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混凝土錨等8項新技術在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比賽中脫穎而出!

2020-12-05 歐洲海上風電

通過競賽篩選出有潛力的技術並加以扶持,是加快產業實現商業化的有效手段。——歐洲海上風電

去年9月,本號曾報導英國碳信託浮式風電聯合產業項目(Carbon Trust's Floating Wind Joint Industry Project )發起了一項「漂浮式風電技術加速競賽」活動(漂浮式海上風電商業化還缺什麼?創新競賽中找到答案),如今這項行業競賽終於公布了結果:包括3D混凝土列印、動態海纜接線箱等8項技術脫穎而出,最終得到了蘇格蘭政府和開發商的資金支持。

為解決浮式風電技術商業化過程中的問題,競賽主要關注四個方面的前沿技術:

現場維護重型起重設備:能夠在海上有效和安全地更換主要部件的技術。拖拽返港維護:當風機基礎需要被拖到港口時,開發具有成本效益且安全的斷開系泊或重新連接的方式,確保系泊線和動態電纜在風機進港時安全地保持原位固定。監控和檢查:可安全、經濟、可靠的檢查系泊線、電纜和風機基礎運行情況。系泊系統:使用新的材料、技術、方法以降低系泊系統的安裝和維護成本。被選中的8項技術將分享蘇格蘭政府100萬英鎊的資金以及「浮式風電聯合工業項目」14名海上風電開發商成員的資助。這些中標者來自不同的行業領域,包括油氣、IT和通信以及工程設計等,專項資金將對所處不同開發階段的各項技術給予支持,從初步設計到示範驗證等等。

下面就讓我們看看到底是哪8項浮式風機前沿技術得到了支持。

Fugro, AS Mosley, 英國思克萊德大學(監控和檢查)一款狀態監測軟體:通過採集浮式風機結構的加速度和運動數據,推斷浮動平臺的應力狀況。

Technology from Ideas 和 WFS Technologies公司 (監控和檢查)一套負載監控系統:可判斷系泊纜繩上的應力和需要維護的時點。監控系統將集成到一段專門研製的彈簧中,該彈簧還可充當系泊纜繩上的阻尼器,並通過纜繩的運動提供動力(這個想法真是絕了)。

Dublin Offshore (系泊系統)一種減負荷裝置:位於系泊繩索上段,可在水中旋轉最大程度減少波浪對浮動平臺的影響。

Intelligent Mooring Systems 和埃克塞特大學(系泊系統一種新的基於壓力的阻尼器:位於平臺和系泊纜繩之間,減少浮動平臺的荷載衝擊。

RCAM Technologies 和 Floating Wind Technology 公司(系泊系統)利用3D技術列印的混凝土錨:通過吸力嵌入海床中。

Vryhof (系泊系統)可調節系泊纜繩張緊度的鎖:既可以固定在海床上,也可以固定在浮式平臺上,調節繩索張緊度。

Conbit (用於維護的起重設備可臨時固定在風機機艙上的起重機:即使大型部件故障也能利用該起重設備在海上實現維護。

Aker Solutions (拖拽返港維護)連接動態海纜的接線箱:當故障風機拖拽回港口維修期間,可實現海纜連接,不影響迴路中其它風機正常發電。

競賽獲勝者開發的創新解決方案將有助於降低浮式海上風電成本,並可能使該技術比預期更早地實現商業化,這對全球各國能源轉型和實現低碳經濟至關重要。根據預測,全球浮式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到2030年可達19GW。

浮式風電聯合產業項目(JIP)是碳信託與14家領先的國際海上風電開發商之間的合作研發計劃,成員包括:EnBW,ENGIE,Eolfi,E.ON,Equinor,Innogy,Kyuden Mirai Energy,rsted, Scottish Power Renewable,Shell,SSE,TEPCO,Vattenfall和Wpd。

在蘇格蘭政府的支持下,JIP旨在研究浮式風電在商業化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自2016年成立以來,JIP已分兩個階段交付,每個階段都研究了該行業要實現有競爭力的成本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關鍵詞:漂浮式,蘇格蘭,碳信託

作者 | 風水先生

關注【歐洲海上風電】,第一時間獲取更多的新鮮資訊和前沿技術!

申明:本文由【歐洲海上風電】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技術】漂浮式海上風電+波浪能發電
    Floating Power Plant和加那利海洋平臺公司PLOCAN籤訂了諒解備忘錄,合作開發前者獨創的漂浮式海上風電+波浪能技術。FPP對這種技術已經研究了超過10年,曾對多個版本的模型機進行測試(詳細介紹請見後附視頻),累計併網時間20個月。而這次測試,將不再使用模型,而是直接使用今後要向市場推廣的標準機型。
  • 乾貨| 風電裝備變轉速、海上風電技術、高效低風速風電機組技術...
    項目名稱:我國首座大型海上風電場關鍵技術及示範應用   主要完成人:符楊、張開華、黃國良、林毅峰、金寶年、黃玲玲、魏書榮、朱開情、唐徵歧、沈志春   主要完成單位:上海東海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上海電力學院、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來2019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 聽聽海上風電發展「最強音」
    近年來,我國風電產業規模增長平穩,技術和商業模式穩中有進,問題有序解決,產業業態由高速度發展逐步轉向高質量發展。  《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底,海上風電併網裝機容量將達到500萬千瓦以上。
  • 全球首座漂浮式海上風電場在英投產,可供電2萬戶
    全球首座漂浮式海上風電場在英投產,可供電2萬戶 梁有昶 張淑惠/新華社 2017-10-19 15:25
  • 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加大漂浮式海上風電渦輪機...
    國際新能源網訊:近日,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獲得了近600萬美元的資金,用於漂浮式海上風電渦輪機的研究。來自美國能源部高級能源研究計劃署(ARPA-E)的570萬美元將用於支持NREL在ARPA-E領導下進行的ATLANTIS計劃中的三個項目。在第一個項目中,NREL的研究人員將開發一種「集成伺服控制的風能」(WEIS)的開源軟體工具。
  • 乘風破浪 加速海上風電技術革命—新聞—科學網
    工作之後,他主持了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國家重大課題;2018年入選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人才計劃,成為當年工學領域全球12位受資助人之一;後來拿到日本可再生能源研究院實驗室主任職位的內定,但前提必須加入日本國籍,李慶安毫無猶豫地放棄了。 「我肯定是要回國的。」他說。
  • 中能電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匠心獨運」打造海上風電「大動脈」
    近日,龍源福建南日海上40萬千瓦風電一期項目順利完成220kV海底電纜倒送電,標誌著由龍源中能公司負責打造的國產首條220kV海上風電「大動脈」成功投入運行,實現了國產220kV海底電纜敷設工程的歷史性突破。
  • 大溪地島「海上漂浮城市」將開工 現有技術並非困難
    其實,在飛向宇宙之前,佔地球面積 71%的海洋也可能成為移居的新選擇。由PayPal創始人彼得·泰爾(Peter Thiel)參與投資的一座海上漂浮城市,將於明年在法屬玻里尼西亞的大溪地島附近海域開工建設,它擁有自己的政府和加密貨幣,計劃於2022年完工。這座海上烏託邦能夠成為現實嗎?
  • 英國政府大力支持浮式海上風電技術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年來,浮式海上風電項目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英國作為全球最早開發海上風電的國家之一,已開始為2021年新一輪海上風電招標引入浮式技術鋪平道路。改革招標體系今年3月初,英國政府發布的一份文件顯示,將對現有風電招標系統進行改革,將浮式海上風電等新興技術納入其中,為2021年新一輪海上風電招標做準備。
  • 「十四五」海上風電「風向」在哪兒?
    我國第一個海上風電項目——上海東海大橋項目機組全部併網以來,經過10年的發展,海上風電發展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經驗,如今,我國近海海上風電已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十四五」期間,我國海上風電發展趨勢將呈現出電價補貼退坡、深遠海開發、海洋綜合利用三大特點。
  • PPT|《海上風電及相關技術趨勢》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6月24日,北京時間15:00-17:00,乘風破浪激揚「創新力量」,全球海上風電大會線上活動「走進海上風電」第二期「全球海上風電技術創新之路」成功舉辦。
  • 我國與歐洲海上風電技術差距逐步縮小
    「我國與歐洲海上風電技術差距正在逐步縮小,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正在逐步提高。大兆瓦機組是海上風電的必然趨勢,目前有些企業已經開始研究15兆瓦的風機。」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在7月19日,國家海上風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暨第六屆年會暨國際海上風電高層技術論壇上說。
  • 舒印彪委員:加快海上風電核心技術部件研發
    來源:科技日報代表委員議國是「近年來,我國將海上風電作為東部沿海能源轉型升級的重要戰場,到2019年底,累計併網裝機容量593萬千瓦,佔全球的21%,僅次於英國、德國,位居世界第三位。」本次全國兩會上,海上風電發展,成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華能集團董事長舒印彪關注的焦點議題。如何抓住我國海上風電發展這一新的歷史機遇?舒印彪提出建議:進一步推進海上風電規模化集約化開發。
  • 深企研發海上漂浮城市亮相,有意向在廣東沿海試點建設(效果圖)
    原標題:深企研發海上漂浮城市亮相,有意向在廣東沿海試點建設城在海上 人在城中 宜居宜遊深圳商報2019年10月16日訊 別墅、住宅、度假村都漂浮在海上,宮崎駿動畫中的「天空之城」或變為現實……在本屆海博會上,由深圳企業自主研發的海上漂浮城市、浮式風機首次亮相就引起關注
  • 行業深度觀察|海上風電「大功率」時代到來
    該項目裝機規模77.4兆瓦,安裝14颱風電機組,是全球首個國際化大功率海上風電試驗風場,也是涵蓋國際國內品牌最多的海上風電試驗風場。該項目14颱風電機組分別來自明陽智能、上海電氣等8家國內外主流風機廠商。  截至目前,興化灣海上試驗風場風機運行數據良好,成功經受住15級強颱風「瑪利亞」的考驗。
  • 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巨無霸定樁臺灣 海上風電競爭加速
    西門子歌美颯將再次以自己在海上風電領域的創新,使自己在競爭中佔得先機。SG 14-222 DD海上風電機組有更大掃風面積和更輕機艙5月26日,西門子歌美颯可再生能源(SGRE)和海龍海上風電公司(Hai Long)宣布,新的SG 14-222 DD 海上風力發電機將首先用於臺灣彰化300 MW的 Hai Long 2項目。
  • 海上風電怎樣邁向深水遠海?關鍵要有這項併網技術
    大規模發展海上風電已成為我國深入推進能源轉型、促進大氣汙染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國海上風電起步晚、發展快。據預測,2023年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將突破千萬千瓦,市場發展前景巨大。如何實現大容量遠海風電跨海輸送和安全可靠併網,是電力行業亟待解決的關鍵技術難題。
  • 舒印彪:加快高壓直流海底電纜等海上風電核心技術部件研發
    我國海上風電發展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華能集團董事長舒印彪在本次全國兩會上提出建議,要進一步推進海上風電規模化集約化開發,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問題,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舒印彪建議,進一步推進海上風電規模化集約化開發。
  • 國內海上風電發展,供應鏈先行!
    「我們將解除法國兩個漂浮式海上風場主機供貨合同,專注於研發和生產Heliade-X型海上風機。」GE可再生能源公司在4月底對外如是說。這不僅暗示歐洲大容量機組訂單逐步佔據市場的被動之舉,背後也透露出GE有意將有限的供應鏈資源投入到更具市場價值的機型上。
  • 大溪地島「海上漂浮城市」明年開工
    其實,在飛向宇宙之前,佔地球面積 71%的海洋也可能成為移居的新選擇。由PayPal創始人彼得·泰爾(Peter Thiel)參與投資的一座海上漂浮城市,將於明年在法屬玻里尼西亞的大溪地島附近海域開工建設,它擁有自己的政府和加密貨幣,計劃於2022年完工。這座海上烏託邦能夠成為現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