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認為蝦殼蟹殼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價值巨大

2020-12-08 人民網

原標題:海鮮垃圾是塊寶

  科學家認為蝦殼蟹殼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價值巨大

  科學家應當找出可持續的方式,提煉甲殼類動物的殼,而且政府和企業應當投資這種豐富且便宜的可再生資源。

  圖片來源:Bert Folsom/Alamy

  全世界每年能產生600萬~800萬噸廢棄的蟹、蝦和龍蝦殼,其中僅東南亞就佔150萬噸。儘管一條金槍魚有75%的重量能夠食用,但一隻螃蟹的肉只佔40%。

  在發展中國家,這些廢棄的殼通常被扔到垃圾堆或海洋中。而在發達國家,相關處理費用代價昂貴。例如,在澳大利亞,一噸處理費用為150美元。

  但這些殼實際包含著有用的化學物質:蛋白質、碳酸鈣、氮和殼質(一種類似纖維素的聚合物)。而這些殼對化學工業的潛在價值時常被忽視。《自然》雜誌撰文指出,科學家應當找出可持續的方式,提煉甲殼類動物的殼,而且政府和企業應當投資這種豐富且便宜的可再生資源。

  前景廣闊

  科學家預計,幹蝦殼的價值約為每噸100~120美元。人們可以將其磨碎,用作動物飼料添加劑、魚餌、肥料或殼質生產。當然,這一循環利用的回報並未比農業廢棄物高很多:用於燃燒供熱或提煉化學物質的玉米稈和麥秸每噸售價50~90美元。

  甲殼動物的殼中含有20%~40%的蛋白質、20%~50%的碳酸鈣和15%~40%的殼質。這些成分能做什麼?

  蛋白質是優良的動物飼料。例如,對蝦殼包含所有的必需胺基酸,而且營養價值能與大豆飯相媲美。目前,這些蛋白質無法被利用,原因是加工過程對其產生了破壞。但隨著畜牧業的迅速發展,來自東南亞的甲殼綱動物殼可以轉化為富含蛋白質的動物飼料。據世界銀行預計,其年度市場價值超過1億美元。

  碳酸鈣被廣泛應用於製藥、農業、建築和造紙行業。目前,它主要來源於大理石和石灰石等地質來源。雖然這些來源極其豐富,但可能包含難以去除的重金屬。而這些貝殼中的碳酸鈣能讓人體更好地吸收,比如作為藥劑成分。也許,源自食物的藥片比巖石製作的藥片更容易讓人接受。

  新加坡國立大學綠色化學教授Ning Yan表示,重質碳酸鈣粗分子的市場價格約為60~66美元/噸,這些物質多用於建築、染料、填料和土壤處理領域。而被用於提高橡膠和塑料特性的超細粒子的價格能達到1.4萬美元/噸。即便東南亞甲殼類動物殼僅作為粗顆粒碳酸鈣使用,其市場價值也有近4500萬美元。

  殼質是一種線型聚合物,也是地球上第二豐富的自然生物高聚物(第一是纖維素)。它存在於真菌、浮遊生物、昆蟲和甲殼類動物外骨骼中,每年生物體能產生約1000億噸殼質。目前,這種聚合物及其水溶性衍生物(殼聚糖)僅被用於極少的工業化學領域,比如化妝品、紡織、水處理和生物醫藥。因此,科學家表示,其潛能是巨大的。

  與其他大多數生物質不同,殼質含有氮,而含氮化合物對現代生活十分重要。例如,含氮有機化合物吡嗪是右旋佐匹克隆和瓦倫尼克林等暢銷藥品的必需成分,而發電廠會利用乙醇胺(ETA)隔離二氧化碳。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在2014年發布的調查顯示,含氮化學品具有相當大的市場空間,每年全球消耗200萬噸ETA,年銷售額約35億美元。

  另一方面,Yan提到,含氮化合物的工業製備涉及化石燃料和能源密集型產業。首先,氮氣必須通過哈伯博斯制氨法轉化成氨,但這一過程的反應效率很低,而且佔到全球能源消耗的2%~3%。消耗1摩爾氮氣就需要源自化石燃料的3摩爾氫氣。

  深加工則更複雜且成本高昂。例如,產生ETA需要6步:利用煤或天然氣製備氫氣;從空氣中分離氮;氨合成;利用原油裂化反應生產乙烯;將乙烯轉化為環氧乙烯;然後將環氧乙烯轉化為ETA。

  研究人員表示,對於ETA生產而言,殼質可能是更穩定的起點。碳、氮和氧已經被束縛在聚合物中,只需要一步就可制出ETA。而且,通過單一步驟就能衍生出其他5種化學物質。

  化學挑戰

  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和分子生物工程學部研究員Xi Chen提到,利用目前方法從廢棄的甲殼動物殼中提取化學物質,效率較低且不經濟。「這要求分離出不同的成分,這一過程也叫分餾法。」Chen說,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去除蛋白質,碳酸鈣主要用鹽酸分解,而這些都是具有腐蝕性的危險溶液。

  而且,為了製備殼聚糖,相關人員需要使用濃度為40%的氫氧化鈉溶液處理殼質。利用蝦殼生產1千克殼聚糖需要超過1噸水。

  研究人員表示,結果是高品質殼質的成本會上漲到每公斤200美元,儘管原始物料十分便宜。另外,產業界的精煉殼質用量也較少:每年約1萬噸。與此同時,現有殼質設備數量也很低。Yan還提到,殼質或殼聚糖轉化成其他化學品也會造成更多問題。

  自然殼質是一種晶體材料,能阻止試劑很容易地接近聚合物鏈。在嚴苛的反應條件下,這些鏈條很容易經歷副作用,形成無數複雜的絡合化合物。而反應中,生物基質產品的分離通常是十分困難的。

  「在我們看來,這些挑戰沒有比將木質生物質轉化為生物燃料和其他化學物質更大,而後者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用了20年。」Chen說。

  利用殼肥料建立一個利潤可觀且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則需要創造性化學。它需要一種可持續的分離法,分隔蛋白質、碳酸鈣和殼質,而且應避免使用腐蝕性危險試劑,並要減少浪費。

  不過,新方法正在浮現。例如,墨西哥和英國研究人員提出了殼質製備的乳酸發酵工藝。該過程能在單一反應器中轉化30~50千克殼廢料。英國、美國和中國研究人員則研發出一種能消耗蛋白質和分解碳酸鈣的細菌混合物。蛋白水解質和乳酸鈣作為副產品,可用於生產動物飼料和鈣補充劑。

  另外,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科學家曾發現,被丟棄的蟹殼、蝦殼很可能是延長水上傳感器的供電源——微生物燃料電池使用壽命的關鍵。他們用一個由碳纖維布製作的枕頭狀電極,對包括殼質在內的各種甲殼物質進行研究。電極被放置在海底沉積物裡或懸在水中,以供自然存在的微生物通過吞吃殼質維持體力,四下遊動,造成電荷流動。研究人員測試了兩種不同尺寸的殼質,結果發現,在無需為細菌增加有機食物的情況下,細顆粒殼質和粗顆粒殼質都能增加海洋微生物燃料電池的產電能力。

  著手工作

  另一個選擇可能是設計和使用離子液體。這種液體能溶解碳水化合物聚合物和提取殼質。利用這種方式產生的殼質聚合物具有長鏈條和高分子量,能被製成用作傷口敷料或水處理的纖維或薄膜。

  研究人員還需要探索用物理性、無溶劑的方式分離甲殼類動物殼中的化學成分。球磨法(將材料放置在旋轉氣缸的金屬球中)能細緻地磨碎貝殼,並打破晶體。而結合化學和機械力被證明將十分有效。例如,使用球磨法和酸性催化劑,不加熱便可分解木頭。Yan和Chen撰文提到,雖然球磨法等技術已經被用於木質生物質的提煉,但幾乎沒有人注意到這些技術在殼廢物方面的潛力。

  不過,將殼質變為ETA衍生物或呋喃等含氮化學品正在發展。研究人員表示,至少還需要5年時間才能擴大規模,另外10年開展商業化。未來研究將需要探索從殼質到其他化學品的研究路線,通過改進催化作用和預處理,提高產品產量。

  「我們建議開發一套殼廢物精煉工藝管線,正如木質生物質能在一套設備中被分離和轉化為不同產品。」Yan說。目前,歐洲正在開發新的方法,用於加工殼質豐富的漁業產業廢物並且生產精細化學品的綜合性解決方案。

  這些進步需要各方努力,並由對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的公共關注所推動,還需要來自政府和化工產業的資金支持。殼廢物生物煉製將為東南亞等地提供新的商業契機。(張章)

相關焦點

  • 蟹殼、蝦殼可為海洋微生物燃料電池提供豐厚養料
    在可再生能源開發領域,海洋微生物燃料電池佔有相當重要的一席之地。這種綠色水用能量供應系統具有可再生性、環保性和可持續發展性的優勢,而且實用性、普適性也很強。科學家希望能夠利用海洋微生物及淡水微生物的天然食性,在海洋或淡水水域產生可持續十多年的能量來源,為布置於近海和淡水水域的傳感器持久供電。
  • 剩的蝦頭蝦殼可別再扔了,這樣弄來拌麵,鮮掉鼻子不賠錢
    在家做蝦油,熬的顏色橙紅,鮮香味濃鬱,蝦頭酥脆的可以當零食吃,有幾個細節稍注意下,幾分鐘就可成功,都一一寫在下方的過程中了。【蝦油麵】材料:大蝦240克,青菜70克,麵條150克,蔥半顆,鹽2克。蝦頭掰掉,蝦殼剝掉放一邊留用,蝦仁挑去蝦線。蝦用鮮活的最好,若嫌不好剝殼,就將蝦洗淨後放冰箱裡急凍5-10分鐘,再剝就容易了。或者直接用袋裝鮮凍的,解凍後的最好剝殼,只要是青色的蝦,味道也就不會差。就算是白灼蝦剩下的蝦頭蝦殼做,也鮮香的。
  • 牛糞的多種用途:一種天然的可再生資源
    這是一種有用的材料,在許多方面對我們有幫助。它也是一種豐富的可再生資源。浪費了太可惜了。牛糞質地柔軟,往往呈圓形堆積,這使得糞塊成為牛餡餅和牛塊的別名。糞肥被用作豐富的肥料、高效的燃料和沼氣生產者、有用的建築材料、造紙原料和驅蟲劑。牛糞「籌碼」被用於投擲比賽,牛肉餅賓果遊戲也被作為一種遊戲來玩。糞肥在各種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活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包括蜣螂和菌毛。
  • 海邊人吃皮皮蝦,會「扳動」這個開關,輕輕一拉,蝦殼就脫落
    現在大家除了吃肉,也比較喜歡吃一些海鮮,畢竟現在的生活條件都變好了,偶爾多吃一次海鮮,過一下嘴也挺不錯,海鮮的種類比較多,相對來說比肉的價格要貴,是因為營養價值比較豐富,所以偶爾吃一次還是能夠接受的,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個海鮮是皮皮蝦。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資源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資源法(2005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目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資源調查與發展規劃第二章    資源調查與發展規劃第六條    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和協調全國可再生能源資源的調查,並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組織制定資源調查的技術規範。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負責相關可再生能源資源的調查,調查結果報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匯總。
  • 蝦的分類及營養價值
    蝦是人們最為熟悉的餐桌美食。具有長鬚公、虎頭公、曲身小子等美稱,也叫走蝦日本沼蝦等。生活在淡水湖泊和河流中,端午節前後為盈產期,身上有透明軟殼,腹部由多個體節構成。對蝦:又稱大蝦、明蝦、海蝦。澳洲龍蝦:近年來引進開發的名貴淡水經濟蝦,體大肥美,一般個體重100~200可,最大個體達500克。營養豐富,肉質細嫩、滑脆,味道鮮美香甜,風味別具一格。青蝦:是一種純淡水蝦,幾乎在全國各地都有分布,其中以河北白洋澱地區青蝦、江蘇高郵湖青蝦、太湖青蝦最為有名。青蝦硒息場所不限於淡水水域,在沿海的低鹽度水域中也能生存。
  • 蝦殼的另一種妙用!用於生產釩流體電池的電極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西班牙研究人員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些合作者在一個項目提出,可以利用蝦殼中的幾丁質生產釩流體電池的電極。(圖片來源:麻省理工學院)該研究的作者之一兼化學工程師Francisco Martin-Martinez表示:「我們提出利用蝦殼(除了碳,還含氮)中的材料——幾丁質來生產釩流體電池的電極。
  • 科學家深海發現新動物:能夠發射巨大聲響的槍蝦
    科學家們在深海中發現了一個新的動物,而這就是槍蝦,看起來很普通的它們,擁有一大一小兩隻蝦螯,其會產生令人印象深刻「衝擊波」武器來擊昏、殺死獵物。原來,槍蝦把大螯快速合上時,就會產生一道強有力的水流,同時發出高達210分貝巨大的聲響,同時還激發出轉瞬即逝的氣泡,其內部溫度可高達5000攝氏度。
  • 改善液流電池性能和環保可持續性 科學家從蝦殼中發現電極材料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目前,在商用市場鋰離子電池是毫無爭議的主角,不過以液流電池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經顯現出了巨大的潛力歸功於從蝦殼中發現的一種成分,研究人員為液流電池開發了新的電極組件,性能要優於目前的解決方案。長期以來,液流電池(氧化還原液流電池)被視為從風能、太陽能等間歇性能源中提取能量的實力候補者,因為它們可以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存儲大量的能量。液流電池將能量儲存在巨大的外部罐內的液態電解質中,電解質通過膜來回移動,以交換離子並對設備進行充電和放電。
  • 未來優質可再生生物質資源——芒草
    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提供300萬歐元,總研發投入400萬歐元,由德國、英國、荷蘭、比利時和土耳其以及聯合中國、俄羅斯和烏克蘭同行,組成OPTIMISC研發團隊,經過4年多時間的深入研究,全面證實芒草的使用價值,再次確認芒草作為優質可再生生物質資源的科學依據。
  • 蝦殼竟有大用處!用於生產釩流體電池的電極
    據外媒報導,西班牙研究人員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些合作者在一個項目提出,可以利用蝦殼中的幾丁質生產釩流體電池的電極。該研究的作者之一兼化學工程師Francisco Martin-Martinez表示:「我們提出利用蝦殼(除了碳,還含氮
  • 人類發現一種「煮不熟」的蝦,生活在海底火山口,水溫超過450度
    人類發現一種「煮不熟」的蝦,生活在海底火山口,水溫超過450度!一般來說水中的蝦類,它們生活的溫度都不會超過27度,人們普遍認為,當水溫超過55℃時,生命體將難以生存。因此,很多海底生物的視力都已慢慢退化,有趣的是,白色盲蝦們生活在水溫可超過450度的深海火山口附近,難道說它們不會被燙熟嗎?白色盲蝦是英國科學研究小組在加勒比海,開曼群島以南一處海溝發現的一種蝦,他們認為白色盲蝦生活在海底深處的火山口。並指出,在黑乎乎的海底深處生活,眼睛已經變得不再重要。有趣的是,它們的背部會發光,這也許可以稱為長在背部的「眼睛」。
  • 羅曉春教授課題組在蝦殼生物精煉上取得新的進展
    羅曉春教授課題組近期在重組幾丁質酶及蝦殼生物精煉上取得了系列進展:獲得了一株現有報導酶活產量最高的重組幾丁質酶rChit46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19,IF 5.162);使用rChit46以及重組酸性蛋白酶,首次實現蝦殼蛋白質、幾丁質、
  • 可再生能源的利弊
    這是一個巨大的數量,但是什麼使可再生能源成為如此受歡迎的選擇?在本文中,我們將著眼於可再生能源的整體利弊來解決這個問題。可再生能源的優點讓我們從可再生能源的許多不同優勢開始。1.可再生能源對環境更有利與使用化石燃料相比,使用可再生能源為環境發電要好得多。當我們燃燒化石燃料時,它們會將有害的溫室氣體釋放到大氣中。
  • 快速區別蝦的種類並知道它們的營養價值
    相信是蝦是人們最常吃的一種海鮮了,之前能快速的區分出蝦的種類嗎?有知道不同種類的蝦它們的營養價值嗎?現在就由島民給你普及最常見的各類蝦吧。一、對蝦別名:東方對蝦、中國對蝦、明蝦、肉蝦、黃蝦(雄)、青蝦(雌)對蝦體長一般在13~24釐米之間,全身由20節組成,頭部5節、胸部8節、腹部7節。
  • 探秘|南極磷蝦不是蝦?南極磷蝦麵面觀
    結果顯示:有52%的人認為南極磷蝦是蝦,剩下的48%認為不是。對於南極磷蝦是不是蝦這個問題,大家產生了較大的分歧。那麼,事實是怎麼樣的呢?南極磷蝦是不是蝦?對於這個問題,52%的人答案是肯定的,他們也給出了自己的理由。首先,和其他蝦一樣,南極磷蝦也是一種甲殼類動物,其名字裡就有一個「蝦」字,那肯定是蝦了。
  • 科學發現:哺乳動物內耳一種毛細胞可再生
    新華社舊金山3月18日電,長期以來,科學家認為哺乳動物內耳毛細胞只會因為衰老或損傷而減少。
  • 皮皮蝦叫蝦卻不是蝦,和螃蟹才是一家
    市面上大個兒的皮皮蝦,除了富貴蝦,還有一種身上黑白相間的斑琴蝦蛄(Lysiosquillina maculata),它個頭十分巨大,因為背部黑白的斑紋像鋼琴的琴鍵,故而得此名,此外也被稱為斑馬瀨尿蝦或條紋螳螂蝦。
  • 環保勢在必行,可再生能源能否全面替代化石能源?科學家:有希望
    每年,全世界會用掉 350 億桶原油,這種對化石燃料的大規模依賴會汙染我們的地球,據科學家估計人類已經使用了大約世界總油量的百分之四十,如果以這個速度持續下去,我們將在大約 50 年後用盡地球上所有的油和氣,在一個世紀後用盡所有的煤炭。另一方面,我們擁有充足的陽光、水和風,這些都是可再生能源,如果我們可以把對化石燃料的依賴轉換成只依靠可再生能源的方式會發生什麼呢?
  • 超級美的一種蝦——蘇拉威西蝦!
    在觀賞蝦品種中,蘇拉威西蝦品系是顏色最為鮮豔、美麗的一種蝦類,近年來在市場流行起來,人們大多是被其美麗的色彩而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