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風電核心技術國家重點項目啟動

2020-12-05 同花順財經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目前,我國大功率風電主軸及增速箱軸承基本依靠進口,是制約高端裝備發展的瓶頸。此次項目的實施著重提升重大裝備零部件基礎性技術研究,將為我國加快大功率風機製造起到良好促進作用。」6月16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大功率風電主軸及增速箱軸承關鍵技術研究應用及工業驗證平臺建設」項目啟動會在洛軸航空精密軸承國家重點實驗室召開,軸承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周宇在會上作上述表示。

風電設備產業鏈初步形成

風電是資源潛力巨大、技術較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在減排溫室氣體、應對氣候變化的新形勢下,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並已在全球大規模開發利用。「十一五」到 「十二五」期間,我國風電經歷了飛速發展的10年,成為國內繼火電、水電之後的第三大電源。「十三五」以來,我國風電有序平穩發展,技術持續進步,成本逐步降低。截至2019年底,中國累計風電併網容量已達到210吉瓦 (全球累計裝機量達到621.3吉瓦),目前我國的風電裝機容量已連續10年位居世界第一,是國家重要電力來源。

隨著風電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大,我國 風電設備 製造技術進一步提高,一個具有競爭力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體系已初步形成。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全球風電產業鏈生產節奏,義大利、德國、厄瓜多等主要原材料和部件產地實行 「封國封城」,巴沙木等原材料以及主軸承、齒輪箱軸承、IGBT晶片等部件的進出口受限,直接影響了我國風電整機生產。

回顧近年風電設備國產化進程,一大批企業積極從事風電零部件的開發生產,擴大完善了生產供應體系,我國風機部件基本實現國產化。葉片、齒輪箱、發電機等部件的製造能力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能夠滿足主流機型的配套需求,並開始小批量出口。軸承、變流器和控制系統的研發也取得了重大進步,並開始批量供應國內市場。塔筒、輪轂、機艙等部件的生產能力完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並向國際市場供貨。但是,主軸承、齒輪箱軸承等風電關鍵部件仍然受制於人,尤其是高端風電主軸承市場,長期被SKF、FAG、羅特艾德勒等跨國巨頭所壟斷。

重點專項瞄準核心技術瓶頸

我國研究和生產風力發電機已有20多年的歷史,經過快速發展,在3兆瓦以下風力發電機研發上取得了長足進步,軸承作為其核心部件,技術研發也相對成熟。但隨著 風電技術 的進步及能源結構的調整,風機向大功率發展已成為必然方向。目前,4兆瓦以上大功率風電軸承技術仍未取得系列突破,嚴重製約了我國風電行業的發展。為落實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 (2006~2020年)》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等規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啟動實施 「製造基礎技術與關鍵部件」重點專項。核心是通過專項的實施,進一步夯實製造技術基礎, 掌握關鍵基礎件、基礎製造工藝等核心技術,提高基礎製造技術和關鍵部件行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重大成套裝備自主配套能力,強有力地支撐製造業轉型升級。

在 「製造基礎技術與關鍵部件」重點專項2019年度項目申報指南中,該項目的研究內容為:研究大功率風電主軸及增速箱軸承的長壽命、可靠性設計分析技術;研究抗疲勞製造工藝等軸承控型控性技術;研究軸承性能和耐久性強化試驗技術及裝備;制定大功率風電主軸及增速箱軸承試驗技術規範;建立大功率風電主軸及增速箱軸承系列產品工業性驗證平臺,開展壽命、振動、溫升等性能試驗,研究成果在大功率 風電機組 上實現應用。

項目旨在實現規模化和市場化

受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委託,項目責任專家、浙江大學教授徐兵表示,項目研究意義重大,項目組要嚴格按照項目內容和時間節點,協調好各項目成員單位對項目整體思考、架構、準備的計劃,以及裡程碑計劃的節點進程進行嚴格把控,加快項目按計劃實施。同時,洛軸作為開展國家重點項目的主力軍、國家隊,要發揮好主體責任,加大對項目的支持,確保項目在三年周期內順利實施。

國家製造基礎技術與關鍵部件重點專項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李冬茹表示,國家將製造基礎技術與關鍵零部件項目設在製造企業,主要是解決規模化問題。因此,項目的實施能否實現規模化和市場化非常重要。為達到這一目的,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發展促進中心採用 「裡程碑」管理創新方式,要求項目組通過一個一個時間節點重要成果的完成,確保整個項目完成的質量。

周宇表示,此次項目的實施涵蓋了研發、製造、實驗、檢測、應用,著重提升重大裝備零部件基礎性技術的研究,這種模式改變了過去以大規模的改造設備的方式,是 「十四五」規劃實施的方向。因此,項目組要協調好各方力量,圍繞計劃節點,相互配合,通過項目的實施,打造核心關鍵技術,在實驗技術、加工製造技術等方面實現提升。

洛軸作為 《滾動軸承風力發電機偏航、變槳軸承》等風機軸承國家標準的編制單位,多年來在3MW以下的產品研發上取得了一定成績,但4MW以上大功率風電軸承關鍵技術未取得系列突破,對國內風電行業發展產生影響。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新瑩表示,項目的啟動,也代表洛軸宣布向大功率風電軸承進軍。洛軸將依託航空精密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平臺,持續發揮在風電軸承開發上的技術優勢,創造出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與主機企業共同把風電產業發展史上的裡程碑扎牢紮實,在我國新時代建設中奮勇爭先。

相關焦點

  • 行業深度觀察|海上風電「大功率」時代到來
    該項目裝機規模77.4兆瓦,安裝14颱風電機組,是全球首個國際化大功率海上風電試驗風場,也是涵蓋國際國內品牌最多的海上風電試驗風場。該項目14颱風電機組分別來自明陽智能、上海電氣等8家國內外主流風機廠商。  截至目前,興化灣海上試驗風場風機運行數據良好,成功經受住15級強颱風「瑪利亞」的考驗。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5.0MW近海風電機組研製及風能核心技術研究與...
    近日,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5.0MW近海風電機組研製及風能核心技術研究與推廣」重點項目可行性論證會。        項目將在大功率海上風電機組和關鍵裝備、風電機組整機設計以及風電場運營保障方面,以獲得核心技術自主智慧財產權,形成自主技術和裝備體系為目標,開展攻關。    與會專家聽取了項目可行性匯報,一致認為項目緊緊圍繞「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對於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以及節能減排戰略的實施具有重大意義,研究目標符合風力發電單機容量大型化、向海上發展的趨勢。
  • 地面地球物理勘探技術與裝備研發項目正式啟動
    2018年9月11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地資源勘查開採」重點專項「地面地球物理勘探關鍵技術與裝備」(2018YFC0603200)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北京召開,標誌著新一輪深地勘探技術與裝備研發正式啟動。
  • 中國氣象局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啟動
    中國氣象報記者崔國輝報導 日前,由中國氣象局科研業務單位牽頭實施的24項2018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已陸續啟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由原來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整合而成,針對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社會公益性研究,以及事關產業核心競爭力、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突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領域的技術瓶頸。
  • 禾望電氣大功率變頻器通過技術鑑定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禾望電氣(603063)研製開發的「大功率IGCT交直交變頻調速裝置」和「大功率IGCT交直交變頻調速系統關鍵技術和應用」在北京通過了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持續加碼研發 關鍵技術打破國際壟斷一直以來,大功率變頻調速技術被西門子、ABB、TMEIC等國際傳動巨頭壟斷,國家重點工程和重大裝備中的大型交流調速系統長期依賴進口,國產化率幾近於零。
  • 西南交通大學主持的兩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啟動實施
    10月22日,西南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潘煒教授和閆連山教授主持的兩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寬帶微波光子信號調控核心器件與技術」(「光電子與微電子器件及集成」重點專項)和「新型光纖傳輸系統架構與關鍵技術研究」(「寬帶通信和信息網絡」重點專項)啟動。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風電場、光伏電站生態氣候效應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風電場、光伏電站生態氣候效應和環境影響評價研究」啟動會召開 2019-08-06 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河南省雷射雷達與大功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獲批 將打造成光電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基地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曉波 尹江勇近日,由中國電科二十七所申報的「河南省雷射雷達與大功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順利通過2020年度河南省省級重點實驗室審批。這是繼「河南省空間信息生態環境保護應用重點實驗室」後,中國電科二十七所申報成功的第二個省級重點實驗室,也是該所在光電領域的首個省級重點實驗室。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技術及示範」啟動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技術及示範」啟動 來源: 水保所 科研院 作者: 王兵 王磊 發布日期: 2016-11-10
  • 中國啟動國家重點研發專項 「納米科技」等9個重點率先啟動
    中國科學技術部16日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批重點研發專項指南。在59個重點專項中,「納米科技」等9個重點專項率先啟動。 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從2014年底全面啟動,旨在解決制約中國科技計劃引領帶動創新發展的深層次重大問題。
  • 乘風電裝機之東風 禾望風電變流器迎接新機遇
    但是從2018年開始,國內大功率風機的提升速度明顯加快,尤其是海上風機基本從4MW級別啟動。而從2019、2020年起,國內風機廠商開始提供5.5MW、6MW甚至7.25MW級別的大功率風機。   經過十多年的研發技術積累,禾望形成了以電力電子技術、電氣傳動技術、工業通信及互聯技術和整機工藝、製造工藝技術為核心的技術平臺。
  • 項目啟動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緯度地區區域數值預報模式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
    (第58篇:982字)3月20日,由北京城市氣象研究院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 中國風電齒輪箱製造商名錄(2016版)
    1大連華銳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產品系列:1.5MW、3.0MW、5.0MW、6.0MW  公司簡介:大連重工(002204,股吧)是中國最大的兆瓦級風力發電設備核心部件研製基地,獲國家科技部批准組建「國家風電傳動及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並在德國建有風電技術開發中心,擁有7MW
  • 浮式風電+波浪能+氫能+油氣 這個項目預計今年底正式啟動
    (來源:微信公眾號「歐洲海上風電」ID:EU_offshore)項目名為「O/G Decarb創新工程」,除道達爾外,參與的公司或機構包括丹麥海洋能源公司Floating Power Plant A/S、丹麥碳氫研究與技術中心、全球最大的風能公共研究中心丹麥DTU Wind Energy、氫能研究機構
  • 叫停已核准風電項目2個、退出在建風電項目1個!湖南南山國家公園...
    其中重點實施了礦權、小水電、風電、旅遊開發四類產業退出,共退出礦權15座,退出小水電1座(2022年後續退出5座)、終止規劃小水電1座,緊急叫停已核准風電項目2個、退出在建風電項目1個,退出旅遊開發項目3個。
  • 中國風電整機商裝機排名
    成立至今實現全球風電裝機容量超過44GW,28,500颱風電機組(直驅機組超過23,000臺)在全球6大洲、近20個國家穩定運行。  金風科技目前專注於風電系統解決方案、可再生能源、新業務投資孵化。公司在全球範圍擁有7大研發中心,與7所全球頂級院校合作,擁有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承擔國家重點科研項目近30項,掌握專利技術超過2,800項,獲得超過33種機型的設計與型式認證。
  • 國電集團風電變流器項目獲重大突破
    日前,國電集團風電變流器項目取得重大進展。由國電集團所屬公司獨立生產且完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1.5MW雙饋型風電機組變流器於4月19日在吉林省白城市富裕風電廠成功併網發電運行。這也是國內首臺國產1.5MW雙饋型變流器在商業化機組上的全功率運行。截至5月8號,該機組已經發電21萬千瓦時,連續運行已超過400小時,設備運行狀態良好。
  • 長光華芯開啟國產大功率半導體雷射晶片研究
    8月23日,由蘇州長光華芯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長光華芯)牽頭的2018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增材製造與雷射製造」專項項目——「面向製造業的大功率半導體雷射器」項目啟動會在蘇州順利召開。
  • 英飛凌第五代大功率IGBT模塊助力10MW+/690V高可靠性海上風電變流器
    海上大兆瓦風電變流器核心—— 第五代大功率IGBT模塊那麼10MW+/690V級的風電變流器得用多少個IGBT模塊?100+,200+,還是300+?這麼多的模塊數量是否會造成系統可靠性的幾何級數下降? 英飛凌第五代大功率IGBT模塊的旗艦產品——FF1800R17IP5(1800A/1700V,如圖1所示)可完美解決這種焦慮。
  • 我國與歐洲海上風電技術差距逐步縮小
    「我國與歐洲海上風電技術差距正在逐步縮小,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正在逐步提高。大兆瓦機組是海上風電的必然趨勢,目前有些企業已經開始研究15兆瓦的風機。」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在7月19日,國家海上風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暨第六屆年會暨國際海上風電高層技術論壇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