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資源法

2021-01-13 瀏陽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資源法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

目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資源調查與發展規劃

        第三章    產業指導與技術支持

        第四章    推廣與應用

        第五章    價格管理與費用分攤

        第六章    經濟激勵與監督措施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八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促進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增加能源供應,改善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保護環境,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可再生能源,是指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水力發電對本法的適用,由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規定,報國務院批准。

通過低效率爐灶直接燃燒方式利用秸稈、薪柴、糞便等,不適用本法。

第三條    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管轄的其他海域。

第四條    國家將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列為能源發展的優先領域,通過制定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總量目標和採取相應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市場的建立和發展。

國家鼓勵各種所有制經濟主體參與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依法保護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者的合法權益。

第五條    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對全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實施統一管理。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負責有關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能源工作的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負責有關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管理工作。

第二章    資源調查與發展規劃

第六條    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和協調全國可再生能源資源的調查,並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組織制定資源調查的技術規範。

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負責相關可再生能源資源的調查,調查結果報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匯總。

可再生能源資源的調查結果應當公布;但是,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內容除外。

第七條    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根據全國能源需求與可再生能源資源實際狀況,制定全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中長期總量目標,報國務院批准後執行,並予公布。

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根據前款規定的總量目標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經濟發展與可再生能源資源實際狀況,會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各行政區域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中長期目標,並予公布。

第八條    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根據全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中長期總量目標,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編制全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劃,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管理能源工作的部門根據本行政區域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中長期目標,會同本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經批准的規劃應當公布;但是,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內容除外。

經批准的規劃需要修改的,須經原批准機關批准。

第九條    編制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劃,應當徵求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的意見,進行科學論證。

第三章    產業指導與技術支持

第十條    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根據全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劃,制定、公布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指導目錄。

第十一條    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公布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力的併網技術標準和其他需要在全國範圍內統一技術要求的有關可再生能源技術和產品的國家標準。

對前款規定的國家標準中未作規定的技術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可以制定相關的行業標準,並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二條    國家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科學技術研究和產業化發展列為科技發展與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優先領域,納入國家科技發展規劃和高技術產業發展規劃,並安排資金支持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科學技術研究、應用示範和產業化發展,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技術進步,降低可再生能源產品的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    

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將可再生能源知識和技術納入普通教育、職業教育課程。

第四章    推廣與應用

第十三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可再生能源併網發電。

建設可再生能源併網發電項目,應當依照法律和國務院的規定取得行政許可或者報送備案。    

建設應當取得行政許可的可再生能源併網發電項目,有多人申請同一項目許可的,應當依法通過招標確定被許可人。

第十四條    電網企業應當與依法取得行政許可或者報送備案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籤訂併網協議,全額收購其電網覆蓋範圍內可再生能源併網發電項目的上網電量,並為可再生能源發電提供上網服務。

第十五條    國家扶持在電網未覆蓋的地區建設可再生能源獨立電力系統,為當地生產和生活提供電力服務。

第十六條    國家鼓勵清潔、高效地開發利用生物質燃料,鼓勵發展能源作物。

利用生物質資源生產的燃氣和熱力,符合城市燃氣管網、熱力管網的入網技術標準的,經營燃氣管網、熱力管網的企業應當接收其入網。

國家鼓勵生產和利用生物液體燃料。石油銷售企業應當按照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的規定,將符合國家標準的生物液體燃料納入其燃料銷售體系。

第十七條    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安裝和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供熱採暖和製冷系統、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等太陽能利用系統。

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太陽能利用系統與建築結合的技術經濟政策和技術規範。

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根據前款規定的技術規範,在建築物的設計和施工中,為太陽能利用提供必備條件。

對已建成的建築物,住戶可以在不影響其質量與安全的前提下安裝符合技術規範和產品標準的太陽能利用系統;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十八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農村地區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能源工作的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生態保護和衛生綜合治理需要等實際情況,制定農村地區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因地制宜地推廣應用沼氣等生物質資源轉化、戶用太陽能、小型風能、小型水能等技術。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農村地區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項目提供財政支持。

第五章    價格管理與費用分攤

第十九條    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上網電價,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根據不同類型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特點和不同地區的情況,按照有利於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和經濟合理的原則確定,並根據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的發展適時調整。上網電價應當公布。

依照本法第十三條第三款規定實行招標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上網電價,按照中標確定的價格執行;但是,不得高於依照前款規定確定的同類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上網電價水平。

第二十條    電網企業依照本法第十九條規定確定的上網電價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所發生的費用,高於按照常規能源發電平均上網電價計算所發生費用之間的差額,附加在銷售電價中分攤。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制定。

第二十一條    電網企業為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而支付的合理的接網費用以及其他合理的相關費用,可以計入電網企業輸電成本,並從銷售電價中回收。

第二十二條    國家投資或者補貼建設的公共可再生能源獨立電力系統的銷售電價,執行同一地區分類銷售電價,其合理的運行和管理費用超出銷售電價的部分,依照本法第二十條規定的辦法分攤。

第二十三條    進入城市管網的可再生能源熱力和燃氣的價格,按照有利於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和經濟合理的原則,根據價格管理權限確定。

第六章    經濟激勵與監督措施

第二十四條    國家財政設立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用於支持以下活動:

(一)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科學技術研究、標準制定和示範工程;

(二)農村、牧區生活用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項目;

(三)偏遠地區和海島可再生能源獨立電力系統建設;

(四)可再生能源的資源勘查、評價和相關信息系統建設;

(五)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設備的本地化生產。

第二十五條    對列入國家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指導目錄、符合信貸條件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項目,金融機構可以提供有財政貼息的優惠貸款。

第二十六條    國家對列入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指導目錄的項目給予稅收優惠。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七條    電力企業應當真實、完整地記載和保存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有關資料,並接受電力監管機構的檢查和監督。

電力監管機構進行檢查時,應當依照規定的程序進行,並為被檢查單位保守商業秘密和其他秘密。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八條    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能源工作的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監督管理工作中,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依法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

(二)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

(三)有不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的其他行為的。

第二十九條    違反本法第十四條規定,電網企業未全額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造成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經濟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並由國家電力監管機構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以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經濟損失額一倍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條    違反本法第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經營燃氣管網、熱力管網的企業不準許符合入網技術標準的燃氣、熱力入網,造成燃氣、熱力生產企業經濟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並由省級人民政府管理能源工作的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以燃氣、熱力生產企業經濟損失額一倍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一條    違反本法第十六條第三款規定,石油銷售企業未按照規定將符合國家標準的生物液體燃料納入其燃料銷售體系,造成生物液體燃料生產企業經濟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並由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管理能源工作的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以生物液體燃料生產企業經濟損失額一倍以下的罰款。

第八章    附則

第三十二條    本法中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生物質能,是指利用自然界的植物、糞便以及城鄉有機廢物轉化成的能源。

(二)可再生能源獨立電力系統,是指不與電網連接的單獨運行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

(三)能源作物,是指經專門種植,用以提供能源原料的草本和木本植物。

(四)生物液體燃料,是指利用生物質資源生產的甲醇、乙醇和生物柴油等液體燃料。

第三十三條    本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來源:瀏陽網

編輯:戴鵬

相關焦點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草案)》的說明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草案)》的說明        ——2004年12月25日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上                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
  • 菲律賓可再生能源潛力與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菲律賓共和國大使...
    自2008年底頒布《可再生能源法》以來,菲能源部已經先後與企業籤訂206個可再生能源服務合同,吸引國內外投資超過20億美元,但是距政府的目標還有相當距離。2008年底,菲律賓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容量僅為530萬千瓦。近日,菲能源部又制定了《2009-2030年能源規劃》,提出在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在2008年的基礎上翻一番。
  •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1998年6月26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1998年6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號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條 為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行使主權權利和管轄權,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制定本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七屆第55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1992年2月25日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楊尚昆1992年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1992年2月25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1992年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十五號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條 為行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領海的主權和對毗連區的管制權
  • 東莞市方達再生資源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系列)
    證券代碼:600656 證券簡稱:ST方源 公告編號:臨2011-11東莞市方達再生資源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權益變動暨新義務人股改業績承諾履行承諾的公告本公司董事會及全體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並對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個別及連帶責任。
  • 可再生能源法扶持各種能源開發利用 包括生物質能
    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倪嶽峰迴答記者提問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勝明,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倪嶽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經濟法室主任黃建初、國家海洋局海島管理辦公室主任呂彩霞就本次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的法律的有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中國網現場直播。
  •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十六號《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於2020年10月17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第五十八條採集、保藏、利用、運輸出境我國珍貴、瀕危、特有物種及其可用於再生或者繁殖傳代的個體、器官、組織、細胞、基因等遺傳資源,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境外組織、個人及其設立或者實際控制的機構獲取和利用我國生物資源,應當依法取得批准。
  • 生態環境部:《再生鋁行業汙染防治技術政策(徵求意見稿)》
    )》意見的函各有關單位: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規,防治再生鋁企業因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等排放造成的環境汙染,規範汙染治理行為,推動再生鋁行業汙染防治技術進步,我部組織起草了《再生鋁行業汙染防治技術政策(徵求意見稿)》。
  • 2020年中國再生資源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疫情肆虐和全球經濟下行的雙重考驗下,中國再生資源行業積極踐行「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經濟發展戰略,取得了來之不易的顯著成就,「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一系列有關再生資源的利好政策相繼出臺,中國再生資源行業在「雙考」中表現出強大的抗風險能力、抗壓韌性和發展活力,
  • 青海省人大常委會關於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執法...
    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託,根據2020年度省人大常委會監督工作計劃,省人大常委會定於8月份,對我省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情況開展執法檢查。此次執法檢查的重點:一是法律學習宣傳普及,配套法規制定等情況。
  • 未來優質可再生生物質資源——芒草
    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提供300萬歐元,總研發投入400萬歐元,由德國、英國、荷蘭、比利時和土耳其以及聯合中國、俄羅斯和烏克蘭同行,組成OPTIMISC研發團隊,經過4年多時間的深入研究,全面證實芒草的使用價值,再次確認芒草作為優質可再生生物質資源的科學依據。
  • 可再生能源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
    五是委託中國工程院開展可再生能源法實施情況評估研究,強化專業支撐,增強監督工作的科學性和客觀性。六是廣泛深入聽取五級人大代表、政府部門、企業、專家對法律實施和修改完善法律的意見建議。 下面,我代表執法檢查組,將可再生能源法執法檢查的主要情況報告如下。
  • 首部能源法徵求意見 可再生能源將在哪些方面獲得政策支持?
    國家能源局相關人士表示,制定能源法,一是推進「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的迫切需要,二是促進能源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三是推進能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迫切需要。第32條進一步表示,國家鼓勵高效清潔開發利用能源資源,支持優先開發可再生能源,合理開發化石能源資源,因地制宜發展分布式能源,推動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支持開發應用替代石油、天然氣的新型燃料和工業原料。
  •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的若干問題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1.我國可再生能源的資源條件儘管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的評價工作還不夠深入,但根據已有的評價結果,我國具有大規模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資源潛力和保障。
  • 中國水業旗下可再生資源業務引入股權投資管資金
    【財華社訊】中國水業集團(01129-HK)公布,於2019年12月27日交易時段後,該公司、該公司透過中國水業(香港)這一間間接全資附屬公司;間接持有目標公司新中水(南京)再生資源投資有限公司100%股權與投資者深圳前海粵財節能環保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視乎情況而定)訂立投資協議及溢利保證協議
  • 李創軍:力爭可再生資源在十四五期間成為能源增量主體
    近年來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問題日趨嚴峻,發展可再生能源成為世界各國推進能源轉型的核心內容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在可再生資源法及其配套政策下中國新能源產業迅速發展壯大,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一是可再生資源裝機規模持續擴大,截止今年9月我國可再生資源發電裝機達到7.64億千瓦,其中水電3.55億千瓦,風電1.98億千瓦,光伏發電1.9億千瓦,均居世界首位。二是可再生資源利用水平顯著改善。
  • 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杭州市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管理辦法(試行...
    為促進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增加能源供應,改善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保護環境,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浙江省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促進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 科學家認為蝦殼蟹殼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價值巨大
    原標題:海鮮垃圾是塊寶   科學家認為蝦殼蟹殼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價值巨大   科學家應當找出可持續的方式,提煉甲殼類動物的殼,而且政府和企業應當投資這種豐富且便宜的可再生資源。《自然》雜誌撰文指出,科學家應當找出可持續的方式,提煉甲殼類動物的殼,而且政府和企業應當投資這種豐富且便宜的可再生資源。   前景廣闊   科學家預計,幹蝦殼的價值約為每噸100~120美元。人們可以將其磨碎,用作動物飼料添加劑、魚餌、肥料或殼質生產。
  • 2019年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十大新聞事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審議2019年12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簡稱固體法)進行了第二次審議,對於資源綜合利用,防治固體廢物汙染環境,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法(1984年5月1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根據  1996年5月1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2008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