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併網系統次同步振蕩頻率漂移問題

2021-01-08 電氣新科技

風電併網系統的次同步振蕩現象具有頻率漂移的特徵。新能源電力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華北電力大學)、四川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王洋、杜文娟、王海風,在2020年第1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從風速變化影響模式間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釋了頻率漂移的原因。

近年來大規模風電機群接入電網引發的次同步振蕩(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 SSO)問題得到了廣泛關注,典型事件如河北沽源地區風電場(以雙饋風機為主)經串補輸電線路併網後多次發生頻率在3~10Hz的次同步功率振蕩,新疆哈密地區風電場(以直驅風機為主)接入弱交流電網後多次出現20~30Hz的次同步功率振蕩。

與傳統的次同步諧振、扭振相互作用問題的特徵不同,風電併網系統的次同步功率振蕩的頻率存在較大幅度的動態變化,主要體現為同一風電場各次事件的振蕩頻率不同和一次事件中振蕩頻率的不斷演化。因此,頻率漂移是風電併網系統次同步振蕩的顯著特徵,研究和揭示頻率漂移的內在機理將有助於防範風電併網引發的次同步振蕩失穩的風險。

現有關於風電併網系統次同步振蕩機理的研究已經開展了較多,從研究對象來劃分,以雙饋風機-串補輸電系統和直驅風機-弱交流電網系統為主;從分析方法來劃分,主要包括頻域分析法和模式分析法。這些研究分析了風電機組的動態特性、剖析了次同步振蕩的主要影響因素、刻畫了次同步振蕩穩定性的參數條件。

雖然目前大量文獻呈現了多種因素對次同步振蕩阻尼和頻率的影響規律,但是並未對頻率漂移的現象給出進一步的機理解釋。

有學者針對雙饋風機-串補輸電系統,採用時域仿真、模式分析和等效電路研究了併網風機數量、風速、線路參數和換流器控制參數對次同步振蕩阻尼和頻率的影響。有學者基於聚合RLC電路的阻抗分析方法研究雙饋風機-串補輸電系統的阻抗頻率特性。有學者結合概率法和模式分析法,研究多運行方式下風電串補系統的次同步振蕩特性。有學者針對直驅風機-弱交流系統,採用模式分析、時域仿真和阻抗分析法研究電網強度、併網風機數量、網側換流器控制參數對次同步交互特性的影響。然而,對於實際運行的電力系統,線路參數和換流器控制參數往往是固定的,從風速和併網風機數量的角度研究次同步振蕩頻率漂移現象可能更具有實際意義。那麼這些頻率漂移現象內在的規律是否有所關聯以及是否存在統一的機理,是本文研究的出發點和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開環模式分析方法從模式相互作用的觀點解釋了風電併網系統次同步振蕩的現象:當一颱風電機組的開環振蕩模式靠近系統中其他動態元件的開環振蕩模式時,相應的兩個閉環振蕩模式將會發生互斥,從而導致其中一個閉環振蕩模式的阻尼減弱,有學者將這種模式相互作用稱之為開環模式耦合。有學者的算例結果表明換流器控制參數、輸電網絡拓撲結構的參數、風電機組的輸出功率會影響開環模式耦合條件,進而引發次同步振蕩。然而,這些文獻並不以頻率漂移問題為研究重點,對頻率漂移問題的機理解釋仍需深入探討。

考慮到風速的隨機性,風電機組的運行點會發生變化,由此導致風電機組的動態特性在不同時間點下的差異,這也體現為風電機組的開環振蕩模式和留數的波動。因此,風速變化可能為開環模式耦合提供條件,從而出現次同步振蕩頻率漂移的現象。

圖1 風速與次同步振蕩失穩頻率的關係

新能源電力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華北電力大學)、四川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從風速變化影響開環模式耦合條件的角度解釋了風電併網系統次同步振蕩頻率漂移的原因。

首先,推導風電機組受風速影響的振蕩模式:雙饋風機定轉子繞組和轉子側換流器電流內環控制主導的次同步振蕩模式的頻率;直驅風機直流電壓外環主導的振蕩模式的留數。然後,推導兩輸入兩輸出系統中振蕩模式之間發生強相互作用的條件——開環模式耦合。最後,基於雙饋風機-串補輸電系統和混合風電場併網系統算例,採用模式分析和非線性仿真,演示了風速變化過程中模式交互作用的強弱變化導致的頻率漂移的現象。

由此得出,風速的隨機性使得開環模式耦合條件具備了隨機性,在時變場景下模式間的不利交互作用使得弱阻尼或負阻尼次同步振蕩模式的頻率是動態變化的,由此出現了頻率漂移的現象。

研究人員得到的主要結論如下:

1)DFIG存在一個由定、轉子繞組和RSC電流內環控制主導的EMO模式,該模式的頻率與轉子轉速相關。DFIG或D-PMSG中存在一個由網側換流器直流電壓外環控制主導的振蕩模式,該模式的留數與網側換流器輸出電流大小有關。這兩種次同步振蕩模式與風速密切相關。2)風速會改變DFIG EMO模式的頻率,進而影響DFIG EMO模式與串補振蕩模式間的交互作用的程度。在強交互作用下串補振蕩模式的阻尼會明顯降低,並且在模式交互作用強弱變化過程中弱阻尼或負阻尼次同步振蕩模式的頻率會發生漂移。3)在混合風電場中,DFIG EMO模式會隨著風速變化依次與不同的其他風電機組的控制模式發生強交互作用,引發不同頻段的次同步功率振蕩。4)隨著D-PMSG輸出有功功率的增加,D-PMSG直流電壓外環主導振蕩模式的留數會增大,使得該模式與其他控制模式的交互作用程度會加劇,從而導致弱阻尼或負阻尼的次同步振蕩模式以及頻率的漂移。風速和併網風機數量決定了風電場動態特性的時變性,本文研究的是風速這一因素引發的開環模式耦合。類比本文結論,併網風機數量的變化也可能存在類似現象,這將有可能拓展現有文獻關於併網風機數量引發頻率漂移的結論。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次同步振蕩頻率漂移的控制方法,基於本文的研究結論,以消除開環模式耦合條件、減弱模式間的相互作用程度為目的,通過重新配置換流器控制參數或者附加阻尼控制器,保證併網風電機組在多風速下的安全穩定運行。

以上研究成果已發表在2020年第1期《電工技術學報》,論文標題為「風電併網系統次同步振蕩頻率漂移問題」,作者為王洋、杜文娟、王海風。

相關焦點

  • 決戰風電併網:大基地時代併網消納之困何解?
    2011年2月24日,位於甘肅酒泉風電基地的橋西風電場因為併網技術問題,598臺、84萬千瓦風電機組相繼脫網……事故給彼時如火如荼的風電行業蒙上了濃重的陰影。時至今日,「新基建」下特高壓加碼,並與風電「搶裝潮」形成共振,關於風電併網的憂慮焰火重燃。
  • 大規模風電併網後有功調度與控制
    ;文獻[5-7]變速恆頻風機通過扭矩和槳距角控制來對風機功率進行限制性輸出,進行風電備用,從而改善變速恆頻風機併網後出現系統慣性係數降低,頻率響應較差的問題;文獻[8]則風電場參與系統的調頻會降低系統對於風電波動性所造成的系統頻率波動,減少系統中非風電機組對風電出力波動執行有功補償量,降低系統運行成本。
  • 應用於SiC光伏併網逆變器研究的新模型,可分析開關振蕩問題
    輸配電裝備及系統安全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重慶大學)的研究人員周林、李寒江、解寶、李海嘯、聶莉,在2019年第20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指出(論文標題為「SiC MOSFET的Saber建模及其在光伏併網逆變器中的應用和分析」),SiC MOSFET高頻、高效、高功率密度的特性符合光伏逆變器的發展趨勢,但隨之而來的開關振蕩問題亟待解決。
  • 風電併網對電網影響淺析
    因此,風電併網運行給電網帶來諸多不利影響。隨著風電場的容量越來越大,對系統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研究風電併網對系統的影響已成為重要課題,本文將就風電併網研究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淺述。1.3直驅式交流永磁同步發電機從大型風電機組實際運行經驗中,齒輪箱是故障率較高部件。採用無齒輪箱結構則避免了這種故障的出現,可以大大提高風電機組的可利用率、可靠性,降低風電機組載荷,提高風力機組壽命。該機組採用直接驅動永磁式同步發電機,全部功率經A-D-A變換,接入電力系統併網運行。與其他機型比較,需考慮諧波治理問題。
  • 簡報︱基於分散式微電網的虛擬同步發電機無通信預同步併網方案
    該文針對分散式結構,提出利用一臺虛擬同步發電機(VSG)進行無通信的預同步控制方案,並通過引入電流限幅環節解決環流問題。首先介紹了基於虛擬功率的預同步原理和三種多VSG預同步方案;其次,採用小信號模型對比分析了兩種相位預同步控制器的性能,採用VSG並聯繫統頻率等效模型對預同步過程中的有功環流問題進行理論分析,採用等值機的方法對一階虛擬慣性環節參數進行整定;最後進行仿真和實驗驗證。
  • 制定<風電併網技術標準>有望破解風電併網難題
    與會代表一致表示,標準的出臺對於風電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其中的部分條款值得商榷。  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要實現風電的規模化發展,必須降低成本,使它能與常規能源競爭。《併網標準》中提出的併網技術要求,成本高昂,且這些要求對於保障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並非必需。
  • 淺析丨風電併網有何電網影響?
    因此,風電併網運行對主電網運行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分析風電場併網對電網影響是風電事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同時也是電網部門安全、經濟運行的一個新課題。一、風力發電機的類型分析風電併網的影響,首先要考慮風力發電機類型的不同。不同風電機組的工作原理、數學模型都不相同,因此分析方法也有所差異。目前國內風電機組的主要機型有3種,每種機型都有其特點。
  • 風電併網相關問題的研究
    二:風電併網的問題及研究現狀1、主要問題:風能由於其自身特性使得它未被人們充分利用。風能資源通常遠離負荷中心,風電場的輸出隨著風速風向的變化而變化,風力發電的特性目前尚未完全明確,所以制約了風力發電的發展。
  • 淺析併網光伏發電系統對電網電能質量的影響
    電容取值不變時,隨著電感的取值減小,光伏陣列輸出電壓則由振蕩啟動轉變為非振蕩啟動,減小了電壓跟隨設定值的速度,增加了達到穩態的時間,且振蕩峰值也隨著電感的減小而增大。但當電感值小於理論上的最小值時,就會產生使輸出電壓引起輸出紋波電流過大、併網諧波增加等等問題。電容的取值則主要影響光伏陣列輸出電壓啟動過程的調節時間以及穩態電壓波動的幅度,不影響輸出電壓的幅值。
  • 風電大基地帶來併網新挑戰
    伴隨風電「平價」時代臨近,率先具備「平價」條件的「三北」大基地重新成為開發的熱土。截至目前,國家能源局批覆多個位於青海、內蒙古、甘肅等地的大基地項目。由此,風電大規模併網問題再次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局部大規模風電併網再次帶來挑戰國家電網調度控制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裴哲義在日前舉行的「大基地時代——決戰風電併網」線上會議中指出,伴隨風電大基地項目開發,新能源將在局部大規模併網,這將對電網穩定性帶來一定挑戰。
  • 為什麼大基地併網雙饋機型更具優勢?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19年9月12日,內蒙古阿拉善盟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上海廟至山東直流特高壓輸電通道配套可再生能源基地阿拉善盟區域1600MW風電項目入選企業名單》,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華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 風電搶裝時代如何解決併網難題?
    01對電網的影響風電、光伏等新能源併網,一直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小到一個單體工程的接入,大到一個區域的新能源消納,都會對電網產生影響。由於風速的不確定性,風電隨機性強、間歇性明顯,波動幅度大,波動頻率無規律,這些特性都增加了電網調峰、調頻的難度,導致風電出力與電網負荷表現出較強的反調節特性。以吉林電網為例,風電反調峰概率約為56%,由於風電接入,一年期間峰谷差變大的時間達到210天。由於調峰容量不足,我國多個地區電網都出現了低負荷時段棄風的情況。
  • 儲能系統抑制電網功率振蕩的機理研究
    仿真結果證明ESS抑制同步機電力系統功率振蕩機理分析的正確性。此外,研究結論有助於設計有效的ESS控制策略,以輔助提升電力系統的慣性水平和阻尼能力。功率振蕩發生的機理分析及其抑制方法研究是電力系統分析與控制中的重要問題之一。快速有效地抑制功率振蕩是保證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條件。
  • 世界首臺電壓源型風電機組成功併網
    風電併網從「跟隨式」到「形成式」 我國是新能源裝機最多、發展最快的國家,如何構建以新能源發電為主力電源的新型電力系統已成為能源領域面臨的重大科學與工程問題。 「2019年全國風電新增併網裝機2574萬千瓦,累計裝機2.1億千瓦。
  • 【解析】光伏風電互補如何解決併網難題?
    受季節氣候條件的影響,風電的反調峰特性顯現,參見下圖1:  在內蒙古風電機組併網的過程中,電網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面臨著衝擊,特別是在系統聯絡線以及調峰方面,困難較大。在冬季,供熱機組的調峰相對薄弱,隨著峰谷差的不斷拉開,電網負荷的調整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 分散式風電併網破題
    「併網後出現了風電場母線電壓隨風機有功功率直線上升的現象,風電屬被動式發電,需要依靠網側電壓穩定風電出口側電壓,但當地配電網系統相對較弱,導致風機功率變化對系統電壓的影響較為明顯。我們通過對風機的有功功率及無功功率進行解耦控制,實現了風機的AVC(自動電壓控制)功能,確保風電場母線電壓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張曉朝說。
  • 海上風電怎樣邁向深水遠海?關鍵要有這項併網技術
    常規交流送出技術具有結構簡單、成本較低、無需電能變換、工程經驗豐富等特點,現階段絕大多數近海風電併網均採用該技術路線。但在大容量遠海風電併網的應用場景下,交流電纜電容效應會大大增加無功損耗,降低電纜的有效負荷能力。若採用常規交流送出方式則需在海底電纜中途增設中端補償站,通過並聯電抗器補償。這會帶來運維檢修困難、整體經濟性降低等問題。
  • 基於動態同步信號定向的併網變換器暫態控制方法
    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動態同步信號定向的併網變換器暫態控制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⑴採集三相電網電壓信號、電流信號;⑵得到正序電壓和負序電壓;⑶得到正序和負序電壓相位信號;⑷得到正序和負序鎖相環輸出同步信號的誤差:⑸得到精確同步電網電壓正負序分量相位信號的動態正序、負序同步信號:⑹得到正反轉坐標系中包含直流量與兩倍電網頻率的電流
  • 單相光伏併網逆變器100 Hz振蕩的分析與抑制
    摘要:在單相兩級式光伏併網逆變器中,輸入和輸出瞬時功率的不平衡導致母線電壓振蕩,進而導致光伏電池工作點振蕩,影響系統性能關鍵詞:逆變器;光伏併網;振蕩;前饋控制1 引言 光伏併網逆變器各拓撲中,單相兩級式結構控制算法簡單、無需電力變壓器,在1.5~3 kW功率等級中應用廣泛。
  • 變頻器在風電行業的傳動系統中被廣泛應用
    變頻器被廣泛應用在風電行業的傳動系統中,主要的兩個應用點是:連接發電機;應用於雙饋電機,起同向、同頻、同壓的作用。   目前,世界上大中型風力發電機組主要有兩種型式:一類是定槳距失速調節型,屬於恆速機型,一般使用同步電機或者鼠籠式異步電機作為發電機,通過定槳距失速控制的風輪機使發電機的轉速保持在恆定的數值,繼而使風電機組併網後定子磁場旋轉頻率等於電網頻率,轉子、葉輪的變化範圍小,捕獲風能的效率低;另一類是變速變距型,一般採用雙饋電機或者永磁同步電機,通過調速器和變槳距控制相結合的方法使葉輪轉速可以跟隨風速的變化在很寬的範圍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