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智能電網在線訊:7月30日,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線上發布年度旗艦報告《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9》、《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全面總結2019年我國能源、電力行業發展狀況,研究行業發展態勢,研判行業發展趨勢,為政府決策、企業經營和社會發展提供重要參考和專業服務。
基於發布會文字記錄,簡要整理《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主要觀點,數字信息均有遺誤,僅供研究參考之用。一切權利歸電規總院所有,請以其官方發布及正式書籍為準。
電規總院《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提要
電規總院自2016年起連續四年編著年度電力發展報告,有三個定位:一是統計分析電力工業發展基礎的工具書,二是分析研判電力工業發展趨勢的參考書,三是展示電規總院研究成果和主要觀點的宣傳冊。
2019年報告內容分為三個部分:一是2019年電力工業發展概況,二是未來三年電力發展展望,三是「十四五」電力發展趨勢研判。
2019年電力工業發展概況
電力供應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截至2019年底,全國發電裝機超過20億千瓦,同比增長5.8%;2019年,全國發電量達7.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7%。
新能源消納矛盾得到大幅緩解。2019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15.3%,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2019年,全國風電平均利用率96%,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光伏發電平均利用率98%,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
電力資源優化配置能力穩步提高。截至2019年底,我國西電東送總規模達2.5億千瓦,同比增長2%;2019年,全國實現省間電力交易1.2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超過10%。
電力系統更加靈活、更加高效。主要體現在風電單機容量、光伏轉化效率、煤電靈活性改造、煤電平均供電效率、電化學儲能總規模、抽水蓄能建設規模、電網綜合線損率等典型指標。
電力普遍服務水平持續提升。2019年,我國電力營商環境排名提高至第31名,獲得電力指數提高2位至第12名。
電力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2019年,全國完成市場化交易電量2.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接近30%;電力現貨試點地區陸續進入結算試運行。
未來三年電力發展展望
電力需求逐步恢復中速增長。預計2020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在回正基礎上實現低速增長,全年同比增長2.8%,各季度增速分別為-6.5%、3.9%、6.7%、6.3%。2021、2022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恢復中速增長,增速分別為5.1%、4.7%,主要考慮是「兩新一重」等重點領域有效投資擴大,消費快速回暖。
預計未來三年,「三北」地區新能源新增消納空間接近9000萬千瓦。
預計未來三年,全國新投產跨省跨區輸電通道輸電能力超過5000萬千瓦。
「十四五」電力發展趨勢研判
電力工業在新時代當中必須要重點解決好安全、綠色、高效三個方面核心要素。首先,充分調動電源側、電網側和負荷側資源,合力建設綜合安全保障體系,守牢安全發展底線。其次,新能源發展從注重裝機規模增長向注重系統消納能力轉變,優化新能源發展布局,擴大系統調節能力。此外,要以創新引領電力系統的整體轉型升級,堅持高效發展路線。
電量: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初步預計,2025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達9.1萬億―9.5萬億千瓦時區間;2025年我國尖峰負荷控制規模有望達5000萬千瓦。
煤電:經量化計算分析,未來五年我國煤電發展首先以西部、北部的綜合能源基地開發為依託,同時也包括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初步建議在負荷密度比較高、電力需求比較大的江蘇、廣東、浙江等省,實事求是地發展一批保證本地電力供應安全的支撐性煤電機組。
氣電:從「十三五」發展實踐看,我國天然氣發電仍受氣源、氣價兩個關鍵因素制約。未來發展仍集中於東部沿海及一些經濟相對比較發達、財政相對比較充足的省份,重點如江蘇、上海、廣東、浙江。
核電:以保障安全為基本前提,重點發展沿海核電。
水電: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重點開發西南大型幹流水電站。
新能源發電:以風、光為代表的新能源發電將成為我國第二大電源。預計2025年,風光發電合計裝機容量超過8億千瓦,佔比接近30%,合計發電量超過水電;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超過18%。新能源發電以市場消納為核心,重點是在「三北」地區布局集中式大型場站,同時在東中部和南部地區結合負荷特點布局分布式電站。
電力流:首先是立足存量,把已經建成投運的2.5億千瓦和正在建設的5000萬千瓦存量電力流進行適當優化調整;其次是在充分優化存量基礎上,適當布局新的西電東送、北電南送。
(文章來源:電力規劃設計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