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建議網際網路科技行業設立百分百可再生能源目標

2021-01-13 澎湃新聞

1月12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與中華環保聯合會合作發布《邁向碳中和:中國網際網路科技行業實現100%可再生能源路線圖》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 提出中國網際網路科技企業應發揮低碳轉型的引領作用,設立有雄心與遠見的可再生能源目標,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的時間點應設在2030年前、不應晚於2050年。

「在中國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與電力市場化改革深入的背景下,網際網路科技企業亟需抓住低碳發展機遇,積極採購可再生能源,以實際行動助力中國實現碳中和。」研究報告稱。

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網際網路科技產業的碳排放增長備受關注。2020年,秦淮數據集團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科技行業中首家提出2030年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目標的企業。

1月12日,與研究報告發布時間同步,騰訊公司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積極響應中國碳中和目標,這也讓騰訊成為首批啟動碳中和規劃的網際網路企業之一。

網際網路科技產業迎來了重要的綠色轉型拐點

網際網路科技企業碳排放主要來自於電力使用,其中數據中心、雲計算中心等大型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電力使用為主要能耗來源。隨著中國提出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峰值,以及努力爭取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新目標,科技行業轉向100%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必然趨勢,採用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是企業邁向碳中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數據中心、雲計算領域的脫碳發展是中國實現碳中和的重要一環。中國網際網路科技產業具有極強的低碳轉型潛力,應該充分發揮技術與產業模式的創新潛能,積極向100%可再生能源轉型,成為實現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排頭兵。」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葉睿琪說。

研究報告指出,三大因素促使中國網際網路科技產業迎來了重要的綠色轉型拐點。一是可再生能源成本不斷下降,採購可再生能源開始成為企業控制電力成本的重要手段與長期戰略;二是全球投資人日益關注企業應對氣候風險的能力,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是企業減少碳足跡與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三是在中國邁向碳中和背景下,主動管理碳排放是企業抵禦長期政策風險的選擇。

為什麼中國網際網路科技企業應做低碳轉型的「排頭兵」?

在過去的十年裡,Google、Apple、Facebook等多家國際企業成為100%可再生能源變革的引領者。報告梳理了全球41家已率先設立長期100%可再生能源目標的科技企業,其中約20%已經實現了100%可再生能源目標,另外的約50%企業將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目標設置在2030年前,44%企業在2019年達到了60%或以上的可再生能源利用。

網際網路科技企業100%可再生能源路徑參照 研究報告截圖研究報告指出,在中國2030年前碳達峰的大背景下,預計「十四五」期間,碳達峰壓力及目標將分解到具體產業。除了傳統高耗能產業外(如鋼鐵、化工、水泥等),規模仍在高速擴張、碳排放持續增長的網際網路科技行業也將感受到壓力。網際網路科技行業具有極強的低碳轉型潛力,應該充分發揮技術與產業模式的創新潛能,積極向100%可再生能源轉型,成為實現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排頭兵。而截至研究報告發表前,中國僅有秦淮數據集團一家中國網際網路科技企業設立了在2030年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目標。報告呼籲中國企業應參照中國政府的氣候雄心目標以及國際企業案例,將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的目標設立於2030年前,以充分展示企業對於低碳轉型的引領作用,最晚不應晚於2050年。

騰訊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

「在中國提升氣候目標與雄心的背景下,中國可再生能源市場將從初級階段邁向發展階段,成本持續下降且可再生能源採購方式呈多元化發展。網際網路科技企業應當抓住低碳發展機遇,積極採購可再生能源。」葉睿琪說。

中國網際網路科技行業100%可再生能源路線圖 研究報告截圖報告為企業設置100%可再生能源目標提供了具體建議,包括構建充分的內部共識與溝通機制、設置明確的時間線與計劃、發布渠道公開透明、公司高管作為發言人等。「目前中國可行的四種獲取可再生能源的方式,分別是電力市場化交易、投資建設分布式項目、投資建設大型可再生能源項目、以及購買綠色電力證書。」研究報告建議網際網路科技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需求與可再生能源目標戰略,採取組合法以多種方式採購可再生能源。

1月12日,騰訊公司官微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騰訊公司官微 截圖1月12日,隨著研究報告的發布,騰訊公司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積極響應中國碳中和目標。這也讓騰訊成為首批啟動碳中和規劃的網際網路企業之一。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稱:「此次疫情暴發,讓我們更加關注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作為科技企業,我們要更為關注企業運營對氣候、水等自然環境的影響。隨著中國宣布碳達峰及碳中和目標,騰訊也要加快推進碳中和規劃。與此同時,我們還將加大探索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前沿科技在應對地球重大挑戰上的潛力,大步推進科技在產業節能減排方面的應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最新報告 | 綠色和平呼籲中國網際網路科技行業設立100%可再生能源目標
    2021年1月12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邁向碳中和:中國網際網路科技行業實現100%可再生能源路線圖》研究報告,提出中國網際網路科技企業應發揮低碳轉型的引領作用,設立有雄心與遠見的可再生能源目標,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的時間點應設在2030年前、不應晚於2050年。
  • 綠色和平呼籲中國網際網路科技行業設立100%可再生能源目標
    2021年1月12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邁向碳中和:中國網際網路科技行業實現100%可再生能源路線圖》研究報告,提出中國網際網路科技企業應發揮低碳轉型的引領作用,設立有雄心與遠見的可再生能源目標,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的時間點應設在2030年前、不應晚於2050年。
  • 中國網際網路行業迎來「綠色拐點」 可再生能源轉型加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中國網際網路行業迎來「綠色拐點」 可再生能源轉型加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全球科技行業採購可再生能源的步伐也正在前所未有地加速前進。1月12日上午,騰訊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成為首批啟動碳中和規劃的網際網路企業之一。
  • 水電總院發布《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19》
    「隨著技術進步、成本下降和系統靈活性提升,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逐漸成為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增量主體。」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簡稱「水電總院」)副院長易躍春7月22日在《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19》(簡稱「報告」)線上發布會表示,「十三五」以來,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年均增長率為12%,新增的可再生能源裝機所佔年度裝機比重超過50%,中國的能源轉型正在穩步推進。
  • 可再生能源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
    六是廣泛深入聽取五級人大代表、政府部門、企業、專家對法律實施和修改完善法律的意見建議。 下面,我代表執法檢查組,將可再生能源法執法檢查的主要情況報告如下。可再生能源法頒布實施後,科技部在國家科技計劃中優先部署可再生能源技術研發,截至「十二五」末期投入中央財政經費逾23億元。「十三五」期間投入中央財政資金7億元,實施「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智能電網技術與裝備」兩個重點研發專項。通過創新驅動和國家科技計劃的實施,我國可再生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能力及產業技術水平得到跨越式提升。
  • 《中南美洲能源網際網路研究與展望》報告
    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發展合作組織研究出版的《中南美洲能源網際網路研究與展望》報告,從綠色低碳理念角度,提出了全新的中南美洲能源網際網路構建思路——多元化開發區域內豐富的水能、風能和太陽能資源,以清潔化發展保障能源持續供應,實現能源安全;以電能替代、電氣化發展提升用能質量和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以網絡化、互聯化發展實現區域協同互補,增強經濟發展動力,為中南美洲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 2020年全國兩會能源輿情報告
    疫情期間,作為國民經濟基礎性行業,能源行業秉持人民至上,全力以赴保障穩定供應,積極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為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提供堅強能源保障。  二是做好能源安全穩定供應。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保障能源安全。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展可再生能源,完善石油、天然氣、電力產供銷體系,提升能源儲備能力。」  三是助力企業紓困,降低用能成本。
  • 可再生能源能否成就中國?
    該文件提出,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等產業;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  交通行業將從燃油車向電氣化轉型加速。  能源行業也將迎來新業態。  柴麒敏表示,可再生能源是一種零邊際成本的生產模式,初始投資後,後期運營成本很低,技術曲線的學習率很高。即將到來的能源革命可能是一場「贏者通吃」的遊戲,如果未來可再生能源成本降到新低,將有望迅速佔領能源市場,智能電網、制氫、儲能等輔助服務都可能圍繞其供應鏈來進行打造,繼而形成新的業態。
  • 智領能源革命 探索共贏之路——長城·國際可再生能源論壇(2020)在...
    「十四五」期間,我國能源增量主要靠非化石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提供。在此期間,非水可再生能源行業要不斷創新,佔領新能源的戰略制高點,做好自己,擔當大任,贏得未來。同時,他認為可再生能源在化工、鋁行業、船運、陸運等難以減排的行業將有機會發揮巨大的作用。
  • 報告|IRENA: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附下載)
    報告總結了2013至2018年間可再生能源投資的總體趨勢,分析了各種融資工具的不同作用,並就擴大可再生能源投資提出了具體的建議。但仍遠低於使世界走向氣候安全的未來所需的水平,要實現全球氣候變化和發展目標,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速度還遠遠不夠。該報告由IRENA和氣候政策倡議共同制定,為決策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可行的建議,以擴大投資並動員可再生能源領域的資本投入。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
    國際能源署近期發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顯示,在全球能源需求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表現出了更大彈性,預計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需求將增長2/3,約佔全球電力需求增量的80%。  國際能源署敦促更多國家積極制定行之有效的能源政策,加速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助推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增長。
  • 能源行業:可再生能源運營端或迎利好
    事件:11月25日,財政部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審核有關工作的通知》(財辦建〔2020〕70號,下文簡稱《通知》)。  此次印發的《通知》中已將併網期限限制剔除,僅要求所有項目應於2006年及以後按規定完成核准(備案)手續,並已全部容量完成併網,即所有合規可再生能源項目均可進入補貼清單。在此前的限制中,大量存量項目受限無法進入目錄,此次《通知》明確擴大了補貼清單的納入規模。
  • 德國加快能源綠色轉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有望過半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有望過半——德國加快能源綠色轉型德國能源巨頭意昂集團發布的最新報告稱,今年前10個月,德國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水力發電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共發電1950億千瓦時,較去年同期增長4%。
  • 聯盛新能源何旖莎: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驅動力是什麼?
    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是什麼?創新。而創新離不開性別多樣性。——何旖莎近日,聯盛新能源集團董事長何旖莎接受了德國新能源行業權威雜誌《The Beam Magazine》的獨家專訪,深入地探討了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現狀及挑戰、性別差距等話題。
  • 印度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難料
    在所有可再生能源項目類型中,太陽能發電項目是最受青睞的。數據顯示,有逾3.5億美元的款項擬用於太陽能發電項目的開發建設,撥款數額最高。在發布預算報告時,印度財政部部長尼爾馬拉·西塔拉曼還特別建議,加大大規模太陽能發電項目的開發,並提議先在政府所有土地上進行「試驗」。同時,她還明確表示,未來印度將關閉高齡、高排放的火電廠,並將該部分閒置土地另做他用。
  • 碳減排目標下,光伏行業前景可期!
    這種底氣來自於目前光伏乃至可再生能源行業所取得的成績,也來自於這一目標的實現將給光伏乃至可再生能源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此外,未來光伏仍有比較大的降本空間。  國合洲際能源諮詢院院長王進坦言:「擔當碳減排的歷史重任必須依靠光伏,光伏迎來了大好時刻。」
  • IRENA: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
    《全球可再生能源金融前景》第二版按地區和行業列出了2013年至2018年全球投資的主要趨勢,描繪了不同金融工具的作用,並探討了私人和公共行為體之間的主要差異。雖然乍一看形勢令人鼓舞,但數據表明,國際社會要達到實現國際氣候和發展目標所需的投資水平,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該分析還描繪了一幅不平等的可再生能源融資圖景,嚴重偏向於在少數幾個關鍵國家開展業務的私營部門。
  • 美國國會批准的能源法案將為可再生能源和儲能行業帶來什麼?
    法案內容:稅收抵免延期和公共土地上的可再生能源毫無疑問,這個法案中包括的投資稅收抵免(ITC)的延期將使太陽能和風力發電行業受益。對於太陽能發電行業來說,這其中包括到2022年投資稅收抵免(ITC)的優惠為26%,到2023年的優惠為22%,以及最終到2026年1月1日結束。
  • 清華發起的香山科學會議「能源網際網路:前沿科學問題與關鍵技術...
    能源網際網路是能源系統和網際網路深度融合的產物,是當前國際學術界和產業界關注的新焦點,也是推動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徑。能源網際網路以網際網路理念和技術構建新一代能源信息融合網絡,可能顛覆傳統能源行業的行業結構、市場環境、商業模式、技術體系與管理體制,形成對於資金、人才、科技、產業等要素的巨大集聚效益。
  • IRENA:《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於2020年11月10日發布《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Global Landscape of Renewable Energy Finance 2020)。報告總結2013至2018年間可再生能源投資的總體趨勢,分析各種融資工具的不同作用,並就擴大可再生能源投資提出了具體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