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併網對電網影響淺析

2020-12-01 電子產品世界

風電場出力的主要特點是隨機性、間歇性及不可控性,主要隨風俗變化。因此,風電併網運行給電網帶來諸多不利影響。隨著風電場的容量越來越大,對系統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研究風電併網對系統的影響已成為重要課題,本文將就風電併網研究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淺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522.htm

1、風力發電機主要形式

分析風電併網的影響,首先要考慮風力發電機類型的不同。不同風電機組工作原理、數學模型都不相同,因此,分析方法也有差異。目前國內風電場選用機組主要有3種:

1.1異步風力發電機

目前是我國主力機型,國內已運行風電場大部分機組是異步風力發電機。主要特點是結構簡單,運行可靠,此種發電機為定速恆頻機組,運行中轉速基本不變,風力發電機組運行在風能轉換最佳狀態下的機率比較小,因而,發電能力比新型機組低。同時,運行中需要從電力系統中吸收無功功率。為滿足電網對風電場功率因素的要求,採用在機端並聯補償電容器的方法,其補償策略是異步發電機配有若干組固定容量電容器。由於風速大小隨機變化,驅動異步發電機的風機不可能經常在額定風速下運轉。

1.2雙饋異步風力發電機

兆瓦級風力發電機普遍採用雙饋異步發電機形式,是目前世界主力機型,該機型稱為變速恆頻發電系統。由於風力機變速運行,其運行速度能在一個較寬的範圍內調節,使風機風能利用係數Cp得到優化,獲得高的系統效率;可以實現發電機較平滑的電功率輸出;與電網連接簡單,發電機本身不需要另外附加的無功補償設備,可實現功率因素一定範圍內的調節,例如從0.95領先到0.95滯後範圍內,因而具有調節無功功率出力的能力。

1.3直驅式交流永磁同步發電機

從大型風電機組實際運行經驗中,齒輪箱是故障率較高部件。採用無齒輪箱結構則避免了這種故障的出現,可以大大提高風電機組的可利用率、可靠性,降低風電機組載荷,提高風力機組壽命。該機組採用直接驅動永磁式同步發電機,全部功率經A-D-A變換,接入電力系統併網運行。與其他機型比較,需考慮諧波治理問題。

2、風電併網對電網影響分析方法

由於風速變化是隨機的,因此風電場出力也是隨機的,風電本身這種特點使其容量可信度低,給電網有功、無功平衡調度帶來困難。

在風電容量比較高的電網中,可能產生電能質量問題,例如電壓波動和閃變、頻率偏差,諧波問題等。更重要的是,需分析穩定性問題,系統靜態穩定、動態穩定、暫態穩定、電壓穩定等。當然,相同裝機容量的風電場在不同接入點對電網的影響是不同的,在短路容量大的接入點對系統影響小,反之,影響大。

定量分析風電場對電網運行的影響,要從穩態和動態兩方面進行分析。

穩態分析,就是對含風電場的電力系統進行潮流計算。在穩態潮流分析中,風電場高壓母線不能簡單視為PQ節點或PU節點。

含風電場電力系統對平衡節點的有功、無功平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要分析含風電場電網在電網大、小運行方式下,是否滿足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的各種約束。

動態分析過程,一般採用仿真的方法,要考慮異步發動機、雙饋異步發動機等不同發電機的模型以及風速、風機、槳距調節等環節,用仿真程序PSS/E、PSCAD、PSASP等進行分析,分析的關鍵是各種風力發電機模型的選用。

分析風電併網對電網影響,還需考慮風電場無功問題。風電場無功消耗包括:異步發動機消耗;風機出口出口升壓變壓器;風電場升壓站主變壓器消耗等,如有必要,可採用動態電壓控制設備。

目前風電的容量可信度常用的有兩種評價方法:一種是計算含風電系統的可靠性指標,在保證系統可靠性不變的前提下,風電能夠替代的常規發電機組容量即為其容量可信度,這種方法適合於系統的規劃階段;一種方法是時間序列仿真,選擇合適的時間段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計算風電場的容量係數(風電場實際出力與理論發電量的比值)來估算容量可信度,在負荷尖峰時段,可以認為容量係數等於容量可信度,該方法適用於為系統的運行提供決策支持。

3、風電併網對電網影響

通過上述分析方法,風電併網對電網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3.1電壓閃變

風力發電機組大多採用軟併網方式,但是在啟動時仍然會產生較大的衝擊電流。當風速超過切出風速時,風機會從額定出力狀態自動退出運行。如果整個風電場所有風機幾乎同時動作,這種衝擊對配電網的影響十分明顯。不但如此,風速的變化和風機的塔影效應都會導致風機出力的波動,而其波動正好處在能夠產生電壓閃變的頻率範圍之內(低於25Hz),因此,風機在正常運行時也會給電網帶來閃變問題,影響電能質量。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閃變對併網點的短路電流水平和電網的阻抗比(也有說是阻抗角)十分敏感。

3.2諧波汙染

風電給系統帶來諧波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風力發電機本身配備的電力電子裝置,可能帶來諧波問題。對於直接和電網相連的恆速風力發電機,軟啟動階段要通過電力電子裝置與電網相連,因此會產生一定的諧波,不過因為過程很短,發生的次數也不多,通常可以忽略。但是對於變速風力發電機則不然,因為變速風力發電機通過整流和逆變裝置接入系統,如果電力電子裝置的切換頻率恰好在產生諧波的範圍內,則會產生很嚴重的諧波問題,不過隨著電力電子器件的不斷改進,這一問題也在逐步得到解決。另一種是風力發電機的並聯補償電容器可能和線路電抗發生諧振,在實際運行中,曾經觀測到在風電場出口變壓器的低壓側產生大量諧波的現象。與電壓閃變問題相比,風電併網帶來的諧波問題不是很嚴重。

3.3電壓穩定性

大型風電場及其周圍地區,常常會有電壓波動大的情況。主要是因為以下三種情況。風力發電機組啟動時仍然會產生較大的衝擊電流。單颱風力發電機組併網對電網電壓的衝擊相對較小,但併網過程至少持續一段時間後(約為幾十秒)才基本消失,多颱風力發電機組同時直接併網會造成電網電壓驟降。因此多颱風力發電機組的併網需分組進行,且要有一定的間隔時間。當風速超過切出風速或發生故障時,風力發電機會從額定出力狀態自動退出併網狀態,風力發電機組的脫網會產生電網電壓的突降,而機端較多的電容補償由於抬高了脫網前風電場的運行電壓,從而引起了更大的電網電壓的下降。

風電場風速條件變化也將引起風電場及其附近的電壓波動。比如當風場平均風速加大,輸入系統的有功功率增加,風電場母線電壓開始有所降低,然後升高。這是因為當風場輸入功率較小時,輸入有功功率引起的電壓升數值小,而吸收無功功率引起的電壓降大;當風場輸入功率增大時,輸入有功引起的電壓升數值增加較大,而吸收無功功率引起的電壓降增加較小。如果考慮機端電容補償,則風電場的電壓增加。特別的,當風電場與系統間等值阻抗較大時,由於風速變動引起的電壓波動現象更為明顯。研究發現,使用電力電子轉換裝置的風力發電機,能夠減少電壓波動,比如併網時風電場機端若能提供瞬時無功,則啟動電流也大大減小,對地方電網的衝擊將大大減輕。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採用異步發電機作為風力發電機,除非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如動態無功補償、加固網絡或者採用HVDC連接,否則當網絡中某處發生三相接地故障時,將有可能導致全網的電壓崩潰。

3.4無功控制、有功調度

大型風電場的風力發電機幾乎都是異步發電機,在其併網運行時需從電力系統中吸收大量無功功率,增加電網的無功負擔,有可能導致小型電網的電壓失穩。因此風力發電機端往往配備有電容器組,進行無功補償,從而提高電網運行質量及降低成本。雙饋型變速恆頻風力發電機對這一系列問題有很好地解決作用,由於添加了控制環節,它具有了以下優良特性:

1)可以實現對無功功率的控制--雙饋發電機在實現電壓控制的同時還可以從電網中吸收無功功率或是為電網提供無功補償。

2)可以通過對轉子勵磁電流的獨立控制實現了有功和無功功率的解耦控制。具體原理是,雙饋發電機在轉子側的變頻器通過轉子電流d軸分量實現對轉子轉速和力矩的控制,無功和勵磁則是通過轉子電流的q軸分量來控制的。同時,電網側的變頻器也以類似的方式工作,d軸分量通過直流電壓媒介電路控制有功功率,實現轉子側與電網側變頻器之間的有功交換。

3、結語

隨著風電的高速發展,對風電併網的研究會越來越重要。影響風電併網的技術障礙包括缺少風電場規劃、風力發電機和風電場模型的模擬軟體、風電場輸出預測等。

建議通過硬體建設,改進電網負荷平衡能力;通過軟體建設,提高電網的調度能力和水平;制訂嚴格的風電入網標準,促進風機製造技術的進步;提高風電短期預測技術能力和水平。

相關焦點

  • 淺析丨風電併網有何電網影響?
    因此,風電併網運行對主電網運行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分析風電場併網對電網影響是風電事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同時也是電網部門安全、經濟運行的一個新課題。一、風力發電機的類型分析風電併網的影響,首先要考慮風力發電機類型的不同。不同風電機組的工作原理、數學模型都不相同,因此分析方法也有所差異。目前國內風電機組的主要機型有3種,每種機型都有其特點。
  • 制定<風電併網技術標準>有望破解風電併網難題
    日前,國家能源局組織制定的《風電併網技術標準》(下稱《併網標準》)已完成初稿,並徵求業界意見。據國家能源局相關人士介紹,《併網標準》通過制訂科學合理的技術標準,對風電併網進行規範,將著眼於提高電網對風電的接納能力,為風電大規模開發創造條件。
  • 分散式風電併網破題
    「併網後出現了風電場母線電壓隨風機有功功率直線上升的現象,風電屬被動式發電,需要依靠網側電壓穩定風電出口側電壓,但當地配電網系統相對較弱,導致風機功率變化對系統電壓的影響較為明顯。我們通過對風機的有功功率及無功功率進行解耦控制,實現了風機的AVC(自動電壓控制)功能,確保風電場母線電壓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張曉朝說。
  • 淺析併網光伏發電系統對電網電能質量的影響
    第一級在實現對光伏陣列的最大功率點跟蹤的同時,將光伏陣列產生的直流電通過升壓變換為受控直流電提供給後級的併網光伏逆變器。第二級的光伏併網逆變器將直流母線上的直流電逆變為交流電送給併網,同時完成直流母線電壓的穩壓功能。本文以兩級式併網光伏發電系統為例分析光伏發電對電網電能質量的影響。
  • 風電搶裝時代如何解決併網難題?
    近期,國家能源局發布的1-11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1-11月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1646萬千瓦,同比降低74萬千瓦。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為實際併網數據,儘管由於搶裝,吊裝容量有了大幅增長,然而併網並沒有增長,反而出現了下降。對於風電投資商來說,併網是吊裝完成後最為關鍵的一環。不能接入電網,就不會產生任何收益。
  • 大規模風電併網後有功調度與控制
    文獻[1,2]首先提出了利用潮流追蹤的思想,對風電場併網後風電場潮流變化的尋蹤來快速進行有功缺額(或過剩)的補償,採用電氣剖分法對大型電力網絡分析存在複雜性和較大的實現難度,但對於小容量風電接入的中小型電網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文獻[3,4],考慮到風電功率預測的精度較低,提出基於模糊控制的風電場有功控制策略,將風電輸出的隨機性問題轉化為概率問題進行考慮和分析,不適合大規模風電併網
  • 【解析】光伏風電互補如何解決併網難題?
    在冬春季節,用電負荷相對於夏季明顯減少,而此期間又是風力資源豐富的時期,特別是冬季受西伯利亞寒流的勁風影響,風力較大,持續時間也較長,春季受暖溼氣流的影響,氣溫逐漸回升,多刮東南風。受季節氣候條件的影響,風電的反調峰特性顯現,參見下圖1:  在內蒙古風電機組併網的過程中,電網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面臨著衝擊,特別是在系統聯絡線以及調峰方面,困難較大。
  • 決戰風電併網:大基地時代併網消納之困何解?
    在開發建設過程中,當千萬千瓦級基地風電大規模併入電網,併網點的電壓穩定、頻率穩定對電網安全至關重要。如何安全穩定的接入電網,對開發企業、整機商和電網將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風電人都記得多年前那場轟動業內的事故。
  • 風電併網難問題曝光有了新進展!關於分散式風電,山東省下發重要通知!
    回顧:針對煙臺市多個分散式光伏、風電企業無法併網,當地發改和供電部門卻相互推脫「踢皮球」的現象。  (二)各級電網企業要積極與各市能源主管部門對接,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電網接入方案和消納條件論證工作。要加強流程再造,制定優化分布式電源併網服務的相關意見,進一步簡化併網手續,公開辦理信息,加強業務培訓,為項目單位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接網服務。
  • 風電併網系統次同步振蕩頻率漂移問題
    風電併網系統的次同步振蕩現象具有頻率漂移的特徵。新能源電力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華北電力大學)、四川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王洋、杜文娟、王海風,在2020年第1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從風速變化影響模式間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釋了頻率漂移的原因。
  • 風電併網相關問題的研究
    二:風電併網的問題及研究現狀1、主要問題:風能由於其自身特性使得它未被人們充分利用。風能資源通常遠離負荷中心,風電場的輸出隨著風速風向的變化而變化,風力發電的特性目前尚未完全明確,所以制約了風力發電的發展。
  • 風力發電對電網運行的影響及對策
    大規模的風力發電需實現併網運行,國外風電大國雖然對風力發電和電網運行積累了一些經驗,但由於我國電網結構的特殊性,風力發電和電網運行如何協調發展已成為風電場規劃設計和運行中不可迴避的最重要課題。1.2對電能質量的影響風電機組輸出功率的波動性,使風電機組在運行過程中受湍流效應、尾流效應和塔影效應的影響,造成電壓偏差、波動、閃變、諧波和周期性電壓脈動等現象,尤其是電壓波動和閃變對電網電能質量影響嚴重。風力發電機中的異步電動機沒有獨立的勵磁裝置,併網前本身無電壓,在併網時要伴隨高於額定電流5~6倍的衝擊電流,導致電網電壓大幅度下跌。
  • 風電搶裝熱火朝天,前11個月新增併網裝機卻迎來下滑
    投資吊裝,並不代表一定能完成併網。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為併網數據,也就是說儘管由於搶裝,實際吊裝有了大幅增長,但是併網並沒有增長,反而出現了下降。如果評估對設備廠商影響,主要看投資或吊裝增速;但如果評估對風電運營商影響,則主要看併網,因為吊裝未能併網則意味著沒有任何收益。
  • 分散式風電啟動發展元年 核准、併網預計將加速
    分散式風電起跑,核准、併網預計將加速  分散式風電將迎來快速的發展,主要原因有三。  從能源產業發展形態看,分散式風電是國內風電發展到一定規模、電力系統需要重新建立新秩序、開發企業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政策引導行業建立新均衡的結果。
  • 海上風電怎樣邁向深水遠海?關鍵要有這項併網技術
    大規模發展海上風電已成為我國深入推進能源轉型、促進大氣汙染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國海上風電起步晚、發展快。據預測,2023年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將突破千萬千瓦,市場發展前景巨大。如何實現大容量遠海風電跨海輸送和安全可靠併網,是電力行業亟待解決的關鍵技術難題。
  • 我國風電併網累計裝機已達198GW 龐大風電存量催生後運維市場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於南清潔能源業界、資本市場都十分看好風電2020年的表現。究其原因,受國家發改委2019年發布的《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政策影響,各界預測,國內陸上風電有望在2020年底前再次呈現搶裝,預期中的這波搶裝潮大概率會超過2015年時的歷史高點,達到新增裝機約35GW。不過,目前更加受到業界關注的是龐大的存量市場。
  • 大規模新能源接入電網 電力系統直面併網挑戰
    「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將全面平價或低於火電,部分地區可實現低價。同時,隨著大規模新能源接入電網,電力系統需要在隨機波動的負荷需求與隨機波動的電源之間實現供需平衡,其結構形態、運行控制方式和規劃建設將發生根本性變革,形成新一代電力系統及新能源電力系統。」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吉臻近日在中電聯舉辦的「2020年中國電力技術經濟高端論壇」上表示。
  • 華潤電力中西大區南陽新野50MW風電項目首颱風機成功併網
    從華潤南陽新能源公司獲悉,華潤電力中西大區南陽新能源公司新野50MW風電項目首颱風機於11月13日成功併網。據悉,新野50MW風電項目位於新野境內施庵、溧河鋪鎮一帶,距新野縣城約16km,總裝機容量為50MW,屬典型平原風電項目。
  • 上半年國家電網風電太陽能利用率98.7%
    從國家電網獲悉,今年1-6月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經營區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合計294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佔總發電量的比例達11.4%,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風電、太陽能發電利用率96.9%,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按照國家能源局要求,剔除一季度疫情影響後,利用率98.7%。
  • 基於DSP控制的雙PWM風電併網換流器的設計
    的風電併網換流器。針對風力發電併網換流器的主電路,設計了整流和逆變部分的雙PWM電路拓撲結構,從而提高了系統的動態響應,減少了損耗和衝擊,實現了電能的雙向傳輸,同時還能提高風力發電機側功率因數。最後對設計的系統進行仿真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