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5兆瓦以上大功率海上風電場將併網發電—新聞—科學網

2021-01-16 科學網

福清興化灣3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一期工程現場。 本報記者 王軼辰攝

我國海上風能資源豐富,擁有發展海上風電的天然優勢。目前,我國大容量風機關鍵技術已取得突破,具備產業發展條件,一個高起點、大容量、全產業鏈的海上風電產業基地正在福建形成,標誌著我國海上風電正進入集中連片規模開發的快速發展新階段

近日,記者從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獲悉,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項目一期首批機組將於9月中旬正式併網發電。作為我國首個5兆瓦以上的大功率海上風電樣機試驗風場,金風、GE、海裝、太重等8家國內外廠商的14臺大型風機將在此同場競技,以確定適應福建地區海況風況的最優機型。這意味著從福建海上風電基地開始,中國海上風電進入集中連片規模開發的快速發展新階段。

創新提升製造水平

「一晚都沒敢睡覺,事實證明我們的施工和風機質量都非常可靠。」在剛吊裝完不久的兩臺大型風機成功經受住颱風考驗後,三峽集團福建能投公司執行董事孫強欣慰地說。

福建不僅是我國海上風電資源稟賦最好的省份,更是亞洲海上風電資源最好的地區,年利用小時數甚至超過4000小時,內蒙古的陸上風電年利用小時數也僅2000多小時。基於此,截至目前,我國已在福建海域規劃了上千萬千瓦風電裝機。

為順利推進海上風電集中連片規模快速開發,2016年11月份,三峽集團啟動了福清興化灣3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一期工程(樣機試驗風場)建設,投資總額約18億元,成為全球首個國際化大功率海上風電試驗場。

《經濟日報》記者近日在福建省福清市江陰半島東南側興化灣海面上採訪時看到,兩臺大型風機已經吊裝完畢,周邊數個施工平臺旁,大型打樁船、浮吊正在緊張作業。

福建能投公司副總經理雷增卷告訴記者,去年底福建省新一代海上風電一體化作業移動平臺「福船三峽號」在廈船重工出塢,其起吊能力、甲板工作面積及載荷為國內最大。得益於此,海上風機吊裝時間大大縮短,僅需兩天半,有效提高了海上風電工程施工效率,降低了海上風電場建設成本。

在興化灣北岸的福州江陰工業集中區,佔地千畝的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也在同步建設中。「樣機試驗風場將借鑑三峽工程經驗,讓各廠家同臺競技,綜合評判,以確定適應福建地區的最優機型,並選取技術先進、質量可靠的風機廠家進入產業園,通過創新提升我國海上風電裝備製造水平。」該產業園運營公司副總經理陳永明說。

據悉,項目2019年12月份達成後,將年產5兆瓦以上風電機組150萬千瓦,年產值超過100億元。目前金風科技、江蘇中車、西安風電、LM公司和GE公司已籤署入園協議或意向協議。

「大容量風機關鍵技術在我國已取得突破,產業發展條件已經具備,一個高起點、大容量、全產業鏈的海上風電產業基地正在福建形成。」三峽集團董事長盧純說。

我國獨具發展優勢

海上風電雖然起步較晚,但憑藉海風資源的穩定性和大發電功率的特點,近年來正在世界各地飛速發展。最新數據顯示,風能發電佔全球可再生資源發電量的16%,僅次於水力發電。

據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統計,2016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221.9萬千瓦,全球14個市場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累計1438.4萬千瓦。英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風電市場,裝機容量約佔全球的36%;其次是德國,佔29%。2016年,中國海上風電裝機量佔全球的11%,取代了丹麥,躍居第三位。

「我國擁有發展海上風電的天然優勢,海岸線長達1.8萬公裡,可利用海域面積300多萬平方公裡,海上風能資源豐富。」孫強表示,根據中國氣象局風能資源詳查初步成果,我國5米至25米水深線以內近海區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範圍內,風電可裝機容量約2億千瓦時。由此顯示出,海上風電是我國發電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2016年,我國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有所回落;同時,海上風電裝機實現大幅度增長。據中國風能協會統計,2016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吊裝量)154臺,容量達59萬千瓦,比上年增長64%;累計裝機量達163萬千瓦,居全球第三位。

雷增卷表示,我國陸上風電主要位於西北部地區,當地消納能力有限,對外輸送依賴於特高壓輸電線路。海上風電可發展區域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大力發展海上風電,不僅可以滿足東部用電需求,陸、海風電相結合,將加快我國綠色發電步伐。

記者了解到,按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建設海上風電1500萬千瓦(包括建成500萬千瓦,在建1000萬千瓦)。在此基礎上,國家還明確了海上風電場0.85元/千瓦時以及潮間帶風電場0.75元/千瓦時的電價政策。同時,一批海上風電示範項目陸續建成,設備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產業處於起步階段

「我國海上風電發展仍處於初期,勘測設計、建設管理、運行維護、技術創新、產業融資等方面還不太成熟。」三峽集團副總經理畢亞雄認為,產業鏈上下遊要聯合起來,共同促進海上風電產業鏈全面融合發展。

「海上風電開發涉及軍事、環保、旅遊、漁業、生態和航運等眾多部門。」孫強說,由於規劃制定過程中缺乏有效溝通,導致規劃之間的不同步、不配套現象日益嚴重,有些因素或導致企業前期投入浪費,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海上風電項目電價回收周期長,經營成本壓力較大。以三峽集團響水近海風電場為例,截至2017年5月31日,累計上網電量3.91億千瓦時,應收電費3.32億元;但目前只收回標杆電價部分的1.48億元,補貼電費部分正在申報國家第七批補貼名錄,由於補貼電費金額大、回收周期長,造成企業經營壓力。

與陸上風電相比,海上風電的後期運維成本也要高出不少。歐洲海上風電場運營維護歷經近20年發展,已形成完整產業鏈,但目前國內海上風電尚無長期運營經驗和成本數據積累,運維成本僅靠預估,有很大不確定性。

此外,當風機大部件發生故障需要更換或維修時,須租賃大型專業作業船舶,不僅費用高,而且受海況、天氣影響較大,導致海上風電場運維周期長、成本不可控的特點明顯。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行業深度觀察|海上風電「大功率」時代到來
    該項目裝機規模77.4兆瓦,安裝14颱風電機組,是全球首個國際化大功率海上風電試驗風場,也是涵蓋國際國內品牌最多的海上風電試驗風場。該項目14颱風電機組分別來自明陽智能、上海電氣等8家國內外主流風機廠商。  截至目前,興化灣海上試驗風場風機運行數據良好,成功經受住15級強颱風「瑪利亞」的考驗。
  • 如東H14海上風電場項目主體完工 本月全場併網發電
    11月30日23時,在離岸40公裡的如東近海海域竹根沙東側,江蘇如東H14海上風電場項目最後一颱風機順利吊裝完成,至此,該項目50颱風機全部吊裝結束,標誌著H14項目主體工程全面完工,將於本月下旬全場併網發電。此次吊裝完成的6#風機總重約1400噸,其中,機艙、輪轂、葉片吊裝重量約為250噸。
  • 我國東北地區首個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併網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11月25日15時52分,隨著#45風機併網發電,標誌著三峽新能源大連市莊河Ⅲ(3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正式全容量併網,成為東北地區首個建成達產的海上風電項目。
  • 我國首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併網發電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朱雪黎)7月12日21時25分,由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和中國三峽集團聯合開發的我國首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興化灣二期海上風電場成功併網發電,這是目前我國自主研發並投入運行的單機容量亞洲地區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海上風電機組,刷新了我國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新紀錄。
  • 裝機總容量粵港澳大灣區最大 金灣海上風電場首批風機併網發電
    11月18日8時16分,伴隨著集控中心裡傳出的陣陣歡呼,粵港澳大灣區最大裝機容量海上風電場——廣東能源集團珠海金灣海上風電場(以下簡稱「金灣海風場」)首批風機成功併網發電,標誌著金灣海風場由基建正式轉入投運階段。
  • 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併網!
    11月25日15時52分,隨著#45風機併網發電,標誌著三峽新能源大連市莊河Ⅲ(3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正式全容量併網,成為東北地區首個建成達產的海上風電項目。
  • 華銳風電5兆瓦風機8月正式安裝
    第一財訊 華銳風電(601558.SH)有關人士6月16日在「上海國際海上風電及風電產業鏈大會」上透露,華銳風電今年5月出產6兆瓦風機之後,將在今年8月正式於東海大橋安裝我國首臺5兆瓦風機;同時,上海電氣、湘電風能及中船重工旗下企業等三家風機整機公司有望在今年下線5兆瓦風機。
  • 湘西州首個風電場併網發電(圖)
    紅網永順縣分站10月20日訊(分站記者 田新寬 通訊員 周小明)10月18日,湘西州首個風電場羊峰山·大青山風電場首批機組調試成功並正式併網發電。   羊峰山·大青山風電場項目地處永順縣石堤和松柏兩鎮境內,佔地面積69.59公頃。場內海拔高度為1000—1450米,風能密度大,是湘西州內最為理想的風能發電場址。
  • 江蘇如東2020年實施13個海上風電項目
    「今年,如東已核准的13個38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完成投資將超過3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如東縣發改委能源科科長湯建榮說。「海上風電場項目建設包含陸、海施工兩部分。陸上集控中心是陸上建設部分的核心關鍵,是整個海上風電場的『大腦』,主要負責分析處理風力發電機組、海上升壓站以及連接海纜等設施運行狀態的反饋信息,並發出調度指令,以保障風電場平穩運行。」
  • 「全國海上風電第一縣」項目詳情速覽
    如東海上風電項目是省重特大項目,也是江蘇「海上三峽」建設中的重點項目,總投資達686億元,投資額居如東省級重特大項目之首,包含13個海上風電項目。它的加快實施,將有效助推如東風電新能源產業邁入「千億」大關,推動江蘇沿海綠色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到底有哪些項目呢?
  • 如東13個海上風電項目「追風逐電」
    今年如東縣已核准13個38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預計可完成投資超300億元海上風電場項目建設包含陸、海施工兩部分。陸上集控中心是陸上建設部分的核心關鍵,是整個海上風電場的「大腦」,主要負責分析處理風力發電機組、海上升壓站以及連接海纜等設施運行狀態的反饋信息,並發出調度指令,以保障風電場平穩運行。
  • 東北首個海上風電場全容量併網
    11月25日,由三峽新能源開發建設的大連市莊河Ⅲ(3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全容量併網,成為東北地區首個建成投產的海上風電項目。2016年12月,三峽新能源大連市莊河III海上風電場項目取得市發展改革委核准批覆,總投資51.4億元,於2017年3月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是東北地區首個海上風電項目,也是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
  • 醴陵賀家橋風電場年底可實現併網發電
    醴陵賀家橋風電場年底可實現併網發電 來源:株洲日報  發布時間:2020-08-17 08:25:41  作者:肖捷 肖曦  【字體大小:大中小】 近期晴熱高溫,正是工程建設的黃金季。在醴陵市各個項目施工現場,「忙碌」成為了建設者們的共有名詞。
  • 德陽研發亞洲單機容量最大海上風電機組併網發電
    40層居民樓的高度、葉輪直徑相當於3臺波音747並排、風輪掃風面積相當於3.7個標準化足球場、單臺機組每年可以輸送電能可滿足20000個三口之家1年的正常用電……7月12日21時25分,由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和中國三峽集團聯合開發的我國首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興化灣二期海上風電場成功併網發電
  • 天華成EPC項目分散式風電場工程併網發電
    電建核電公司天華成EPC項目分散式風電工程併網發電  8月11日,電建核電公司承建的北京天華成長垣EPC項目分散式風電場開關站受電一次成功,分散式9颱風機陸續併網發電,運行穩定,各項指標優良,得到了業主、監理方的一致認可。
  • 我國與歐洲海上風電技術差距逐步縮小
    我國與歐洲海上風電技術差距正在逐步縮小,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正在逐步提高。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給出的數據,2017年之前,全球海上風電市場平均商用風機容量低於5兆瓦,2018年,全球海上風電機組平均容量超過了7兆瓦,預計2020年達到8兆瓦,2023年達到10兆瓦。
  • 江西省首個智慧風電場項目首批風機順利併網發電
    旭日東升,風機葉片迎風轉動,江西院定南新陽智慧風電場EPC總承包項目首批風機順利併網發電。定南新陽智慧風電場是江西省能源局批准的江西省首個智慧風電場項目,並列入了江西省重點項目和江西省2018-2020電力行業三年攻堅計劃項目。
  • (11月5日)
    平南項目屬公司在桂首個全部吊裝完成的新能源項目,採用24臺2.5兆瓦風電機組,年上網電量約1.4億千瓦時,年可節約標準煤約4.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9.7萬噸,環保效益、社會效益明顯。3、山東單縣風電廠一期全部併網發電10月31日,由中國能建浙江火電承建的山東單縣風電廠一期16颱風電機組全部併網發電。
  • 110千伏升壓站受電成功,為廣東粵電平遠茅坪風電場年底前併網發電...
    (李程 攝)  本報訊 近日,平遠重點工業項目廣東粵電平遠茅坪風電場110千伏升壓站一次受電成功,標誌著項目已整體具備倒送電條件,為年底前實現併網發電奠定堅實基礎。  據悉,廣東粵電平遠茅坪風電場項目總投資5億多元,裝機容量48兆瓦,設計15臺單機容量3.2兆瓦的風力發電機組,配套建設一座110千伏升壓站,投產後共同通過110千伏東茅線送出。
  • 東北地區首個海上風電場全容量併網
    新華社大連11月27日電(記者郭翔、白湧泉)數十個「海上大風車」錯落有致,巨大的葉片不停轉動。距離遼寧省大連莊河市岸線20多公裡的北黃海上,作為東北地區首個海上風電場的三峽新能源大連莊河Ⅲ海上風電場近日實現全容量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