20%以上。國際能源署估計全球風力發電機總安裝容量將會從1990年的200。兆瓦增加到2000年底的12000兆瓦。1997年,德國的總裝機容量己達到2000兆瓦,超過了美國躍居世界首位。到21世紀初,風能依舊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能源。據新華社報導,2002年8月8日,德國下薩克森州一批新建風力發電設備投入運營,德國的風力發電機組的總裝機容量己經超過1萬兆瓦,佔全球的一半左右。

據全球風能協會(GWEC)公布的數據,2008年全球新增風電總投資達475億美元,新增裝機容量達27.26 GW,比上年增長36%。目前,全球風電總裝機容量累計已達121.19GW,與2007年相比增長了30%。近幾年,全球總裝機容量快速增長,預計至2010年,風電總裝機容量將達190 GW,將滿足全球12%的能源需求,並減排CO2達1×1010t。據世界能源委員會預測,2020年全球的風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474 GW。

全球共有40多個國家使用風力發電,其中2008年各國在新增裝機容量中的佔有率如圖1所示。

圖12008年各國在風電新增裝機容量中的佔有率

2、中國風力發電發展現狀:

我國幅員遼闊,海岸線長,風能資源比較豐富。根據全國900多個氣象站陸地上離地10m高度資料進行估算,全國平均風功率密度為100W/m2,風能資源總儲量約32.26億kW,可開發和利用的陸地上風能儲量有2.53億kW,近海可開發和利用的風能儲量有7.5億kW,共計約10億kW。如果陸上風電年上網電量按等效滿負荷2000小時計,每年可提供5000億千瓦時電量,海上風電年上網電量按等效滿負荷2500小時計,每年可提供1.8萬億千瓦時電量,合計2.3萬億千瓦時電量。

1986年建設山東榮成第一個示範風電場至今,經過近20多年的努力,風電場裝機規模不斷擴大截止2004年底,全國建成43個風電場,安裝風電機組1292臺,裝機規模達到76.4萬kW,居世界第10位,亞洲第3位。另外,有關部門組織編制有關風電前期、建設和運行規程,風電場管理逐步走向規範化。

2006年到2010年。「十一五規劃」期間全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約300萬千瓦,平均每年新增60~80萬千瓦,2010年底累計裝機約400~500萬千瓦。提供這樣的市場空間主要目的是培育國內的風電設備製造能力,國家發展改革委於2005年7月下發文件,要求所有風電項目採用的機組本地化率達到70%,否則不予核准。此後又下發文件支持國內風電設備製造企業與電源建設企業合作,提供50萬千瓦規模的風電市場保障,加快製造業發展。

目前國家規劃的主要項目有廣東省沿海和近海示範項目31萬千瓦;福建省沿海及島嶼22萬千瓦;上海市12萬千瓦;江蘇省45萬千瓦;山東省21萬千瓦;吉林省33萬千瓦;內蒙古50萬千瓦;河北省32萬千瓦;甘肅省26萬千瓦;寧夏19萬千瓦;新疆22萬千瓦等。目前各省的地方政府和開發商均要求增加本省的風電規劃容量。

2020年規劃目標是2000~3000萬千瓦,風電在電源結構中將有一定的比例,屆時約佔全國總發電裝機10億千瓦容量的2~3%,總電量的1~1.5%。

2020年以後隨著化石燃料資源減少,成本增加,風電則具備市場競爭能力,會發展得更快。2030年以後水能資源大部分也將開發完,近海風電市場進入大規模開發時期。

二:風電併網的問題及研究現狀

1、主要問題:

風能由於其自身特性使得它未被人們充分利用。風能資源通常遠離負荷中心,風電場的輸出隨著風速風向的變化而變化,風力發電的特性目前尚未完全明確,所以制約了風力發電的發展。

由於風的不可控性和不可預知性,風電場不能像常規電廠一樣擁有穩定的可靠性。同時,系統需要有與風電場額定容量相當的備用容量,在風停時替代風電場。這樣的話,風電在電網中佔的比率將會限制在較小的範圍內,由於其與電網相聯成本較高,這往往會超出能量本身的價值。

隨著風電場的容量越來越大, 對系統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早期風電的單機容量較小, 大多採用結構簡單、併網方便的異步發電機, 直接和配電網相連。而風電場所在地區往往人口稀少, 處於供電網絡的末端, 承受衝擊的能力很弱, 因此, 風電很有可能給配電網帶來諧波汙染、電壓波動及閃變問題;風電的隨機性給發電和運行計劃的制定帶來很多困難;需要重新評估系統的發電可靠性, 分析風電的容量可信度;研究新的無功調度及電壓控制策略,以保證風電場和整個系統的電壓水平及無功平衡及對孤立系統的穩定性影響等。隨著電力電子元件的性價比不斷提高, 變速恆頻電機、雙饋電機等新型發電機組開始在風機上推廣應用, 風電場可以像常規機組一樣,承擔電壓及無功控制的任務, 正逐漸成為新的研究熱點。

2、研究現狀:

(1)潮流與網損

在電力系統中, 發電廠一般都接在輸電網上, 負荷則直接和配電網相連, 電能是從輸電網流向配電網的。輸電網一般呈環狀結構, 電壓等級高, 網絡損耗小;配電網則呈樹狀, 結構鬆散, 電壓低, 網損較大。風電場接入配電網以後, 減少了輸電網向該地區輸送的電力, 既緩解了電網的輸電壓力, 一般也會降低系統的網損。

在潮流問題上, 主要的研究熱點在於風電場的模型。最簡單的是P-Q模型, 根據風電場的有功功率和給定的功率因數, 估算風電場吸收的無功功率,然後作為一個普通的負荷節點加入潮流程序。如果考慮感應電機的穩態等值電路, 那麼可以把無功功率寫成有功功率以及電機阻抗的函數, 甚至可以引入風速作為輸入量, 把有功功率表示成風速的函數。還有人建立了所謂的R-X模型, 把感應電機的滑差表示成端電壓、有功功率和等值支路阻抗的函數,給定初始滑差和風速, 計算風機的電功率和機械功率, 根據兩者的差值修正滑差, 反覆迭代, 直至收斂。P-Q模型不需要額外的迭代步驟, 也可以得到相當滿意的結果, 而R-X模型的計算量較大。

(2)電能質量

①電壓閃變:

風力發電機組大多採用軟併網方式, 但是在啟動時仍然會產生較大的衝擊電流。當風速超過切出風速時, 風機會從額定出力狀態自動退出運行。如果整個風電場所有風機幾乎同時動作, 這種衝擊對配電網的影響十分明顯。不但如此, 風速的變化和風機的塔影效應都會導致風機出力的波動, 而其波動正好處在能夠產生電壓閃變的頻率範圍之內(低於25 Hz) , 因此, 風機在正常運行時也會給電網帶來閃變問題。

儘管研究電壓閃變可以採用專門裝置實地測量, 但是在實際中, 在風電場的設計階段就需要預測它可能給電網造成的閃變, 確定電網可以接受的最大風電容量。有文獻提出兩種預測模型: 一種是基於簡單潮流計算的模型, 該方法以等值阻抗表示風機併網點以後的網絡, 沒有考慮風力發電機組的動態特性, 僅以有功和無功功率表示, 採用這種方法可以判斷哪些節點的電壓閃變問題最嚴重;另一種方法是動態仿真, 以3 階感應電機模型表示風力發電機組, 考慮了實際電力系統的網狀結構, 進行了詳細的數字仿真, 並採用閃變算法分析仿真程序的輸出結果。除了採用數字仿真方法研究閃變問題外, 也有文獻提出頻域分析方法。這些研究的基本結論主要有如下幾點:

a、風機啟動和退出、風速的紊流以及風機的塔影效應都可能導致電壓閃變, 定槳距風機造成的後果更嚴重一些。

b、閃變對併網點的短路電流水平和電網的阻抗比十分敏感。

c、系統內常規機組的勵磁調節對削弱風電造成的閃變作用不明顯, 這可能取決於勵磁調節器的響應速度, 不同的勵磁調節時間常數會有不同的結果。

d、有文獻認為負荷的類型(靜態或動態)對閃變的分析結果影響很小, 起作用的只是負荷水平的高低; 而有的卻認為動態負荷(以感應電機代表)能夠顯著降低閃變的發生, 其作用相當於提高了網絡的短路電流水平。因此, 這個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

相關焦點

  • 制定<風電併網技術標準>有望破解風電併網難題
    日前,國家能源局組織制定的《風電併網技術標準》(下稱《併網標準》)已完成初稿,並徵求業界意見。據國家能源局相關人士介紹,《併網標準》通過制訂科學合理的技術標準,對風電併網進行規範,將著眼於提高電網對風電的接納能力,為風電大規模開發創造條件。
  • 風電併網系統次同步振蕩頻率漂移問題
    與傳統的次同步諧振、扭振相互作用問題的特徵不同,風電併網系統的次同步功率振蕩的頻率存在較大幅度的動態變化,主要體現為同一風電場各次事件的振蕩頻率不同和一次事件中振蕩頻率的不斷演化。因此,頻率漂移是風電併網系統次同步振蕩的顯著特徵,研究和揭示頻率漂移的內在機理將有助於防範風電併網引發的次同步振蕩失穩的風險。
  • 風電併網對電網影響淺析
    因此,風電併網運行給電網帶來諸多不利影響。隨著風電場的容量越來越大,對系統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研究風電併網對系統的影響已成為重要課題,本文將就風電併網研究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淺述。採用無齒輪箱結構則避免了這種故障的出現,可以大大提高風電機組的可利用率、可靠性,降低風電機組載荷,提高風力機組壽命。該機組採用直接驅動永磁式同步發電機,全部功率經A-D-A變換,接入電力系統併網運行。與其他機型比較,需考慮諧波治理問題。
  • 分散式風電併網破題
    狼爾溝經驗  華能定邊新能源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曉朝表示,狼爾溝風電場在國家能源局的指導下積極開展接入及運行管理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經解決了一些併網難題。  「併網後出現了風電場母線電壓隨風機有功功率直線上升的現象,風電屬被動式發電,需要依靠網側電壓穩定風電出口側電壓,但當地配電網系統相對較弱,導致風機功率變化對系統電壓的影響較為明顯。我們通過對風機的有功功率及無功功率進行解耦控制,實現了風機的AVC(自動電壓控制)功能,確保風電場母線電壓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張曉朝說。
  • 風電併網難問題曝光有了新進展!關於分散式風電,山東省下發重要通知!
    回顧:針對煙臺市多個分散式光伏、風電企業無法併網,當地發改和供電部門卻相互推脫「踢皮球」的現象。2019年12月26日晚,煙臺市發改委副主任曲建利在《問政山東》節目現場表示:爭取在5個工作日就把上述問題解決好,同時相關區縣也在制定相應的規劃方案,明年第一季度就能出臺。
  • 大規模風電併網後有功調度與控制
    但隨著風力發電技術的推廣、建設規模的擴大和風力發電產業市場化的深入,在風電設備製造、風電場運行管理、電能質量控制、風電環保問題以及風電與其它形式能源的聯合使用等方面還存在一系列技術問題,如:如何降低風電成本、風力機的設計與製造、風電併網與電能質量控制、獨立運行風電機組、儲能設備及其與其他形式能源的聯合發電等。
  • 決戰風電併網:大基地時代併網消納之困何解?
    2019年,中廣核位於內蒙古興安盟300萬千瓦風電扶貧項目正式啟動。伴隨這一國內首個平價風電大基地的開工,中國風電大基地開發正式進入以平價為顯著特徵的2.0時代。大基地併網與一般的風電併網不同。2011年2月24日,位於甘肅酒泉風電基地的橋西風電場因為併網技術問題,598臺、84萬千瓦風電機組相繼脫網……事故給彼時如火如荼的風電行業蒙上了濃重的陰影。時至今日,「新基建」下特高壓加碼,並與風電「搶裝潮」形成共振,關於風電併網的憂慮焰火重燃。
  • 風電搶裝時代如何解決併網難題?
    01對電網的影響風電、光伏等新能源併網,一直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小到一個單體工程的接入,大到一個區域的新能源消納,都會對電網產生影響。以甘肅酒泉地區為例,2007年以來風電、小水電快速發展,送出矛盾加劇,儘管採用過負荷切機以及變電站分裂運行等措施來提高輸送能力,但風場棄風問題仍然長期存在。
  • 風電併網檢測:風機質量不過關 參數設置不當
    中國電科院新能源研究所副所長劉純在9月6日召開的風電併網檢測發布會上表示。在劉純看來,風機「體檢」合格率如此之低背後的原因首先是風機本身的質量不過關,控制策略存在缺陷,參數設置不當。  而正在運行的風機出現問題則還與施工質量、維護不當等有關。
  • 分散式風電遭遇併網難!相關部門回復:不是文件發了就能執行!
    但這個項目有個難題,那就是發電後無法存儲,只能與供電公司併網後才能解決。相關閱讀:新聞聚焦丨分散式風電項目遭遇併網「攔路虎」趙春光告訴問政記者,他到供電公司諮詢,供電公司反饋說是沒有接到上面任何的指示,說這個東西究竟怎麼審批,他們不太了解。
  • 淺析丨風電併網有何電網影響?
    因此,風電併網運行對主電網運行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分析風電場併網對電網影響是風電事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同時也是電網部門安全、經濟運行的一個新課題。一、風力發電機的類型分析風電併網的影響,首先要考慮風力發電機類型的不同。不同風電機組的工作原理、數學模型都不相同,因此分析方法也有所差異。目前國內風電機組的主要機型有3種,每種機型都有其特點。
  • 海上風電怎樣邁向深水遠海?關鍵要有這項併網技術
    常規交流送出技術具有結構簡單、成本較低、無需電能變換、工程經驗豐富等特點,現階段絕大多數近海風電併網均採用該技術路線。但在大容量遠海風電併網的應用場景下,交流電纜電容效應會大大增加無功損耗,降低電纜的有效負荷能力。若採用常規交流送出方式則需在海底電纜中途增設中端補償站,通過並聯電抗器補償。這會帶來運維檢修困難、整體經濟性降低等問題。
  • 【解析】光伏風電互補如何解決併網難題?
    受季節氣候條件的影響,風電的反調峰特性顯現,參見下圖1:  在內蒙古風電機組併網的過程中,電網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面臨著衝擊,特別是在系統聯絡線以及調峰方面,困難較大。在冬季,供熱機組的調峰相對薄弱,隨著峰谷差的不斷拉開,電網負荷的調整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 分散式風電啟動發展元年 核准、併網預計將加速
    分散式風電起跑,核准、併網預計將加速  分散式風電將迎來快速的發展,主要原因有三。  從能源產業發展形態看,分散式風電是國內風電發展到一定規模、電力系統需要重新建立新秩序、開發企業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政策引導行業建立新均衡的結果。
  • 基於DSP控制的雙PWM風電併網換流器的設計
    摘要:為了解決風力發電的分散性和波動性以及接入電網對電力系統造成衝擊等問題,提高整個系統的電壓頻率穩定性,文章以DSP作為主控制器,研究設計了一種基於雙PWM控制
  • 我國風電併網累計裝機已達198GW 龐大風電存量催生後運維市場
    究其原因,受國家發改委2019年發布的《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政策影響,各界預測,國內陸上風電有望在2020年底前再次呈現搶裝,預期中的這波搶裝潮大概率會超過2015年時的歷史高點,達到新增裝機約35GW。不過,目前更加受到業界關注的是龐大的存量市場。
  • 風電搶裝熱火朝天,前11個月新增併網裝機卻迎來下滑
    投資吊裝,並不代表一定能完成併網。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為併網數據,也就是說儘管由於搶裝,實際吊裝有了大幅增長,但是併網並沒有增長,反而出現了下降。如果評估對設備廠商影響,主要看投資或吊裝增速;但如果評估對風電運營商影響,則主要看併網,因為吊裝未能併網則意味著沒有任何收益。
  • 我市召開風電項目併網工程協調推進會
    12月1日下午,我市風電項目併網工程協調推進會在市政府二樓會議室召開。會議由範建民副市長主持,市政府副秘書長蘭艇躍,市發改委、市能源局、忻州供電公司主要負責同志,偏關協鑫智慧能源、偏關南堡子、華潤五寨韓家樓、五寨東秀莊、神池晉源風電等5項風電項目負責人參加會議。
  • 華潤電力中西大區南陽新野50MW風電項目首颱風機成功併網
    從華潤南陽新能源公司獲悉,華潤電力中西大區南陽新能源公司新野50MW風電項目首颱風機於11月13日成功併網。據悉,新野50MW風電項目位於新野境內施庵、溧河鋪鎮一帶,距新野縣城約16km,總裝機容量為50MW,屬典型平原風電項目。
  • 2021年中國風電緊固件行業存在問題及發展前景預測分析
    中商情報網訊:隨著世界各國對能源安全、生態環境、氣候變化等問題的日益重視,加快發展風電產業已成為國際社會推動能源轉型發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普遍共識和一致行動。2019年,中國新增風電併網裝機容量25.74GW,其中陸上新增併網裝機容量23.76GW,海上新增併網裝機容量1.98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