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風電併網技術標準>有望破解風電併網難題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日前,國家能源局組織制定的《風電併網技術標準》(下稱《併網標準》)已完成初稿,並徵求業界意見。據國家能源局相關人士介紹,《併網標準》通過制訂科學合理的技術標準,對風電併網進行規範,將著眼於提高電網對風電的接納能力,為風電大規模開發創造條件。

  標準門檻是否過高存爭議

  在收到國家能源局下發的《關於徵求〈風電併網技術標準〉意見的函》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風能專委會」)近日組織來自風力發電企業和風電機組製造企業的代表以及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鑑衡認證中心等機構的相關人士,對《併網標準》相關內容進行了研究和討論。與會代表一致表示,標準的出臺對於風電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其中的部分條款值得商榷。

  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要實現風電的規模化發展,必須降低成本,使它能與常規能源競爭。《併網標準》中提出的併網技術要求,成本高昂,且這些要求對於保障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並非必需。

  《併網標準》中提出的有功功率調節和風電場低電壓穿越能力的要求,並非所有的風電場都適合,應該針對接入電網的不同情況加以區別對待,否則只會增加成本,而起不到應有作用。「小規模的風電場接入一個比較大的輸電網絡時,是否具備有功功率控制能力對於電網的影響是沒有區別的。」秦海巖說。

  《併網標準》中提出的風電機組技術規定也引起眾多人士的異議。華電新能源公司一位工程師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如果對風電場內的單機進行過多併網方面的技術要求,會給風電場整體的控制和運行帶來限制,導致併網策略不能靈活應對電網的各種狀態,也因此會增加風電場的運營成本。而大連重工集團的一位人士則直接對記者說,即使提出有關風電機組的技術規定,也應該統一列入對整機設備的相關技術標準中。

  此外,《併網標準》中提到的一些技術指標,在目前國內風電發展狀況下還很難達到。例如在對風電場預報系統的技術要求中,為給電網提供更準確的預測信息,徵求意見稿提出,風電場應向電網調度部門提供未來15分鐘—4小時、次日24小時的風電場輸出功率預測值(時間解析度為15分鐘),納入系統運行調度管理,預測誤差應不大於25%。

  而據國華能源一位人士介紹,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數字天氣預報系統,最短只能提供未來1個小時的風況預報,解析度根本無法達到15分鐘,其預測誤差也無法低於25%。徵求意見稿提出的要求很難實現。

  對於上述來自企業對於《併網標準》的意見,來自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的一位標準編寫組成員向《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併網標準》出臺的目的之一在於提高行業的準入門檻,其中對於機組的相關技術規定在國內很多大型風電設備製造企業完全可以實現。

  這位編寫組成員透露,《併網標準》編寫組目前正在廣泛收集業界對於徵求意見稿的修改意見,並將於本月中旬組織專家進行集中研討,並著手對標準進行修改完善。

  其他焦點問題爭議依舊

  據了解,《併網標準》的核心內容是針對大規模風電場接入電網提出技術要求,由風電場技術規定、風電機組技術規定組成。其中,對風電場的技術要求包括風電場接入系統、有功功率、無功功率、電能質量等8個方面,對風電機組的技術要求則包括有功功率控制、無功功率控制、頻率調節能力、低電壓穿越能力4個方面。其中,風電機組是否要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歷來是電源與電網企業在解決併網難問題上最大的爭議點之一。

  低電壓穿越是指當電網故障或擾動引起風電場併網點的電壓跌落時,在一定電壓跌落的範圍內,風電機組能夠不間斷併網運行。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長王偉勝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國幾乎所有入網的風電機組都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在此情況下,當電網發生擾動或故障的時候,會引起大面積的風電場切機,這種情況在我國的吉林、甘肅和寧夏曾出現過。「目前我國正在建千萬千瓦的風電基地,這麼大規模的風電併網如果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和穩定運行就會受到很大影響。」王偉勝說。

  然而,電網部門對於低電壓穿越能力的要求,在諸多電源業界人士看來並不合理。中國風能協會一位專家告訴記者,對於直接接入配電網的風力發電機組應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但目前我國風電場發電都併入高壓輸電網,電壓跌落到一定程度除非風電場端短路,而這種情況極少出現。因此,對併入輸電網的機組要求低電壓穿越能力並無多大必要。

  上述大連重工集團的人士則表示,要滿足低電壓穿越要求,每臺機組的成本至少要增加20萬元,這對國內眾多設備製造商來說不是個小數目,而且這一功能也可以在併網端解決,其投入成本也遠低於給每臺機組都配備低電壓穿越功能所需成本。

  標準亟須增加對電網的約束

  《併網標準》提出的技術要求,僅針對風電場和風電機組,這在部分企業人士看來是一種缺憾。國電龍源集團的一位人士認為,徵求意見稿缺少對電網的約束。發電和併網是相輔相成的,需要電網方面保證的電壓範圍、頻率範圍、無功功率的需求、短路或電壓跌落的能量範圍和事故出現的頻率等也應一併涵蓋在內。

  近年來,因電網限電而導致風力發電無法併網而白白流失的現象屢見報端。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全國各風電企業因電網限電而流失的電量約為2.96億千瓦時,2009年這一數字預計超過15億千瓦時,約佔風電總發電量的6%。

  對此,業內專家認為,儘管一段時期以來電網企業也為促進風電併網做了大量工作,但認為風電等新能源電力是「垃圾電」的想法始終根深蒂固,誇大地看待了風能資源的不穩定性給電網運營帶來的壓力。

  事實上,對於風力發電的排斥即使在屬於傳統風能大國的丹麥、德國等歐洲國家也曾長期存在。在歐洲風能協會2005年底所著的《歐洲供電領域風電的大規模併網:分析、問題和建議》一書中指出,一般情況下,有成千上百的風電機組分布在很大的區域內,這使得風電的變化比較平穩,部分風電機組的切除或風力變化對整個地區的影響很小。事實上,當火電廠或核電廠意外從系統中解列時,會在瞬間產生高達上千兆瓦的供電缺口,可能造成大面積的停電事故,這種間歇性帶來的危害遠大於風電。

  「國內的現實情況是,電網能夠在60萬千瓦的火電機組發生故障切機時果斷應對,但幾臺1500千瓦的風電機組切機就被認為不能容忍,這很讓人費解。」上述風能協會專家表示,解決此問題,一方面電網企業的陳舊觀念亟待更新,另一方面也期待政府在制定標準時能明確風電場併網時的電網條件,以提高電網吸納風力發電的積極性。

  原機械工業部重大技術裝備司司長周鶴良則表示,風電併網不僅僅是一個或者幾個部門之間的事情,而且其間也涉及不同部門之間利益的重新分配問題,比如可再生能源的配套送出工程,誰投資、成本如何收回?其他常規電廠由於可再生能源的接入降低了發電小時數而導致效益的降低,是否有政策層面的補償措施?這些都需要政府主管部門、電網和電源三方共同協商解決。(記者 郭力方)

相關焦點

  • 風電搶裝時代如何解決併網難題?
    來源:能見Eknower隨著平價時代的臨近,2020年陸上風電搶裝併網之路崎嶇難行,併網已成為搶裝潮面臨的最大風險和難題。從2018年開始,風電行業大景氣周期開啟,復甦趨勢明顯。事實上,併網一直是制約投資商最大的難題。2018年全國新增併網風電裝機數據是2059萬千瓦。此前業內廣泛預測,今年全年新增併網風電裝機將在2000-2200萬千瓦左右。但根據前11個月情況來看,2019年全國新增併網裝機很難超過去年了。
  • 決戰風電併網:大基地時代併網消納之困何解?
    2011年2月24日,位於甘肅酒泉風電基地的橋西風電場因為併網技術問題,598臺、84萬千瓦風電機組相繼脫網……事故給彼時如火如荼的風電行業蒙上了濃重的陰影。時至今日,「新基建」下特高壓加碼,並與風電「搶裝潮」形成共振,關於風電併網的憂慮焰火重燃。
  • 海上風電怎樣邁向深水遠海?關鍵要有這項併網技術
    大規模發展海上風電已成為我國深入推進能源轉型、促進大氣汙染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國海上風電起步晚、發展快。據預測,2023年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將突破千萬千瓦,市場發展前景巨大。如何實現大容量遠海風電跨海輸送和安全可靠併網,是電力行業亟待解決的關鍵技術難題。
  • 分散式風電併網破題
    狼爾溝經驗  華能定邊新能源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曉朝表示,狼爾溝風電場在國家能源局的指導下積極開展接入及運行管理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經解決了一些併網難題。  「併網後出現了風電場母線電壓隨風機有功功率直線上升的現象,風電屬被動式發電,需要依靠網側電壓穩定風電出口側電壓,但當地配電網系統相對較弱,導致風機功率變化對系統電壓的影響較為明顯。我們通過對風機的有功功率及無功功率進行解耦控制,實現了風機的AVC(自動電壓控制)功能,確保風電場母線電壓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張曉朝說。
  • 風電併網對電網影響淺析
    因此,風電併網運行給電網帶來諸多不利影響。隨著風電場的容量越來越大,對系統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研究風電併網對系統的影響已成為重要課題,本文將就風電併網研究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淺述。分析風電併網對電網影響,還需考慮風電場無功問題。風電場無功消耗包括:異步發動機消耗;風機出口出口升壓變壓器;風電場升壓站主變壓器消耗等,如有必要,可採用動態電壓控制設備。
  • 【解析】光伏風電互補如何解決併網難題?
    受季節氣候條件的影響,風電的反調峰特性顯現,參見下圖1:  在內蒙古風電機組併網的過程中,電網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面臨著衝擊,特別是在系統聯絡線以及調峰方面,困難較大。在冬季,供熱機組的調峰相對薄弱,隨著峰谷差的不斷拉開,電網負荷的調整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 大規模風電併網後有功調度與控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523.htm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可再生能源技術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其中風力發電是目前除水電外的,最成熟、經濟效益最好的一種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隨著風電技術的發展和國家政策上對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重視,我國風電事業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
  • 風電併網難問題曝光有了新進展!關於分散式風電,山東省下發重要通知!
    回顧:針對煙臺市多個分散式光伏、風電企業無法併網,當地發改和供電部門卻相互推脫「踢皮球」的現象。2019年12月26日晚,煙臺市發改委副主任曲建利在《問政山東》節目現場表示:爭取在5個工作日就把上述問題解決好,同時相關區縣也在制定相應的規劃方案,明年第一季度就能出臺。
  • 分散式風電啟動發展元年 核准、併網預計將加速
    2017年11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出臺《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實施方案》,通過政府引導與市場化手段相結合,協調新能源供給與手段市場,技術創新與體制改革相結合,全面提升電源、電網、用電各環節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技術水平。
  • 淺析丨風電併網有何電網影響?
    因此,風電併網運行對主電網運行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分析風電場併網對電網影響是風電事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同時也是電網部門安全、經濟運行的一個新課題。一、風力發電機的類型分析風電併網的影響,首先要考慮風力發電機類型的不同。不同風電機組的工作原理、數學模型都不相同,因此分析方法也有所差異。目前國內風電機組的主要機型有3種,每種機型都有其特點。
  • 風電併網相關問題的研究
    風力發電具有環境友好、技術成熟、全球可行的特點, 並且具有超過20年的良好運行記錄, 越來越被人們所認可。隨著全球氣候持續變暖, 無論是在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開始大力發展風電。1、國外風力發電發展概況:20世紀初,法國出現了第一臺用現代快速風輪驅動的發電機。到了20世紀30年代,各國已開始研製中型、大型風力發電機。
  • 風電併網檢測:風機質量不過關 參數設置不當
    風電併網檢測:風機質量不過關 參數設置不當 來源: 中電新聞網      日期:13.09.12        但除了幾家領先的整機企業外,絕大部分還是從國外引進技術,一些關鍵零部件如齒輪、電控箱等方面中國雖然已經實現了本土化,但和國外廠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設備的可靠性問題仍然是我國風電發展中的一個薄弱環節,企業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質量的提高上。對現有風電設備進行監測,是保障質量的重要措施,對促進風電技術進步、提高風電的市場競爭力、保證風電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 風電併網系統次同步振蕩頻率漂移問題
    風電併網系統的次同步振蕩現象具有頻率漂移的特徵。新能源電力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華北電力大學)、四川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王洋、杜文娟、王海風,在2020年第1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從風速變化影響模式間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釋了頻率漂移的原因。
  • 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併網!
    11月25日15時52分,隨著#45風機併網發電,標誌著三峽新能源大連市莊河Ⅲ(3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正式全容量併網,成為東北地區首個建成達產的海上風電項目。
  • 風電搶裝熱火朝天,前11個月新增併網裝機卻迎來下滑
    投資吊裝,並不代表一定能完成併網。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為併網數據,也就是說儘管由於搶裝,實際吊裝有了大幅增長,但是併網並沒有增長,反而出現了下降。如果評估對設備廠商影響,主要看投資或吊裝增速;但如果評估對風電運營商影響,則主要看併網,因為吊裝未能併網則意味著沒有任何收益。
  • 我國風電併網累計裝機已達198GW 龐大風電存量催生後運維市場
    究其原因,受國家發改委2019年發布的《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政策影響,各界預測,國內陸上風電有望在2020年底前再次呈現搶裝,預期中的這波搶裝潮大概率會超過2015年時的歷史高點,達到新增裝機約35GW。不過,目前更加受到業界關注的是龐大的存量市場。
  • 我國東北地區首個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併網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11月25日15時52分,隨著#45風機併網發電,標誌著三峽新能源大連市莊河Ⅲ(3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正式全容量併網,成為東北地區首個建成達產的海上風電項目。
  • 我市召開風電項目併網工程協調推進會
    12月1日下午,我市風電項目併網工程協調推進會在市政府二樓會議室召開。會議由範建民副市長主持,市政府副秘書長蘭艇躍,市發改委、市能源局、忻州供電公司主要負責同志,偏關協鑫智慧能源、偏關南堡子、華潤五寨韓家樓、五寨東秀莊、神池晉源風電等5項風電項目負責人參加會議。
  • 青海都蘭諾木洪一號5萬千瓦風電項目首颱風機併網成功
    11月15日,由電建公司投資、建設、運營的都蘭諾木洪一號5萬千瓦風電項目首颱風機併網成功,標誌著該項目正式進入發電運行階段。10月23日,項目現場組織召開了機組併網啟動會,項目各參建單位負責人和主要人員參加會議,就併網前各項準備工作進行再落實、再部署;11月9日,總承包部向青海省海西州電力公司調度中心申請升壓站併網;11月11日,總承包部接到調度同意併網調令;11月12日,項目升壓站及35千伏集電線路一次性帶電成功;11月15日,經過近一個月連續奮戰,項目終於實現成功併網。
  • 分散式風電遭遇併網難!相關部門回復:不是文件發了就能執行!
    但這個項目有個難題,那就是發電後無法存儲,只能與供電公司併網後才能解決。相關閱讀:新聞聚焦丨分散式風電項目遭遇併網「攔路虎」趙春光告訴問政記者,他到供電公司諮詢,供電公司反饋說是沒有接到上面任何的指示,說這個東西究竟怎麼審批,他們不太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