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印彪委員:加快海上風電核心技術部件研發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科技日報

代表委員議國是

「近年來,我國將海上風電作為東部沿海能源轉型升級的重要戰場,到2019年底,累計併網裝機容量593萬千瓦,佔全球的21%,僅次於英國、德國,位居世界第三位。」本次全國兩會上,海上風電發展,成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華能集團董事長舒印彪關注的焦點議題。

如何抓住我國海上風電發展這一新的歷史機遇?舒印彪提出建議:進一步推進海上風電規模化集約化開發。「十四五」期間強化對海上風電的頂層設計,在落實「放管服」的同時,支持東部沿海地區加快形成海上風電統一規劃、集中連片、規模化滾動開發態勢;聚焦「新基建」,加快江蘇、廣東等自然條件好的省份的現有海上風電基地建設,並推動海上風電逐漸向深海、遠海方向發展,同一基地歸由一個開發主體開發;比照歐洲,由電網統一負責外送電力設施的規劃和建設,減少不必要的重複投資。

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問題,在政策上繼續鼓勵龍頭企業以產學研用一體化模式,加快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IGBT)、主軸承、國產化控制系統、高壓直流海底電纜等核心技術部件研發,提高裝備國產化率;狠抓海上風電標準體系建設,在防範技術風險、控制成本造價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加強「大雲物移智」、區塊鏈、5G等數字信息技術推廣運用,推進無人值守、遠程集控、智能診斷等智能運維新模式新業態,形成發展新動能。

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鑑於疫情影響,建議放寬海上風電電價退坡併網時間窗口,為通過科技創新降成本創造有利條件;保持海上風電電價理性退坡,加快解決可再生能源補貼滯後問題,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機制。(記者 瞿 劍)

相關焦點

  • 舒印彪:加快高壓直流海底電纜等海上風電核心技術部件研發
    我國海上風電發展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華能集團董事長舒印彪在本次全國兩會上提出建議,要進一步推進海上風電規模化集約化開發,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問題,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舒印彪建議,進一步推進海上風電規模化集約化開發。
  •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華能集團董事長舒印彪:加快海上風電核心技術...
    雲財經訊,舒印彪提出建議,進一步推進海上風電規模化集約化開發,「十四五」期間強化對海上風電的頂層設計,由電網統一負責外送電力設施的規劃和建設,減少不必要的重複投資。
  • 推動海上風電產業發展!關於加快福建省海洋強省的對策建議已出
    引進國內外頂尖的海上風電裝備製造企業入駐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開展大功率海上風電機組的研發製造,建設國家級海上風電研發、檢測及認證中心,將產業園打造成世界級先進的海上風電裝備研發、生產、出口、檢測、運維和人才培養基地。
  • 華能海上風電技術研發中心落戶鹽城 - 中國能源報-人民網
    本報訊  9月6日,華能海上風電技術研發中心在江蘇省鹽城市正式成立。  據悉,華能海上風電技術研發中心的成立,將為全國海上風電產業高質量發展發揮技術支撐及示範引領作用。研發中心是以開展海上風電關鍵技術研究,建立具備核心競爭力的海上風電設計、製造、施工及運維技術體系為抓手,逐步構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家海上風電標準體系,努力形成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海上風電研發中心。該中心將以華能技術力量為主體,由華能江蘇分公司和華能清潔能源研究院牽頭,聯合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江蘇省電力設計院、鹽城工學院、西安熱工院、南瑞集團、遠景能源、金風科技、中國海裝等單位組成技術創新聯盟。
  • 大功率風電核心技術國家重點項目啟動
    葉片、齒輪箱、發電機等部件的製造能力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能夠滿足主流機型的配套需求,並開始小批量出口。軸承、變流器和控制系統的研發也取得了重大進步,並開始批量供應國內市場。塔筒、輪轂、機艙等部件的生產能力完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並向國際市場供貨。但是,主軸承、齒輪箱軸承等風電關鍵部件仍然受制於人,尤其是高端風電主軸承市場,長期被SKF、FAG、羅特艾德勒等跨國巨頭所壟斷。
  • 廣東大力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 加快培育氫能儲能智慧能源
    按照計劃目標,廣東將會大力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太陽能等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氫能、儲能、智慧能源等新興產業,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費約佔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30%,形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產業集群。
  • 乾貨| 風電裝備變轉速、海上風電技術、高效低風速風電機組技術...
    風電作為新能源的主體部分,正逐漸由替代能源轉變為主體能源,大力發展風電產業是我國能源戰略與強國戰略的重要內容。   目前,為加快搶佔全球風電技術制高點,填補我國風電領域空白,推動我國風電行業技術進步和風電裝備製造品質的提升,因此迫切需要研製開發相關技術與系統。
  • 來2019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 聽聽海上風電發展「最強音」
    但我國海上風電領域起步較晚,與國際上先進的海上風電發展水平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如海上風電建設風險高、難度大、建設經驗不足,海上風電核心技術有待進一步創新,需要各方面積極配合、共同合作,以務實態度推進海上風電產業的進步。 海上風電建設發展要完善海上風電產業體系建設,著重打造高精度、高可靠性技術產業鏈,真正推動海上風電健康發展。
  • 國內海上風電發展,供應鏈先行!
    當今世界的產業鏈、產業巨頭、產業競爭能力,不僅僅是核心技術的競爭,不僅僅是資本多少的競爭,更講產業鏈的控制能力。比如蘋果手機裡一共涉及到500多個大大小小的零部件。全世界有幾十個國家的幾百個企業在為蘋果加工零部件,如果某一個環節控制不好,「木桶效應」就會導致蘋果手機無法面世。
  • 3D混凝土錨等8項新技術在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比賽中脫穎而出!
    通過競賽篩選出有潛力的技術並加以扶持,是加快產業實現商業化的有效手段。——歐洲海上風電去年9月,本號曾報導英國碳信託浮式風電聯合產業項目(Carbon Trust's Floating Wind Joint Industry Project )發起了一項「漂浮式風電技術加速競賽」活動(漂浮式海上風電商業化還缺什麼?
  • 德陽研發亞洲單機容量最大海上風電機組併網發電
    ,這是目前我國自主研發並投入運行的單機容量亞洲地區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海上風電機組,刷新了我國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新紀錄。它的成功併網標誌著我國已完全具備10兆瓦級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自主研發、製造、安裝能力,實現歷史性跨越,躋身世界第一方陣,是實現海上重大裝備國產化,打造海上風電大國重器的重要成果。
  • 產業升級六部走,以「濠江模式」打造海上風電「汕頭樣本」
    記者獲悉,汕頭大學是國內最早從事風力發電技術研究的大學之一,汕頭大學能源研究所自1993年成立以來,一直從事大型風力機空氣動力學、結構強度及結構動力學研究,風力機計算機輔助設計及軟體開發,風力機建模、仿真及控制研究,海上風電、流固耦合,中小型風力機檢測與認證等工作,在風力機葉片優化設計、整機載荷計算、關鍵部件結構強度及疲勞分析等研究方面擁有堅實基礎和獨特優勢。
  • 行業深度觀察|海上風電「大功率」時代到來
    福清興化灣樣機試驗風場邀請國內外8家最先進風機製造廠家的14臺5兆瓦以上大容量抗颱風機型同臺競技,通過比選,最後選擇技術先進、質量可靠的機組進入國內首個海上風電集中裝備產業園──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  海上風電是未來風電行業的重點發展方向。
  • 海上風電怎樣邁向深水遠海?關鍵要有這項併網技術
    大規模發展海上風電已成為我國深入推進能源轉型、促進大氣汙染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國海上風電起步晚、發展快。據預測,2023年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將突破千萬千瓦,市場發展前景巨大。如何實現大容量遠海風電跨海輸送和安全可靠併網,是電力行業亟待解決的關鍵技術難題。
  • 廣東:未來五年重點發展海上風電、先進核能、氫能等八大工程
    《行動計劃》顯示,海上風電領跑工程、先進核能推進工程、天然氣發展利用提升工程、氫能產業鏈培育工程等八大工程被列入未來五年發展的「重中之重」。廣東是經濟大省也是能源消費大省,《行動計劃》提出,大力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太陽能等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氫能、儲能、智慧能源等新興產業,建設沿海新能源產業帶和省內差異布局的產業集聚區,助推能源清潔低碳化轉型。
  • 乘風破浪 加速海上風電技術革命—新聞—科學網
    李慶安表示,工程熱物理所的科研條件雖然同日本科研機構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擁有國內最好的外場測試和風洞試驗條件以及強大的科研團隊。在研究所和團隊的支持下,他將乘風破浪、繼續前行。 結緣海上風電 2011年3月,正在內蒙古工業大學讀研的李慶安經歷了跌宕起伏的半個月。
  • 我國與歐洲海上風電技術差距逐步縮小
    「我國與歐洲海上風電技術差距正在逐步縮小,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正在逐步提高。大兆瓦機組是海上風電的必然趨勢,目前有些企業已經開始研究15兆瓦的風機。」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在7月19日,國家海上風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暨第六屆年會暨國際海上風電高層技術論壇上說。
  • 華銳風電布局海上風電後運維市場 全力打造利潤增長點
    憑藉深厚的技術實力,華銳風電先後研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業內領先的3MW、5MW、6MW系列海上風電機組,完成了10MW級超大功率海上機組的技術研發,形成了強大的海上風機設備研發能力,並通過培育、組織和開發下遊服務企業及物資供應商,逐步搭建起了開放式行業服務平臺和風電零部件產品供應鏈體系;同時華銳風電面向市場提供了一套全產業鏈的運維服務方案,通過智能運行控制技術和智能化風電場能力管理系統全面提升風電機組運行質量
  • 全國政協委員曹志安:建議加強新能源發電技術儲能技術【兩會聲音】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曹志安建議,有必要積極謀劃能源電力發展新思路,推動構建南方五省區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能源電力布局。新能源發電曹志安建議,大力推進區內電源發展,推動能源電力結構清潔化轉型,積極引入區外經濟清潔電力,加強核心關鍵技術創新。
  • 裝機量奪冠全球 海上風電造價成本大漲
    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的數字:截至去年,全國海上風電累計併網裝機7.026吉瓦,約佔全球的1/4,居全球第三,僅次於英、德。去年我國新增2.493吉瓦,連續兩年奪全球年增長量之冠。按目前速度,預計今年底全國累計裝機量超過10吉瓦,是「十三五」規劃的兩倍,將躍居全球首位。目前我國已有8省投產海上風電。江蘇開發最早,規模居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