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祥琬:發展氫能 關鍵是可再生能源
發展氫能,就是要發展綠氫,也就是可再生能源制氫。所有的關係包括能源安全問題都要靠能源科技創新去解決,尤其是新能源技術。 未來,可再生能源如何快速發展? 《能源法》徵求意見稿指出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這一點說明,雖然發展存在困難,但是從政策上是認可的,說明非化石能源能夠讓我們擁有未來。 其次,企業要從自身下手。目前,我國是以煤電為主、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並存多元發展,需要協調互補、逐步轉型。
-
再生能源制氫、氫能存儲和發電……在能源領域氫能可以這麼用
「氫能作為一種來源廣泛、清潔無碳、應用場景豐富的二次能源,是推動傳統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和支撐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的理想互聯媒介,也是實現交通運輸、工業和建築等領域大規模深度脫碳的最佳選擇。」發布會上,山東省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福棟說,近期將啟動山東省可再生能源制氫試點示範工作。
-
日本綠色能源轉型可再生能源挑戰重重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12月8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啟動國家能源政策審查,以保障油氣穩定供應為前提,加速推進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同時評估天然氣制氫和氨的前景,為氫能經濟戰略規劃鋪路。
-
他山之石|英國CCC:疫情後經濟復甦重點方法是讓可再生能源發揮主導...
行業遊說團體Renewable UK表示,氣候緊急情況並未消失,如果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冠狀病毒疫情突顯了確保英國經濟長期可持續和彈性的必要性。Energy UK的臨時執行長Audrey Gallacher強調,隨著英國進一步擴大低碳能源來源,進一步開發氫等化石燃料的替代品,引導家庭和企業節能,並使供暖和運輸脫碳,能源行業將繼續在碳減排領域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
智領能源革命 探索共贏之路——長城·國際可再生能源論壇(2020)在...
吉倫分享研究進展和成果,為我國可再生能源在未來「十四五」時期,以至於更長遠時間的發展指引方向。其主要的目標是通過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搭建化石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融合橋梁;並提出了當前發展液態陽光的主要任務:兆瓦級固體聚合物電解水制氫系統、二氧化碳加氫制液體燃料千噸級中試和萬噸級工業試驗和氫燃料電池車及甲醇燃料電池電動車冬奧會示範等。
-
可再生能源能否成就中國?
經過近一個世紀的更迭,世界能源格局在1960年代從煤炭時代轉向為石油時代。 石油工業助力美國成為了世界頭號經濟強國,並通過控制石油美元體系,在全球範圍內掌握了最大話語權。 如今,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因素的驅動下,各國相繼提出淨零排放的碳中和目標,加速了全球能源結構從石油時代向可再生能源轉型。
-
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氫能經濟」理想路徑—新聞—科學網
而針對可再生能源面臨的時空波動性和併網困難等問題,利用光伏發電、風電和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大規模製備氫氣被認為是一條理想途徑。 但受現有電解水制氫技術的制約,實施上述途徑面臨諸多挑戰。如何在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電解水制氫生產中實現「大規模」「低能耗」「高穩定性」三者的統一?被列為2020年重大工程技術難題之一。
-
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2020至2025年的分析和預測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針對可再生能源市場的最新發展動向,國際能源署於本月發布《可再生能源2020》,報告圍繞新冠疫情在電力、供熱和運輸行業對可再生能源的影響做出詳細的預測和分析。2020年5月,國際能源署就可再生能源市場近況提供了一份分析報告,詳細分析了新冠肺炎在2020年和2021年對可再生能源配置的影響。
-
山東將啟動可再生能源制氫試點示範工作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範佳 近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6月24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相關負責人解讀《規劃》有關內容。
-
十四五:非常規油氣和可再生清潔能源更加突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現在人們對傳統意義上『富煤、缺油、少氣』能源國情的認識正在發生改變。『十四五』時期的能源規劃,建議把非常規油氣和可再生清潔能源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在提高國內能源保障能力上取得實質性進展。」全國政協常委、原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建議說。
-
與儲能、氫能等產業融合發展!「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徵意見
公開徵求對「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規劃研究編制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內容主題包含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發展、可再生能源低成本發展、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等,其中融合發展包含促進可再生能源與農業、建築、生態等行業融合發展,與儲能、氫能等產業融合發展。
-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統離我們還有多遠?
對於光伏行業,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員時璟麗介紹,今年1-10月,光伏發電新增裝機1761萬千瓦,累計裝機1.92億千瓦。「目前在太陽能資源較好、具備接網和消納條件地區的部分光伏電站可以實現去補貼,」她表示,降低技術成本和非技術成本是實現全面平價的兩個抓手,缺一不可。
-
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區別是什麼
可再生能源是什麼?很容易解釋,但不能解釋為非常規能源。可再生能源指能夠重複產生的天然能源,即不會隨它本身的轉化或人類的利用而日益減少,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水力發電(大水電和小水電)、地熱能和海洋能。 不能說可再生能源都是新能源。
-
可再生能源制氫勢在必行
從環境和生態的角度來看,通過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氫,不僅能夠實現「零碳排放」,獲得真正潔淨的「綠氫」,還能夠將間歇、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轉化儲存為化學能,促進新能源電力的消化,由此帶來的生態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難以估量的。 我國可再生能源十分豐富,開發力度也位居世界前列,新能源新增及累計裝機容量均排名世界第一。
-
當「氫」遇到「可再生能源」就成了「綠氫」……
>由於可再生能源本身的波動性以及輸電能力限制所造成「棄能」現象得到了廣泛的關注,而通過高效電解水制氫和氫的低成本儲運,可以打通另一條有效開發可再生能源的途徑,變「棄能」為「氫能」,推動可再生能源資源富集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一舉多得!
-
可再生能源及氫能發展的能源安全戰略考量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能源安全問題將進一步成為制約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並將演變為政治、經濟和公共決策的最嚴峻挑戰之一。如何直面越來越緊迫的能源安全問題,如何開發利用替代能源,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和社會各界特別關注的焦點。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
可再生能源產業逆勢增長 在《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中,國際能源署預測,全球能源需求至少要到2023年才能完全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根據報告,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全球能源需求預計將下降5%,其中石油需求將下降8%,煤炭使用量將下降7%,但可再生能源行業持續增長,有望在2025年取代煤炭成為主要發電方式。
-
氫將定義成能源品種,氫能頂層設計呼之欲出
歐盟的氫能發展規劃提出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綠氫),在2030年-2050年實現可再生能源制氫的大規模商業化。多位氫能權威人士認為,中國將走與歐盟不同的路徑,可再生能源制氫是長遠發展方向,中期內中國仍將以化石能源制氫為主,並配以碳捕集相關設施。在中國氫能產業發展規劃發布之前,已有30多個省市級的氫能發展規劃出臺。
-
報告建議網際網路科技行業設立百分百可再生能源目標
隨著中國提出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峰值,以及努力爭取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新目標,科技行業轉向100%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必然趨勢,採用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是企業邁向碳中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數據中心、雲計算領域的脫碳發展是中國實現碳中和的重要一環。
-
氫能示範項目促進上海電氣能源轉型升級
上海電氣把握能源發展脈搏,緊抓氫能發展機遇,助力傳統能源企業向綠色能源轉型發展,促進公司能源領域轉型升級。傳統的化石能源制氫會伴生大量二氧化碳,以電解水製取無碳綠氫是可再生能源新的輸出路徑。電解水制氫市場潛力巨大。2020年電解水制氫規模為88萬噸/年,據權威機構預測,到2030年電解水制氫規模將達到525萬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