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臺國產陸上「箱變頂置」風電機組併網

2020-12-05 三湘都市報

三湘都市報12月3日訊(記者 潘顯璇 通訊員 錢勇亮 徐夏晨)今天,記者從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稱中車株洲所)獲悉,由該公司研發的WT3300D146風電機組,近日在雲南火木樑風電場成功併網。該機組將原有的地面箱式變壓器集成為機艙模塊,成為國產陸上首臺應用箱變頂置結構的風電機組,也標誌著我國風電技術在探索降低成本方面邁上了新臺階。

傳統的風電機組,採用的是塔外箱式變壓器,主要安裝在風機附近的地面,通過輸電線纜連接安裝在風機頂部機艙的發電機。但隨著風電機組逐漸往大型化發展,塔高逐漸增加,變壓器與發電機之間的距離也不斷增加。

「使用傳統的塔外箱式變壓器,塔頂到塔基的輸電線纜長度從90米增加到100-140米,甚至160米。」中車株洲所風電事業部總工程師王靛表示,同時風電機組功率增大,輸電線纜的數量也要相應增加,加上長電纜帶來的敷設作業量繁複、線路損耗帶來的巨大的損失,成本更加難以控制,這與風電平價的理念背道而馳。

在WT3300D146風電機組中,中車株洲所將升壓變壓器安裝於風機頂部機艙的尾部,與位於塔基的高壓開關櫃組成升壓系統,徹底取代了傳統的塔外箱式變壓器,成功解決了這一難題。該項技術不僅能為單臺整機節省高達幾十萬的成本,又能降低可觀的線路損耗,還能減少風電機組的電纜敷設作業量。除此之外,由於箱變頂置後,變壓器集成在機艙內,減少了人為損壞、葉片結冰掉落、水澇浸淹、風沙侵蝕等問題。

[責編:蘇亮]

[來源:三湘都市報]

相關焦點

  • 中車株洲所引領風電技術新風向 國產首臺陸上「箱變頂置」風機併網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3日訊(記者 周月桂 通訊員 錢勇亮 徐夏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今天發布信息稱,由該公司研發的WT3300D146風電機組,近日在雲南火木樑風電場成功併網。該機組將原有的地面箱式變壓器集成為機艙模塊,成為國產陸上首臺應用箱變頂置結構的風電機組。據介紹,傳統的風電機組採用的是塔外箱式變壓器,主要安裝在風機附近的地面,通過輸電線纜連接安裝在風機頂部機艙的發電機。但隨著風電機組逐漸往大型化發展,塔高逐漸增加,變壓器與發電機之間的距離也不斷增加。
  • 國產首臺陸上「箱變頂置」風機併網 中車株洲所引領技術新風向
    紅網時刻12月3日訊(通訊員 錢勇亮 徐夏晨 記者 劉馳鋒)12月3日,紅網時刻記者從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稱「中車株洲所」)獲悉,由該公司研發的WT3300D146風電機組,近日在雲南火木樑風電場成功併網。
  • 世界首臺電壓源型風電機組成功併網
    本文轉自【中國能源報】;7月9日至11日,世界首臺電壓源型風電機組在國家能源大型風電併網系統研發(實驗)中心張北試驗基地完成併網調試。經過一周多的考驗,截至7月16日,電壓源型風電機組平穩度過測試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穩定運行。
  • 國內陸上風力發電機組功率有多大?
    大家都知道風力發電,但大家知道目前國內陸上的發電機組功率都是多少的嗎?大家知道功率最大的有多少那?日前,國內陸上首臺4.5兆瓦風電機組在貴州桐梓天桐黃蓮壩風電場投產發電,標誌著中電建新能源公司在國內陸上風電領域邁出嶄新的一步。
  • 我國東北地區首個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併網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11月25日15時52分,隨著#45風機併網發電,標誌著三峽新能源大連市莊河Ⅲ(3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正式全容量併網,成為東北地區首個建成達產的海上風電項目。
  • 國產最大功率直驅式風電機組批量併網發電
    據湖南在線-湖南日報3月6日報導3月5日,湘電集團湘電風能有限公司研製生產的我國首批13臺2兆瓦直驅式風力發電機組,在大唐漳州六鰲風電場成功併網運行。專家組在嚴格審核試驗數據後當場宣布,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國家風機穩定性運行試驗標準。
  • 國內5MW陸上風電機組實現批量化應用!
    2020年12月,安裝明陽智能MySE5.0MW機型的三峽新能源新疆布爾津風電項目成功併網,這是亞洲陸上單機容量最大商業化風電項目,也是MySE5.0MW機型首個批量化應用的項目。布爾津項目是三峽新能源經過測風選址、機型比選、發電量評估等環節後最終決定選用明陽大兆瓦機組的。
  • 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併網!
    11月25日15時52分,隨著#45風機併網發電,標誌著三峽新能源大連市莊河Ⅲ(3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正式全容量併網,成為東北地區首個建成達產的海上風電項目。
  • 中廣核陽江南鵬島海上風電項目風電機組全部...
    該項目73颱風電機組已全部完成吊裝,標誌著國內首個單體大容量海上風電項目主體工程完工,目前正在進行風機調試併網工作,計劃在年底完成風機帶電投運工作。項目建成後,預計每年提供上網電量達10.3億千瓦時。
  • 風電機組技術現狀及發展方向
    目前,歐洲6MW海上風電機組已形成產業化能力並實現批量裝機,8MW海上風電機組進入樣機試運行階段,更大容量的海上風電機組也已經開始進行設計。在海上風電機組基礎方面,歐洲具備了單樁、多樁、重力樁、導管架等多種樣式基礎形式的設計、製造能力。在海上風電業務領域,技術、資金和工程經驗的壁壘比陸上風電更為顯著,美國西門子公司、西班牙歌美颯集團在該領域已經形成了巨大的領先優勢。
  • 東方風電內蒙古包頭固陽懷朔二期項目首臺機組成功併網發電
    12月1日,固陽懷朔二期項目首臺機組成功併網發電,這是東方風電併網發電的首臺商業化運行4.2兆瓦風電機組。東方能源內蒙公司固陽虹景懷朔項目位於內蒙古包頭市固陽縣,總裝機容量50.4兆瓦,計劃投資3.5億元,安裝12臺東方風電自主研製的DEW-D4200-155型永磁直驅風電機組。
  • 制定<風電併網技術標準>有望破解風電併網難題
    《併網標準》中提出的風電機組技術規定也引起眾多人士的異議。華電新能源公司一位工程師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如果對風電場內的單機進行過多併網方面的技術要求,會給風電場整體的控制和運行帶來限制,導致併網策略不能靈活應對電網的各種狀態,也因此會增加風電場的運營成本。而大連重工集團的一位人士則直接對記者說,即使提出有關風電機組的技術規定,也應該統一列入對整機設備的相關技術標準中。
  • 乾貨| 風電裝備變轉速、海上風電技術、高效低風速風電機組技術...
    項目簡介   該項目針對風電裝備變轉速運行所導致的模式混疊、時頻特徵模糊、定量診斷難三大瓶頸,通過8年的深入系統研究,構建了變轉速稀疏診斷基礎理論與核心技術,提出了變轉速自適應與稀疏診斷的新思路,發明了系列監測診斷技突破了上述三大瓶頸;所研製的監測診斷系統符合國際CE電磁兼容性指令,通過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 我國首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併網發電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朱雪黎)7月12日21時25分,由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和中國三峽集團聯合開發的我國首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興化灣二期海上風電場成功併網發電,這是目前我國自主研發並投入運行的單機容量亞洲地區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海上風電機組,刷新了我國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新紀錄。
  • 中廣核陽江南鵬島海上風電陸上集控中心:保障海上風機正常運行
    「五一」當天,中廣核陽江南鵬島海上風電陸上集控中心的技術人員堅守崗位,嚴格執行巡檢、維護、監測等工序,確保海上風電場正常發電。今天一大早,中廣核陽江南鵬島海上風電項目電氣專責工程師陳有登和他的同事一起,仍然像往常一樣,走進陸上集控中心的電氣大樓,開始了一天的上班。
  • 大型風電場及風電機組的控制系統
    同時,我國也是利用風能資源進行風力發電、風力提水較早的國家,到1996年底,我國小型風力發電機組保有量達15萬臺,年生產能力為3萬臺,均居世界首位。2 風力發電機組的類型2.1 恆速恆頻與變速恆頻在風力發電中,當風力發電機組與電網併網時,要求風電的頻率與電網的頻率保持一致,即保持頻率恆定。
  • 決戰風電併網:大基地時代併網消納之困何解?
    伴隨這一國內首個平價風電大基地的開工,中國風電大基地開發正式進入以平價為顯著特徵的2.0時代。大基地併網與一般的風電併網不同。在開發建設過程中,當千萬千瓦級基地風電大規模併入電網,併網點的電壓穩定、頻率穩定對電網安全至關重要。如何安全穩定的接入電網,對開發企業、整機商和電網將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 我國風電併網累計裝機已達198GW 龐大風電存量催生後運維市場
    究其原因,受國家發改委2019年發布的《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政策影響,各界預測,國內陸上風電有望在2020年底前再次呈現搶裝,預期中的這波搶裝潮大概率會超過2015年時的歷史高點,達到新增裝機約35GW。不過,目前更加受到業界關注的是龐大的存量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