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東北地區首個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併網

2020-12-05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11月25日15時52分,隨著#45風機併網發電,標誌著三峽新能源大連市莊河Ⅲ(3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正式全容量併網,成為東北地區首個建成達產的海上風電項目。

大連莊河海上風電場是東北區域首個海上風電項目,是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也是我國境內目前緯度最高的海上風電場。風電場南北長8.6公裡,東西7.7公裡,場址中心距離岸線約22.2公裡,涉海面積約47.7平方千米,項目總裝機容量300兆瓦,共計安裝72臺3兆瓦、3.3兆瓦及6.45兆瓦風電機組,配套建設一座220千伏海上升壓站和一座220千伏陸上集控中心,場內集電線路採用35千伏海纜,35千伏海纜匯流後接至220千伏海上升壓站,再以220千伏海纜送至登陸點,架空接入陸上集控中心,陸上集控中心通過一回220千伏送出線路送出至黃海變。項目投產後,預計年上網電量7.76億千瓦時,年均利用小時數2588小時,與火力發電相比,每年可節約標煤約23.0萬噸,減輕排放溫室效應性氣體二氧化碳約63.7萬噸,此外還可節約用水約20.84萬噸。

作為東北嚴寒地區首個海上風電項目,施工過程中受天氣因素影響較大,冬歇期長,施工窗口期短;風電場海域地質條件較複雜,覆蓋層深淺不一,基巖差異較大,灰巖、板巖、泥巖、泥質粉砂巖、粉砂巖等混雜,且巖層中下伏溶洞,覆蓋層基礎選型及設計難度大;嵌巖機位較多,包括大直徑打樁嵌巖及高樁承臺斜樁嵌巖施工,施工過程中需優化工作量大,難度大;同時冬季風電場區域有大量海冰出現,國內可借鑑項目建設經驗少等不利因素及工程難點,最終通過合理優化嵌巖樁設計及施工方案,充分利用試樁成果及單樁基礎沉樁經驗,嵌巖數量由設計的24臺優化至9臺。

將海洋石油平臺抗冰錐結構設計理念引進風機單樁基礎、海上升壓站抗冰錐結構設計,一舉攻克天氣寒冷地區風電抗冰難題,多次組織國內知名專家進行抗冰錐結構優化專題研討;完成了當時國內最長單根無接頭220千伏交聯聚乙烯三芯海纜生產與敷設,創造了海纜行業新紀錄;成功安裝了我國首批低溫型、大直徑直驅6.45兆瓦風力發電機組,為6.45兆瓦機組批量化商業投運奠定基礎。

莊河項目管理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在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長江三峽技術經濟發展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蘇龍源振華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石化勝利油建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基礎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大連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峽新能源海上風電運維江蘇有限公司的積極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實現了全容量併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併網!
    11月25日15時52分,隨著#45風機併網發電,標誌著三峽新能源大連市莊河Ⅲ(3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正式全容量併網,成為東北地區首個建成達產的海上風電項目。
  • 東北首個海上風電場全容量併網
    11月25日,由三峽新能源開發建設的大連市莊河Ⅲ(3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全容量併網,成為東北地區首個建成投產的海上風電項目。2016年12月,三峽新能源大連市莊河III海上風電場項目取得市發展改革委核准批覆,總投資51.4億元,於2017年3月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是東北地區首個海上風電項目,也是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
  • 東北地區首個海上風電場全容量併網
    新華社大連11月27日電(記者郭翔、白湧泉)數十個「海上大風車」錯落有致,巨大的葉片不停轉動。距離遼寧省大連莊河市岸線20多公裡的北黃海上,作為東北地區首個海上風電場的三峽新能源大連莊河Ⅲ海上風電場近日實現全容量併網。
  • 海上風電怎樣邁向深水遠海?關鍵要有這項併網技術
    大規模發展海上風電已成為我國深入推進能源轉型、促進大氣汙染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國海上風電起步晚、發展快。據預測,2023年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將突破千萬千瓦,市場發展前景巨大。如何實現大容量遠海風電跨海輸送和安全可靠併網,是電力行業亟待解決的關鍵技術難題。
  • 我國首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併網發電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朱雪黎)7月12日21時25分,由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和中國三峽集團聯合開發的我國首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興化灣二期海上風電場成功併網發電,這是目前我國自主研發並投入運行的單機容量亞洲地區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海上風電機組,刷新了我國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新紀錄。
  • 國內首個大單體容量海上風電項目全面進入調試併網階段
    11月23日,伴隨著最後一支葉輪與機艙在百餘米高空實現精準對接,中廣核南鵬島海上風電項目整場機組全部完成吊裝,至此,國內首個大單體容量海上風電項目全面進入調試併網階段。該項目總裝機容量40萬千瓦,採用73臺明陽智能MySE5.5MW半直驅機組。
  • 華能濮陽500兆瓦風電項目全容量併網發電
    華能濮陽500兆瓦風電項目全容量併網發電 發布時間: 2020-11-30 13:41:22   來源:  作者:魏亞芳 宇文炎
  • 一周核准、中標、開工等風電項目匯總(01.01-01.08)
    項目建成後,丘北縣風電裝機規模將達到117萬千瓦以上,有望成為長江以南風電裝機第一大縣。 2、上海電氣首個自營風場全容量併網! 3、國內首個近海深水區風電項目在陽江全面開工! 2020年12月29日,廣東華電陽江青洲三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打響沉樁第一錘,標誌著我國首個離岸最遠、水深最深、單機容量及總裝機規模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正式進入施工階段。
  • 德陽研發亞洲單機容量最大海上風電機組併網發電
    40層居民樓的高度、葉輪直徑相當於3臺波音747並排、風輪掃風面積相當於3.7個標準化足球場、單臺機組每年可以輸送電能可滿足20000個三口之家1年的正常用電……7月12日21時25分,由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和中國三峽集團聯合開發的我國首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興化灣二期海上風電場成功併網發電
  • 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風電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海上風電...
    個百分點,新增風電裝機量排名全球第一,2019年中國新增風電裝機量佔全球新增風電裝機量的比重達44%。、華北和東北地區,2019年我國西北地區風電總儲量達1486.85GW,是風電資源儲量最大的地區。需求較大的電力負荷中心多集中在華東、華南、華中地區,我國風電資源豐富的地區與用電需求負荷中心存在空間錯配問題。
  • 不同地區海上風電項目造價及成本構成!
    成本我國海上風電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在勘探設計、設備研發製造和工程建設運營經驗的逐步積累提升情況下,造價也在逐步下降,從2010年的單位千瓦造價在23700元/千瓦左右降至目前15700元/千瓦左右。而當前,已經具備平價能力的陸上風電建造成本大約為7000元-8000元/千瓦,同為新能源的地面光伏系統的2019年,初始全投資成本僅為4550元/千瓦,在更具規模化優勢的「三北」地區這兩個數據更低。因此,降低造價成為海上風電在未來是否具備競爭優勢的關鍵。這是一個系統工程,由於海上風電產業鏈較長,需要上下遊各方參與者共同探索新的施工與合作模式,降低整體成本和風險。
  • 制定<風電併網技術標準>有望破解風電併網難題
    日前,國家能源局組織制定的《風電併網技術標準》(下稱《併網標準》)已完成初稿,並徵求業界意見。據國家能源局相關人士介紹,《併網標準》通過制訂科學合理的技術標準,對風電併網進行規範,將著眼於提高電網對風電的接納能力,為風電大規模開發創造條件。
  • 分散式風電啟動發展元年 核准、併網預計將加速
    分散式風電起跑,核准、併網預計將加速  分散式風電將迎來快速的發展,主要原因有三。  從能源產業發展形態看,分散式風電是國內風電發展到一定規模、電力系統需要重新建立新秩序、開發企業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政策引導行業建立新均衡的結果。
  • 海上風電「2022關口」!江蘇平均造價上漲了1000-2000元/kW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海上風能是全球最新大規模開發的可再生能源。風能資源富裕地區皆鄰近沿海經濟發達的電力消費中心,是我國發展海上風電最大的優勢,因此雖起步較晚,但近年來迅速躋身世界最前列,迄今江蘇省規模居全國之首。然而,「狂飆突進」之後,這一產業將要面對的卻是頗為嚴峻的「2022關口」。此關從何而來?
  • 來2019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 聽聽海上風電發展「最強音」
    近年來,我國風電產業規模增長平穩,技術和商業模式穩中有進,問題有序解決,產業業態由高速度發展逐步轉向高質量發展。  《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底,海上風電併網裝機容量將達到500萬千瓦以上。
  • 浙江岱山4號23.4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實現54颱風機全容量投產運行
    打開APP 浙江岱山4號23.4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實現54颱風機全容量投產運行 中廣核新能源 發表於 2021-01-15 11:19:33
  • 舒印彪委員:加快海上風電核心技術部件研發
    來源:科技日報代表委員議國是「近年來,我國將海上風電作為東部沿海能源轉型升級的重要戰場,到2019年底,累計併網裝機容量593萬千瓦,佔全球的21%,僅次於英國、德國,位居世界第三位。」本次全國兩會上,海上風電發展,成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華能集團董事長舒印彪關注的焦點議題。如何抓住我國海上風電發展這一新的歷史機遇?舒印彪提出建議:進一步推進海上風電規模化集約化開發。
  • 裝機量奪冠全球 海上風電造價成本大漲
    「搶裝潮」已造成當前國內風電市場關鍵裝備及服務的價格猛漲。據江蘇省電力行業協會統計,截至目前,江蘇海上風電項目平均造價較去年上漲了1000-2000元/千瓦,部分設備及施工費用漲幅高達30%以上,推動開發成本驟增。
  • 2021年中國風電裝機行業市場現狀與競爭格局分析海上風電份額逐步...
    風電併網發展現狀:裝機容量穩步提升風力發電是指利用風力發電機組直接將風能轉化為電能的發電方式。在風能的各種利用形式中,風力發電是風能利用的主要形式,也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技術最成熟、最具有規模化開發條件和商業化發展前景的發電方式之一。隨著近年來對環境的整治力度加大,我國逐漸從煤炭發電轉向環保的風力發電,風力發電量逐年增長,如今已成為風能利用的主要形式。
  • 我國首個5兆瓦以上大功率海上風電場將併網發電—新聞—科學網
    作為我國首個5兆瓦以上的大功率海上風電樣機試驗風場,金風、GE、海裝、太重等8家國內外廠商的14臺大型風機將在此同場競技,以確定適應福建地區海況風況的最優機型。這意味著從福建海上風電基地開始,中國海上風電進入集中連片規模開發的快速發展新階段。 創新提升製造水平 「一晚都沒敢睡覺,事實證明我們的施工和風機質量都非常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