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ENA: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

2020-12-06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本文翻譯自IRENA在2020年11月剛發布的報告Global Landscape of RenewableEnergy Finance 2020。

(來源:微信公眾號「李導聊天室」 作者:李天梟)

主要結論

2018年可再生能源投資達到3220億美元,預計2019年將繼續溫和增長。然而,世界要實現國際商定的氣候目標,步伐必須大大加快。為了確保氣候安全的未來,到2050年,對可再生能源的年度投資——包括各種類型的發電、太陽能熱和生物燃料——必須增加近三倍,達到8000億美元。

隨著新冠肺炎的爆發,2020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投資較上年同期下降了34%。

可再生能源投資五年趨勢(2013-2018年)

儘管由於技術成本較低,2018年的投資有所下降,但可再生能源總裝機容量仍在持續增長。

2013-2018年,太陽能光伏和陸上風力發電技術鞏固了它們的主導地位,在五年內分別吸引了46%和29%的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

太陽能熱電投資(6%),包括集中太陽能發電(CSP)和太陽能加熱系統,已經逐漸放緩。它們已經落後於海上風電(7%),後者自2014年以來在可再生能源投資中佔據了第三大份額。在此期間,水電投資佔投資總額的4%,而其他可再生能源投資僅佔3%。

資金來源

私營部門仍然是可再生能源資金的主要提供者,在2013年至2018年期間佔該領域投資的86%。項目開發商提供了46%的私人資金,其次是商業金融機構,佔22%。

項目級股權最初是最廣泛使用的金融工具,與2013-2016年35%的可再生能源投資相關。自2017年以來,它已被項目級常規債務所取代,該水平在2017-2018年達到32%。

2013-2018年,公共財政佔可再生能源總投資的14%,主要通過發展融資機構提供資金。公共籌資資源雖然有限,但在減少風險、克服初期障礙、吸引私人投資者和使新市場成熟方面可發揮關鍵作用。

區域分布

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吸引了最多的可再生能源投資,佔2013-201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承諾的32%,主要由中國推動。西歐和美洲的經合組織國家(包括加拿大、智利、墨西哥和美國)緊隨其後,分別佔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的19%和18%。

由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主導的地區仍然代表性不足,2013-2018年只吸引了全球總份額的15%,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5%)、南亞(4%)以及中東和北非(2%)。

離網可再生能源融資

2019年,對離網可再生能源的年度資金承諾達到4.6億美元,高於前一年的4.29億美元,2013年的估計2100萬美元,以及2007年全球已知的25萬美元。然而,即使是現在,離網可再生能源仍只佔擴大能源可及性項目總融資的1%。

私人投資者為離網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大部分資金支持,在過去13年(2007-2019年)中佔67%。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和基礎設施基金貢獻最大,佔總額的35%。除私人基金會外,機構投資者在離網可再生能源領域表現得相對不活躍。

開發性金融機構是最大的公共資本提供者,佔同期公共投資的67%。相反,政府機構和政府間機構的作用顯著下降,從2013年佔總投資的21%降至2018年的2%,並在2019年進一步降至1%。與能源獲取項目的總體情況相比,離網可再生能源往往更多地通過股權融資,而較少通過債務工具融資。

2007-2019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吸引了全球離網可再生能源投資的65%,投資尤其集中在東非。其中大部分都被用於非電網的可再生能源住宅。

執行摘要

2013年至201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取得重大進展,累計投資1.8萬億美元。由於技術的改進和採購機制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條件而造成的安裝費用的降低已證明是增加投資和建立額外能力的有效催化劑。

《全球可再生能源金融前景》第二版按地區和行業列出了2013年至2018年全球投資的主要趨勢,描繪了不同金融工具的作用,並探討了私人和公共行為體之間的主要差異。雖然乍一看形勢令人鼓舞,但數據表明,國際社會要達到實現國際氣候和發展目標所需的投資水平,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該分析還描繪了一幅不平等的可再生能源融資圖景,嚴重偏向於在少數幾個關鍵國家開展業務的私營部門。雖然中國、美國和西歐的可再生能源投資保持穩定,但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區在當前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中的比例仍然偏低。

本報告還首次關注了對離網可再生能源技術的資金承諾,這為確保普遍獲得可持續能源的挑戰,特別是農村地區的人口和企業,提供了一個令人信服的、具有成本效益的答案。本文對離網可再生能源投資進行了深入分析,為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獲取領域日益重要的作用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在新冠病毒爆發後,2020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投資較2019年同期下降34%。展望未來,全球危機對能源和金融領域的影響可能會對可再生能源投資產生負面影響,阻礙全球能源轉型的進程。然而,當前的大流行似乎增加了投資者對可再生能源等更可持續資產的興趣,因為與傳統資產相比,可再生能源已被證明對新冠肺炎危機造成的波動更具彈性。通過將可再生能源置於其綠色刺激計劃的核心,政府可以發出對該行業的長期公共承諾的信號,提高投資者信心,並吸引更多的私人資本進入該行業。

新興趨勢和全球概覽

可再生能源投資從2013年水平繼續穩步增長,2017年達到3510億美元的峰值,2018年下降到3220億美元。全球投資水平的放緩掩蓋了這樣一個事實:技術成本的下降,使得每投資1美元就會產生更多的發電容量。加上前幾年的有利投資,2018年年底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增加,太陽能光伏(PV)和風能(陸上和海上)的裝機容量增加了1490億瓦,比2017年增加了6%。

增加的規模經濟,生產和技術改進,更激烈的競爭在供應鏈,對研究和發展的支持,和直接部署策略(例如,拍賣和上網電價),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吸收和增加成熟度除去成本減少了12%的電力,太陽能光伏為14%,陸上風力在2017年和2018年之間。

雖然趨勢投資,產能增加和除去成本都建議在可再生能源領域令人鼓舞的進展,可再生能源的投資仍然未達到需要把世界放在一個通路兼容保持全球氣溫的上升低於2°C和向1.5°C在本世紀。每年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需要增加近三倍,從2013-2018年的平均略低於3000億美元增加到2050年的近8000億美元。將需要進一步投資於系統集成技術,例如分布式能源、電池和儲能,以便能夠將新增加的能力集成到能源系統中。

雖然擴大可再生能源投資是必要的,但這本身是不夠的。在擴大可再生能源投資的同時,必須大幅減少化石燃料投資並重新調整方向。儘管電力部門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超過了化石燃料,但化石燃料的總體投資(包括基礎設施投資)遠遠超過了可再生能源。2018年,可再生能源投資3220億美元,主要集中在電力領域,而化石燃料領域投資9330億美元,其中1270億美元用於發電。

投資技術

2017年和2018年,太陽能光伏和陸上風電鞏固了它們在可再生能源市場的主導地位,平均佔可再生能源總融資承諾的77%(圖1)。這些技術的高度模塊化特性、項目開發周期短、由技術和製造業改進驅動的不斷增強的競爭力,以及適當的政策和措施,在解釋這些技術在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中所佔的巨大份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2013年至2018年期間,全球海上風電投資平均每年吸引210億美元,佔2018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的8%。根據IRENA報告,海上風能擁有巨大的增長潛力,並將在實現支持脫碳增長軌跡的部署水平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投資地區

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吸引了,平均32%的全球可再生能源金融承諾在2017- 2018年,達到1250億美元在2017。這主要是由太陽能光伏支出增加和在岸和離岸風能在中國,代表,平均有93%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在該地區在2013年和2018年之間。

美國的投資持續增長,大大促進了對美洲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發組織)成員國的投資。這些國家共同構成了2017-2018年承諾的第二大目的地,吸引了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的22%,2018年達到820億美元的峰值。

西歐繼續是可再生能源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之一,2017-2018年平均收到510億美元,佔該領域總投資的15%。相比之下,經合組織國家在亞洲的投資在2017-2018年下降了53%,與2015-2016年的水平相比,部分原因是日本的太陽能光伏投資下降。

2013年至2018年期間,中亞、東歐、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中東和北非、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平均只吸引了總可再生能源投資的15%,即450億美元。

金融工具

可再生能源項目的融資主要來自項目級常規(即非優惠性)債務,2017年達到峰值1190億美元,平均佔2017-2018年總投資的32%

包括股權和債務在內的資產負債表融資也支持了可觀的投資,它們平均佔2017-2018年總承諾的27%(合54%)。資產負債表融資幾乎完全用於資助太陽能光伏和陸上風電的發展,而項目級常規債務則用於更廣泛的技術,包括海上風電。

綠色債券有潛力將大量資金引導到可再生能源領域。近年來,每年專門用於可再生能源的綠色債券發行量快速增長,從2013年的20億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380億美元。綠色債券通常用於對現有資產進行再融資,由於其票面規模大,可以吸引機構投資者。

公共和私人財政

2013年至2018年期間,平均86%的可再生能源項目總投資來自私人融資,相當於每年2570億美元的承諾。同期公共財政年均達到440億美元。

2013-2018年,項目開發商仍然是私人融資的主要參與者,2017-2018年平均佔私人融資總額的56%,主要是通過資產負債表融資,或通過債務或股權融資(圖2)。

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平均佔2017-2018年私人融資總額的25%,通常向太陽能光伏、陸上風電以及海上風電等成熟技術提供非優惠債務。2017-2018年,機構投資者(包括養老計劃、保險公司、主權財富基金、捐贈基金和基金會)對新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平均直接投資僅佔私人直接投資的2%。

近年來,非能源生產企業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作用引起了人們的關注,2017-2018年,非能源生產企業平均佔到私人融資的6%。非能源生產公司的可再生能源投資的動機主要是由於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價格競爭力日益增強、長期的價格穩定和供應安全以及社會和環境方面的考慮所產生的成本節約潛力。企業行為者在能源部門的脫碳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為他們佔世界能源消費的三分之二。

2013年至2018年,公共財政平均佔總投資的14%,2017年達到峰值,佔19%,原因是中國、哥倫比亞、墨西哥和土耳其的國家開發金融機構的投資激增。國家、雙邊和多邊發展中國家始終提供大部分公共投資,2013年至2018年平均每年承諾370億美元。2017-2018年,各國政府平均直接提供9%的公共財政,高於2015-2016年的5%,其中大部分直接提供給太陽能光伏和陸上風電項目。

公共財政在向仍然需要額外支助以降低資金成本的技術和區域提供資金方面可發揮關鍵作用,例如通過提供風險緩解工具。公共部門也可以通過展示難以進入的行業和市場的商業潛力來降低技術成本,比如農村地區的離網可再生能源。

離網可再生能源投資趨勢

目前,世界還沒有走上到2030年實現普遍能源獲取的軌道。截至2018年,約7.89億人沒有電力供應,根據目前和計劃的政策,估計到2030年仍有近6.2億人處於這種狀況。分散的可再生能源是實現電氣化的一種具有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特別是在電網擴張可能不可行的農村地區。

2007年至2019年間,離網可再生能源累計吸引了約20億美元的投資,其中7.34億美元投向了能源供應不足的國家,這些國家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80%,缺乏足夠的能源供應。

對分散可再生能源的年度財政承諾從2007年的25萬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4.6億美元。儘管有這種增長,離網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的投資仍然只佔能源可及性融資總額的很小一部分——不到可及性赤字國家總能源可及性投資的1%。

建議和結論

國際氣候會議目標,作為協議設定的巴黎,需要加速全球能源系統的轉換,不僅包括可再生能源,而且可再生能源系統集成和支持技術,節能措施和電氣化的增加用途廣泛(例如,加熱和運輸)和基於可再生能源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這將要求逐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投資。

需要包括政策制定者、資本市場參與者、發行方和投資者在內的各種利益攸關方的共同努力,將投資從化石燃料轉向可再生能源行業的所有現有資本來源。

1.利用公共財政來擠進私人資本

近年來,私營部門主導了可再生能源投資,並可能填補大部分融資缺口。儘管如此,有限的公共資源是縮小差距的關鍵。應當戰略性地使用公共財政,以便吸引更多的私人資本,特別是在較困難的部門和區域。例如,可以通過能力建設、支持試點項目和創新融資工具、混合融資倡議和提供風險緩解工具(例如擔保、貨幣對衝工具和流動性儲備工具)來實現這一目標。

2.動員機構投資可再生能源

機構投資者管理著大約87萬億美元的資產,在達到當前全球能源轉型所需的投資水平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機構資本的更大參與將需要有效的政策和法規、滿足這一投資者階層需求的資本市場解決方案(如綠色債券),以及機構投資者方面的各種內部變化和能力建設的組合。

3.推動可再生能源更多地使用綠色債券

綠色債券可以幫助吸引機構投資者,並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引入大量額外的私人資本,以彌補巨大的未償還投資缺口。對於決策者和公共財政供應商推薦行動進一步增加綠色債券發行包括綠色債券的採用標準符合國際氣候目標,提供技術援助和經濟激勵綠色債券市場發展,並創造大量的項目管道。

4.加強企業的參與

雖然生產可再生能源的公司已經在該部門提供了大量投資,但非能源生產公司通過推動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在能源轉型中可發揮突出作用。通過建立正確的授權框架,政策制定者可以鼓勵企業積極尋找資源,釋放該領域的額外資本。建議的行動包括,例如,建立一個透明的可再生能源屬性證書認證和跟蹤系統,允許公司和獨立發電商之間的第三方銷售,並創建激勵公用事業公司為公司提供綠色採購選項。

5.擴大對離網再生能源的融資

到2030年實現普及現代能源需要每年投資450億美元。對離網可再生能源項目來說,缺乏可負擔得起的融資仍然是最大的挑戰之一,對項目開發商來說是上遊,對能源用戶來說是下遊。因此,需要採用新的融資方法(如基於成果的融資)和工具(項目文件標準化和匯總),以確保更好地獲得資金,並達到到2030年實現普遍能源獲取所需的投資規模。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IRENA:《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於2020年11月10日發布《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Global Landscape of Renewable Energy Finance 2020)。報告總結2013至2018年間可再生能源投資的總體趨勢,分析各種融資工具的不同作用,並就擴大可再生能源投資提出了具體建議。
  • 報告|IRENA: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附下載)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11月,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發布《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Global Landscape of Renewable Energy Finance 2020)。
  • IRENA發布《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於2020年11月10日發布《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Global Landscape of Renewable Energy Finance 2020)。報告總結2013至2018年間可再生能源投資的總體趨勢,分析各種融資工具的不同作用,並就擴大可再生能源投資提出了具體建議。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
    全球能源結構轉型進程不斷加速。隨著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及能源低碳化越發成為共識,越來越多國家積極出臺政策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可期。  國際能源署近期發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顯示,在全球能源需求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表現出了更大彈性,預計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需求將增長2/3,約佔全球電力需求增量的80%。  國際能源署敦促更多國家積極制定行之有效的能源政策,加速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助推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增長。
  • 2020年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敲定,可再生能源發電前景可期
    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公布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名單,其中涉及2020年風電平價上網項目裝機規模1139.67萬千瓦、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裝機規模3305.06萬千瓦。龐大的裝機規模再次證明,相較於傳統能源,以光伏發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其市場接納程度越來越高,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能源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光伏發電平價上網是什麼?光伏發電的「平價」標準分別對標傳統能源發電成本與用戶購電成本,即通常說的發電側平價與用戶側平價。
  • IEA:可再生能源市場2020年和2021年展望概述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本文翻譯自IEA最新報告)IEA預測,與2019年相比,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下降13%,這是2000年以來的首次下降。與先前的預測相比下調了20%,在該預測中,2020年將是創紀錄的一年。可再生能源。該更新反映了由於供應鏈中斷,封國和社會隔離準則以及新出現的融資挑戰而可能導致的施工活動延遲。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國際視點)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核心閱讀全球能源結構轉型進程不斷加速。隨著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及能源低碳化越發成為共識,越來越多國家積極出臺政策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可期。國際能源署近期發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顯示,在全球能源需求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表現出了更大彈性,預計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需求將增長2/3,約佔全球電力需求增量的80%。國際能源署敦促更多國家積極制定行之有效的能源政策,加速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助推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增長。
  • 中國可替代能源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年全球已有144個國家制定了自己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和政策,其中發展中國家數量從**年的15個增加到了95個,顯示出發展可再生能源已經從過去發達國家為主,擴大到全球範圍,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終端能源消費中所佔比重也增長到19%。
  • 印度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難料
    ICRA認為,在此情況下,太陽能發電項目將貢獻2020年印度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的大頭。國際智慧能源指出,在印度政府給予資金支持、下修關稅等一系列利好條件下,印度可再生能源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並促進印度能源結構的進一步轉型。
  • 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2020至2025年的分析和預測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針對可再生能源市場的最新發展動向,國際能源署於本月發布《可再生能源2020》,報告圍繞新冠疫情在電力、供熱和運輸行業對可再生能源的影響做出詳細的預測和分析。2020年5月,國際能源署就可再生能源市場近況提供了一份分析報告,詳細分析了新冠肺炎在2020年和2021年對可再生能源配置的影響。
  • 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可再生能源是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球能源需求持續增長,能源資源和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加快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全球應對日益嚴峻的能源環境問題的必由之路。能源投資將逐漸向可再生能源過渡,未來十年,可再生能源投資將達3.40萬億美元。
  • 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前景
    數據顯示,過去27年能源領域的全球碳排放量和此前多年的總量相當,化石燃料使用量佔一次能源結構的80%以上。過去3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長了約50%,碳排放量佔當今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60%。2014年,煤炭、天然氣和石油燃燒產生的碳排放量分別佔總排放量的44%、20%和35%,同時排放出大量其他溫室氣體如甲烷和二氧化氮。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加速氣候變化。
  • 2020年新能源產業現狀與發展前景 - 2020年版中國新能源行業深度...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術基礎上加以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地熱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與深層之間的熱循環等;此外,還有氫能、沼氣、酒精、甲醇等,而已經廣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等能源,稱為常規能源。隨著常規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以環保和可再生為特質的新能源越來越得到各國的重視。
  • 國際能源署:202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將超煤炭
    國際能源署(IEA)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未來五年,太陽能和風能將超過煤炭,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力來源。
  • 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投資佔比首超化石能源
    根據美國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AEI)發布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能源領域投資仍在持續,總投資額為88.1億美元,可再生能源佔比首次超過化石能源達58.1%,而化石能源佔比41.9%。
  • 我國在"一帶一路"上充分發揮可再生能源優勢
    報告提出了可再生能源發展時間表,建議在2020年之前,中國以參與「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區域可再生能源項目為主,擴大可再生能源項目海外投資的宣傳和推廣,提升中國可再生能源企業的國際影響力;在2020~2025年之後,逐步完善可再生能源一體化項目的開發及智慧能源、微電網等項目的應用和推廣,著力提高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區域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市場參與度與市場認可度。
  • 核能是不是可再生能源
    其他可再生能源——除上述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外,還有地熱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資源,也具有一定的資源潛力和廣泛的利用前景。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採取鼓勵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和措施,可再生能源的生產規模和使用範圍正在不斷擴大,200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達到了24萬兆瓦,比2004年增加了
  • 全球首個混合可再生能源平臺 可再生能源發電包括哪些?
    可再生能源發電成為了全球能源開發再利用的關鍵研究方向。據外媒報導,德國公司SINN Power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浮動混合可再生能源平臺,可同時利用波能、風能和太陽能生產電力,成為一個完整的海上離網能源解決方案。該平臺可為島嶼提供可再生能源,有助於部署海上風電場。
  • 202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清潔能源替代...
    202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清潔能源替代作用逐漸顯現  2020-04-28 15:58:45
  • 2020年新能源開發利用市場調研與前景預測 - 2020年中國新能源開發...
    /7/95/XinNengYuanKaiFaLiYongShiChangDi.html    二、石油    三、天然氣    四、水能第五章 中國能源可持續發展及戰略目標分析  第一節 中國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堅持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    二、我國加快建設能源可持續發展體系    三、中國堅持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措施    四、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進入戰略機遇期    五、中國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導向