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資源豐富尚待開發 東北地區探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統

2020-11-23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東北地區風光資源豐富,業內認為,依託能源網際網路進行大規模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將是其能源轉型的重要途徑。

作為共和國長子,東北地區曾為我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單一的產業結構,讓老工業基地的增長速度持續放緩。如今,東北地區大力發展光伏、風電、儲能、氫能等,嘗試採用能源網際網路等先進的技術理念,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

發展可再生能源是能源轉型的重要途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併網是未來我國電力系統的重要特徵。然而,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併網為電力系統帶來嚴峻的挑戰,將改變電力系統的結構形態。在此情況下,東北能否走上「風光之路」?10月22日,在2020第五屆東北能源經濟轉型與發展峰會上,專家、學者以及企業家展開了熱烈的探討。

豐富的風光資源尚待開發

眾所周知,2003年,我國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為東北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而今,我國要推動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戰略格局。

就在不久前,中國提出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十三五』期間,我國可再生能源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穩步提升,進入較高比例增量替代和區域性存量替代新階段。」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陶冶說,可再生能源技術為推動能源結構調整、保護生態環境和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發揮了重要作用。

陶冶強調,「十四五」期間,風電和光伏發電將成為推進電力市場化、儲能、微網、增量配網、綜合能源服務的關鍵動力。

對此,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太陽能發電實驗與檢測室主任張軍軍表示贊同。在他看來,電力是能源轉型的中心環節,依託能源網際網路進行大規模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將是能源轉型的重要途徑。

東北地區風光資源豐富。光照方面,東北屬於光伏輻照的二類地區,全年輻射量在5400—6700MJ/m2,相當於180—230kg標準煤燃燒所發出的熱量,擁有其他諸多地區不具備的光照時間;風能方面,黑龍江省是東北地區風能資源最豐高的省份,該省2/3以上的區域屬於風能資源較豐富區,由西向東覆蓋全省大部分區域,其中有近1/3的區域屬於風能資源豐富區。據中國氣象局第四次風能資源調查結果顯示,吉林省潛在開發量約2億千瓦,可裝機容量約為5400萬千瓦。

「若是將東北地區的可再生能源潛力釋放出來,其前景將十分可觀。」一名參會者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仍面臨多重挑戰

作為擁有豐富自然資源和深厚工業基礎的東北,在建國之初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為國家的建設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然而,片面倚重工業尤其是資源型工業的發展模式,使老工業基地的增長速度持續放緩。

面對著沉重的轉型壓力,2013年以來,在全國新能源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東北的也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2017年10月,白城市經過競爭優選,被國家確定為第三批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成為東北地區首個光伏領跑基地。如今,該市正在打造「中國北方氫谷」。

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併網,其能源結構加速優化升級,清潔化水平顯著提升,但由於與傳統能源特性不同,也對其提出了新的要求。

談起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的挑戰,張軍軍也坦言:「從發電資源、發電設備及能源系統的層面考慮,電力系統面臨著實現新能源高效消納、保障系統安全運行,創新體制機制這三方面挑戰。尤其是新能源大規模接入系統後,安全運行方面面臨著頻率問題、電壓問題、平衡和調峰等難題。」

他舉例稱,比如,新能源電站內單機容量小、數量多,機—機、機—網交互影響大,單機併網性能無法表徵整站性能;電站容量大、電壓等級高,故障穿越能力無法試驗驗證,如何準確高效仿真驗證電站的故障穿越能力難度大。

對此,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柴高峰曾表示,隨著可再生能源電力佔比的大幅提升,將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產業發展帶來深刻影響,對整合源網荷儲調節資源、滿足互動需求、提質增效、塑造新業態新模式、帶動產業鏈協同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柴高峰看來,未來,電力供需雙向互動將廣泛存在。一方面,電力市場化改革、智能電網建設、可再生能源大規模併網促進互動方式多樣化、互動程度深入化;另一方面,需求響應進一步擴大範圍,需求側競價將大規模展開,用電權交易、負荷調度、含分布式電源的調度將逐步試點、穩步推進。

推動開發和消納模式創新

談起近幾年的變化,白城市能源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民結合在白城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建設說:「白城之所以有大發展,與領導重視、全力支持基地建設,及時解決建設中的難題等因素是分不開的。」如今,白城已全面釋放出了全國領跑效應。比如,大力實施農光、牧光、漁光互補等「光伏+」應用,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而且帶動了地區生態、經濟的綜合發展,為鹽鹼地的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將白城打造成了東北生態光伏發展樣板區。

當下,隨著「十四五」能源規劃的展開,各項籌備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中國電建集團吉林省電力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總經理李欽偉建議,可再生能源規劃要與國土空間、生態環境規劃、其他能源品種規劃以及地方規劃相銜接。

李欽偉強調,吉林省要重點建設平價基地,打造「北方氫谷」、「高載能高技術基地」配套工程、綜合能源示範項目以及「吉電南送」特高壓建設。他進一步稱,在電力消納方面,要吸引傳統和新型高載能企業落戶,探索新能源制氫的消納模式、加大外送電力的協調力度以及發展電動汽車等。

對此,陶冶建議,要堅定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不能因為眼前困難,弱化激勵、放緩發展,延誤時機。同時,推動構建可再生能源集中式與分布式並舉,就地利用與跨省外送並舉,單品種開發與多品種協同並舉,單一場景與綜合場景並舉。另外,還要大力推動體制機制市場化改革,推動可再生能源併網消納、大規模應用。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統離我們還有多遠?
    11月26日,以「創新推動能源革命」為主題,由中國改革報社《能源發展》周刊主辦、北京國發智慧能源技術研究院承辦的「第五屆中國能源發展與創新論壇」在京召開。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鄭聲安指出,當前,以解決資源環境挑戰、從根本上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新一輪全球能源轉型已經啟動,構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統成為實現低碳能源轉型的關鍵。
  • 全球能源大視野丨印度尼西亞可再生能源儲量及開發情況
    (1)水能資源印度尼西亞水資源最豐富的島嶼為加裡曼丹島和巴布亞島,而水電開發最多的卻是居住人口較多的爪哇島、蘇門答臘島和蘇拉威西島。印度尼西亞水電年理論蘊藏量 21470 億 kWh,年技術可開發量 4016.5 億 kWh,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為 7500 萬 kW。另外印度尼西亞小水電資源也較為豐富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為 1938.5 萬 kW。
  • 基於離網式發電系統的可再生能源基站解決方案
    一般說來,完整的解決方案主要由太陽能控制器、太陽能方陣、風能發電機、氫燃料電池四個系統組成,可應用於太陽能、風能資源豐富地區的各類3G基站。 太陽能控制器是各種可再生能源基站的系統控制核心,在艾默生的系統中集成了自主研發的SunnySure系列太陽能控制器。
  • 如何實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情景下的電力安全穩定運行
    如何實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情景下的電力安全穩定運行 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來源:能源雜誌 作者:程婉靜 2021-01-13 09:13:09
  • 核能是不是可再生能源
    什麼是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種取之不竭的能源,嚴謹來說,是人類有生之年都不會耗盡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現時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實都是太陽能的儲存。可再生的意思並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的若干問題
    其中,風能資源總的技術開發量可以達到數億千瓦的規模,全國大部分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與歐洲相比,我國全部地區都是太陽能資源可利用區,每年地表吸收的太陽能大約相當於1.7萬億噸標準煤的能量,具有利用太陽能的良好資源條件;我國可以利用的生物質能資源豐富多樣,包括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林業剩餘物、工業有機廢棄物、城市有機垃圾和能源作物等,可以因地制宜的開發
  • 解開電力系統靈活性謎題,看能源低碳轉型如何實現
    據《BP世界能源年鑑2020》數據,2010-2019年,中國風電和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年均增長34%,發電量年均增長32%。在未來情景下,實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目標仍面臨挑戰——以煤電為主導的電力系統缺乏保持電力供需動態平衡的足夠的應變和響應能力,即靈活性。當前中國棄風、棄光和用電用熱矛盾問題突出,難以適應未來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發展。
  • 可再生能源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
    (四)落實相關法律制度,提高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水平 法律第4章規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併網發電,建立可再生能源獨立電力系統,鼓勵生物質能、太陽能熱發電、太陽能熱水、農村地區可再生能源推廣和應用等內容。電網企業充分發揮資源優化配置平臺作用,優化調度運行,加快輸電通道建設,支持可再生能源高比例運行和大規模外送。經過各方面共同努力,可再生能源棄電狀況持續緩解。2016年全國平均棄風率為17%,棄光率為10%;2019年1—9月,全國平均棄風率降至4.2%,棄光率降至1.9%。青海創新開展「綠電15日」創造了全球清潔能源供電紀錄。
  • 依託光伏光熱資源優勢 推動新能源開發利用
    ●青海擁有廣袤的草原、戈壁灘,是三江源頭,有可以利用的豐富的水能、風能和太陽能,對於以後發展以電力綠色革命為核心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前景廣闊。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發展有助於重現碧水藍天,尤其是對青海這樣一個生態環境脆弱而又很重要的地區來講更是意義重大,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青海期間提出要「扎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要求,就要求青海要在發展新能源方面做出積極的努力和大膽的嘗試。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資源法
    可再生能源資源的調查結果應當公布;但是,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內容除外。第七條    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根據全國能源需求與可再生能源資源實際狀況,制定全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中長期總量目標,報國務院批准後執行,並予公布。
  • 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杭州市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管理辦法(試行...
    (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劃應當在對我市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現狀及開發利用潛力進行深入全面調研的基礎上,按照「因地制宜、統籌兼顧、強化創新、注重效益、突出重點、有序推進」的原則編制,重點做好:  1.科學合理地提出明確的發展目標;  2.因地制宜地確定本地區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重點;  3.將重點項目和示範區建設作為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主要抓手;  4.
  •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四)西北和西南地區成為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的重點地區   可再生能源裝機排名前十的省區佔據了我國全部裝機的67%,主要分布在資源較好的西北和西南地區。我國初步形成了以四川省、雲南省和湖北省為主的水電基地,以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和甘肅省為主的風、光電互補基地。
  • 關注|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項目開發併網風險與應對
    澳大利亞擁有世界一流的風、光資源,對於可再生能源項目開發投資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AEMO在各州規劃了可再生能源發展區,並制定了短、中、長期電網升級規劃,以支持可再生能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行業將成為澳大利亞重振經濟、刺激就業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其投資市場發展前景非常樂觀。儘管近年來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項目裝機容量增速較快,但國家電網升級改造速度相對滯後,引發了例如併網申請期大幅度延期、併網技術要求提高等與併網相關的開發風險。
  • 全球首個混合可再生能源平臺 可再生能源發電包括哪些?
    可再生能源發電成為了全球能源開發再利用的關鍵研究方向。據外媒報導,德國公司SINN Power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浮動混合可再生能源平臺,可同時利用波能、風能和太陽能生產電力,成為一個完整的海上離網能源解決方案。該平臺可為島嶼提供可再生能源,有助於部署海上風電場。
  • 能源地圖:從擁有氣候資源服務可視化平臺開始
    十三五期間伴隨能源網際網路的建設,能源大數據及雲計算能力長足發展,圈內諸多專家和組織陸續又開始討論「能源地圖」的深化應用, 什麼是能源地圖?  1、能源地圖:反映一定地域範圍內能源的發展條件及其水平的地區差異的專題地圖。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
    與10年前相比,2018年化石能源比例呈持續下降趨勢,可再生能源則呈上升態勢,增長幅度達到49.2%。  目前拉美地區25%的能源來自於可再生能源,近年來風電、光伏發電等增長顯著。根據巴西太陽能協會的數據,2018年至今,巴西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增長了5倍多。巴西風能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該國風力發電的裝機容量自2010年以來增長15倍以上。
  • 內蒙古「十四五」規劃:大力發展新能源,推進風光等可再生能源高...
    【國際能源網 訊】日前,國際能源網/光伏頭條整理髮布了《速看!19省下發能源「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可領取資料包)》一文。2020年12月28日,內蒙古自治區審議通過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文件指出,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
  • 日本綠色能源轉型可再生能源挑戰重重
    業界普遍認為,日本此舉是希望通過能源政策調整為2050年完成碳中和目標掃清障礙,但該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始終面臨著發電成本高、併網難等瓶頸。  「綠電」需求難以滿足  事實上,昂貴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正在成為日本企業的「不可承受之重」,部分日企甚至有遷移海外的打算。
  • 國家電投完成拉美地區今年交割規模最大可再生能源併購項目
    國家電投完成在拉美地區今年以來最大規模可再生能源併購項目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11月19日,國家電投旗下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順利完成了對墨西哥大型清潔能源平臺公司Zuma Energía(簡稱「Zuma能源」)併購項目的交割。
  • 可再生能源發展三大方向:高滲透率、多能協同、數位化
    【電纜網訊】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顧亦磊博士在8月7日於上海召開的SNEC第十四屆(2020)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上海)論壇上發表題為「多場景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與趨勢」的演講中認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有三個大方向:高滲透率、多能協同、數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