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光熱發電發展之策已是當務之急丨電規總院聚焦「十四五」規劃⑥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能源報

要實現我國能源發展戰略目標,「十四五」期間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裝機比重必將進一步提升。然而,光伏發電和風電的間歇特性,需要配套儲能電站才能承擔電力保障,因此,電力系統對儲能電站容量的需求也將隨之越來越大。光熱發電集發電與儲能為一身,是可以提供可靠電力和靈活調節特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方式,是實現我國能源轉型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手段。

(文丨孫銳)

一、發展光熱發電的必要性

1.聚光儲熱發電的技術優勢

光熱發電最主要的技術優勢是通過配置儲熱系統,機組的發電功率穩定可靠,基本不受光照強度變化的影響,可以實現連續24小時發電,並具有優良的調節性能,是極具發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

(1)出力穩定

光熱發電機組配置儲熱系統,發電功率穩定可靠,當儲熱系統容量足夠大時,光熱發電機組可實現24小時連續穩定發電。因此,它可以在電網中承擔基本負荷。

(2)調峰性能優異

光熱發電機組啟動時間、負荷調節範圍等性能優於燃煤機組,可參與電網調峰。光熱發電機組的優良調峰性能,可增強電力系統消納新能源電力的能力,減少棄風、棄光損失。

(3)參與電力系統調頻

光熱發電可根據電網用電負荷的需要,快速地調節汽輪發電機組的出力,參與電力系統的一次調頻和二次調頻,還可為電力系統提供轉動慣量支撐,維持系統頻率穩定。

(4)可應對極端天氣條件

在風電和太陽能發電比重較大的電網中,在連續的極端氣象條件下,電力系統缺少發電功率時,光熱發電機組可以作為應急保障發電機組,利用天然氣加熱熔鹽(或導熱油),實現機組滿負荷穩定發電。光熱發電機組要具備這種發電模式,僅需具備天然氣供給條件並配置備用的天然氣熔鹽(或導熱油)加熱爐,備用成本低。

(5)可兼做儲能電站

光熱發電機組配置大容量熔鹽儲熱系統,具備利用夜間棄風電力加熱熔鹽進行儲能的條件,在次日早尖峰時段利用儲熱系統發電,從而起到儲能電站的作用。在這種模式下,其新增投資成本只有額外增加的熔鹽電加熱設備。

2.光熱發電在國際上的發展現狀

截至2020年3月底,全球光熱發電裝機約6550MW,主要分布在西班牙、美國、中國、摩洛哥、南非、印度、以色列和阿聯等國家。全球在建的光熱發電機組主要分布在阿聯、摩洛哥、智利、中國和希臘等國家。全球部分光熱發電項目見表1。

3.我國光熱發電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

「十三五」期間,我國光熱發電產業發展迅速,其核心技術和設備已走向國際市場,其具有很大的成本優勢,已成為國際光熱發電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有力推動了國際光熱發電成本的下降。

摩洛哥努奧二期200MW槽式光熱發電機組和努奧三期150MW熔鹽塔式光熱發電項目分別為目前世界上單機最大的槽式和塔式光熱發電項目,我國山東電建三公司與西班牙SENER公司聯合承擔了總承包工作,西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參與了工程設計工作。

阿聯杜拜950MW太陽能光熱光伏混合發電項目(1×100MW熔鹽塔式光熱發電項目、3×200MW導熱油槽式光熱發電項目和250MW光伏發電項目組成)為全球最大裝機規模光熱發電項目,上海電氣電站集團承擔總承包工作,國內多家設計單位和設備廠家參與建設工作。中國絲路基金參與投資該項目,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等中資銀行提供超過70%的貸款。通過融資、稅收和土地一系列優惠政策,該項目電價僅為7.3美分/kWh。

中國葛洲壩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和浙江中控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作為聯合體中標了希臘MINOS 50MW熔鹽塔式光熱發電項目的總承包合同,開創了中國光熱發電產業以「技術+設備+工程」模式走向國際市場的先河。

二、我國發展光熱發電的有利條件

1.我國的資源條件

我國具有豐富的太陽能直接輻射資源,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西北部、甘肅省西部、青海省的柴達木盆地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部。同時,這些地區具有廣袤的未利用土地資源,具備大規模開發光熱發電基地的條件。目前,地方政府已規劃10餘個光熱發電基地,總規劃容量60GW,「十四五」期間可供開發的規模超過8GW。

根據對以上地區土地資源、水資源及用水指標調研,內蒙、甘肅、青海、新疆哈密和兵團十三師等地區可支撐光熱發電的發展規模如表2所示。

2.我國光熱發電產業發展現狀和優勢

我國經過10餘年的技術開發,已經掌握了光熱發電的核心技術,特別是「十三五」期間,在國家能源局組織的第一批光熱發電示範項目的帶動下,我國光熱發電產業發展迅猛,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湧現出眾多的專業從事光熱發電技術開發和設備製造的企業,開發了一系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和專用設備。經國外第三方檢測,國內生產的光熱發電的關鍵設備(集熱管、集熱器、定日鏡等)的技術參數及關鍵技術指標已與國際成熟供貨商產品相當。吸熱器、換熱器、汽輪發電機組及其輔機等設備製造技術與傳統火力發電行業差異不大,國內相關企業已經開發了光熱發電相關設備,可以滿足大規模發展光熱發電的市場需求。第一批光熱發電示範項目中使用的設備、材料國產化率超過90%。有關光熱發電工程設計、設備製造、安裝、運行維護及性能驗收等標準正在陸續編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光熱發電標準體系。

2018年底併網發電的示範項目,經過約半年時間的善後工作,已投入商業運行,運行情況良好。以中控德令哈50MW為例,從2019年9月底移交生產並進入為期一年的性能考核期,截止到2020年3月26日,除了受天氣影響外,沒有因設備故障而影響發電,實際運行158天,累計發電量7486.96萬千瓦時,平均發電量達成率97.06%,其中2020年前三個月的發電量達成率超過100%。驗證了我國自主研發的光熱發電技術及裝備的可靠性和先進性。一些從事光熱發電技術開發、設備製造、工程設計、施工安裝的企業已經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中,有些企業已經成為國際光熱發電項目的供貨商。我國光熱發電產業已成為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優勢產業。

3.我國光熱發電的成本下降趨勢

2018年12月31日以前投運的第一批光熱發電示範項目執行含稅上網電價1.15元/千瓦時。通過示範項目建設,國內光熱發電行業初步實現了設備材料的批量化生產和生產工藝流程的優化,目前開展前期工作的光熱發電項目的初始投資成本相比光熱發電示範項目有了進一步降低。以在甘肅玉門地區某100MW熔鹽塔式光熱發電機組(配置12小時的熔鹽儲熱系統)為例,設計年發電量約3.9億千瓦時,按經營期25年,項目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10%測算,項目經營期含稅上網電價約1.03元/千瓦時。

隨著未來我國光熱發電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產能的不斷擴大和技術的不斷提高,光熱發電成本下降空間很大。以2018年投運的光熱發電項目的技術和政策等邊界條件為基礎,對國內光熱發電項目的上網電價趨勢進行預測,當我國累計光熱發電裝機容量達到6.5GW時,光熱發電的上網電價會下降到約0.76元/kWh。

三、光熱發電的作用和發展定位

1.提升跨區域輸電的可再生能源比重

結合我國西電東送戰略,在西北的電力外送通道送出端規劃一定比例的光熱發電機組,通過配置12小時及以上的儲熱系統,可替代燃煤機組為系統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可顯著提升輸電通道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比重,與配置光伏+電池儲能電站相比,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經濟性。與此同時,光熱發電作為同步發電機電源,可為系統提供轉動慣量和必要的頻率、電壓響應,為系統的穩定運行提供技術保障。

2.滿足電力系統調峰的迫切需求

與燃煤發電機組相比,光熱發電機組具有啟停時間更短、負荷調節範圍更廣、負荷調節速率更快等優點,具有更好的調節性能。

在電力系統中光伏發電出力較高時,光熱發電機組可將太陽能資源以熱能的形式儲存在儲罐中,機組降低出力運行,為光伏發電讓出發電空間。晚尖峰時段,通過儲熱系統發電,滿足電網晚高峰負荷需求。電網夜間進入低谷負荷期間,光熱發電機組可以停機,給風電讓出發電空間。因此,通過調峰運行,光熱發電可增強電力系統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能力,減少棄風、棄光造成的電力損失。

3.消納燃煤發電裝備製造業過剩產能

近年來,我國煤電全產業鏈面臨產能過剩局面,「十四五」期間預計煤電新增裝機容量有限,而國內哈爾濱電氣、東方電氣和上海電氣等主機廠及為燃煤電廠配套的輔助設備和材料廠商,每年的產能在1億千瓦以上,煤電裝機斷崖式下滑,國內電力裝備製造業面臨巨大產能過剩壓力。

光熱發電的吸熱器、換熱器、汽輪發電機組及其輔機等設備製造技術與傳統火力發電行業差異不大,國內相關企業已經開發了用於光熱發電的設備,第一批光熱發電示範項目中使用的設備、材料國產化率超過90%。這些設備和材料,均來源於我國的煤電產業鏈中的過剩產能企業,光熱發電項目有效帶動了燃煤發電裝備製造業過剩產能的轉型。

4.提高我國機電裝備國際市場佔有率

長期以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電力方面的合作以煤電為主,近幾年每年出口燃煤機組容量600~1000萬千瓦。為了減緩全球氣候變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國際共識。隨著各國對碳減排力度的加大,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發電成為發展趨勢,我國出口海外的燃煤發電裝備和工程也將隨之減少。

在北非及中東地區、非洲南部、澳洲、北美洲西南部、南美洲中南部等地區擁有豐富的太陽能直接輻射資源和未利用土地資源,隨著光熱發電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中作用的凸顯,上述地區國家對光熱發電愈加青睞,工程項目也將日趨增多。

「十四五」期間保持我國一定的光熱發電新增裝機規模,促進我國光熱發電產業的技術進步和邊際成本下降,可以進一步提升國內光熱發電技術開發、設備製造、工程設計和施工安裝的國際競爭力,有利於擴大國內機電裝備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為全球能源轉型做出貢獻。

四、關於光熱發電的幾點建議

1.發展區域

我國甘肅西部、新疆東部、青海西北部和內蒙西部等地區具有豐富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自2006年以來,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迅猛增長,但與之相伴而生的是棄風、棄光等問題日益突出。為實施西電東送戰略,國家規劃建設了多條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如:酒泉至湖南的祁韶線、哈密至鄭州的哈鄭線、上海廟至山東的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青海至河南的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等),由於當前全國煤電機組過剩,導致送出端的部分煤電機組緩建,致使外送通道送電功率未達到設計能力,同時由於調峰電源的不足,影響了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外送。

光熱發電是集發電和儲能為一身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方式,完全可以替代燃煤發電機組,在輸電通道中發揮穩定功率、靈活調節的作用。因此,建議在電力外送通道的送出端,有序開展光熱發電機組的建設,以光熱發電機組替代燃煤機組,可顯著提高可再生能源的輸送比重。

2.發展規模

為充分發揮光熱發電技術優勢,促進新能源消納,助力國家能源轉型目標的實現,同時又能促進光熱發電產業鏈持續健康發展,到2025年底,光熱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力爭達到6.3GW。其中,青海海西州和海南州2GW,甘肅酒泉、張掖、金昌和武威地區2GW、新疆哈密地區2GW、內蒙古阿拉善盟和巴彥淖爾0.3GW。

3.項目用地政策

儘管光熱發電項目使用的土地是沙漠、戈壁等國有未利用土地,但是根據目前光熱發電項目的實施情況,一些項目的用地費用在發電成本中約佔5.72%,與其他國家的光熱發電項目用地費用為零相比,提高了上網電價約0.075元/kWh。為降低光熱發電的用地成本,建議採取以下措施:

(1)建議給予光熱發電項目永久性設施用地及臨時用地優惠政策以及土地稅減免政策。

(2)對塔式光熱發電項目鏡場用地減免水土保持補償費或僅按照定日鏡基礎面積徵收。

4.融資優惠政策

由於光熱發電項目投資高,貸款數額大,貸款利率對光熱發電成本的影響不容忽略。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提供光熱發電項目的貸款利率在5%左右,融資費用在發電成本中佔比超過20%,與我國商業銀行為海外項目提供的貸款利率2%相比,上網電價提高約0.14元/kWh。因此,建議政府主管部門出臺政策,對「十四五」期間開工建設的光熱發電項目,由國家政策性銀行提供優惠貸款,以降低光熱發電項目融資成本。

5.稅收優惠政策

按照目前的企業所得稅政策,所得稅和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在光熱發電不含稅電價中的佔比約10.16%,如果能夠對「十四五」期間開工建設的光熱發電企業給予所得稅減半徵收的優惠政策,則上網電價可降低0.02元/kWh。

按照目前增值稅政策,如果能夠對「十四五」期間開工建設的光熱發電項目給予增值稅即徵即退50%的優惠政策,電價可降低約0.03元/kWh。

6.上網電價政策

由於目前我國的光熱發電總裝機規模小,產業鏈處於初期發展階段,邊際成本較高,在沒有電價政策支持的情況下,產業鏈難以維持,更談不上發展壯大,發電成本也無法降低。《關於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財建〔2020〕4號)明確:新增光熱發電項目不再納入中央財政補貼範圍,毫無疑問,這將給我國光熱發電產業鏈的生存和發展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必須設法解決。

目前我國電源的上網電價形成機制是按照電源投資的基準收益率確定上網電價,這種定價方式並沒有體現電力品質的優劣,也沒有反應市場的需求。而在電力市場上,無論是電網公司還是電力用戶都需要穩定可靠、調節靈活的電力供應。隨著我國風電和光伏在系統中的佔比增大,這一矛盾將更加突出,參與調峰的燃煤機組均出現虧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近半數省份已出臺了峰谷分時銷售電價政策,有效調節了電力供需矛盾,遺憾的是這個有效的市場調節手段並沒有向電源側傳導。

建議在「十四五」期間,首先在西部地區電力外送通道的電源側,研究實施以受電地區電網峰谷分時段銷售電價為基礎、扣除電網的投資運營成本、倒推至電源側的上網電價形成機制,使上網電價能夠充分體現電力品質和市場需求。若實施這樣的上網電價形成機制,並將峰谷分時上網電價在長期購電協議中固定下來,光熱發電完全可以將發電量集中在高峰和平峰時段,即滿足了電力系統的調峰需求,也使投資者能夠得到合理的投資回報。

(作者供職於電力規劃設計總院)

相關焦點

  • 電規總院《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提要
    基於發布會文字記錄,簡要整理《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主要觀點,數字信息均有遺誤,僅供研究參考之用。一切權利歸電規總院所有,請以其官方發布及正式書籍為準。電規總院《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提要電規總院自2016年起連續四年編著年度電力發展報告,有三個定位:一是統計分析電力工業發展基礎的工具書,二是分析研判電力工業發展趨勢的參考書,三是展示電規總院研究成果和主要觀點的宣傳冊。
  • 電規總院《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9》《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19》發布
    ;提出了做好2020年和「十四五」時期能源工作需重點關注的問題。電規總院副院長徐小東表示,「能源和電力行業砥礪奮進,攻堅克難,為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2019年,我國能源供需總體平穩增長,能源消費結構繼續優化。煤炭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下降至57.7%,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3%,均已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 光熱發電為何熱不起來?
    在此背景下,2016年9月,國家能源局印發《關於建設太陽能熱發電示範項目的通知》,啟動了我國首批20個光熱發電示範項目。此舉在當時被普遍認為是「推動光熱發電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按照規劃,這20個項目全部應於2018年底建成投產,但實際進度與規劃目標相差甚遠:截至目前,僅有5個項目正式投入商業運營,另有2個項目建成併網,餘下的13個項目或仍在建,或已陷入停滯狀態。
  • 國內外太陽能光熱發電政策形勢分析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一、引言2012年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太陽能發電「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底,我國太陽能熱發電完成總裝機容量100萬千瓦。然而現在看來要達到這個目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2014年以來,國家能源局、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等先後就光熱發電示範項目建設的相關問題於2月18日組織召開了「光熱發電示範項目電價政策座談會」、4月29日組織召開了「光熱發電示範項目技術要求及申請報告大綱徵求意見討論會」。種種跡象表明,下半年也可能出臺相關太陽能熱發電鼓勵政策,並確定若干個太陽能熱發電示範項目,光熱發電商業化大發展序幕即將拉開。
  • 易躍春:中國海上風電「十四五」發展研究規劃( 完整PPT)
    「十四五」時期,在新的政策形勢下,近海海上風電應通過項目優化布局、技術快速迭代進步、發展模式和政策創新等,加快推進布局優化與成本快速降低,力爭近海海域實現新增併網容量800~1000萬千瓦。關於「能源島」的設想,易躍春認為,目前需要先示範推進技術成熟,再優化促進成本降低,最終推進規模化發展應用。「十四五」期間先做好規劃論證工作,爭取「十四五」末期開工,「十五五」建成。
  • 十四五建言:利用雲南風光資源大力發展光熱發電等綠色能源
    來源:光伏能源圈日前,雲南省人民政府開設的「我為2021年雲南省政府工作及「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專欄內,有民眾建議「利用雲南風光資源 大力發展光熱發電等綠色新型能源」。詳情如下:建言人:李崧在全球各國都在積極布局新能源的風口,要積極利用好雲南豐富的風、光、水資源,大力發展光伏、光熱、風電、氫能等新型綠色清潔能源,將電力能源輸送配電,變為雲南省的新增長動力,積極參與東協各國的電力基建項目建設。要實現我國能源發展戰略目標,「十四五」期間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裝機比重必將進一步提升。
  • 與儲能、氫能等產業融合發展!「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徵意見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徵意見 北極星電力會展網 來源: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 2020-11-18 10:56:31
  • 16%:一張圖看懂光熱發電效率
    在冬至前後光資源最差、環境溫度最低和大雪後空氣溼度最大等多重不利因素下,利用太陽能集熱實現滿負荷發電意義非凡,是項目建設的重要裡程碑節點。該項目是國家首批光熱示範項目中單體規...http://guangfu.bjx.com.cn/news/20201216/1122640.shtml 2020-12-16 日前,雲南省人民政府開設的「我為2021年雲南省政府工作及「十四五
  • 可再生能源發電再迎政策利好 合規光伏風電項目可納入補貼清單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再迎政策利好 合規光伏風電項目都可納入補貼清單來源:上海證券報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又迎來利好政策。按照要求,風電項目需於2019年12月底前全部機組完成併網,光伏發電項目需於2017年7月底前全部機組完成併網(光伏「領跑者」基地項目和2019年光伏競價項目併網時間可延長至2019年12月底),生物質發電項目需於2018年1月底前全部機組完成併網。
  • 太陽能光熱發電 產業發展大幕將啟
    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聯盟」)6月份的統計報告顯示,目前,國內光熱發電累計裝機11兆瓦,各地上報的光熱發電計劃已達到3676.5兆瓦。日前,聯盟理事長王志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地方政府在風電、光伏之後,也開始瞄準太陽能光熱發電,希望佔得先機。」
  • 光伏發電與光熱發電各有什麼優缺點
    ③不受資源分布地域的限制,可利用建築屋面的優勢;例如,無電地區,以及地形複雜地區;   ④無需消耗燃料和架設輸電線路即可就地發電供電;   ⑤能源質量高;   ⑥使用者從感情上容易接受;   ⑦建設周期短,獲取能源花費的時間短。
  • 光熱發電的前景和弊端分析
    1)槽式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是目前實現商業化運行最多,且技術最成熟的太陽能光熱發電站系統。槽式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是採用「線聚焦」原理,利用大面積槽式拋物面形式的反射鏡將太陽光聚焦反射到集熱管上,並將集熱管內的傳熱工質加熱至高溫,利用其熱量加熱水產生蒸汽,推動常規汽輪機發電。
  • 「十四五」制約電化學儲能發展的難點在哪裡?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18年我國電化學儲能出現爆發式增長,2019年增速又出現了急劇降低,2020年地方政府推動儲能發展的意願更加強烈。「十四五」時期,儲能是否能夠迎來發展機遇,這需要正視儲能面臨的問題,以疏通制約儲能發展的瓶頸。
  • 年度重磅丨20位業內專家寄語「十四五」開局之年
    「十四五」電力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必須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毫不鬆懈地推動體製革命,堅定正確地深化電力體制改革。一是轉變觀念。不是為改革而改革,要構建中國特色的現代電力市場體系,服務於「十四五」電力工業發展,服務於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二是聚焦重點難點。
  • 大力發展太陽能發電 「十四五」光伏產業發展規劃前景展望(附圖表)
    原標題:大力發展太陽能發電 「十四五」光伏產業發展規劃前景展望(附圖表)   能源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十四五」規劃的重要領域之一。
  • > 光熱發電的前景和弊端 - 光熱發電
    ,赴北京市、甘肅省開展風電、光伏、光熱等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及應用情況專題調研。光熱發電是一種具有發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光熱發電項目、青海中控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德令哈50兆瓦太陽能熱發電項目榜上有名,上網電價為1.15元/度。
  • 國內外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此外,光熱發電設備生產過程綠色環保,光熱發電產業鏈中基本不會出現光伏電池板生產過程中的高耗能、高汙染等問題,這也是其他發電方式不可比擬的優勢。因此,太陽能光熱發電被視為未來取代煤電的最佳備選方案之一,已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開發應用的熱點。尤其是最近十年,光熱發電發展步伐迅速。太陽能資源開發相對較早的美國、西班牙兩國,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商業化進程,都在全球位列前茅。
  • 我國光熱熔鹽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新華社西寧2月14日電(記者鄧萬裡)2月14日《經濟參考報》刊發題為《我國光熱熔鹽市場發展潛力巨大》的報導。文章稱,記者從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其旗下的青海鹽湖硝酸鹽業股份有限公司於2017年底向西班牙Sener(賽能)集團出口的首單熔鹽產品,日前已分批次到達賽能集團在非洲的光熱項目基地。
  • 一文看懂太陽能光熱發電原理及分類
    電網的負荷曲線形狀在白天與太陽能發電自然曲線相似,上午負荷隨時間上升,下午隨時間下降,因此太陽能發電是天然的電網調峰負荷,可根據電網白天和晚上的最大負荷差確定負荷比例,一般可佔10-20%的比例;   受益於熱能的易儲存性,所有太陽能光熱發電電站都有一定程度的調峰、調度能力,即通過熱的轉換實現發電的緩衝和平滑,並可應對太陽能短暫的不穩定狀況;   儲能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一大瓶頸
  • 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再迎政策利好 合規光伏風電項目都可納入補貼清單
    財政部近日下發的《關於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審核有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抓緊審核存量項目信息,分批納入補貼清單。其中,2006年及以後年度按規定完成核准(備案)手續並且完成全容量併網的所有項目均可申報進入補貼清單。  今年3月,財政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項目清單有關工作的通知》,啟動了前七批目錄之外的存量可再生能源項目的申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