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深度觀察|海上風電「大功率」時代到來

2020-11-23 中國電力新聞網

  海上風電「大功率」時代到來

  國產大功率風機在福清興化灣海上試驗風場表現搶眼

  中國電力新聞網 記者 於海江

  日前,隨著最後一臺5兆瓦風機吊裝完成,福建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樣機試驗風場一期風機安裝順利完成。該項目裝機規模77.4兆瓦,安裝14颱風電機組,是全球首個國際化大功率海上風電試驗風場,也是涵蓋國際國內品牌最多的海上風電試驗風場。該項目14颱風電機組分別來自明陽智能、上海電氣等8家國內外主流風機廠商。

  截至目前,興化灣海上試驗風場風機運行數據良好,成功經受住15級強颱風「瑪利亞」的考驗。截至7月13日,明陽智能MySE5.5/7兆瓦機組在平均風速7.19米/秒條件下,等效利用小時數達到389.4小時,發電量達到214.1萬千瓦時;上海電氣6兆瓦海上風機在颱風過境期間表現優異,是極少數實現無故障停機滿發的風電整機商之一。

  國內外大功率海上風機同臺競技

  福清興化灣樣機試驗風場作為國內首個大功率海上風電樣機及海上作業試驗項目,是福清興化灣3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一期工程,已列入福建省海上風電規劃。14臺海上風電機組分別包括GE的6兆瓦風機、金風科技的6.7兆瓦風機、中國海裝的5兆瓦風機、太原重工的5兆瓦風機、明陽智能的5.5兆瓦風機、東方風電的5兆瓦風機和湘電風能的5兆瓦風機,單機容量最小是5兆瓦,最大是6.7兆瓦。

  「這是海上風機的賽場,通過讓各廠家同臺競技,為集中連片規模化開發適合福建地區海況風況的風電遴選出最優機型,打造我國海上風機技術進步的載體和平臺。」海峽發電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介紹說。

  福清興化灣樣機試驗風場邀請國內外8家最先進風機製造廠家的14臺5兆瓦以上大容量抗颱風機型同臺競技,通過比選,最後選擇技術先進、質量可靠的機組進入國內首個海上風電集中裝備產業園──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

  海上風電是未來風電行業的重點發展方向。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我國將研究8兆瓦到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關鍵技術,建立大型風電場群智能控制系統和運行管理體系,降低海上風電場的度電成本,實現5兆瓦到6兆瓦大型海上風電機組安裝規範化和機組運維智能化。

  國產海上風機交出亮眼「成績單」

  在興化灣海上試驗風電場運行數據中,國產機組的「成績單」讓人眼前一亮。明陽智能MySE5.5/7兆瓦大容量輕量化半直驅機組,蘊藏了全球領先的半直驅傳動技術路線,具備先天的效率優勢和航空級高可靠品質,從吊裝伊始、併網發電,直至如今取得卓越的運行成果,都呈現優秀的表現。剔除機組型式測試操作28小時,該機組保持了零故障運行,運行可利用率高達100%。

  具備完全自主研發能力、掌控自主核心科技,是設備製造企業的「制勝法寶」。以自主技術創新為突破口,緊密結合智慧能源技術,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實現長遠發展。

  7月11日,被稱為「風王」的超級颱風「瑪莉亞」在福建連江黃岐半島沿海登陸,興化灣海上試驗風場雖未正面遭受超強颱風衝撞,卻處於「瑪莉亞」核心10級風圈以內。憑藉對颱風的深刻理解和抗臺核心技術的掌握,明陽智能MySE5.5/7兆瓦機組以其獨有的專家抗臺模式,實現零電量損失、保持持續滿發。據統計,7月11日,MySE5.5/7兆瓦機組可利用率達100%,等效利用19.66小時,總發電量為10.8萬千瓦時,為客戶帶來可觀經濟收益。

  「瑪利亞」颱風登陸期間,興化灣海上試驗風場最大瞬時風速可達34米/秒。上海電氣海上風機以其極高的穩定性和優越的設計贏得業主高度認可,其海上風機良好的高風穿越配置也受到高度關注。

  高風穿越技術是抗颱風的先進技術,可以使得海上風機在諸如颱風的強風狀態下實現正常發電甚至全程滿發。當風速超過超大強度時,可以自動降低功率發電,實現自我保護的同時保證正常發電,最大程度提升發電量,保障業主收益。

  除此之外,上海電氣高可靠性的風電機組、高水準項目團隊、嚴格的項目管理也是此次優異表現的關鍵因素。

  【短評】

大功率海上風機規模化應用條件初具

於海江

  海上風電勢必走向遠海、深海,風電機組進一步大型化是未來發展趨勢。採用大容量海上機組是海上風電場集中連片大規模開發所需,它將有效降低風電場度電成本,提高海上風電場規模開發利用的整體經濟性,為投資商創造更多價值。

  目前,我國多家整機商推出了大型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在3兆瓦至6兆瓦之間。我國部件商已能夠生產部分核心零部件,如葉片、發電機、變流器等。安裝設備基本能夠滿足目前需要,但未來還需隨著產業規模的增大繼續進行投入。

  正如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所說,目前大功率海上風機規模化應用條件初具,但還有海上風電機組技術與可靠性、海上風電場設計、海上風電工程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

  興化灣海上試驗風場的投運,開啟了我國大容量、大功率海上風機時代,是我國大容量海上風機從試驗階段走向規模應用的關鍵一環。隨著海上風電場開發規模的不斷擴大,國內主要海上風電機組製造商正在積極投入到更大功率海上風電機組的研發工作中。

  明陽智能緊跟海上風電發展趨勢,正預研單體容量10~12兆瓦的海上風機。此外,明陽智能致力於研探漂浮式海上基礎等技術,不斷突破傳統海上風電的「作戰半徑」;中國海裝將研製10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和浮動式海上風電;上海電氣6/7兆瓦海上風機在多颱風區域的高適應性,也為更大功率的8兆瓦甚至10兆瓦級海上風機平臺積累了成功經驗。

責任編輯:趙雅君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

相關焦點

  • 英飛凌第五代大功率IGBT模塊助力10MW+/690V高可靠性海上風電變流器
    2020年,中國以及全球海上風電進入快速增長期,新一輪的海上風電競賽越發激烈,SGRE西門子歌美颯憑藉14MW機型刷新了單機最大功率記錄(GE:12MW),MHI-Vestas 三菱維斯塔斯也推出10MW,另外,據公開信息,設計功率高達18MW的海上風機也已曙光初現。
  • 上海電氣金孝龍:面對平價時代的成本壓力,風電行業須因地制宜、因...
    上海電氣金孝龍:面對平價時代的成本壓力,風電行業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發布時間: 2020-12-02 10:22:28   來源:中國能源報  作者:
  • 2021年中國風電裝機行業市場現狀與競爭格局分析海上風電份額逐步...
    中國風電行業細分格局:海上風電份額逐漸提升近年來,由於我國陸上風電的建設技術已日趨成熟,加之海上風電資源更為廣闊,國家風電發展政策逐漸向海上發電傾斜。在我國東部沿海的海上,其可開發風能資源約達7.5億千瓦,不僅資源潛力巨大且開發利用市場條件良好。
  • 新能源行業深度報告:平價時代 風光無限
    來源:東方財富網原標題:新能源行業深度報告:平價時代 風光無限 來源:安信國際主要內容2020年新能源板塊表現大幅領先市場。覆蓋15隻新能源股份的安信國際新能源指數2020年接近翻倍,同期恆指表現基本持平。
  • 2020-2026年中國風電行業發展深度調研及未來趨勢預測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風電行業發展深度調研及未來趨勢預測報告顯示,在風電發電方面,**年全國發電量排在前十的省份分別是內蒙古(612.8億千瓦時)、新疆(391.4億千瓦時)、河北(277.3億千瓦時)、雲南(245.3億千瓦時)、甘肅(226.9億千瓦時)、山西(188.1億千瓦時)、寧夏(173億千瓦時)、山東(162.4億千瓦時)、江蘇(158.6億千瓦時
  • 2021年全球風電設備行業市場現狀分析:海上風電潛力巨大
    其中,中國陸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229.6GW,是世界上首個陸上風電總裝機超過200GW的國家;2019年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23.8GW,佔全球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比例約44%。美國陸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105.4GW,是世界第二大陸上風電市場;2019年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9.1GW,佔全球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比例約17%。
  • 大功率風電核心技術國家重點項目啟動
    但隨著 風電技術 的進步及能源結構的調整,風機向大功率發展已成為必然方向。目前,4兆瓦以上大功率風電軸承技術仍未取得系列突破,嚴重製約了我國風電行業的發展。為落實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 (2006~2020年)》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等規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啟動實施 「製造基礎技術與關鍵部件」重點專項。
  • 來2019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 聽聽海上風電發展「最強音」
    一組數據顯示,今年1~9月,海上風電新增併網容量為106萬千瓦,預計到2020年,可實現累計併網容量500萬千瓦的規劃目標。  即便如此,海上風電距實現平價上網目標仍有距離,電價下行、建設基礎設施差、成本問題凸顯依然是行業發展痛點。努力打破上述「瓶頸」,助推我國海上風電事業蓬勃發展,已成為業內人士的一致共識。
  • 沒有完美,只有迭代,「平價時代」下的風電行業發展路徑
    然而從2014年起,行業的發展邏輯產生了轉變,此前的固定標杆電價開始一再退坡,從2015年至2019年,每年新增核准項目的電價開始出現持續下降。可以說,風電行業已經走到了脫離補貼,獨立發展的關鍵時刻。風電設備廠商也迎來了「平價時代」。在這一關鍵的轉型期中,新一輪行業格局調整一觸即發。
  • 2019年中國海上風電行業發展機遇及挑戰並存 提質降本推動行業健康...
    目前,海上風電向大規模化、大功率化、深海化、數位化發展的趨勢越加明顯。如何進一步向前推進海上風電發展?近日,在廣東省陽江市舉行的2019年第四屆全球海上風電發展大會上,業內人士表示,需要直面行業難題,推動協同創新和關鍵共性技術發展,建立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為海上風電發展營造好的商業生態。
  • 我國海上風電產業鏈存缺陷 行業面臨三大風險
    我國海上風電產業鏈存缺陷 行業面臨三大風險 2016-01-06 來源:本站編輯   海上風電,是中國風電企業現在和未來的必經之路。
  • 我國與歐洲海上風電技術差距逐步縮小
    「我國與歐洲海上風電技術差距正在逐步縮小,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正在逐步提高。大兆瓦機組是海上風電的必然趨勢,目前有些企業已經開始研究15兆瓦的風機。」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在7月19日,國家海上風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暨第六屆年會暨國際海上風電高層技術論壇上說。
  • 2020年版中國海上風力發電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海上風力發電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認為,陸上風電的單機容量以 1.5MW、2MW類型為主,截止至 **年我國累計裝機類型統計中,此兩種機型佔據了 83%的比例。而海上風電的機型則以2.5~5MW為主,更長的葉片與更大的發電機,對於風能的利用率也越高。
  • 2020年全球風電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十年海上風電將...
    2020年全球風電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十年海上風電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2020-03-17 16:10:41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E4638G0
  • 風電產業後補貼時代 江蘇如何「馭風」前行
    6月8日「世界海洋日」當天,2020中國(南通)海上風電產業鏈發展大會在如東召開,總投資超750億元的24個項目籤約。儘管國內風電產業即將進入「無補貼時代」,但未來5年全球風電產業將迎來黃金髮展期也是業內共識。當此「窗口期」,海上風電大省江蘇如何拉長產業鏈、壯大產業集群,實現「馭風」前行?
  • 海上「捕風者」——7MW海上半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完成組裝
    該機型是針對海上風資源和海洋環境特點所研製的定製化產品,具有發電效率高、運行可靠性高、防腐散熱與抗颱風性能優異、運維成本低等優勢,是中車株洲電機公司積極響應海上風電市場需求的又一力作。戰疫搶產,「兩海」戰略再結碩果據悉,該機型可在2020年下半年實現量產,並於2021年完成500臺批量產品交付。
  • 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風電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海上風電...
    原標題: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風電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海上風電項目加速搶裝   風電作為清潔能源備受各國關注,近年來,我國風電行業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全球主要的風電
  • 我國首個5兆瓦以上大功率海上風電場將併網發電—新聞—科學網
    作為我國首個5兆瓦以上的大功率海上風電樣機試驗風場,金風、GE、海裝、太重等8家國內外廠商的14臺大型風機將在此同場競技,以確定適應福建地區海況風況的最優機型。這意味著從福建海上風電基地開始,中國海上風電進入集中連片規模開發的快速發展新階段。 創新提升製造水平 「一晚都沒敢睡覺,事實證明我們的施工和風機質量都非常可靠。」
  • 海上風電項目造價成本暴漲
    在馮小星院長看來,相較於陸上風電,海上風電搶裝是國內首次,在經驗及資源供應上有著巨大差距,尤其是施工裝備資源的緊缺,正在成為海上風電項目建設的最大掣肘。數據統計,2019年底,我國海上風電突擊核准規模超45GW,其中廣東省核准規模30GW, 超45GW風電項目將在2020年,2021年兩年逐鹿海上,劍指補貼。隨著今年陸上風電搶裝的結束,各大風電整機廠家會逐漸將重心和資源放在海上風電。
  • 不同地區海上風電項目造價及成本構成!
    平價時代,海上風電直面的考驗將更為殘酷。無補貼的情況下,度電成本將成為電源側之間競爭的關鍵,尤其是煤電標杆電價取消後,經營性用電、發電,將不再計劃,全面由市場說了算。這就意味著在所謂的平價時代,海上風電的所需達成的目標不僅僅是達到此前「煤電上網電價」,而是要與,目前已經具備平價能力的陸上風電、集中式光伏乃至特高壓傳輸而來的電源,以及更為廉價的分布式光伏來競爭。顯然,步入純市場競爭階段,如何擺脫補貼依賴,實現單位造價成本逐步下降,成為當前海上風電面臨的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