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超過300億!江蘇如東2020年實施13個海上風電項目

2021-01-13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上周,魯能新能源江蘇如東H14#海上風電場陸上集控中心順利建成,投入使用;眼下,蘇交控H5#陸上集控中心工程主體已封頂,即將交付驗收;國電投H4#、H7#陸上集控中心工程,進入樁基施工;國信H2#陸上集控中心工程現場,施工隊全部進場……在如東小洋口風電產業園內,方圓五公裡的範圍裡,總投資680億元的國家能源項目建設按下快進鍵。

「今年,如東已核准的13個38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完成投資將超過3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如東縣發改委能源科科長湯建榮說。

「海上風電場項目建設包含陸、海施工兩部分。陸上集控中心是陸上建設部分的核心關鍵,是整個海上風電場的『大腦』,主要負責分析處理風力發電機組、海上升壓站以及連接海纜等設施運行狀態的反饋信息,並發出調度指令,以保障風電場平穩運行。」國信如東H2#海上風電場項目負責人高忠告訴記者,陸上集控中心對外是輸送電能的門戶,對內遠程監控所有風電機組並管理整個風電場的運行,它的建設進度對項目整體推進至關重要。4月10日取得施工許可證後,項目部第一時間組織進場開工。

國信如東H2#海上風電場項目總投資64億元,計劃安裝70臺套5兆瓦海上風機,其中,海上風機基礎施工計劃於6月份開工,預計今年底首批機組可實現併網發電,2021年9月份全部風機併網發電。全面建成後,年上網電量可達10.4億千瓦時,與相同容量常規燃煤機組相比,每年可節約標煤29萬噸,減排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59.6萬噸,節約淡水259.1萬立方米,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國信H2#陸上集控中心項目現場的南面,進展較快的國電投H4#、H7#海上風電場項目陸上集控中心工程已進入主體施工階段,海上220kV升壓站已於4月16日開工。H4、H7兩個海上風電項目規劃裝機容量均為40萬千瓦,將安裝200颱風力發電機組,分別配套建設一座220千伏海上升壓站,計劃於2021年12月31日前全部併網發電。建成後H4項目年均發電量12億千瓦時,H7項目發電量12.6億千瓦時。「與這幾個常規海上風電項目不同,三峽如東800MW海上風電項目是國內首個400千伏柔性直流輸電海上風電項目。」 國電投項目東側,總投資143億元的三峽如東項目現場,工人們正在預製海上換流站工程所需鋼架,據柔直工程部經理莊清寒介紹,三峽如東項目所採用的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輸電技術,具有潮流反轉方便快捷、事故後快速恢復供電以及黑啟動等諸多優點,特別適用於長距離跨海電纜送電、可再生能源併網、分布式發電併網及孤島供電等領域。此次三峽項目將鋪設超100公裡的直流海纜,這也是目前國內電壓等級最高、輸送距離最長的柔性直流輸電海纜。該項目全面建成投運後,年上網電量可達24億千瓦時,能夠滿足約99萬戶家庭年用電量。

總投資70億元的如東盛東H3#海上風電場項目已進入海上風機吊裝階段,80臺5兆瓦風機有望年底前全部安裝完成,併網發電,屆時,年發電量將超過10億千瓦時;總投入49億元的九思3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67臺4.5兆瓦風力發電機組安裝完成後,全場年發電量可達8億千瓦時。

「所有風電場全部投產運營後,年發電量將超過135億千瓦時。」湯建榮說,從2002年國家首個風電特許權項目落戶如東,時至今日,如東「綠色能源之都」的藍圖已繪就。截至目前,如東已建成新能源項目總裝機規模達到235萬千瓦,其中,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突破200萬千瓦。去年,如東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產業實現應稅銷售600億元,綠色能源產業已成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之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能源界,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今年完成投資超300億!如東13個海上風電項目「追風逐電」
    今年如東縣已核准13個38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預計可完成投資超300億元海上風電場項目建設包含陸、海施工兩部分。陸上集控中心是陸上建設部分的核心關鍵,是整個海上風電場的「大腦」,主要負責分析處理風力發電機組、海上升壓站以及連接海纜等設施運行狀態的反饋信息,並發出調度指令,以保障風電場平穩運行。
  • 「全國海上風電第一縣」項目詳情速覽
    如東海上風電項目是省重特大項目,也是江蘇「海上三峽」建設中的重點項目,總投資達686億元,投資額居如東省級重特大項目之首,包含13個海上風電項目。它的加快實施,將有效助推如東風電新能源產業邁入「千億」大關,推動江蘇沿海綠色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到底有哪些項目呢?
  • 如東H14海上風電場項目主體完工 本月全場併網發電
    11月30日23時,在離岸40公裡的如東近海海域竹根沙東側,江蘇如東H14海上風電場項目最後一颱風機順利吊裝完成,至此,該項目50颱風機全部吊裝結束,標誌著H14項目主體工程全面完工,將於本月下旬全場併網發電。此次吊裝完成的6#風機總重約1400噸,其中,機艙、輪轂、葉片吊裝重量約為250噸。
  • 海上風電「2022關口」!江蘇平均造價上漲了1000-2000元/kW
    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上半年,國內至少有30個海上風電項目同時在建,裝機量逾1297萬千瓦,四成以上新開工。海上競技場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的數字:截至去年,全國海上風電累計併網裝機7.026吉瓦,約佔全球的1/4,居全球第三,僅次於英、德。去年我國新增2.493吉瓦,連續兩年奪全球年增長量之冠。
  • 2020-2026年中國風電行業發展深度調研及未來趨勢預測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風電行業發展深度調研及未來趨勢預測報告顯示,在風電發電方面,**年全國發電量排在前十的省份分別是內蒙古(612.8億千瓦時)、新疆(391.4億千瓦時)、河北(277.3億千瓦時)、雲南(245.3億千瓦時)、甘肅(226.9億千瓦時)、山西(188.1億千瓦時)、寧夏(173億千瓦時)、山東(162.4億千瓦時)、江蘇(158.6億千瓦時
  • 「十四五」海上風電「風向」在哪兒?
    「以最近華能0.77元報價為例,在2020年近海風電指導電價降至0.75元/kWh的條件下,仍具有盈利能力。」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現在海上只是搶中標項目,明年就會去搶風機。」,海上風電投資成本逐步下降,江蘇區域約為13000-17000元/kW,浙江區域約為15000-18000元/kW,福建、廣東區域約為16000-19000元/kW。
  • 南通如東569颱風機風力發電佔全縣用電量一半
    8月7日,如東縣能源局統計顯示,1-7月,全縣風力發電總量達到11.6億千瓦時,佔全縣用電總量的一半;實現應稅銷售6.39億元,納稅5068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0.2%和31%。風電併網發電量、綠色能源發電量佔全縣耗電量的比例和稅收均創同期最高紀錄。   沿海有取之不竭的風資源,如東把「抓不住的」風,變成急著用的電,在全國率先創建綠色能源示範縣。
  • 風電產業後補貼時代 江蘇如何「馭風」前行
    6月8日「世界海洋日」當天,2020中國(南通)海上風電產業鏈發展大會在如東召開,總投資超750億元的24個項目籤約。儘管國內風電產業即將進入「無補貼時代」,但未來5年全球風電產業將迎來黃金髮展期也是業內共識。當此「窗口期」,海上風電大省江蘇如何拉長產業鏈、壯大產業集群,實現「馭風」前行?
  • 南通如東重通成飛打造風電葉片「巨無霸」
    走進重通成飛風電設備江蘇有限公司一期,9月的生產車間格外繁忙。這裡每天可以保證有兩支風機葉片產出。用公司質量總監康秀的話說,「公司目前生產的工藝節拍,不是24小時,而是48小時。」  重通成飛風電設備江蘇有限公司是上市企業重慶機電股份公司的下屬企業,主要生產風力發電葉片。2006年以來,公司相繼在國內的西北、東北、華北、西南等地區設立了5家生產企業,江蘇基地是重通集團風電板塊在全國的第6個生產基地。  康秀說,目前整個風電行業正發生著巨大變化,隨著強風區域開發殆盡,風電設備企業也在尋求新的市場,逐步將目光轉向沿海、華中地區。
  • 海上風電怎樣邁向深水遠海?關鍵要有這項併網技術
    隨著遠海風電併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及高效利用風能資源的需求日益增長,海上風電遠海化發展是必然趨勢,遠海風電將成為未來海上風電發展的主戰場。縱觀全球,以英國、德國為代表的歐洲等國正在加快布局,推動遠海風電發展。2019年,歐洲在建的海上風電項目平均離岸距離59千米,目前已開標的項目中,最遠的離岸距離達220千米。
  • 2020年中國及全球風電市場規模狀及發展前景分析海上風電發展迅速
    同時,隨著風電相關技術不斷成熟、設備不斷升級,全球風力發電行業高速發展。根據GWEC的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球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為651GW,較2001年底增長超過26倍,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0.12%。2019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60.4GW,較2001年增長超過8倍,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3.18%。
  • 中國海上風力發電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
    **年**半年,早於**年便已經招標的4個首批特許權海上風電項目中,終於有3個獲得了國家發改委核准「路條」,這3個項目分別是大唐新能源濱海30萬千瓦項目、龍源電力大豐20萬千瓦項目和魯能東臺20萬千瓦項目。**年年初,國家能源局下發了《關於做好海上風電建設的通知》,海上風電標杆電價制定被列為**年重點任務,而且在上海等地,一些示範性海上風電項目已經開始進入前期準備階段。
  • 2020年版中國海上風力發電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我國海上風資源儲量豐富,東部沿海特別是江蘇沿海灘涂及近海具有開發風電非常好的條件,規模化開發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根據中國氣象局風能資源詳查初步成果,測得我國5米到25米水深線以內近海區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風電可裝機容量約2億千瓦,70米以上可裝機容量約5億千瓦。  **年全球海上風電累計容量達到了 8759MW,相比 **年增長了 24.3%。
  • 不同地區海上風電項目造價及成本構成!
    業界人士普遍認為,從產業發展規律和現狀看,國內海上風電真正能夠實現零補貼,要在2025年之後。而且每年的新增併網裝機至少保持300萬千瓦,才能基本滿足海上風電產業持續發展的需要。只有確保市場持續投資,維持相對大的市場規模,才能形成產業集群優勢,實現海上風電的規模化發展,驅動平價的實現。
  • 京津唐海上發電項目試樁:2017年咱能用上「海電
    天津北方網訊:隨著曹妃甸海上風電基地計劃正式進入籌備階段,未來,風力發電機組有望現身唐山灣。據悉,2017年京津唐地區首個海上發電項目樂亭月坨島項目竣工後,海風將變為源源不斷的清潔電能,輸送到京津唐電網,天津居民將可以用上「海電」。
  • 2020年風電塔架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 2020年中國風電塔架行業發展...
    **年**月**日,國家電網發布《促進風電發展白皮書》指出,"大風電融入大電網"是我國風電規模化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還預計到**年,我國風電裝機規模將超過9000萬千瓦,到**年將達到1.5億千瓦以上  《2020年中國風電塔架行業發展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主要研究分析了風電塔架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風電塔架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
  • 22個風電等新能源項目籤約!「2020中國新能源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9月6日-8日,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售電與綜合能源服務分會)、中國國際商會、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海上風電分會主辦的「2020中國新能源高峰論壇」在江蘇鹽城市圓滿舉辦。本次大會以「綠色轉型,賦能未來」為主題,設置了主論壇、新能源產學研專場活動以及海上風電、智慧能源、光伏產業、資本市場四場專題論壇。
  • 一周核准、中標、開工等風電項目匯總(01.01-01.08)
    據了解,本次共集中開工項目48個,總投資195億元,涉及能源、水利、產業、城鄉基礎設施、教育、衛生、旅遊等多領域。 在主會場啟動開工的錦屏西風電基地項目,是全省目前裝機規模最大的風電基地,裝機規模88萬千瓦,總投資約57億元,年發電量達23億千瓦時。
  • 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風電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海上風電...
    原標題: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風電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海上風電項目加速搶裝   風電作為清潔能源備受各國關注,近年來,我國風電行業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全球主要的風電
  • 盤點:2020年歐洲能源轉型(光伏/風電)
    預計在2021年,電池製造業和海上風電等近期創造就業機會的企業將繼續受到高度關注。2、石油巨頭也加入了能源轉型到2020年底,歐洲所有的石油大國都做出了長期承諾。這裡有一些不同的指標可以跟蹤。在投資方面,英國石油公司的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每年50億美元的低碳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