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的利弊

2021-02-15 郭鵬學暖通

      根據IRENA的2019年報告,到2018年底,可再生能源佔全球能源生產能力的2,351 GW。這是一個巨大的數量,但是什麼使可再生能源成為如此受歡迎的選擇?在本文中,我們將著眼於可再生能源的整體利弊來解決這個問題。

可再生能源的優點

讓我們從可再生能源的許多不同優勢開始。

1.可再生能源對環境更有利

與使用化石燃料相比,使用可再生能源為環境發電要好得多。當我們燃燒化石燃料時,它們會將有害的溫室氣體釋放到大氣中。許多科學家一致認為,這些氣體正在助長氣候變化和我們星球的變暖。

通過使用可再生能源來滿足我們當前和未來的能源需求,我們可以幫助減少氣候變化的影響。減少空氣汙染物還將對我們的健康產生一系列好處。

2.我們可以依靠可再生能源

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自然資源在滿足我們當前的能源需求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這些不可再生能源是一種有限的資源。表示他們有一天會用完。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將永遠不會用完。因此,只要地球上有生命支持,我們就可以依靠它們提供能源。

3.使用可再生能源節約自然資源

由於自然能源非常重要,因此我們不可能完全脫離自然資源。僅出於這個原因,重要的是我們儘可能地保存不可再生的資源。

將可再生能源用於電力生產,供熱和運輸等活動有助於降低我們為此目的消耗的自然資源的水平。這有助於節省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供應,使它們可供子孫後代使用。

4.有很多不同的選項可供選擇

可再生能源的一大優點是有很多可供選擇。您不僅限於一種特定的能源,還可以選擇適合您需要的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一些不同類型和用途包括:

太陽能–可用於利用太陽能電池發電或利用太陽能技術加熱水。可以在家庭和工業規模上生產太陽能。

風能–風力渦輪機通常用於工業水平的發電。存在一些較小的渦輪機,其適合於家庭使用。

地熱能–提供發電和熱水的可能性。地熱發電廠發電,而地源熱泵可用於加熱生活熱水。

水力發電–傳統上用來轉動工廠和工廠的水輪,我們主要使用這種可再生能源發電。它涉及使用流動的水來旋轉渦輪。水可以從河流/溪流,被困的水域和海洋中獲取(以潮汐和波浪能的形式)。

生物質–我們可以利用它來發電和產生生物燃料。可以通過燃燒生物質和/或對動物糞便進行厭氧消化來發電。一些傳統的糧食作物能夠生產可用於運輸的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

5.可再生能源可以減少您的電費

人們投資可再生能源系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減少他們的能源費用。儘管可再生技術的初始投資可能很高,但減少能源費用可以幫助在系統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支付費用。

當您添加可再生能源贈款和/或美國的淨計量和英國的上網電價等方案的可能性時,可以加快投資回報。一些房主已經能夠通過將產生的多餘電能賣回電網來獲利。

6.他們可以提高能源安全性

當您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時,您在提高能源安全性。這個術語反映了您或您所在國家/地區的政府對於能源供應的外部影響有多脆弱。

戰爭,制裁和供應/需求問題都可能影響能源的價格和可用性。鑑於沒有人控制可再生能源的供應,因此利用可再生能源可以提高您的能源安全性。

7.可再生技術通常維護成本低

儘管安裝通常很複雜,但是一旦安裝了可再生能源系統,它幾乎不需要維護。對於太陽能電池板尤其如此。安裝後,他們將快樂地坐在那裡日復一日地發電。

儘管隨著時間的流逝需要一些維護,但該技術並不需要持續監控。

8.具有家庭和工業用途

當我們談到優勢4時,可再生能源既有家庭用途,也有工業用途。太陽能可以直接在屋頂上產生,但也可以在太陽能發電場中大量產生。風力渦輪機也是如此,但是它們更可能包含在風電場中。

地熱是具有家庭和工業用途的可再生能源的另一個例子。地源熱泵可以幫助加熱家中的水,而地熱發電廠則可以產生大量電能。

9.可再生能源行業創造就業機會

可再生能源部門創造了就業機會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可能會讓您感到驚訝的是該行業創造的就業機會。根據其對可再生能源工作的2019年回顧,IRENA估計該行業在2018年僱用了超過1100萬人。

儘管這是一個全球數字,但仍有1100萬個工作崗位!同一份報告估計,所有可再生能源工作中約有39%在中國。考慮到該國近年來如何在可再生能源上進行了大量投資,這可能不足為奇。


10.它可以為遠程位置供電

可再生能源的另一個優勢是,它具有將電力輸送到偏遠地區的潛力。這可以幫助改造某些國家的偏遠地區,為鄉村和其他定居點帶來低成本的能源。

遠程研究設施也可以從可再生技術中受益。將電力電纜鋪設到此類位置通常是不經濟的。國際空間站和眾多通信衛星也受益於在偏遠地區使用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的缺點

因此,我們已經確定可再生能源有很多好處,但是缺點呢?現在讓我們看看可再生能源的弊端。

1.技術可能很昂貴

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和其他可再生技術可能非常昂貴。對於那些預算有限的人來說,這可能是決定性因素,並可能導致使用不可再生的替代品。

2.可再生能源經常是斷斷續續的

大多數可再生能源都受到間歇性影響。太陽只在白天發光,風會波動,地熱會受到地溫的影響。

水電有其自身的一系列缺點,因為乾旱會影響水的可利用性,潮汐來去去去,並且波浪會受到風的影響。

所有這些缺點使得化石燃料比可再生替代品更容易吸引人。但是,當然,我們使用化石燃料的次數越多,它們將完全耗盡的越早。

3.存在地理限制

如果可再生能源的間歇性不足以讓您失望,請查看地理限制。幾乎所有可再生能源都需要某些條件才能有效替代傳統能源。

太陽能電池板在某些環境下無效。想想陰暗的屬性和世界上有很多雲和雨的地方。當涉及到風力渦輪機時,它們需要強且一致的風能水平才能有效。這就是為什麼海上風電場如此受歡迎的原因。減少風強度的障礙較少。

水力發電和地熱發電也都受到地理限制。水力發電大壩需要大量的滯留水,而潮汐發電僅在特定區域可行。藉助地熱能,僅世界上的某些地區在地表附近具有足夠的熱活動,使其可行。冰島和紐西蘭等一些國家已利用這一優勢,並從中產生大量電力。

紐西蘭北島的懷拉基地熱發電廠。4.可再生能源難以儲存

傳統電站的優勢在於能夠存儲自然資源,因此可以按需燃燒它們。但是,並非所有可再生能源都如此。

我們無法捕獲太陽或風以備後用。好的,我們可以發電並給電池充電以存儲它,但這會增加成本並需要大量空間。

雖然這不是所有的厄運和憂鬱。一些技術可以受益於可再生能源的存儲。想想水力發電大壩是如何在大壩牆後儲水的。它可以在需要時利用這種可再生能源。生物質類似,您可以像傳統能源一樣將其存儲並按需燃燒。

5.可再生能源仍然會造成汙染

您可能已經注意到我們如何談論「燃燒」生物質以發電。儘管生物質被認為是可再生資源,但當我們燃燒它時仍會造成汙染。

儘管生物質比太陽能和風能都不太理想,但對環境而言仍比化石燃料好。隨著生物量的增長,它會吸收二氧化碳。煤,石油和天然氣形成時無法做的事情。

當然,可再生能源還有其他環境問題要考慮。製造過程,土地清理和可再生設施的建設都可能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6.可再生能源發電廠可能需要大量空間

與以前的缺點相似的是,可再生能源發電廠通常需要大量空間。儘管對於地熱發電而言並非如此。太陽能農場,風電場和水力發電設施都需要大量空間才能有效運行。

相關焦點

  • 地熱能是可再生能源嗎 地熱能是可再生能源是嗎
    我們都知道到能源分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那麼,地熱能是可再生能源嗎?地熱能〔Geothermal Energy〕是由地殼抽取的天然熱能,這種能量來自地球內部的熔巖,並以熱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發及地震的能量。
  • 可再生能源發展趨勢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2020年新增補貼資金額度50億元用於支持新增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項目,2020年國內可再生能源將得到進一步開發,將進一步發揮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替代作用。
  • 核能是不是可再生能源
    什麼是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種取之不竭的能源,嚴謹來說,是人類有生之年都不會耗盡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現時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實都是太陽能的儲存。可再生的意思並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 可再生能源制氫勢在必行
    氫被譽為未來世界能源架構的核心,也被認為是最潔淨的燃料。不過,如果氫氣來自於化石燃料,則其製備過程並不「潔淨」。目前,商用氫氣96%以上是從化石燃料中製取,制氫過程中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這類氫氣也被稱為「灰氫」。  發展氫能不可以偏離初衷。
  • 全球首個混合可再生能源平臺 可再生能源發電包括哪些?
    可再生能源發電成為了全球能源開發再利用的關鍵研究方向。據外媒報導,德國公司SINN Power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浮動混合可再生能源平臺,可同時利用波能、風能和太陽能生產電力,成為一個完整的海上離網能源解決方案。該平臺可為島嶼提供可再生能源,有助於部署海上風電場。
  • 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投資不足
    (自美聯社) 國際能源署近日表示,儘管目前全球每年約有1.6萬億美元投資於低碳??可再生能源,較2000年增加了一倍,但若想將全球溫度增幅控制在2℃以內,投資金額應提高到2萬億美元。(1美元約合6.25元人民幣) 國際能源署稱,能源效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現在約有1300億美元的投資致力於提高能源效率,而到2035年該投資需超過 5500億美元。
  • 彭立新:從可再生能源到綠色氫氣能源
    說如果這樣一個技術被應用起來,對整個人類多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好事,這就是我們今天為什麼會站在這裡跟大家溝通一下我們倆的想法,從可再生能源到綠氫這樣一個技術,怎麼改變我們這個世界,希望大家能有興趣。  國家能源問題大家都知道的,我們有70%的能源是進口,有安全問題,我們有差不多60%的能源是用煤有二氧化碳的排放問題,為什麼可再生能源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國家在整個全球來說佔到差不多30%能源在中國發生,應該說可再生能源在中國是一個非常大的事業,我上個月有機會去甘肅青海那邊去旅遊,除了看到非常漂亮的丹霞地貌以外,還看到非常非常令人驚喜的風電廠、光電廠,這張圖像看到太陽一樣光能發電的設備
  • 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區別是什麼
    可再生能源是什麼?很容易解釋,但不能解釋為非常規能源。可再生能源指能夠重複產生的天然能源,即不會隨它本身的轉化或人類的利用而日益減少,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水力發電(大水電和小水電)、地熱能和海洋能。          不能說可再生能源都是新能源。
  • 日本綠色能源轉型可再生能源挑戰重重
    業界普遍認為,日本此舉是希望通過能源政策調整為2050年完成碳中和目標掃清障礙,但該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始終面臨著發電成本高、併網難等瓶頸。  「綠電」需求難以滿足  事實上,昂貴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正在成為日本企業的「不可承受之重」,部分日企甚至有遷移海外的打算。
  • 可再生能源及氫能發展的能源安全戰略考量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能源消費需求總量不斷上升,石油、天然氣等一次能源的進口依存度持續走高,目前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近70% 天然氣超過40%。能源進口依存度高,已成為中國能源安全的巨大隱患,一旦國際形勢變化,能源安全將受巨大挑戰。在目前的形勢下,中國能源安全最大的風險是出現被「斷供」的情況。
  • 可再生能源信息2019:概述
    隨著其他類型可再生能源的增長,可再生能源中水電的份額從1990年的89.4%降至2018年的50.0%(圖16)。1990年,大部分非水可再生能源是由固體生物燃料(67.4%)和地熱能(20.4%)產生的,而太陽能光伏和風能在1990年佔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3.8%。然而,從1990~2018年,太陽能光伏和風能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其他任何能源,佔37.1%。
  • 可再生能源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
    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體系逐步建立,為引導可再生能源發展方向、優化結構布局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加強產業指導和技術創新,大力扶持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 法律第3章要求國務院相關部門加強對可再生能源產業指導和技術研發。國家能源局會同發展改革委發布了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指導目錄,為制定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財政、稅收等政策提供依據。
  • 南非有望重啟可再生能源招標
    新一輪可再生能源項目招標,不僅關乎著南非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商業化發展前景,更是該國解決電力短缺問題的重要途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打亂了南非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腳步,相關項目的招標計劃兩次延期。
  • 哈薩克斯坦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
    哈通社努爾蘇丹11月24日電,哈薩克斯坦能源部部長諾加耶夫當天出席媒體吹風會時表示,截至目前,哈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110個,總裝機容量達1528兆瓦。其中,風電404兆瓦、太陽能發電891兆瓦、水電224兆瓦、生物質發電7.82兆瓦。預計到2020年底,將有總裝機容量為165兆瓦的4個可再生能源項目建成投運。
  • 韓國可再生能源:繁榮還是滯後
    14日,韓國知識經濟部網站發表聲明稱,最近幾年,韓國的可再生能源在國內銷售量、出口量和私人投資等方面都迅速增長。但是,在技術水平方面韓國的可再生能源還落後於其他先進國家。根據韓國知識經濟部與名為太陽能和能源的市場研究機構14日公布的報告,2010年韓國國內可再生能源銷售總值為72億美元,同比增長58%。
  • 印度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難料
    ICRA認為,在此情況下,太陽能發電項目將貢獻2020年印度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的大頭。國際智慧能源指出,在印度政府給予資金支持、下修關稅等一系列利好條件下,印度可再生能源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並促進印度能源結構的進一步轉型。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
    全球能源結構轉型進程不斷加速。隨著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及能源低碳化越發成為共識,越來越多國家積極出臺政策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可期。  國際能源署近期發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顯示,在全球能源需求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表現出了更大彈性,預計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需求將增長2/3,約佔全球電力需求增量的80%。  國際能源署敦促更多國家積極制定行之有效的能源政策,加速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助推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增長。
  • 可再生能源能否成就中國?
    能源行業也將迎來新業態。  柴麒敏表示,可再生能源是一種零邊際成本的生產模式,初始投資後,後期運營成本很低,技術曲線的學習率很高。即將到來的能源革命可能是一場「贏者通吃」的遊戲,如果未來可再生能源成本降到新低,將有望迅速佔領能源市場,智能電網、制氫、儲能等輔助服務都可能圍繞其供應鏈來進行打造,繼而形成新的業態。
  • 杜祥琬:發展氫能 關鍵是可再生能源
    發展氫能,就是要發展綠氫,也就是可再生能源制氫。作為二次能源,氫的產生離不開一次能源,要發展好氫能就要利用可再生能源。離開一次能源,氫能是無源之水。要發展氫能,產業鏈要從可再生能源制氫著眼,搞清楚源頭。  近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接受專訪,就國家能源戰略規劃、氫能發展關鍵問題以及「十四五」規劃等帶來了富有前瞻性的分析,聯盟特整理成文,供業界參考。
  • 能源行業:可再生能源運營端或迎利好
    事件:11月25日,財政部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審核有關工作的通知》(財辦建〔2020〕70號,下文簡稱《通知》)。  此次印發的《通知》中已將併網期限限制剔除,僅要求所有項目應於2006年及以後按規定完成核准(備案)手續,並已全部容量完成併網,即所有合規可再生能源項目均可進入補貼清單。在此前的限制中,大量存量項目受限無法進入目錄,此次《通知》明確擴大了補貼清單的納入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