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發展氫能 關鍵是可再生能源

2020-12-02 中國電力網

杜祥琬:發展氫能 關鍵是可再生能源

發布時間: 2020-05-26 14:00:24   來源:氫能聯盟CHA  作者:

  發展氫能,就是要發展綠氫,也就是可再生能源制氫。作為二次能源,氫的產生離不開一次能源,要發展好氫能就要利用可再生能源。離開一次能源,氫能是無源之水。要發展氫能,產業鏈要從可再生能源制氫著眼,搞清楚源頭。

  近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接受專訪,就國家能源戰略規劃、氫能發展關鍵問題以及「十四五」規劃等帶來了富有前瞻性的分析,聯盟特整理成文,供業界參考。

  國家能源戰略規劃要考慮什麼問題?

  能源是為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生活和工業離不開能源供應。能源的供應要考慮需求的合理性,在滿足合理需求的前提下避免浪費並抑制不合理需求。要用科學的能源供給來滿足合理的能源需求,而不是粗放的能源供給滿足所有的能源需求。

  隨著全球對環境有更高的訴求,要樹立能源氣候安全觀,也就是既要緩解氣候問題,又要給能源提出發展任務,最終優化能源結構。實現這些的核心是依靠科學技術。未來中國能源高質量安全發展,必須長期佔領科技戰略制高點,讓供給、需求、氣候、安全都得到保證,才能有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制定一個國家能源戰略規劃,要處理好供應與需求的關係、環境與能源的關係。所有的關係包括能源安全問題都要靠能源科技創新去解決,尤其是新能源技術。

  未來,可再生能源如何快速發展?

  《能源法》徵求意見稿指出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這一點說明,雖然發展存在困難,但是從政策上是認可的,說明非化石能源能夠讓我們擁有未來。

  其次,企業要從自身下手。目前,我國是以煤電為主、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並存多元發展,需要協調互補、逐步轉型。從環保需求看,可再生能源會成為未來主力的電力系統。現階段煤電要發揮好作用的同時,部分煤電企業通過靈活性調節協調支持間歇性太陽能、風能發電。如何推動產業發展,要從自身下手,把自身問題解決好,各種疑慮才會消失。

  中國能源資源稟賦,例如,我國東部風能、太陽能技術可開發量分別是11億千萬和9億千萬,目前可再生能源開發度不足總資源的十分之一。可開發量是隨著技術能力提升而提高。可以肯定的是,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是向好的,以豐富能源資源為基礎,技術能力和經濟性肯定會進一步得到優化升級。

  因此,在技術允許的條件下,我國東部地區應該採用「遠方來」和「身邊來」相結合、分布式和集中式相結合。首先,利用東部地區自身太陽能、風能資源發電的價格低於西北太陽能、風能基地通過特高壓傳來的價格,具有可行的經濟性;其次,通過這次疫情的考驗說明,能源的安全性與自給能力成正比。

  「十四五」規劃的建議

  我國目前處在高質量發展階段,「十四五」要走出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堅實一步。

  基本方向是,如何在化石能源的潔淨高效利用的同時,更健康更優化的發展可再生能源。

  這個基本方向影響著中國2030年碳排放指標的實現,共同指引著中國能源結構向低碳綠色轉型。「十四五」規劃調整能源結構,是可再生能源對電力裝機的改變,而不是化石能源。

  氫能是終極能源嗎?

  要發展氫能,關鍵是發展可再生能源。氫能是二次能源,氫能具有廣泛的用途。

  發展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氫從哪兒來」。

  用氫能替代石油給汽車供能,初衷是氫能具有無汙染的特性。如果用煤制氫,在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但是不能忽略過程中的排放,也就相當於「以煤代油」。

  因此,發展氫能,就是要發展綠氫,也就是可再生能源制氫。作為二次能源,氫的產生離不開一次能源,要發展好氫能就要利用可再生能源。離開一次能源,氫能是無源之水。要發展氫能,產業鏈要從可再生能源制氫著眼,搞清楚源頭。

中國電力網官方微信

相關焦點

  • 智領能源革命 探索共贏之路——長城·國際可再生能源論壇(2020)在...
    回建代表張家口市向與會嘉賓表示了誠摯的歡迎,並介紹了張家口市綜合試點取得的一些成績:全市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位居全國地級市的首位,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在總能源消費中佔比30%。在綠電交易、氫能產業、柔性直流輸電等13個領域位列全國第一。他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為我國在新的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融入新發展革命指明了方向。
  • 核能還是可再生能源?能源可持續發展引爭議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六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中國,未來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是以核能為主,還是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這是一個問題,一個已引發科學界重大爭議的問題。「世界物理年在中國」系列活動十六日在北京舉行最後一場活動——「物理學與經濟社會發展」大型報告會,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院士做報告稱,中國現已明確積極發展核電方針,到二0二0年,中國核電比例將由目前僅約百分之一達到約百分之四,而且還將進一步加快發展。
  • 與儲能、氫能等產業融合發展!「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徵意見
    與儲能、氫能等產業融合發展! 公開徵求對「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規劃研究編制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內容主題包含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發展、可再生能源低成本發展、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等,其中融合發展包含促進可再生能源與農業、建築、生態等行業融合發展,與儲能、氫能等產業融合發展。
  • 專家: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實現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和關鍵
    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能源發展的方向,是實現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和關鍵。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波恩創新與技術中心主任道爾夫·吉倫在論壇上表示,城市推广部署可再生能源,可以幫助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同時能創造就業機會,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福祉。已有越來越多的城市致力於推動能源轉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提升公眾意識,開創低碳未來。
  • 再生能源制氫、氫能存儲和發電……在能源領域氫能可以這麼用
    「氫能作為一種來源廣泛、清潔無碳、應用場景豐富的二次能源,是推動傳統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和支撐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的理想互聯媒介,也是實現交通運輸、工業和建築等領域大規模深度脫碳的最佳選擇。」發布會上,山東省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福棟說,近期將啟動山東省可再生能源制氫試點示範工作。
  • 院士專家聚首張家口,為能源發展精準把脈!
    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保障液體燃料供給,實現低碳經濟,成為關係我國能源安全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而液態太陽燃料合成提供了一條從可再生能源到綠色液體燃料甲醇生產的全新途徑,其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電解水生產「綠色」氫能,並將二氧化碳加氫轉化為「綠色」甲醇等液體燃料,被形象地稱為「液態陽光」。
  • 工程院專家杜祥琬:中國需要開發三種綠色能源
    ,我國需要開發3種概念的新能源,既綠色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      杜祥琬認為,綠色能源是指低汙染或無汙染的環境友好型能源;可再生能源屬於綠色能源範疇,它的最大特點就是可再生,主要包括水能、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則是相對於傳統能源而言的,主要包括核能、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等,而水電發展起步較早,不屬於新能源行列。      據《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了解,杜祥琬最近還提出了綠色能源「新概念」。
  • 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氫能經濟」理想路徑—新聞—科學網
    而針對可再生能源面臨的時空波動性和併網困難等問題,利用光伏發電、風電和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大規模製備氫氣被認為是一條理想途徑。 但受現有電解水制氫技術的制約,實施上述途徑面臨諸多挑戰。如何在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電解水制氫生產中實現「大規模」「低能耗」「高穩定性」三者的統一?被列為2020年重大工程技術難題之一。
  • 疫情促使能源企業轉向可再生能源和氫能
    據ICIS-MRC網站莫斯科MRC報導,據路透社援引行業高管的話報導稱,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創傷促使能源公司加大了對可再生能源、氫和其他低碳替代品的投資,但化石燃料將在可預見的未來成為其主導業務。  從疫情開始,全球石油消費在第二季度下降了20%以上,價格達到了幾十年來的最低水平,這使得公司重新思考他們應該以多快的速度擺脫對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
  • 可再生能源及氫能發展的能源安全戰略考量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能源安全問題將進一步成為制約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並將演變為政治、經濟和公共決策的最嚴峻挑戰之一。如何直面越來越緊迫的能源安全問題,如何開發利用替代能源,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和社會各界特別關注的焦點。
  •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統離我們還有多遠?
    11月26日,以「創新推動能源革命」為主題,由中國改革報社《能源發展》周刊主辦、北京國發智慧能源技術研究院承辦的「第五屆中國能源發展與創新論壇」在京召開。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鄭聲安指出,當前,以解決資源環境挑戰、從根本上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新一輪全球能源轉型已經啟動,構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統成為實現低碳能源轉型的關鍵。
  • 新能源增速將翻番,氫能和液態陽光能解決它的間歇性問題?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國家能源諮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杜祥琬表示,在中國能源結構中,需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高比例發展非化石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杜祥琬稱,「十四五」期間,應做到煤炭消耗不再增長,煤達峰需在「十四五」期間實現。
  • 當「氫」遇到「可再生能源」就成了「綠氫」……
    >由於可再生能源本身的波動性以及輸電能力限制所造成「棄能」現象得到了廣泛的關注,而通過高效電解水制氫和氫的低成本儲運,可以打通另一條有效開發可再生能源的途徑,變「棄能」為「氫能」,推動可再生能源資源富集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一舉多得!
  • 可再生能源制氫勢在必行
    氫被譽為未來世界能源架構的核心,也被認為是最潔淨的燃料。不過,如果氫氣來自於化石燃料,則其製備過程並不「潔淨」。目前,商用氫氣96%以上是從化石燃料中製取,制氫過程中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這類氫氣也被稱為「灰氫」。  發展氫能不可以偏離初衷。
  • 科技部:「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重點專項 2018年度項目申報指南...
    電子郵箱:「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重點專項2018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建議為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及《「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能源技術創新「十三五」規劃》和《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等提出的任務,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啟動實施「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重點專項。
  • 杜祥琬院士:創新觀念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中國能源也是由以煤為主的階段向第二個階段轉變,但中國的第二階段不會以油氣為主,因為中國「油+氣」不會超過一次能源的40%,因此,第二階段是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多元化發展。現在國家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能源也面臨著歷史性的轉型和創新。創新來自於觀念的轉變從過去能源發展到現在提出能源革命,這本身就是重大的觀念進步和創新。
  • 可再生能源佔比不足15%!全球能源供應失衡,如何破解關鍵看
    (央視財經 《中國經濟大講堂》)改革開放40年間,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總共增長了247倍。從煤炭、石油、天然氣這些主要的化石能源來看,過去40年分別增長了6.5倍、6.8倍和20.3倍,能源的消費總量增長了7.7倍,全社會的用電量增長了27.2倍,可以說能源供應基本滿足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
    全球能源結構轉型進程不斷加速。隨著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及能源低碳化越發成為共識,越來越多國家積極出臺政策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可期。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數據顯示,風電是目前拉美地區最受歡迎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模式,去年累計吸收投資89億美元,同比增長87%。太陽能發電緊隨其後,累計吸收投資81億美元,同比增長31%。  非洲地區的光伏產業發展也在不斷提速。
  • 可再生能源制氫勢在必行—新聞—科學網
    發展氫能不可以偏離初衷。從環境和生態的角度來看,通過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氫,不僅能夠實現「零碳排放」,獲得真正潔淨的「綠氫」,還能夠將間歇、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轉化儲存為化學能,促進新能源電力的消化,由此帶來的生態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難以估量的。 我國可再生能源十分豐富,開發力度也位居世界前列,新能源新增及累計裝機容量均排名世界第一。
  • 山東將啟動可再生能源制氫試點示範工作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範佳 近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6月24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相關負責人解讀《規劃》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