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報記者 蘇南 從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現狀來看,雖然我國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佔比和在發電量中的佔比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但非水可再生能源在發電量中的佔比,尤其是非水可再生能源的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佔比遠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
「隨著技術進步、成本下降和系統靈活性提升,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逐漸成為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增量主體。」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簡稱「水電總院」)副院長易躍春7月22日在《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19》(簡稱「報告」)線上發布會表示,「十三五」以來,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年均增長率為12%,新增的可再生能源裝機所佔年度裝機比重超過50%,中國的能源轉型正在穩步推進。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我國可再生能源結構布局不斷優化,質量效益持續提升,未來總體形勢向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方向已經成為共識。
非水可再生能源佔比低於全球水平
據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介紹,截至2019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7.94億千瓦,同比增長9%,佔全部電力裝機的39.5%,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均居世界第一。
「2019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繼續快速發展,可再生能源在非化石能源中佔比超過85%,支撐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前一年達標。2019年風電、光伏發電裝機首次雙雙突破2億千瓦,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超過2萬億千瓦時。」水電總院院長鄭聲安指出,「要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不僅要總結成績與經驗,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目前存在的問題。」
鄭聲安進一步表示,從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現狀來看,雖然我國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佔比和在發電量中的佔比都高於全球平均水平,但非水可再生能源在發電量中的佔比,尤其是非水可再生能源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佔比遠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從長遠發展來看,影響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因素更加複雜。如國土空間、生態紅線、環境保護等要求不斷提高,缺乏風電、光伏發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的客觀標準,一味規避『三區三線』使得部分省份的風電實際可開發量不足技術可開發量的5%。」
去年風電光伏投資一漲一跌
在可再生能源領域,風電和太陽能發展迅速,風電、光伏裝機均基本達到「十三五」低限目標。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風電累計併網裝機容量達21005萬千瓦,達到最低限發展目標,海上風電累計併網裝機容量達593萬千瓦,接近規劃目標;截至2019年底,光伏累計裝機容量達20430萬千瓦,超過規劃最低目標。
良好的產業預期帶動了投資增長。去年中國風電新增投資規模同比大幅增長,總投資約2080億元,其中,陸上風電新增投資約1780億元,海上風電新增投資約300億元。受新增裝機規模增長和單位千瓦造價上升影響,去年新增投資規模較2018年1462億元投資規模增長約42%。
與風電投資較大幅增長相比,光伏總投資同比呈現下降趨勢。報告顯示,去年,中國光伏發電新增總投資約1320億元,受光伏發電新增裝機規模減小和單位千瓦造價持續下降影響,去年投資規模比2018年下降約45%。
光伏將成上網電價最低的可再生能源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可再生能源成本降低和技術進步為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帶來巨大機遇。「堅決不動搖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信心。在『十四五』期間,中廣核每年將以不低於300萬千瓦的裝機規模推動新能源發展。」中廣核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章建忠表示。
談及我國可再生能源未來發展趨勢時,易躍春預測,到2020年底,常規水電將達到3.35億千瓦,抽水蓄能將達到3200萬千瓦,風電和光伏都將達到2.4億千瓦左右,生物質能將達到255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將顯著提升,『十四五』期間基本解決棄水、棄風、棄光的問題,光伏發電有望成為上網電價最低、規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
在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魚江濤看來,「十四五」期間實現新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技術創新、設備迭代必不可少。「以海上風電設備創新為例,近十年來海上風電整體成本降低了29%,『十四五』對於風電設備商來說,開發模式、路徑,發展理念均需根本性改變,技術創新是唯一出路。」
「前期,我們已經公布了今年光伏競價結果,近期還將公布今年平價項目名單,保持光伏行業合理發展規模,實現新能源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李創軍表示,「目前,我們正在抓緊組織開展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研究和編制工作,堅持『開門編規劃』,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建議,集思廣益,凝聚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