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規總院《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提要

2020-12-04 東方財富網

北極星智能電網在線訊:7月30日,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線上發布年度旗艦報告《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9》、《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全面總結2019年我國能源、電力行業發展狀況,研究行業發展態勢,研判行業發展趨勢,為政府決策、企業經營和社會發展提供重要參考和專業服務。

基於發布會文字記錄,簡要整理《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主要觀點,數字信息均有遺誤,僅供研究參考之用。一切權利歸電規總院所有,請以其官方發布及正式書籍為準。

電規總院《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提要

電規總院自2016年起連續四年編著年度電力發展報告,有三個定位:一是統計分析電力工業發展基礎的工具書,二是分析研判電力工業發展趨勢的參考書,三是展示電規總院研究成果和主要觀點的宣傳冊。

2019年報告內容分為三個部分:一是2019年電力工業發展概況,二是未來三年電力發展展望,三是「十四五」電力發展趨勢研判。

2019年電力工業發展概況

電力供應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截至2019年底,全國發電裝機超過20億千瓦,同比增長5.8%;2019年,全國發電量達7.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7%。

新能源消納矛盾得到大幅緩解。2019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15.3%,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2019年,全國風電平均利用率96%,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光伏發電平均利用率98%,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

電力資源優化配置能力穩步提高。截至2019年底,我國西電東送總規模達2.5億千瓦,同比增長2%;2019年,全國實現省間電力交易1.2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超過10%。

電力系統更加靈活、更加高效。主要體現在風電單機容量、光伏轉化效率、煤電靈活性改造、煤電平均供電效率、電化學儲能總規模、抽水蓄能建設規模、電網綜合線損率等典型指標。

電力普遍服務水平持續提升。2019年,我國電力營商環境排名提高至第31名,獲得電力指數提高2位至第12名。

電力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2019年,全國完成市場化交易電量2.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接近30%;電力現貨試點地區陸續進入結算試運行。

未來三年電力發展展望

電力需求逐步恢復中速增長。預計2020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在回正基礎上實現低速增長,全年同比增長2.8%,各季度增速分別為-6.5%、3.9%、6.7%、6.3%。2021、2022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恢復中速增長,增速分別為5.1%、4.7%,主要考慮是「兩新一重」等重點領域有效投資擴大,消費快速回暖。

預計未來三年,「三北」地區新能源新增消納空間接近9000萬千瓦。

預計未來三年,全國新投產跨省跨區輸電通道輸電能力超過5000萬千瓦。

「十四五」電力發展趨勢研判

電力工業在新時代當中必須要重點解決好安全、綠色、高效三個方面核心要素。首先,充分調動電源側、電網側和負荷側資源,合力建設綜合安全保障體系,守牢安全發展底線。其次,新能源發展從注重裝機規模增長向注重系統消納能力轉變,優化新能源發展布局,擴大系統調節能力。此外,要以創新引領電力系統的整體轉型升級,堅持高效發展路線。

電量: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初步預計,2025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達9.1萬億―9.5萬億千瓦時區間;2025年我國尖峰負荷控制規模有望達5000萬千瓦。

煤電:經量化計算分析,未來五年我國煤電發展首先以西部、北部的綜合能源基地開發為依託,同時也包括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初步建議在負荷密度比較高、電力需求比較大的江蘇、廣東、浙江等省,實事求是地發展一批保證本地電力供應安全的支撐性煤電機組。

氣電:從「十三五」發展實踐看,我國天然氣發電仍受氣源、氣價兩個關鍵因素制約。未來發展仍集中於東部沿海及一些經濟相對比較發達、財政相對比較充足的省份,重點如江蘇、上海、廣東、浙江。

核電:以保障安全為基本前提,重點發展沿海核電。

水電: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重點開發西南大型幹流水電站。

新能源發電:以風、光為代表的新能源發電將成為我國第二大電源。預計2025年,風光發電合計裝機容量超過8億千瓦,佔比接近30%,合計發電量超過水電;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超過18%。新能源發電以市場消納為核心,重點是在「三北」地區布局集中式大型場站,同時在東中部和南部地區結合負荷特點布局分布式電站。

電力流:首先是立足存量,把已經建成投運的2.5億千瓦和正在建設的5000萬千瓦存量電力流進行適當優化調整;其次是在充分優化存量基礎上,適當布局新的西電東送、北電南送。

(文章來源:電力規劃設計總院)

相關焦點

  • 電規總院《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9》《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發布
    圖集 2020年7月30日,電力規劃設計總院(下稱電規總院)在北京召開線上發布會發布了《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9》和《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從發展環境、需求分析、電源發展、電網發展、供需形勢、電力技術、電力經濟、電力改革、政策解讀、觀點彙編等多個方面,對2019年我國電力發展狀況進行全面梳理;分析預測了未來3年電力需求水平,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各類電源、各級電網發展展望;深入解讀了過去一年重點行業政策及電價政策;在全面總結電力體制改革進展與成效基礎上,分析展望了近期改革重點
  • 水電總院發布《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19》
    「隨著技術進步、成本下降和系統靈活性提升,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逐漸成為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增量主體。」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簡稱「水電總院」)副院長易躍春7月22日在《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19》(簡稱「報告」)線上發布會表示,「十三五」以來,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年均增長率為12%,新增的可再生能源裝機所佔年度裝機比重超過50%,中國的能源轉型正在穩步推進。
  • 水電水規總院劉霄:中國風電發展現狀及展望
    2020年9月17日,由江蘇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聯合中國長江經濟帶可再生能源裝備製造產業聯盟、江蘇省新型電力(新能源)裝備集群共同主辦「第十三屆中國(江蘇)國際風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江蘇南京盛大召開。北極星風力發電網、北極星電力APP對會議進行全程直播。
  • 確定光熱發電發展之策已是當務之急丨電規總院聚焦「十四五」規劃⑥
    來源:中國能源報要實現我國能源發展戰略目標,「十四五」期間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裝機比重必將進一步提升。然而,光伏發電和風電的間歇特性,需要配套儲能電站才能承擔電力保障,因此,電力系統對儲能電站容量的需求也將隨之越來越大。
  • 中電聯發布《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19》
    6月14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電聯」)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全面反映了2018年電力行業發展、改革與市場建設、投資與建設、生產與供應、消費與供需、安全與可靠性、綠色發展、科技與信息化、電力標準化、企業發展與經營、國際交流合作領域的發展趨勢與特點,突出行業發展成績,提出行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並進行了適度展望。
  • 2019年度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監測評價報告:實際消納量佔全社會...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售電網獲悉,國家能源局日前發布了《2019年度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監測評價報告》,2019年,包含水電在內的全部可再生能源電力實際消納量為19938億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27.5%,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
  • 2019年全球電力報告
    電力跟經濟發展和人類生活的重要性就不花筆墨了。本文信息量大,直奔主題,免得浪費時間。  本報告分為兩大部分:非再生能源發電(燃煤發電、燃油發電、燃氣發電和核能發電)和再生能源發電。本報告收集並整理了最新數據來描述全球電力發展的概貌。
  • 中國的電力什麼時候飽和?
    隨著物聯網、5G等新技術不斷湧現,配電物聯網發展和應用場景已成為電力領域關注的熱點,在10月27日由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科技...
  • 與電「同頻共振」(創新先鋒)
    他們,就是中國能建華北院(以下簡稱「華北院」)次同步諧振治理團隊。  次同步諧振是汽輪發電機組與串聯電容補償的輸電系統相互耦合時,產生的機電振蕩現象,一旦發生,將導致電力設備嚴重損毀。由次同步諧振引起的扭振損壞是電力工業大機組、大電網發展中的常見問題,次同步諧振的治理,是實現大容量坑口電廠遠距離輸電的關鍵。
  • 電力工業高質量發展呼喚構建新一代電力系統
    電力工業高質量發展呼喚構建新一代電力系統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黨委書記、院長 杜忠明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電力系統從小規模、分散式供電系統,逐步發展成為世界上輸送容量最大
  • 中國電力發展的「時間簡史」
    有電——我國幾乎與世界同步1875年,法國巴黎建成了世界上的第一家發電廠,世界從此揭開了發電和用電序幕。與世界有電歷史幾乎同步,1879年,中國上海公共租界點亮了第一盞電燈,隨後到1882年,英國商人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公用電業公司——上海電氣公司,中國用電時代正式來臨。
  • 中國氯鹼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9年版)
    《中國氯鹼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9年版)》主要研究分析了氯鹼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氯鹼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報告首先介紹了氯鹼行業的相關知識及國內外發展環境,並對氯鹼行業運行數據進行了剖析,同時對氯鹼產業鏈進行了梳理,進而詳細分析了氯鹼市場競爭格局及氯鹼行業標杆企業,最後對氯鹼行業發展前景作出預測,給出針對氯鹼行業發展的獨家建議和策略。
  • ...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發布|建議電力發展需統籌生物多樣性保護
    (一)能源供應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基本形成了煤、油、氣、電、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生產體系。初步核算,2019年中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39.7億噸標準煤,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煤炭仍是保障能源供應的基礎能源,2012年以來原煤年產量保持在34.1億-39.7億噸。
  • 我國電力系統低碳化發展邏輯分析
    「十三五」期間,我國能源結構低碳化發展取得靚麗成績。2018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首次低於60%,2019年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雙雙突破「兩億千瓦」,水電、核電平穩發展,能源結構低碳化水平不斷提高。但對於電力系統而言,我們又該如何理解「十三五」時期的低碳化發展成績單?理解電力系統的低碳化水平,至少需要從裝機和發電量兩個方面分析。
  • 《中國國際教育發展報告(2019)》發布
    12月30日,《70年中國教育的對外開放——中國國際教育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中國國際教育發展報告(2019)》)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成功舉辦,眾多業內專家學者出席發布會。
  • 《2019中國塑料光纖產業發展報告》正式發布
    【通信產業網訊】(記者譚倫)日前,由中國塑料光纖產業聯盟戰略研究中心編寫的《2019中國塑料光纖產業發展報告》(下文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包括塑料光纖概述、產業鏈分析、產業競爭格局、發展狀況、發展建議五大部分,對目前塑料光纖產業進行了系統全面的分析與梳理。
  • 2020年版中國電力聯接產品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電力聯接產品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趨勢分析報告顯示,"十二五"將是我國轉變電力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電力企業須抓住機遇,加快創新發展,堅持節約優先、優先開發水電、優化發展煤電、大力發展核電、積極推進新能源發電、適度發展天然氣集中發電、因地制宜發展分布式發電、加快推進堅強智能電網建設、帶動裝備工業發展、促進綠色和諧發展。"
  • 任澤平:2019中國動力電池發展報告
    當前中國動力電池產業政策、技術、市場有何發展趨勢?面對裡程焦慮、電池安全等挑戰,行業能否破解諸多消費者痛點?未來前景如何?摘要受益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擴大及單車帶電量提升,動力電池市場保持高速增長,未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