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北工程建設30年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成效顯著
國家重點工程三北工程建設30年取得了多方面的建設成果,其中一個突出成果是,30年始終不懈地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取得了突出成效。共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積3億多畝,每年減少輸入黃河泥沙3億噸。 三北工程自1978年上馬以來,將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作為一項主要任務。
-
陝西累計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5.5萬平方公裡
記者了解到,2019年底,陝西在黃土高原累計治理水土流失5.5萬平方公裡,建成淤地壩3.4萬座,攔泥58億噸,淤地86萬畝,增產糧食4億公斤。傾全力推進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提質增效建成21個國家級水土保持示範園區陝西省是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省份之一,近年來,全省採取預防保護、綜合治理、生態修復等措施,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持續推進小流域、固溝保塬、坡耕地治理和淤地壩建設,強化生產建設項目遙感監管。
-
陝西在黃土高原累計治理水土流失5.5萬平方公裡
新華社西安11月26日電(記者劉彤)陝西省水利廳副廳長魏小抗26日在西安表示,多年來,通過紮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陝西在黃土高原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達5.5萬平方公裡,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成果明顯。魏小抗說,陝西是中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省份之一,其中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積近10萬平方公裡。近年來,陝西通過採取預防保護、綜合治理、生態修復等措施,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持續推進小流域、固溝保塬、坡耕地治理和淤地壩建設,強化生產建設項目遙感監管。
-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積逾45萬平方公裡
新華網銀川9月8日電(姜雪城 李雪)記者從正在銀川召開的黃河中遊水土保持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了解到,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面積已經達45.4萬平方公裡,佔總土地面積的70.9%。
-
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西部地區重點生態區綜合治理規劃綱要的通知...
同時,西部地區又是國家重要資源的戰略接續地。加強西部地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對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西部地區生態保護與建設,先後啟動實施了一批重點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林草植被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水土流失減少,風沙危害減輕,重點工程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有效地促進了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
-
從水土流失到綠色新生,黃土高原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海潮青年:中學地理課本中的黃土高原,是被治理的對象,故給人的印象是水土流失、乾旱貧瘠、生態惡化、生活艱苦,其實,這些只是黃土高原的一面;黃土高原還有另一面,你是否會想起它曾育養早期文明之曙光,華夏古文明之搖籃,除了豐富的礦產,你是否還會想起它別樣風土人情和尚未被周知的地貌景觀,你是否會回顧它從哪裡來,是否會想像它到哪裡去?
-
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舉辦「西部地區水土...
為落實我校對口支援青海大學工作,加強與西部實驗室合作交流,8月9日-12日,由我校水土保持研究所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青海大學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舉辦的「西部地區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學術研討會」在西寧舉行。
-
亟需加強黃土高原植被恢復過程中土壤微生物種群演變的研究—新聞...
亟需加強黃土高原植被恢復過程中土壤微生物種群演變的研究
-
陝西累計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5.5萬平方公裡
(陝西省水利廳副廳長魏小抗) 傾全力推進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提質增效 陝西省是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省份之一,其中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積近10萬平方公裡。
-
黃土高原的守望者——記土壤物理學家李玉山研究員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李玉山和唐克麗一生致力於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治理研究,為我國乃至世界水土保持科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有這樣的一群科學家,他們始終堅守在黃土高原科學研究第一線,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為國家水土保持事業作出了貢獻,為黃土高原秀美山川立下了卓越功勳……83歲的我國著名土壤物理學家李玉山研究員就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
-
陝西黃土高原新增水土流失防治面積2074平方公裡
■ 減少年入黃沙685.05萬噸■ 城鎮汙水處理率達到80%■ 森林覆蓋率提高3%10月31日,記者從省財政廳獲悉:近日,財政部陝西監管局對我省黃土高原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複試點資金進行績效評價。
-
黃土高原竟然是大風颳來的,秦漢時期毀林開荒導致水土流失加劇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便形成了黃土高原。資料顯示,第四紀冰期始於距今約200~300萬年前,結束於約1~2萬年前,也就是說黃土高原的形成經歷了大約200~300萬年,但是造成黃土高原大面積水土流失卻始於秦漢,主要是由於這一歷史時期社會相對穩定,隨著人口的大幅增長和少數民族的內遷以及大興土木而出現的大面積的毀林開荒所致。
-
地環所針對黃土高原淤地壩建設和規劃提出見解及建議
黃土高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因廣闊的黃土覆蓋和強烈的土壤侵蝕作用而聞名世界。黃土高原作為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地,一直是國家生態環境建設的重點地區。自上世紀50年代至今,先後經歷了坡面治理、坡面和溝谷聯合治理、小流域綜合治理、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等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效,入黃泥沙顯著減少。
-
中國氣象局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啟動
中國氣象報記者崔國輝報導 日前,由中國氣象局科研業務單位牽頭實施的24項2018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已陸續啟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由原來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整合而成,針對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社會公益性研究,以及事關產業核心競爭力、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突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領域的技術瓶頸。
-
他們要給黃土高原變變顏色!
中國四大高原中,青藏、雲貴、內蒙古三座高原的大美風光數不勝數,唯有黃土高原,似乎多年來廣泛散播的沒有美名,卻只有洋洋灑灑的風沙和黃土。黃土高原上的土(舟可/攝)說到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態惡化是人們對它的一貫認識,「面朝黃土背朝天」更是進一步詮釋了這一地區的風、土、人、情。
-
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西部地區重點
同時,西部地區又是國家重要資源的戰略接續地。加強西部地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對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西部地區生態保護與建設,先後啟動實施了一批重點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林草植被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水土流失減少,風沙危害減輕,重點工程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有效地促進了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
-
為什麼黃河清了,黃土高原綠了?答案沒有出乎意料!
這是已故著名作家路遙在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裡對黃土高原的一段描述。這也是三、四十年前黃土高原生態環境的真實寫照。黃土高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居住人口超過1億人,長期以來乾旱缺水、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的脆弱,導致農作物不易生長,農民辛苦勞作,收成卻很少,生活長期處於低下水平,如何解決這一困擾黃土高原區域發展的問題,成為了一道世界性難題。
-
重點研發計劃三個重點專項視頻答辯評審專家名單—新聞—科學網
日前,科技部發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典型脆弱生態修復與保護研究」、「大氣汙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和「水資源高效開發利用」等三個重點專項2018年度申請項目視頻答辯評審專家名單
-
重建土壤水庫是黃土高原治本之道
黃土高原作為重要的能源與重化工基地,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但其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如何對其進行治理,再現秀美山川,已成為一個迫切的研究課題。那麼,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源、主要矛盾到底是什麼,深厚的「黃土」在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建設中又意味著什麼。為回答這些問題,不得不涉及恢復重建黃土高原「土壤水庫」的生態保育功能。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拍瓦雷射質子加速器裝置研究與應用示範」項目...
2020年6月12日,由北京大學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拍瓦雷射質子加速器裝置研究與應用示範」項目啟動會在北大召開。這是科技部首次將單個項目的執行周期定為11年,不僅給予研發和產業化充足的時間保障,更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於科技創新的決心和毅力。他希望項目團隊不忘初心,堅定信心,努力攻關,堅持完成項目目標,不辜負國家的信任和支持。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在致辭中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科技隊伍不斷壯大,已經成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