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上周,魯能新能源江蘇如東H14#海上風電場陸上集控中心順利建成,投入使用;眼下,蘇交控H5#陸上集控中心工程主體已封頂,即將交付驗收;國電投H4#、H7#陸上集控中心工程,進入樁基施工;國信H2#陸上集控中心工程現場,施工隊全部進場……在如東小洋口風電產業園內,方圓五公裡的範圍裡,總投資680億元的國家能源項目建設按下快進鍵。
「今年,如東已核准的13個38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完成投資將超過3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如東縣發改委能源科科長湯建榮說。
「海上風電場項目建設包含陸、海施工兩部分。陸上集控中心是陸上建設部分的核心關鍵,是整個海上風電場的『大腦』,主要負責分析處理風力發電機組、海上升壓站以及連接海纜等設施運行狀態的反饋信息,並發出調度指令,以保障風電場平穩運行。」國信如東H2#海上風電場項目負責人高忠告訴記者,陸上集控中心對外是輸送電能的門戶,對內遠程監控所有風電機組並管理整個風電場的運行,它的建設進度對項目整體推進至關重要。4月10日取得施工許可證後,項目部第一時間組織進場開工。
國信如東H2#海上風電場項目總投資64億元,計劃安裝70臺套5兆瓦海上風機,其中,海上風機基礎施工計劃於6月份開工,預計今年底首批機組可實現併網發電,2021年9月份全部風機併網發電。全面建成後,年上網電量可達10.4億千瓦時,與相同容量常規燃煤機組相比,每年可節約標煤29萬噸,減排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59.6萬噸,節約淡水259.1萬立方米,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國信H2#陸上集控中心項目現場的南面,進展較快的國電投H4#、H7#海上風電場項目陸上集控中心工程已進入主體施工階段,海上220kV升壓站已於4月16日開工。H4、H7兩個海上風電項目規劃裝機容量均為40萬千瓦,將安裝200颱風力發電機組,分別配套建設一座220千伏海上升壓站,計劃於2021年12月31日前全部併網發電。建成後H4項目年均發電量12億千瓦時,H7項目發電量12.6億千瓦時。「與這幾個常規海上風電項目不同,三峽如東800MW海上風電項目是國內首個400千伏柔性直流輸電海上風電項目。」 國電投項目東側,總投資143億元的三峽如東項目現場,工人們正在預製海上換流站工程所需鋼架,據柔直工程部經理莊清寒介紹,三峽如東項目所採用的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輸電技術,具有潮流反轉方便快捷、事故後快速恢復供電以及黑啟動等諸多優點,特別適用於長距離跨海電纜送電、可再生能源併網、分布式發電併網及孤島供電等領域。此次三峽項目將鋪設超100公裡的直流海纜,這也是目前國內電壓等級最高、輸送距離最長的柔性直流輸電海纜。該項目全面建成投運後,年上網電量可達24億千瓦時,能夠滿足約99萬戶家庭年用電量。
總投資70億元的如東盛東H3#海上風電場項目已進入海上風機吊裝階段,80臺5兆瓦風機有望年底前全部安裝完成,併網發電,屆時,年發電量將超過10億千瓦時;總投入49億元的九思3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67臺4.5兆瓦風力發電機組安裝完成後,全場年發電量可達8億千瓦時。
「所有風電場全部投產運營後,年發電量將超過135億千瓦時。」湯建榮說,從2002年國家首個風電特許權項目落戶如東,時至今日,如東「綠色能源之都」的藍圖已繪就。截至目前,如東已建成新能源項目總裝機規模達到235萬千瓦,其中,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突破200萬千瓦。去年,如東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產業實現應稅銷售600億元,綠色能源產業已成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之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能源界,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